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不加
(1).不能超過。 三國(guó) 魏 嵇康 《明膽論》:“敬覽來論,可謂誨亦不加者矣?!?br />(2).不能支撐。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diào)》卷二:“縱 聰 獨(dú)力不加,走出陣去?!?span id="2lw2o97" class="book">《東周列國(guó)志》第五回:“眾人自度氣力不加,只得降順?!?br />(3).不予。 毛澤東 《中國(guó)人民解放軍布告》:“凡不持槍抵抗,不陰謀破壞者,人民解放軍和人民政府一律不加俘虜,不加逮捕,不加侮辱?!?/div>
分類:超過支撐
《漢語大詞典》:無足(無足)
(1).指人或動(dòng)物沒有腳。荀子·勸學(xué):“螣蛇無足而飛?!?span id="izrj9dg" class="book">《晉書·魯褒傳》:“無翼而飛,無足而走?!?宋 洪邁 《夷堅(jiān)丙志·無足婦人》:“時(shí)燈火尚存,自隙窺覘,乃無足婦人,負(fù)兩肉翼。”
(2).指物體沒有下部腿狀的支撐物。《詩·召南·采蘋》“維錡及釜” 毛 傳:“有足曰錡,無足曰釜。” 唐 劉師服 侯喜 《石鼎聯(lián)句》:“或訝短尾銚,又似無足鐺?!?br />(3).不值得。 宋 蘇軾 《潮州修韓文公廟記》:“此理之常,無足怪者?!?魯迅 《墳·論照相之類》:“目驗(yàn)尚且如此胡涂,則 S城 人之將眼睛理想化為小鯽魚,實(shí)也‘無足深怪’了?!眳⒁姟?無足道 ”。
(4).不知足,不滿足。東觀漢記·杜林傳:“玉食狃猱之意,徼幸之望,曼延無足?!?span id="snmary0" class="book">《晉書·宣帝紀(jì)》:“人苦無足,既得 隴 右,復(fù)欲得 蜀 !”
(5).不夠,配不上。 宋 洪邁 《夷堅(jiān)丙志·聶從政》:“我?guī)兹牍礤h,賴君復(fù)生,顧世間物無足以報(bào)德?!?/div>
《漢語大詞典》:無足道(無足道)
不值得說;不值一提。《穀梁傳·隱公二年》:“吾 伯姬 歸于 紀(jì) ,故志之也。其不言使,何也?逆之道微,無足道焉爾?!?明 李贄 《復(fù)鄧石陽書》:“弟異端者流,本無足道者也?!?/div>
《國(guó)語辭典》:銅柱(銅柱)  拼音:tóng zhù
銅制的柱子。古代立銅柱以標(biāo)示國(guó)界。唐。張謂 杜侍御送貢物戲贈(zèng)詩:「銅柱朱崖道路難,伏波橫海舊登壇?!?/div>
《國(guó)語辭典》:不支  拼音:bù zhī
不能支持。如:「體力不支」。
《漢語大詞典》:一柱
(1).一根柱子。亦指象柱子的東西。 漢 王充 論衡·談天:“石之質(zhì)重,千里一柱,不能勝也。” 晉 張華 博物志卷四:“ 江陵 有臺(tái)甚大,而有一柱,眾木共之?!?宋 周密 齊東野語·雷書:“ 大中祥符 間, 岳州 玉真觀為火所焚,惟留一柱?!?span id="7oc7d7i" class="book">《宋史·樂志十七》:“設(shè)二十五弦,弦一柱,崇二寸七分?!?br />(2).喻能擔(dān)當(dāng)重任,獨(dú)力支撐局面的人。 唐 張祜 《讀狄梁公傳》詩:“五丁扶造化,一柱正乾坤?!?宋 王讜 唐語林·豪爽:“閣下為南溟之鵬,作中天之一柱。” 清 錢謙益 《吳門送福清公還閩》詩之八:“代許孤忠留一柱,帝思耆德?lián)崛健!?陳毅 《胡志明主席七十大壽祝辭》:“一柱南天欣老健,英雄肝膽福壽全?!?br />(3).指舊式賬簿或清冊(cè)里的一個(gè)項(xiàng)目。舊式賬目分舊管(原有的)、新收(新收進(jìn)的)、開除(支出的)、實(shí)在(剩下的)四項(xiàng),稱為“四柱”或“四柱清冊(cè)”。《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十八回:“我拿過來一看,就是 張鼎臣 交出來的盤店那一帳本,內(nèi)中一柱一柱列的很是清楚。”
《國(guó)語辭典》:支持  拼音:zhī chí
1.支撐維持。漢。王延壽〈魯靈光殿賦〉:「意者豈非神明依憑支持,以保漢室者也?!埂段拿餍∈贰返谖宥兀骸葛堷櫳鷧s支持不住,只是伏在椅子上打盹?!?br />2.贊同、鼓勵(lì)。如:「鼎力支持」、「我支持這個(gè)提議。」
3.應(yīng)付、照應(yīng)。元。蕭德祥《殺狗勸夫》第二折:「他覺來我自支持他,包你沒事?!?br />4.支付、支出?!队魇烂餮?。卷一。蔣興哥重會(huì)珍珠衫》:「一應(yīng)殯殮之費(fèi),都要他支持。你可服么?」
5.說話吞吐含糊、搪塞應(yīng)付。元。孟漢卿《魔合羅》第四折:「不要你狂言詐語,花唇巧舌,信口支持?!?/div>
