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已按“征 → 徵征”轉換方式進行查詢。
《國語辭典》:調集(調集)  拼音:diào jí
徵調聚集。如:「調集軍隊駐扎邊防,以保國境的安全。」
《漢語大詞典》:拘集
(1).征集;召集。《元代白話碑集錄·一二五八年忽必烈圣旨》:“俺每拘集至,和尚先生每對面持論過。”《水滸傳》第四九回:“因此 登州 知府拘集獵戶,當廳委了杖限文書,捉捕 登州 山上大蟲?!?span id="jxzw2dl" class="book">《東周列國志》第四一回:“原來 舟之僑 是 虢國 降將,滿望重用立功,卻差他南河拘集船隻,心中不平?!?br />(2).傳訊集中。《負曝閑談》第四回:“一面準了,拘集兩造,當堂判斷?!?/div>
《漢語大詞典》:起集
征集。《西湖佳話·三臺夢跡》:“今宜遣官分頭招募館舍餘丁義勇,再起集附近民夫,更替沿河漕運官軍,令其悉肆各營操練聽用?!?/div>
分類:征集
《漢語大詞典》:括集
征集。金史·酈瓊傳:“未幾告歸,括集義軍七百人。”續(xù)資治通鑒·宋太宗雍熙四年:“臣等頗聞輿議,皆言 河 南百姓不同被邊之民,素習農桑,罔知戰(zhàn)鬭,遽茲括集,或慮人情動搖?!?/div>
分類:征集
《漢語大詞典》:科集
征集。舊唐書·黃巢傳:“時禁軍皆 長安 富族,世籍兩軍,豐給厚賜,高車大馬,以事權豪,自少迄長,不知戰(zhàn)陣,初聞科集,父子聚哭,憚於出征?!?/div>
分類:征集
《漢語大詞典》:軍興(軍興)
(1).謂征集財物以供軍用。周禮·地官·旅師“平頒其興積” 漢 鄭玄 注:“縣官徵聚物曰興,今云軍興是也?!?br />(2).指戰(zhàn)時的法令制度。漢書·雋不疑傳:“﹝ 暴勝之 ﹞以軍興誅不從命者,威振州郡?!?顏師古 注:“有所追捕及行誅罰,皆依興軍之制?!?span id="hfryvtb" class="book">《后漢書·章帝紀》:“有不到者,皆以乏軍興論?!?李賢 注:“軍興而致闕乏,當死刑也。”
(3).軍事行動的開始。《商君書·墾令》:“而命其商人自給甲兵,使視軍興?!?唐 韓愈 《感春》詩之一:“選壯軍興不為用,坐狂朝論無由陪?!?span id="dlxpxks" class="book">《清史稿·禮志六》:“是時軍興,死事揚烈者踵起?!?/div>
《國語辭典》:發(fā)兵(發(fā)兵)  拼音:fā bīng
派出軍隊作戰(zhàn)?!妒酚?。卷三九。晉世家》:「秦繆公乃發(fā)兵送內重耳,使人告欒、卻之黨為內應,殺懷公于高梁,入重耳?!埂段拿餍∈贰返诙幕兀骸杆吻浞耆吮阏f這是亂黨,該早些發(fā)兵剿滅。」
《漢語大詞典》:辦集(辦集)
(1).猶辦成。 宋 范仲淹 《奏乞罷參知政事知邊郡》:“臣近與 韓琦 上言 陜西 邊畫,略陳八事,須朝廷遣使,便宜處置,方可辦集?!?宋 司馬光 《論錢穀宜歸一札子》:“若謂戶部事多官少,難以辦集,即乞減戶部冗末事務。”
