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習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40
詞典
2
分類詞匯
37
其它
1
共37,分3頁顯示
1
2
3
2
3
下一頁
分類詞匯
墟域
星都
山陽
南京
睢陽
蘭陵
靈武
張華
澶淵
白狼
臨淄
吳閶
涿鹿
張湯
斗城
《漢語大詞典》:
墟域
故城;遺址。 晉
郭璞
《流寓賦》
:“思 文公 之所營,蓋 成周 之墟域。”
分類:
故城
遺址
《漢語大詞典》:
星都
指 漢 長安 故城。 唐
王勃
《乾元殿頌》
序:“元虬在御,掃圻甸而廓星都?!?蔣清翊 注:“ 長安 城形象斗,故曰星都?!?/div>
分類:
長安
故城
《漢語大詞典》:
山陽(山陽)
(1).山朝南的一面。
《
漢書·郊祀志上
》
“從陰道下” 唐 顏師古 注:“山南曰陽,山北曰陰?!?明 徐弘祖
《
徐霞客游記·滇游日記六
》
:“乃北一里餘,抵分界山之陽,渡一小流,循山陽西北行三里,北逾過坳?!?陳毅
《過太行山書懷》
詩:“山陽薄霧散,山陰白雪密?!?br />(2). 漢 置縣名,屬 河南郡 。故城在今 河南省 修武縣 境。 魏 晉 之際, 嵇康 、 向秀 等嘗居此為竹林之游。后因以代指高雅人士聚會之地。 南朝 齊
陸厥
《奉答內(nèi)兄希叔》
詩:“愧茲 山陽 讌,空此 河陽 別?!?唐
杜甫
《贈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韻》
:“ 山陽 無俗物, 鄭 驛正留賓。”
(3).見“ 山陽笛 ”。
分類:
山陽
河南
故城
《國語辭典》:
山陽笛(山陽笛)
拼音:
shān yáng dí
晉向秀途經(jīng)山陽舊廬,聞鄰人吹笛,感音而嘆,懷念亡友嵇康、呂安,遂作〈思舊賦〉以追思二人。見《晉書。卷四九。向秀傳》。后以山陽笛表示傷悼、懷念舊友。北周。庾信〈傷王司徒褒〉詩:「唯有山陽笛,悽余思舊篇?!顾?。張炎〈探芳信。坐清晝〉詞:「舊情懶聽山陽笛,目極空搔首?!?/div>
分類:
向秀
山陽
舊居
鄰人
吹笛
不禁
追念
亡友
《國語辭典》:
南京
拼音:
nán jīng
1.地名。位在江蘇省西南部。東有鐘山,西、北臨長江,依山面水,中間為秦淮河和長江的沖積平原,形勢險要。戰(zhàn)國時稱為「金陵」,三國時吳國于此建都,改稱為「建業(yè)」。后東晉、宋、齊、梁、陳皆以南京為首都,改稱為「建康」。至明太祖又在此建都,稱為「應(yīng)天府」。后明成祖遷都北京,以應(yīng)天府為南京,為「南京」名稱的由來。
2.城市名。參見「南京市」條。
分類:
古都名
古都
契丹
安史
大中
洪武
會同
祥符
元年
七年
八月
故都
月建
玄宗
建都
遼陽
開封
江南
故城
汴京
南京
至德
《國語辭典》:
睢陽(睢陽)
拼音:
suī yáng
地名。故城在今河南省商邱縣境。唐張巡、許遠曾死守此,以抗安祿山,屏蔽江淮。
分類:
地名
故城
河南
張巡
死守
《國語辭典》:
蘭陵(蘭陵)
拼音:
lán líng
1.郡名。春秋戰(zhàn)國時楚地,故城約在今山東省嶧縣東。荀況適楚,春申君以為蘭陵令,即此地。見《讀史方輿紀要。卷三十二。山東三。袞州府。嶧縣》。
2.縣名。今江蘇省武進縣?!蹲x史方輿紀要。卷二五。江南七。常州府。武進縣》:「蘭陵城,府西北六十里,晉大興初,始置南蘭陵郡及蘭陵縣于武進界內(nèi)。」
分類:
蘭陵
郡名
縣名
江蘇
秋戰(zhàn)
武進縣
楚地
故城
山東
縣東
《漢語大詞典》:
靈武(靈武)
(1).威靈,威武。
《
后漢書·王常傳
》
:“幸賴靈武,輒成斷金?!?span id="v9hkdnn" class="book">《
北齊書·文宣帝紀
》:“奮揚靈武,剋剪多難。” 明
常倫
《過韓信嶺》
詩:“ 漢 代推靈武,將軍第一人?!?br />(2).地名。 漢 時縣名。故城在 寧夏 新城 西北。參見“ 靈武之役 ”。
(3).地名。 唐 置縣。故城在今 寧夏 靈武 西北。
分類:
地名
威靈
威武
故城
西北
《漢語大詞典》:
靈武之役(靈武之役)
東漢 段熲 曾大破 東羌 于 靈武谷 。見
