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255詞典 3分類詞匯 252
《漢語大詞典》:唾地成文
形容文思敏捷。 唐 馮贄 云仙雜記有“唾地成文”一目,贊 李賀 云:“有人謁 李賀 ,見其久而不言,唾地者三,俄而成文三篇。”
《漢語大詞典》:悟捷
悟性敏捷。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捷悟:“ 王東亭 作 宣武 主簿,嘗春月與 石頭 兄弟乘馬出郊,時彥同游者連鑣俱進(jìn),唯 東亭 一人常在前,覺數(shù)十步,諸人莫之解。 石頭 等既疲倦,俄而乘輿回,諸人皆似從官,唯 東亭 奕奕在前,其悟捷如此?!?/div>
分類:悟性敏捷
《國語辭典》:五行俱下  拼音:wǔ háng jù xià
可以一次看五行。形容讀書速度很快。宋。張君房《云笈七簽。卷七八。三品頤神保命神丹方敘》:「力則拔山扛鼎,倒曳九牛,誦則一日萬言,五行俱下。」也作「五行并下」。
《國語辭典》:思若涌泉(思若涌泉)  拼音:sī ruò yǒng quán
比喻才思豐富而敏捷。三國魏。曹植〈王仲宣誄〉:「強(qiáng)記洽聞,幽贊微言;文若春華,思若涌泉。」也作「思如涌泉」。
《漢語大詞典》:佻捷
輕快敏捷。 明 許承欽 《偏頭關(guān)》詩:“飽騰超距士,佻捷射雕兒?!?/div>
分類:輕快敏捷
《國語辭典》:眼疾手快  拼音:yǎn jí shǒu kuài
眼光銳利,動作敏捷。如:「幸好他眼疾手快,把花瓶接住,不然準(zhǔn)摔得粉碎?!挂沧鳌甘旨毖劭臁埂?/div>
《漢語大詞典》:一揮九制(一揮九制)
一提筆就能寫出九道制書。謂文思敏捷。 宋 歐陽修 《集賢院學(xué)士劉公墓志銘》:“嘗直紫微閣,一日追封皇子公主九人,公方將下直,為之立馬卻坐,一揮九制數(shù)千言,文辭典雅,各得其體?!?宋 洪邁 容齋三筆·外制之難:“ 劉敞 臨出局,倚馬一揮九制,皆見書於史策。”
《漢語大詞典》:閑捷(閒捷)
亦作“閑捷”。 熟練敏捷。閒,通“ 嫺 ”。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薛濤:“機(jī)警閑捷,座間談笑風(fēng)生?!?/div>
分類:熟練敏捷
《國語辭典》:下坂走丸  拼音:xià bǎn zǒu wán
圓滑的丸珠順著斜坡滾下。比喻順勢而下,暢快無阻。漢。荀悅《前漢紀(jì)。卷一。高祖紀(jì)》:「君計莫若以黃屋朱輪以迎范陽令,使馳鶩乎燕趙之郊,則邊城皆喜,相率而降。此由以下坂而走丸也?!刮宕?。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卷下。走丸之辯》:「張九齡善談?wù)?,每與賓客議論經(jīng)旨,滔滔不竭,如下坂走丸也,時人服其俊辯?!?/div>
《國語辭典》:下筆成章(下筆成章)  拼音:xià bǐ chéng zhāng
一揮筆即寫成文章。比喻才思敏捷且具文采?!度龂?。卷二。魏書。文帝紀(jì)。評曰》:「文帝天資文藻,下筆成章?!埂端鍟?。卷七六。文學(xué)傳。杜正玄傳》:「正玄應(yīng)對如響,下筆成章。」也作「下筆成篇」、「走筆成章」、「走筆成文」。
分類:文思敏捷
《漢語大詞典》:諧敏(諧敏)
詼諧敏捷。宋書·顏師伯傳:“ 王景文 時為諮議參軍,愛其諧敏,進(jìn)之 世祖 ?!?/div>
分類:詼諧敏捷
《國語辭典》:敏練慈愷(敏練慈愷)  拼音:mǐn liàn cí kǎi
形容辦事熟練敏捷,而且生性仁慈。如:「經(jīng)理敏練慈愷,深受同仁的敬重。」
《國語辭典》:剖決如流(剖決如流)  拼音:pǒu jué rú liú
?形容??辦事?時分析判斷極為?敏捷?!端鍟?。卷六六。列傳。裴政》:「簿案盈幾,剖決如流?,用法寬平,無有冤濫?!?《明史。卷一五四。陳洽列傳》:「覈將士功罪,建置土官,經(jīng)理兵食,剖決如流?!?/div>
《國語辭典》:落紙如飛(落紙如飛)  拼音:luò zhǐ rú fēi
文思敏捷,創(chuàng)作文稿如行云流水般。唐。劉肅《大唐新語。卷八。聰敏》:「詞理縱橫,文筆燦爛,手不停綴,落紙如飛。」
《國語辭典》:身手矯捷(身手矯捷)  拼音:shēn shǒu jiǎo jié
動作矯健敏捷。如:「那警探身手矯捷,將人犯抓得正著。」
分類:矯健敏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