(2).征集齊備。舊唐書·皇甫鎛傳:“ 鎛 勾剝嚴急,儲供辦集,益承寵遇?!?span id="f5mjqov" class="book">《續(xù)資治通鑒·宋孝宗乾道五年》:“丙寅,起居郎 林機 ,論諸郡守臣欲郡計辦集,而不卹縣之匱乏,以致橫斂及民。”
分類:征集齊備
《漢語大詞典》:徵兵
1.征調軍隊。史記·項羽本紀:“徵兵 九江王 布 , 布 稱疾不往,遣將將數千人行?!?隋 薛道衡 《出塞》詩之二:“邊庭烽火驚,插羽夜徵兵?!?span id="tgskszs" class="book">《續(xù)資治通鑒·宋寧宗嘉定九年》:“ 金 行樞密院、知 河南府 事 完顏哈達 以徵兵失律,坐誅?!?清 陳夢雷 《贈黃西津總戎海澄》詩:“將軍飛鞚摧鋒出,間道徵兵望 賀蘭 ?!?br />2.謂征集百姓服兵役。 唐 韓愈 《與鄂州柳中丞書》:“徵兵滿萬,不如召募數千?!?唐 白居易 《新豐折臂翁》詩:“無何 天寶 大徵兵,戶有三丁點一丁。” 毛澤東 《三個月總結》:“國民黨恢復征兵征實,引起人民不滿?!?br />3.指被征入役的兵士。《天討·楚元王〈諭立憲黨〉》:“各國的征兵,沒有一個人不尊貴; 中國 的征兵,天天被打,同奴隸一樣?!?/div>
《漢語大詞典》:點集
按名冊征集。 宋 司馬光 《論屈野河西修堡狀》:“若乘此際急于州西二十里左右增置二堡,每堡不過十日可成,比至虜中再行點集,此堡已皆有備,不能為害。” 宋 沈括 夢溪筆談·故事一:“優(yōu)伶并 開封府 點集?!?/div>
分類:名冊征集
《國語辭典》:白丁  拼音:bái dīng
1.平民?!端鍟?。卷三七。李穆傳》:「既而大悅,謂公主曰:『李敏何官?』對曰:『一白丁耳?!弧挂卜Q為「白民」。
2.屬軍籍的壯丁?!端螘>戆怂?。鄧琬傳》:「琬遣龍驤將軍廖琰率數千人,并發(fā)廬陵白丁攻襲。」
3.文盲,不識字的人。唐。劉禹錫〈陋室銘〉:「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div>
《漢語大詞典》:白徒
(1).未經訓練的兵卒;臨時征集的壯丁。管子·七法:“以教卒練士擊敺眾白徒,故十戰(zhàn)十勝,百戰(zhàn)百勝?!?span id="jgyqcuw" class="book">《漢書·鄒陽傳》:“今 吳 楚 之王練諸侯之兵,敺白徒之眾,西與天子爭衡, 濟北 獨底節(jié)堅守不下?!?顏師古 注:“白徒,言素非軍旅之人,若今言白丁矣?!?宋 葉適 《兵總論二》:“ 斡離不 始挾兵才萬餘,長驅而至,莫有敵者,倉卒遣人召白徒以勤王,京師不守,則勤王之人寇掠遍天下矣?!?span id="i2preh6" class="book">《金史·古里甲石倫傳》:“但敵勢頗重,而往者皆新集白徒,絶無精鋭,恐不能勝?!?清 蕭掄 《寶山田若谷明府鈞團練鄉(xiāng)勇》詩:“只愁白徒不習戰(zhàn),勇怯相半難從征?!?br />(2).佛教對俗人的稱呼。僧衣黑色,故稱俗人為“白徒”。 南朝 宋 何承天 《與宗居士書》:“ 冶城 慧琳道人 作《白黑論》,乃為眾僧所排擯,賴蒙值明主善救,得免波羅夷耳。既作比丘,乃不應明此,白徒亦何為不言?”
