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接伴
(1).謂接待外國使臣。 宋 司馬光 《乞免北使第二狀》:“臣不惟名犯北朝諱,及性不耐寒,兼臣不經(jīng)接伴,未能諳練南北事體,資性拙訥,恐辱王命?!?span id="8h00sju" class="book">《宋史·李繼昌傳》:“ 遼 人請和,欲近臣充使,乃令 繼昌 與其使 姚東之 偕詣 遼 部。俄與 韓杞 同至行在;及 遼 人聘至,又命至境首接伴?!?清 薛福成 《出使四國日記·光緒十七年一月二十七日》:“當時 英 使進抵宮門,上已御寳座,接伴大臣告以須行拜跪禮, 英 使 司當冬 遂辭以疾?!?br />(2).“ 接伴使 ”的省稱。 宋 司馬光 涑水記聞卷九:“以右正言知制誥 富弼 假中書舍人 充接伴 ?!?宋 孔平仲 《孔氏談苑·張安道使虜》:“ 安道 見其纓紱諸物,鮮明有異,知其為戎主也,不敢顯言,但再三咨其藝之精爾。接伴 劉六符 意覺 安道 知之,色甚怍云?!眳⒁姟?接伴使 ”。
《漢語大詞典》:接伴使
接待外國使臣的官員。 宋 龐元英 文昌雜錄卷六:“北人謂住坐處曰捺鉢……不曉其義。近者彼國中書舍人 王師儒 來修祭奠,余充接伴使,因以問。 師儒 答云:是 契丹 家語,猶言行在也。” 明 陳繼儒 《讀書鏡》卷九:“ 宣和 時, 傅忠肅公 察 為結(jié)伴使?!?/div>
《國語辭典》:不敢當(不敢當)  拼音:bù gǎn dāng
1.承受不起、不敢接受。多用以表示謙讓。《呂氏春秋。審應(yīng)覽。審應(yīng)》:「大國命弊邑封鄭之后,弊邑不敢當也?!埂度辶滞馐贰返谌兀骸赣莶┦啃Φ溃骸哼@徵辟之事,我也不敢當。』」
2.不妥當、不得體?!秲号⑿蹅鳌返诙兀骸腹媚锫犃诵睦镎f道:『這句話說的不敢當兒。』」
《漢語大詞典》:遺人(遺人)
(1).劫后幸存者。后漢書·劉盆子傳:“時 三輔 大飢,人相食,城郭皆空,白骨蔽野,遺人往往聚為營保,各堅守不下?!?唐 元結(jié) 《舂陵行》:“州小經(jīng)亂亡,遺人實困疲?!?宋 曾鞏 《楚澤》詩:“蟲蟲旱氣連年有,寂寂遺人幾戶存?!?br />(2).猶后裔。 唐 游芳 《橋亭記》:“ 任 , 風 姓之國也,謡俗古遠,其 太昊氏 之遺人。”
(3).遺世之人;隱士。 唐 戴叔倫 《酬袁太祝長卿小湖村山居書懷見寄》詩:“背江居隙地,辭職作遺人。耕鑿資餘力,樵漁逐四鄰?!?宋 曾鞏 《麻姑山送南城尉羅君》詩:“上有錦綉百頃之平田,山中遺人耕紫煙?!?br />(4).改朝換代后仍然效忠前朝的人。 明 楊慎 升庵詩話·劉須溪:“他如 閩中 之 謝皋羽 , 徽州 之 胡餘學 , 慈溪 之 黃東發(fā) ,自以中國遺人,不屈夷狄者,不知其幾。”
《漢語大詞典》:待用
謂接待而拔用。漢書·韓延壽傳:“ 延壽 為吏,上禮義,好古教化,所至必聘其賢士,以禮待用?!?楊樹達 窺管:“待用謂接待而拔用之也?!?/div>
《國語辭典》:棒喝  拼音:bàng hè
1.佛教用語。禪師啟發(fā)弟子開悟的方法。或用棒打,或大聲一喝,或棒喝交施,使弟子于當下開悟。《續(xù)傳燈錄。卷二五。東京凈因蹣庵。繼成禪師》:「茫茫盡是覓佛漢,舉世難尋閑道人;棒喝交馳成藥忌,了忘藥忌未天真。」《龍舒增廣凈土文。卷一一。承相鄭清之勸修凈土文》:「人能屏除萬慮,一意西方,則不施棒喝而悟圓頓機?!?br />2.警醒迷誤的人。宋。王安石 答張奉議詩:「思量何物堪酬對,棒喝如今總不親。」明。王永積〈家園〉詩三○首之二五:「棒喝無煩問野僧,死生生死有何能?」
《漢語大詞典》:典謁(典謁)
