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政府  拼音:zhèng fǔ
1.唐宋時稱宰相處理政務(wù)的地方為「政府」?!顿Y治通鑒。卷二一五。唐紀三十一。玄宗天寶二年》:「李林甫領(lǐng)吏部尚書,日在政府,選事悉委侍郎宋遙、苗晉卿。」《宋史。卷三一九。列傳。歐陽脩》:「其在政府,與韓琦同心輔政?!?br />2.國家行政機關(guān)的總稱,為近代國家構(gòu)成要素之一。
《漢語大詞典》:維新政府(維新政府)
抗 日 戰(zhàn)爭初期, 日本 侵略軍占領(lǐng) 上海 、 南京 后組織的漢奸傀儡政權(quán)。參加的有 梁鴻志 、 溫宗堯 、 陳群 、 任援道 、 傅筱庵 等。1940年并入 汪 偽政權(quán)。
《國語辭典》:聯(lián)邦政府(聯(lián)邦政府)  拼音:lián bāng zhèng fǔ
聯(lián)邦體制國家的中央政府組織。如:「聯(lián)邦國在國際交往上,以聯(lián)邦政府為主體?!?/div>
《國語辭典》:臨時政府(臨時政府)  拼音:lín shí zhèng fǔ
國家遇有大變革時,正式政府未產(chǎn)生,暫時組織一個代行政府職權(quán)的機關(guān)。如民國元年元旦,國父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tǒng),成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國語辭典》:偽國民政府(偽國民政府)  拼音:wèi guó mín zhèng fǔ
民國二十九年日本在南京卵翼汪兆銘所成立的國民政府,汪為主席,汪死由陳公博代理,至民國三十四年日本投降止。
《國語辭典》:網(wǎng)路市政府(網(wǎng)路市政府)  拼音:wǎng lù shì zhèng fǔ
在網(wǎng)路上提供市政府的各項簡介與服務(wù),以求達到單一窗口、提升服務(wù)品質(zhì)與便民的目的。
《國語辭典》:偽臨時政府(偽臨時政府)  拼音:wèi lín shí zhèng fǔ
民國二十七年日本在北平所成立的偽組織。轄華北四省及平津青三市,王克敏為偽行政委員會長,二十九年取消。
《國語辭典》:偽維新政府(偽維新政府)  拼音:wèi wéi xīn zhèng fǔ
抗戰(zhàn)期間,日本在中國所設(shè)偽組織之一,轄江蘇、浙江、安徽三省及南京、上海二市,民國二十七年成立,梁鴻志為行政院長,二十九年取消。
《國語辭典》:無政府狀態(tài)(無政府狀態(tài))  拼音:wú zhèng fǔ zhuàng tài
一個國家沒有政府統(tǒng)治,全國陷于動亂不安、暴動迭起的狀態(tài)。
《國語辭典》:無政府主義(無政府主義)  拼音:wú zhèng fǔ zhǔ yì
Anarchism
是一種政治學(xué)說,主張廢除國家、政府及一切永久性的權(quán)威體制,代之以個人、團體、宗教,以及民族之間完全自律協(xié)調(diào)的合作,以建設(shè)平等與公正的社會。也譯作「安那其主義」。無政府主義的主要倡議者包括法國政治家普魯東(Pierre Joseph Proudhon,西元1809~1865)與俄羅斯革命思想家巴枯寧(Mikhail Alexandrovich Bakunin,西元1814~1876)。
《國語辭典》:中央政府  拼音:zhōng yāng zhèng fǔ
一國國家政權(quán)的最高領(lǐng)導(dǎo)機構(gòu)?,F(xiàn)今世界各國,多以建都所在地為中央政府所在地。
《國語辭典》:殖民政府  拼音:zhí mín zhèng fǔ
殖民國家在殖民地所建立的政府機構(gòu)。此政府完全聽命于殖民國,以有效的為殖民國家控制殖民地。
《國語辭典》:有限政府  拼音:yǒu xiàn zhèng fǔ
指在權(quán)力、職能和規(guī)模上,受到憲法和法律的明文規(guī)定,并受社會監(jiān)督與約束的政府,為民主政治的顯著特色之一。
《國語辭典》:影子政府  拼音:yǐng zi zhèng fǔ
正式政府成立前所組成的政府雛型。包括一套政府組織架構(gòu)及重要職務(wù)安排等,以備未來執(zhí)政時能迅速正常運作。
《國語辭典》:地方政府  拼音:dì fāng zhèng fǔ
國家各行政區(qū)域的政府。對中央政府而言。如各省、市、縣政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