(3).指不出家的徒弟。《南史·循吏傳·郭祖深》:“僧尼十餘萬,資產豐沃。所在郡縣,不可勝言。道人又有白徒,尼則皆畜養(yǎng)女,皆不貫人籍,天下戶口幾亡其半?!?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二編第五章第二節(jié):“男僧得收白徒,女尼得收養(yǎng)女,白徒養(yǎng)女不入戶籍,免除一切課役。”
(4).指不學無術之徒。 章炳麟 《程師》:“學之成驗,定於校試,校試固不能無偏重輕,藉令試之殿廷,然諸校録者復多白徒,稍上非寄象之材,則目録之士耳!”
《漢語大詞典》:徵文
1.引證成文。晉書·刑法志:“主者唯當徵文據法,以事為斷耳。”宋書·禮志三:“夫禮記殘缺之書,本無備體。折簡敗字,多所闕略。正應推例求意,不可動必徵文?!?br />2.驗證文才。 清 李漁 《凰求鳳·翻卷》:“徵文考行,二者難兼并,若個堪居絶等,推敲不厭詳明?!?br />3.向人征求詩文。 唐 白居易 《賀座主》詩:“寵新卿典禮,會盛客徵文?!?br />4.今指報刊、雜志等為某一主題而公開征集詩文稿件。如:《光明日報》開展以《我的老師》為主題的征文活動。
《漢語大詞典》:征調(征調)
征集、調遣人員或物資。 明 高明 《琵琶記·丹陛陳情》:“譬如四方戰(zhàn)爭多征調,從軍遠戍沙場草,也只是為國忘家怎憚勞?” 清 吳偉業(yè) 《雜感》詩之一:“關山到處愁征調,愿賜三軍所過租?!?毛澤東 《放手發(fā)展抗日力量,抵抗反共頑固派的進攻》:“他們要 葉 張 兩部南下,我們則請準征調一部北上對付之?!眳⒁姟?徵調 ”。
《漢語大詞典》:徵調(徵調)
征集、調用人員或物資等。后漢書·杜詩傳:“舊制發(fā)兵皆以虎符,其餘徵調,竹使而已?!?span id="5xpdvnz" class="book">《金史·盧亨嗣傳》:“是時兵興,徵調煩急?!?清 魏源 圣武記卷九:“ 宜綿 又言賊起以來,徵調官兵?!?鄭觀應 《盛世危言·鐵路》:“即遇有警報,倉卒徵調,刻期立至?!?br />指以徵音為主的調式。 唐 李肇 唐國史補卷下:“ 宋沆 為太樂令,知音,近代無比。太常久亡徵調, 沆 乃考鐘律而得之?!?唐 元稹 《和李校書新題樂府·五弦彈》:“ 趙璧 五絃彈徵調,徵聲巉絶何清峭。”
《漢語大詞典》:徵調(徵調)
指以徵音為主的調式。 唐 李肇 唐國史補卷下:“ 宋沆 為太樂令,知音,近代無比。太常久亡徵調, 沆 乃考鐘律而得之。” 唐 元稹 《和李校書新題樂府·五弦彈》:“ 趙璧 五絃彈徵調,徵聲巉絶何清峭?!?/div>
分類:徵音調式
《漢語大詞典》:徵調(徵調)
征集、調用人員或物資等。后漢書·杜詩傳:“舊制發(fā)兵皆以虎符,其餘徵調,竹使而已?!?span id="2gybtq5" class="book">《金史·盧亨嗣傳》:“是時兵興,徵調煩急?!?清 魏源 圣武記卷九:“ 宜綿 又言賊起以來,徵調官兵?!?鄭觀應 《盛世危言·鐵路》:“即遇有警報,倉卒徵調,刻期立至?!?br />指以徵音為主的調式。 唐 李肇 唐國史補卷下:“ 宋沆 為太樂令,知音,近代無比。太常久亡徵調, 沆 乃考鐘律而得之?!?唐 元稹 《和李校書新題樂府·五弦彈》:“ 趙璧 五絃彈徵調,徵聲巉絶何清峭?!?/div>
《漢語大詞典》:緩征
暫停征收;緩期征集。例如:災區(qū)緩征公糧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