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042,分70頁顯示  上一頁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帶來
帶河
帶行
帶劍
水帶
橫帶
書帶草
帶冰
還帶
遠帶
韋帶
遙帶
半帶
帶牛
衣帶水
《國語辭典》:帶來(帶來)  拼音:dài lái
引來、攜來。如:「臺風的外圍環(huán)流帶來充沛的雨量?!埂端疂G傳》第一九回:「不想這些帶來的官兵,人人亦不知顛倒。天色又看看晚了?!埂度齻b五義》第三二回:「又叫小人帶來十兩銀子,惟恐路盤川不足,是要富馀些個好?!?/div>
分類:帶來引來
《駢字類編》:帶河(帶河)
漢書高帝紀:帶河阻山,縣隔千里,持戟百萬,秦得百二焉。 后漢書杜篤傳:或據山帶河,并吞六國。越絕書:子胥聞之,即從橫嶺上太山,北望齊晉,謂其舍人曰:去此邦堂堂,被山帶河,其民重移,于是乃南奔吳。
《漢語大詞典》:帶行(帶行)
(1).猶言帶官兼職。宋史·理宗紀五:“ 湖南 諸將 溫和 轉左武大夫、帶行遙郡刺史, 李虎 官三轉、帶行閤門宣贊, 鄮進 帶行 復州 團練使?!?br />(2).方言。猶帶累。 李劼人 《大波》第四部第一章:“就那一般講究賭品的人,也氣鼓鼓地叫吼道:‘輸不起,就莫來!手氣瘟的人,別帶行了我們!’”原注:“帶行,理應念作‘帶脅’,即連累之意。這句方言,至今尚流行于大部分 四川 地方?!?/div>
《漢語大詞典》:帶劍(帶劍)
(1).佩劍。韓非子·入奸:“聚帶劍之客,養(yǎng)必死之士?!?span id="ltlies9" class="book">《史記·秦本紀》:“ 簡公 六年,令吏初帶劍?!?唐 王維 《送從弟蕃游淮南》詩:“讀書復騎射,帶劍游 淮陰 ?!?br />(2).佩帶的劍。東觀漢記·虞延傳:“賜 延 錢及帶劍佩刀。”
(3).投壺的一種招數。把箭投插入壺耳中。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雜藝:“投壺之禮,近世愈精。古者實以小豆,為其矢之躍也,今則唯欲其驍,益多益喜,乃有倚竿、帶劍、狼壺、豹尾、龍首之名?!?王利器 集解引 司馬光 《投壺格》:“倚竿,箭斜倚壺口中,帶劍,貫耳不至地者?!?/div>
《駢字類編》:水帶(水帶)
唐 李賀 昌谷詩 溪灣轉水帶,芭蕉傾蜀紙。
《漢語大詞典》:橫帶(橫帶)
謂系于腰上。戰(zhàn)國策·齊策六:“當今將軍東有 夜邑 之奉,西有 菑上 之虞,黃金橫帶,而馳乎 淄澠 之間。”
《漢語大詞典》:書帶草
草名。葉長而極其堅韌,相傳漢鄭玄門下取以束書,故名。《后漢書。郡國志四》"東萊郡"劉昭注引晉伏琛《三齊記》:"鄭玄教授不其山,山下生草大如薤,葉長一尺余,堅刄異常,土人名曰康成書帶。"
《駢字類編》:帶冰(帶冰)
唐 儲光羲 漢陽即事 江水帶冰綠,桃花隨雨飛。
《漢語大詞典》:還帶(還帶)
唐 裴度 一日游 香山寺 。有一婦人借得三條玉帶、一條犀帶,準備賄賂權貴,營救獲罪的父親,結果遺失寺中。 裴度 得而還之。事見 唐 丁用晦 《芝田錄》。 元 關漢卿 據此撰有《裴度還帶》雜劇。后以“還帶”表示歸還珍貴的失物。 明 朱國禎 涌幢小品·己丑館選:“行善乃本等,非以責報,救蟻還帶,此兩人直是陡見,突發(fā)此心?!?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真生:“ 真 曰:‘君前所見,乃仙人點金石也……醉后失去,隱卜當在君所,如有還帶之恩,不敢忘報?!?/div>
《韻府拾遺 泰韻》:遠帶(遠帶)
陸游詩:郊原遠帶新晴色,人語中含樂歲聲。
《漢語大詞典》:韋帶(韋帶)
古代平民或未仕者所系的無飾的皮帶。《漢書·賈山傳》:“布衣韋帶之士,修身於內,成名於外?!?顏師古 注:“言貧賤之人也。韋帶,以單韋為帶,無飾也?!?span id="wprelif" class="book">《后漢書·周磐傳》:“居貧養(yǎng)母,儉薄不充。嘗誦《汝墳》之卒章,慨然而嘆,乃解韋帶,就孝廉之舉?!?李賢 注:“以韋皮為帶,未仕之服也,求仕則服革帶,故解之?!?唐 司空圖 《復安南碑》:“韋帶諸生,埏鎔賤質?!?/div>
《漢語大詞典》:遙帶(遙帶)
猶遙領。隋書·食貨志:“京官文武,月別唯得廩食,多遙帶一郡縣官而取其祿秩焉。”
《駢字類編》:半帶(半帶)
唐 皮日休 太湖詩 其七 以毛公泉一瓶獻上諫議因寄 顏色半帶乳,氣味全和鉛。
《駢字類編》:帶牛(帶牛)
漢書龔遂傳:民有帶持刀劍者,使賣劍買牛,賣刀買犢。曰:何為帶牛佩犢。
《漢語大詞典》:衣帶水(衣帶水)
像一條衣帶那么寬的河流。形容水面狹窄。后亦泛指僅隔一水,極其鄰近。語出南史·陳紀下·后主:“ 隋文帝 謂僕射 高熲 曰:‘我為百姓父母,豈可限一衣帶水不拯之乎?’” 唐 唐彥謙 《漢代》詩:“不因衣帶水,誰覺路迢迢?!?清 張岱 陶庵夢憶·方物:“ 錢塘 衣帶水猶不敢輕渡,則向之傳食四方,不可不謂之福德也。”亦省作“ 衣帶 ”。 宋 岳珂 《祝英臺近·登多景樓》詞:“倩誰問。因甚衣帶中分,吾家自畦畛?!?柳亞子 《魯游雜詩》之三:“下方城郭真如蟻,衣帶黃流曲折環(huán)。”參見“ 一衣帶水 ”。
《國語辭典》:一衣帶水(一衣帶水)  拼音:yī yī dài shuǐ
語出《南史。卷一○。陳后主本紀》:「隋文帝仆射高颎曰:『我為百姓父母,豈可限一衣帶水不拯之乎?』」比喻江流狹窄有如一條衣帶。后泛指雖有江河阻隔,但不足以限制交往?!端问?。卷二五八。潘美傳》:「美受詔,提驍果數萬人,期于必勝,豈限此一衣帶水而不徑度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