《
后漢書·段熲傳
》
。后以“靈武之役”借指戰(zhàn)勝異族的關(guān)鍵戰(zhàn)役。 明
黃宗羲
《黃復(fù)仲墓表》
:“中原橫潰, 何君 謂寇深矣, 江 南豫儲一勁旅以待 靈武 之役,天下事尚可為也?!?/div>
《國語辭典》:
張華(張華)
拼音:
zhāng huá
人名。(西元232~300)字茂先,西晉方城(故城在今河北省固安縣南)人。學業(yè)優(yōu)博,辭藻溫麗,圖緯方伎之書,無不詳覽,伐吳有功,封廣武侯,長于政事,時人許之為「鄭國子產(chǎn)」。后為趙王倫所害,著有《
博物志
》。
分類:
張華
人名
西晉
故城
河北
公元
《國語辭典》:
澶淵(澶淵)
拼音:
chán yuān
地名。位于河北省濮陽縣西南,因古澶水所經(jīng)而得名。宋真宗與遼人曾會盟于此。
分類:
古湖泊名
古縣名
湖泊
故城
河南
濮陽
故址
《國語辭典》:
白狼
拼音:
bái láng
白色的狼。《史記。卷四。周本紀》:「王遂征之,得四白狼、四白鹿以歸?!埂渡胶=?jīng)。西次四經(jīng)》:「盂山,其陰多鐵,其陽多銅,其獸多白狼、白虎?!?/div>
分類:
白狼
白色
南部
故城
祥瑞
遼寧
《漢語大詞典》:
臨淄(臨淄)
齊國 故城。在 山東省 淄博市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周 初封 呂尚 于 齊 ,建都于此,名 營丘 , 齊胡公 遷都 薄姑 , 齊獻公 元年又遷回,稱 臨淄 。 春秋 戰(zhàn)國 時先后作為 姜齊 與 田齊 的國都達630多年,是當時東方重要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亦為列國中最繁華的都市之一。故城包括大城與小城兩部分,總面積達15馀平方公里。城內(nèi)文化遺存豐富。城東北有 韶院村 ,傳為 孔子 在 齊 聞
《韶》
樂,三月不知肉味之地。解放后故城內(nèi)設(shè)臨淄文物管理所,辟有出土文物陳列室。
分類:
臨淄
齊國
故城
山東
淄博
全國
國重
重點
點文
文物
保護
《漢語大詞典》:
吳閶(吳閶)
(1). 蘇州 故城 閶門 。 明
王世貞
《登岱》
詩:“依微白馬 吳閶 在,欲向秋風問 羽翰 ?!眳⒁姟?吳練 ”。
(2).借指 吳 地,今 蘇州 一帶。 清
侯方域
《為吳氏禱子疏》
:“某妾 吳氏 者,家本 吳閶 ,言歸 梁苑 ?!?清
顧炎武
《潘生次耕南歸寄示》
詩:“若到 吳閶 尋舊跡,
《五噫》
東去一 梁生 ?!?/div>
分類:
蘇州
吳
故城
閶門
《漢語大詞典》:
吳練(吳練)
《
太平御覽
》
卷八一八引
《韓詩外傳》
:“ 孔子 、 顏淵 登 魯東山 望 吳昌門 , 淵 曰:‘見一疋練,前有生藍?!釉唬骸遵R、蘆蒭也?!焙笏煲浴皡蔷殹睘榈鋵崱?1)指白馬。 唐
劉威
《傷曾秀才馬》
詩:“吳練已知隨影沒,朔風猶想帶嘶聞?!?2) 吳 閶門 。代指 蘇州 。 清 徐晟
《春感和舍弟漳州來韻》
:“幾曾極目觀 吳 練,最是傷心續(xù)楚詞?!?/div>
分類:
白馬
典實
閶門
蘇州
《國語辭典》:
涿鹿
拼音:
zhuó lù
1.縣名。參見「涿鹿縣」條。
2.山名。參見「涿鹿山」條。
分類:
涿鹿
地名
故城
刑罰
墨刑
河北
《國語辭典》:
張湯(張湯)
拼音:
zhāng tāng
人名。西漢杜陵(故城在今陜西省長安縣東南)人,生卒年不詳。武帝時,官至御史大夫,處理訟獄案件,咬文嚼字,寡情嚴苛,為漢代著名酷吏。后為朱買臣等所陷,自殺身亡。
分類:
人名
杜陵
故城
陜西
長安
安縣
東南
《國語辭典》:
斗城
拼音:
dǒu chéng
1.小城。《資治通鑒。卷一三四。宋紀十六。順帝升明元年》:「區(qū)區(qū)斗城之里,出萬死而不辭?!?br />2.漢代長安舊城,位今陜西省西安市西北。其城南為南斗星形,城北為北斗星形,故稱為「斗城」。漢。無名氏《三輔黃圖。卷一。漢長安故城》:「城南為南斗形,北為北斗形,至今人呼漢京城為斗城是也?!?/div>
分類:
小城
長安
故城
陜西
西安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