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44詞典 2分類詞匯 42
《漢語大詞典》:料絲(料絲)
制作工藝品的一種絲狀原料。因其系煮料抽絲而成,故稱。 明 郎瑛 七修類稿·事物五·料絲:“用瑪瑙、紫石英諸藥搗為屑,煮腐如粉,然必市北方天花菜點(diǎn)之方凝。而后繅之為絲,織如絹狀,上繪人物山水,極晶瑩可愛,價亦珍貴。蓋以煮料成絲,故謂之料絲?!?清 趙翼 陔馀叢考·料絲:“料絲在 元 時已有之。今之為料絲者,不必用瑪瑙等石,但以糯米和藥煮耳,其色亦復(fù)不減?!?/div>
《國語辭典》:料器  拼音:liào qì
以玻璃原料和顏料混合制成的手工藝品。通常制成各式小型的兒童玩具或日用品。也稱為「料貨」。
《國語辭典》:白陶  拼音:bái táo
以潔白的黏土為材料,用高溫?zé)贫傻奶掌?。最早出現(xiàn)于商代。
《國語辭典》:磚雕(磚雕)  拼音:zhuān diāo
一種雕刻工藝。在方磚上鑿打或鉆雕出各種圖像,其手法有浮雕、堆磚、多層雕等。天津、安徽、浙江、山西、江蘇等地均盛行此藝。
《漢語大詞典》:貝雕(貝雕)
用貝殼雕琢、嵌鑲成的工藝品。 李葉 《中國當(dāng)代土皇帝》第三章:“臨走間,又給他們每人送上羽絨、麻油、雞蛋、蓮子米、魚和烏龜、野鴨等,還有貝雕工藝匾?!?/div>
《漢語大詞典》:玉活計(jì)(玉活計(jì))
鑲玉的工藝品。 清 李斗 《揚(yáng)州畫舫錄·工段營造錄》:“ 蘇州 玉工,用寳砂、金剛鉆造辦仙佛人物、禽獸、爐瓶盤盂,備極《博古圖》諸式,其碎者則鑲嵌屏風(fēng)、掛屏、插牌,謂之玉活計(jì)。”
分類:工藝品
《漢語大詞典》:竹根雕
以竹根為材料雕刻而成的工藝品。如:我國用竹子做的藝術(shù)品有竹刻、竹根雕、竹子盆景、竹臂擱等。
《國語辭典》:牙雕  拼音:yá diāo
以象牙、海象牙、河馬牙、野豬牙或鯨魚骨頭、犀鳥嘴喙等材料所雕成形的雕刻,總稱為「牙雕」。
《國語辭典》:椰雕  拼音:yé diāo
海南島居民利用椰子殼雕成的工藝品。雕刻手法有平面浮雕、立體浮雕、通雕、沉雕等。
《國語辭典》:琉璃工藝(琉璃工藝)  拼音:liú lí gōng yì
一種以陶為胎,施以琉璃釉再入窯燒制成的工藝品。
《國語辭典》:金屬工藝(金屬工藝)  拼音:jīn shǔ gōng yì
以金屬為材料所制作的各種工藝品及其制作技術(shù)。
《國語辭典》:特種工藝(特種工藝)  拼音:tè zhǒng gōng yì
利用某種珍貴或特殊的材料,經(jīng)過精心設(shè)計(jì)及精巧的技藝處理而成的工藝品。如象牙玉石雕刻、景泰藍(lán)等。
《國語辭典》:彩磚(彩磚)  拼音:cǎi zhuān
施以彩繪的磚刻。漢代即有此種工藝品的制作。
《漢語大詞典》:棕編(椶編)
用棕絲編制的用品和工藝品。堅(jiān)實(shí),美觀,制品有提兜、箱子、涼帽、拖鞋、玩具等。主要產(chǎn)地是 四川 新繁 地區(qū)。
《國語辭典》:瓷刻  拼音:cí kē
用鎢鋼刀或鉆石刀,在上釉的素色瓷器上雕刻書畫的工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