《國(guó)語辭典》:扶病  拼音:fú bìng
支撐病體,帶病工作或行動(dòng)。唐。劉禹錫〈送裴處士應(yīng)制舉〉詩:「老大希逢舊鄰里,為君扶病到方山。」也作「扶疾」。
《國(guó)語辭典》:枝梧  拼音:zhī wú
抵拒、抵觸?!妒酚?。卷七。項(xiàng)羽本紀(jì)》:「諸將皆懾服,莫敢枝梧?!固啤?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17270' target='_blank'>杜甫 〈夜聽許十損誦詩愛而有作〉詩:「陶謝不枝梧,風(fēng)騷共推激?!挂沧鳌钢帷?。
《國(guó)語辭典》:力疾  拼音:lì jí
1.迅速敏捷?!秶?guó)語。越語下》:「今其來也,剛彊而力疾,王姑待之?!?br />2.盡力支撐病體?!稌x書。卷七○。列傳。卞壸》:「壸時(shí)發(fā)背創(chuàng),猶未合,力疾而戰(zhàn)?!埂读凝S志異。卷一○。胭脂》:「女不忍過拒,力疾啟扉?!?/div>
《漢語大詞典》:支床(支牀)
(1).支撐在床上。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德行:“ 王戎 、 和嶠 同時(shí)遭大喪,俱以孝稱。 王 雞骨支牀, 和 哭泣備禮?!?br />(2).語出《史記·龜策列傳》。后用作典故。 唐 王維 《春日上方即事》詩:“鳩形將刻杖,龜殼用支牀?!贝擞黟B(yǎng)生延年。 清 顧炎武 《過朝邑王處士建?!?/a>詩:“黃鵠山川意,相隨萬里翔。誰能三十載,龜殼但支牀?”此喻守志不移。參見“ 支牀有龜 ”。
《漢語大詞典》:支床有龜(支牀有龜)
史記·龜策列傳:“南方老人用龜支牀足,行二十餘歲,老人死,移牀,龜尚生不死。龜能行氣導(dǎo)引。”后用為典故,比喻身處困境,內(nèi)心寂寞。 北周 庾信 《小園賦》:“坐帳無鶴,支牀有龜。” 倪璠 注:“喻己久住 長(zhǎng)安 ,若龜支牀矣?!?/div>
《國(guó)語辭典》:龍骨(龍骨)  拼音:lóng gǔ
1.龍的骨頭。《史記。卷二九。河渠書》:「穿渠得龍骨,故名曰龍首渠。」
2.一種中藥。為古代動(dòng)物骨骼的化石。有鎮(zhèn)靜、收斂的功效。
3.貫通船底前后的中央強(qiáng)力縱梁或構(gòu)材。船只的水下脊骨、肋骨及船殼板均連接于此。
《國(guó)語辭典》:龍骨車(龍骨車)  拼音:lóng gǔ chē
一種木制的水車,用以激水灌溉田地??衫萌肆?、畜力、風(fēng)力轉(zhuǎn)動(dòng)汲水,架水槽由許多汲水的小箱子連接,由于連的很長(zhǎng),看起來像龍骨,故稱為「龍骨車」。
《國(guó)語辭典》:頂門(頂門)  拼音:dǐng mén
1.頭頂、腦門處。《五代史平話。梁史。卷上》:「諕得尚讓頂門上喪了三魂,腳板下走了七魄?!乖jP(guān)漢卿《望江亭》第三折:「這三檐傘下怎向頂門上遮?喚侍妾,引領(lǐng)者。」
2.代人受過。如:「錯(cuò)并不在你,你何苦替人頂門?」
《漢語大詞典》:支機(jī)石(支機(jī)石)
傳說為天上織女用以支撐織布機(jī)的石頭。太平御覽卷八引 南朝 宋 劉義慶 《集林》:“昔有一人尋 河 源,見婦人浣紗,以問之,曰:‘此天河也。’乃與一石而歸。問 嚴(yán)君平 ,云:‘此支機(jī)石也?!币徽f,其人為 漢 代 張騫 ,謂 騫 奉命尋找 河 源,乘槎經(jīng)月亮至天河,在月亮見一女織,又見一丈夫牽牛飲河,織女取支機(jī)石與 騫 。見 宋 周密 《癸辛雜識(shí)前集》引 南朝 梁 宗懔 《荊楚歲時(shí)記》。 唐 宋之問 《明河篇》:“更將織女支機(jī)石,還訪 成都 賣卜人?!?明 何景明 《七夕》詩:“乘槎莫問支機(jī)石,河漢年年此夜陰?!?清 趙翼 《夜坐》詩:“浪説支機(jī)石,誰乘犯斗槎?”亦省作“ 支機(jī) ”、“ 支石 ”。 唐 任希古 《和長(zhǎng)孫秘監(jiān)七夕》:“空接 靈臺(tái) 下,方恧辨支機(jī)?!?明 陳汝元 《金蓮記·量移》:“知甚日菱花重照,知甚支石還投。” 明 張煌言 《冰槎集引》:“昔之乘槎者,或?yàn)榭托嵌付放#蛉肱薅弥C(jī)?!?/div>
《漢語大詞典》:駕海(駕海)
(1).航海。 唐太宗 《幸武功慶善宮》詩:“梯山咸入款,駕海亦來思?!?唐 柳宗元 《同劉二十八院長(zhǎng)述舊言懷》詩:“朝宗延駕海,師役罷梁 溠 ?!?br />(2).支撐水宮。駕,通“ 架 ”。 元 關(guān)漢卿 《哭存孝》第三折:“他是那擎天白玉柱,端的是駕海紫金梁?!?br />(3).鼓浪。 元 王惲 《大雹行》:“黑風(fēng)駕海天外立,萬騎先聲振林谷?!?/div>
分類:支撐航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