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答 → 荅答”轉(zhuǎn)換方式進行查詢。
《漢語大詞典》:哼哈
(1).表示呵斥;呵斥聲。《官場現(xiàn)形記》第三十回:“值堂的見了,倒擺出滿臉的悻悻之色,朝他哼兒哈兒的趕他走開?!?瞿秋白 《亂彈·世紀末的悲哀》:“他們正在哼哈著,叱咤著,叫喊著。”
(2).形容含糊應答,不在意。 蕭軍 《五月的礦山》第六章:“ 楊平山 只是哼哈了一聲,依然繼續(xù)沉睡著。”
(3).指 哼 哈 兩員神將。《封神演義》第七四回:“今日 哼 哈 相會時, 鄭倫 鼻子里兩道白光,出來有聲, 陳奇 口中黃光也自迸出。” 清 杜光庭 鄉(xiāng)言解頤·地部·寺觀:“在西柵欄外者為西大寺,南向。頭層殿塑 哼 哈 二將軍?!?/div>
《國語辭典》:感嘆詞(感嘆詞)  拼音:gǎn tàn cí
表示說話人某種強烈感情或呼喚應答的詞。如「哎呀!」、「唉!」、「嗚呼!」、「嗟夫!」都是感嘆詞。
《漢語大詞典》:得也么(得也麼)
(1).猶言得了。 元 劉唐卿 《降桑椹》第一折:“得也么,潑説?!?元 劉唐卿 《降桑椹》第一折:“得也么,看這廝?!?br />(2).應答之詞。猶言明白啦。 元 無名氏 《黃花峪》第三折:“得也么!就來?!?/div>
《國語辭典》:以莛撞鐘(以莛撞鐘)  拼音:yǐ tíng zhuàng zhōng
用草莖去敲鐘是絕對發(fā)不出聲音的。比喻自不量力,徒勞無功。漢。東方朔答客難〉:「以筦窺天,以蠡測海,以莛撞鐘,豈能通其條貫,考其文理,發(fā)其音聲哉?」也作「以莛叩鐘」。
《漢語大詞典》:以莛扣鐘(以莛扣鐘)
見“ 以莛撞鐘 ”。
《漢語大詞典》:顓對(顓對)
(1).顓,通“ 專 ”。謂任使節(jié)時獨自隨機應答。漢書·王莽傳中:“ 莽 選儒生能顓對者 濟南 王咸 為大使,五威將 瑯邪 、 伏黯 等為帥,使送 登 尸?!?br />(2).顓,通“ 專 ”。指能獨自隨機應答的使者。 宋 岳珂 桯史·乾道受書禮:“其秋,偕 虞雍公 允文 爰立左右,上密求顓對?!?/div>
《漢語大詞典》:詶譬
應答譬解。資治通鑒·宋明帝泰始二年:“ 孝祖 具問朝廷消息, 僧韶 隨方詶譬,并陳兵甲精強,主上欲委以前驅(qū)之任。”
分類:應答
《國語辭典》:一答一合  拼音:yī dá yī hé
相互對答。《兒女英雄傳》第一七回:「何況是兩個有心的裝作個無心的,彼此一答一合說話?!?/div>
《漢語大詞典》:一呼再喏
聽到一聲呼喚即連聲應答。表示恭順。《韓詩外傳》卷五:“據(jù)法守職,而不敢為非者,人吏也。當前快意,一呼再喏者,人隸也?!?/div>
《國語辭典》:書目答問(書目答問)  拼音:shū mù dá wèn
書名。清張之洞提督四川學政時,應答初學者所問而作,一說實出繆荃蓀手。四卷。其書引歷代著作,多達二千馀種,按四部分類,并分子目,指示門徑,極便初學。近人范希曾補正,于各目之下臚列各本,頗便檢查。
《國語辭典》:一答一和兒(一答一和兒)  拼音:yī dá yī hé ér
互相應答。也作「一遞一和兒」。
分類:相應應答
《國語辭典》:一搭一唱  拼音:yī dā yī chàng
相互應答唱和。如:「他們倆一搭一唱,好似在說相聲?!?/div>
《國語辭典》:應對不窮(應對不窮)  拼音:yìng duì bù qióng
言語應答沒有詞窮的時候。形容人學識廣博而才思敏捷。《隋唐演義》第八二回:「玄宗見他應對不窮,十分歡喜,即擢為翰林學士?!?/div>
《國語辭典》:應接如響(應接如響)  拼音:yìng jiē rú xiǎng
應答問題迅捷流利,如同聲音的回響。比喻才識豐富,思想敏捷。唐。張說〈唐昭容上官氏文集序〉:「容閤昭官兩朝美,一日萬機,顧問不遺,應接如響?!挂沧鳌笐鹑珥憽?。
《國語辭典》:呈答  拼音:chéng dá
對上級的應答。元。無名氏《延安府》第二折:「張千呈答科云:『得也么?!弧?/div>
《國語辭典》:報喏(報喏)  拼音:bào rě
衙門里官吏升堂或下堂時,差役都要吶喊,稱為「報喏」。元。關(guān)漢卿《望江亭》第二折:「不聽的報喏聲齊,大古里坐衙來恁時節(jié)不退?!挂卜Q為「喊堂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