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yàn)
詞格校驗(yàn)
曲格校驗(yàn)
對聯(lián)校驗(yàn)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xí)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9
詞典
1
分類詞匯
7
佛典
1
詞典
常食
分類詞匯
薇蕨
常珍
蒜酪
酸餡氣
炒米
鮑魚菇
辦艇
佛類詞典
常食施
《漢語大詞典》:
常食
日常的食物。
《
說郛
》
卷七三引 宋 洪巽
《旸谷漫錄》
:“明日且具常食五杯五分?!?郭沫若
《雞之歸去來》
:“每天只有兩三頓稀粥,里面和著些菜頭和菜葉,那便是他們的常食?!?/div>
分類:
常食
日常
食物
《國語辭典》:
薇蕨
拼音:
wéi jué
薇與蕨,貧人所常采食的野菜。晉。劉琨〈
扶風(fēng)歌
〉:「資糧既乏盡,薇蕨安可食?!固?。
杜甫
〈
解悶
〉詩一二首之三:「今日南湖采薇蕨,何人為覓鄭州瓜。」
分類:
嫩葉
貧苦
常食
《漢語大詞典》:
常珍
(1).謂日常所食皆為珍饈。
(2).指常食的美味。 漢
揚(yáng)雄
《法言·吾子》
:“棄常珍而嗜乎異饌者惡覩其識味也。”
分類:
常珍
日常
常食
常所
美味
珍饈
《漢語大詞典》:
蒜酪
蒜酪是北方常食之物,因以指北方少數(shù)民族。 明
沈德符
《
野獲編·詞曲·弦索入曲
》
:“ 嘉 隆 間,度曲知音者,有 松江 何元朗 ,畜家僮習(xí)唱,一時優(yōu)人俱避舍,然所唱俱北詞,尚得 金 元 蒜酪遺風(fēng)?!?明
沈德符
《
野獲編補(bǔ)遺·玩具·秦璽始末
》
:“今世傳 宋 薛尚功 舊本璽文尚有三種,即博洽通人,未敢定其孰為 秦 物,況蒜酪胡奴,可責(zé)以博古耶?”
分類:
北方
常食
少數(shù)民族
《漢語大詞典》:
酸餡氣(酸餡氣)
僧家素食,常食酸餡,因以“酸餡氣”譏稱僧人言詞詩文的特有腔調(diào)和習(xí)氣。 宋
蘇軾
《贈詩僧道通》
“語帶煙霞從古少,氣含蔬筍到公無”自注:“謂無酸餡氣也。” 宋
葉夢得
《
石林詩話
》
卷中:“近世僧學(xué)詩者極多,皆無超然自得之氣,往往反拾掇摹傚士大夫所殘棄。又自作一種僧體,格律尤凡俗,世謂之酸餡氣?!?明
楊慎
《
升庵詩話·僧皎然
》
:“無酸餡氣,甚佳?!?/div>
分類:
僧家
僧
素食
常食
人言
言詞
詩文
特有
腔調(diào)
調(diào)和
和習(xí)
習(xí)氣
《國語辭典》:
炒米
拼音:
chǎo mǐ
1.把米炒熟。《南史。卷九。陳本紀(jì)。武帝》:「齊所據(jù)城中無水,水一合貿(mào)米一升,一升米貿(mào)絹一匹,或炒米食之?!?br />2.炒熟的米,或?qū)⒅笫斓呐疵琢狼笤俪炊傻氖称?。如:「炒米糕。」《儒林外史》第三回:「買了四只雞,五十個蛋和些炒米、歡團(tuán)之類,親自上縣來賀喜。」
3.蒙古人的日常食物。用煮熟后再炒熟去殼的糜子米拌牛奶或黃油做成。
分類:
族人
人民
日常
米制
常食
食物
食品
糜子
牛奶
《國語辭典》:
鮑魚菇(鮑魚菇)
拼音:
bào yú gū
植物名。一種常食用的蕈菇類蔬菜。側(cè)耳科北風(fēng)菌屬,子實(shí)體略平展,菇背具波狀菌褶,菌肉白色,形似鮑魚,故稱為「鮑魚菇」。
分類:
植物
植物名
常食
食用
蔬菜
側(cè)耳
北風(fēng)
《漢語大詞典》:
辦艇(辦艇)
往來大船之間,專賣日常食物、用品的小船。 清
林則徐
《磨刀外洋焚剿販煙英船擒獲漢奸折》
:“夜則拋錨寄碇,并招集辦艇環(huán)護(hù),支更瞭望,以防我兵火攻?!?/div>
分類:
往來
大船
專賣
日常
常食
食物
用品
小船
常食施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七種布施之一。(參見:布施)
布施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梵語曰檀那Da%na,譯為布施。以福利施與人也。所施雖有種種,而以施與財物為本義。得大富樂之果。周語曰:「享祀時至,布施優(yōu)裕?!刮淖幼匀黄唬骸笧榛菡卟际┮??!骨f子外物篇曰:「生不布施,死何含珠為。」荀子哀公篇曰:「富有天下而無怨財,布施天下而不病貧?!鬼n非顯學(xué)篇曰:「上徵斂于富人,而布施于貧家,是奪力儉而與侈墮也。」淮南子道應(yīng)訓(xùn)曰:「不義得之,又不能布施,患必至矣?!褂铸R俗訓(xùn)曰:「為義者,布施而德。」論衡定賢篇曰:「使谷食如水火,雖貪吝之人,越境而布施矣?!狗ń绱蔚谠唬骸柑茨乔匮圆际??!篃o量壽經(jīng)曰:「布恩施惠。」大乘義章十一曰:「言布施者,以己財事分布與他,名之為布,惙己惠人目之為施。」維摩經(jīng)佛國品曰:「布施是菩薩凈土?!?br />
【佛學(xué)常見辭匯】
以自己的財物,分施給別人。布施有三種,即一、財施,即以財物去救濟(jì)疾病貧苦的人;二、法施,即以正法去勸人修善斷惡;三、無畏施,即不顧慮自己的安危去解除別人的怖畏。
【三藏法數(shù)】
謂人常行仁慈,不吝財寶,賑濟(jì)貧窮,是名布施。
【三藏法數(shù)】
布施者,謂內(nèi)外資財,以清凈心悉能施之,而無吝惜也。(內(nèi)資財,即身命法也。外資財,即世間財物也。)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