(1).掌管賓客請見的傳達和接待事務(wù)。《禮記·曲禮下》:“問士之子,長,曰能典謁矣;幼,曰未能典謁也?!?孔穎達 疏:“謁,請也。士之子,年數(shù)長,則言能主賓客告請之事;幼,則言未能也?!?明 梅鼎祚 《昆侖奴》第一折:“這幾日病起入朝,方纔歸府。牙門官,有客見訪,好生典謁?!?br />(2).掌管賓客請見事務(wù)的小官。韓非子·亡徵:“后妻賤而婢妾貴,太子卑而庶子尊,相室輕而典謁重,如此則內(nèi)外乖,內(nèi)外乖者,可亡也?!?陳奇猷 集釋引 太田方 曰:“典謁,主賓客請謁之事者?!?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海敘不遇:“ 劉魯風 , 江西 投謁所知,頗為典謁所沮?!?清 趙翼 《郡城菊事甚盛》詩:“到門不復煩典謁,直入嚇煞雙鬟鴉?!?/div>
《國語辭典》:開放(開放)  拼音:kāi fàng
1.釋放?!稌?jīng)。多方》漢??装矅鳎骸搁_放無罪之人,必無枉無縱,亦能用勸善?!?br />2.取消不必要的禁制,任人自由活動。如:「開放參觀」、「開放言論自由?!?br />3.花開。如:「春天一到,百花紛紛開放?!?/div>
《國語辭典》:館客(館客)  拼音:guǎn kè
1.食客?!冻蹩膛陌阁@奇》卷九:「那府中事體煩雜,宣徽要請一個館客,做記室代筆札之勞?!?br />2.食客中專門教導兒童的教師。宋。吳自牧《夢粱錄。卷一九。閒人》:「食客者,有訓導蒙童子弟者,謂之館客?!?/div>
《國語辭典》:引接  拼音:yǐn jiē
招待?!逗鬂h書。卷一三。隗囂傳》:「囂素謙恭愛士,傾身引接為布衣交?!埂稌x書。卷六六。陶侃傳》:「引接疏遠,門無????!?/div>
《國語辭典》:開館(開館)  拼音:kāi guǎn
1.舊時私設(shè)學堂教授學生?!度辶滞馐贰返诙兀骸该咳斩帚y子在和尚家代飯,約定燈節(jié)后下鄉(xiāng),正月二十開館?!?br />2.圖書館、博物館、美術(shù)館等機構(gòu)開始對外開放。
《漢語大詞典》:象胥
古代接待四方使者的官員。亦用以指翻譯人員。周禮·秋官·象胥:“掌 蠻 、 夷 、 閩 、 貉 、 戎 、 狄 之國使,掌傳王之言而諭説焉,以和親之?!?span id="bc2kmnt" class="book">《舊唐書·玄宗紀論》:“ 象郡 、 炎州 之玩, 雞林 、 鯷海 之珍,莫不結(jié)轍於象胥,駢羅於典屬?!?明 唐順之 《喜峰口觀三衛(wèi)貢馬》詩:“槃舞呈鞮革,侏言譯象胥。” 清 徐果亭 《圣武功成詩》:“正朔通魚海,輿圖拓象胥?!?劉師培 《〈文章學史〉序》:“象胥之官,掌傳王言於夷使,使之諭説和親,入賓之歲,則協(xié)禮以傳詞,此文之施於通譯者也?!?/div>
《漢語大詞典》:國禮(國禮)
政府迎送國君或接待來使的禮儀。史記·晉世家:“ 宋襄公 新困兵於 楚 ,傷於 泓 ,聞 重耳 賢,乃以國禮禮於 重耳 。” 司馬貞 索隱:“以國君之禮禮之也?!?宋 梅堯臣 《送祖擇之學士北使》詩:“ 燕山 常苦寒, 漢 使涉窮臘……見其酋長時,國禮何勤納?!?/div>
《國語辭典》:接納(接納)  拼音:jiē nà
1.接受收納。如:「我接納你的建議?!埂督鹗贰>硪欢?。佞幸列傳。張仲軻》:「我聞接納叛亡、盜買鞍馬,皆爾國楊太尉所為,常因俘獲問知其人無能為者也。」
2.結(jié)交、羅致?!逗鬂h書。卷一七。馮岑賈列傳。岑彭》:「光武深接納之」《三國志。卷七。魏書。呂布臧洪傳。呂布》:「司徒王允以布州里壯健,厚接納之?!?/div>
《國語辭典》:客堂  拼音:kè táng
專門用來接待賓客的房間。唐。韓愈陪杜侍御游湘西兩寺獨宿有題一首因獻楊常侍〉詩:「客堂喜空涼,華榻有清簟?!埂度齻b五義》第六八回:「請到客堂待茶?!?/div>
《國語辭典》:司儀(司儀)  拼音:sī yí
1.職官名?!吨芏Y》秋官之屬,掌理接待賓客的禮儀。北魏置司儀官,北齊改司儀署,隋唐沿置。
2.在典禮中贊禮及報告進行程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