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10詞典 1分類詞匯 109
《國語辭典》:界尺  拼音:jiè chǐ
劃直線或鎮(zhèn)紙的文具?!缎咽篮阊?。卷二一。呂洞賓飛劍斬黃龍》:「手拿一界尺,打得先生頭上一個疙瘩,通紅了臉?!挂卜Q為「戒方」。
《漢語大詞典》:由準氏(由準氏)
界尺的別稱。 宋 陶谷 清異錄·畦宗郎君:“ 歐陽通 善書,修飾文具,其家藏遺物尚多,皆就刻名號:硯石曰紫方館……界尺曰由準氏?!?/div>
分類:界尺
《國語辭典》:墨盒  拼音:mò hé
一種文具。方形或圓形,像小盒子,里面放絲綿,蓄積墨汁,隨時可用毛筆蘸著使用?!独蠚堄斡洝返谝涣兀骸咐蠚埥议_墨盒,拔出筆來,鋪好了紙,拈筆便寫。」
《漢語大詞典》:筆硯(筆硯)
亦作“ 筆研 ”。
(1).筆和硯。泛指文具。三國志·魏志·后妃傳“ 文昭甄皇后 ” 裴松之 注引 晉 王沉 魏書:“年九歲,喜書,視字輒識,數(shù)用諸兄筆硯?!?span id="jwk7g97" class="book">《世說新語·方正》“ 夏侯玄 ” 劉孝標 注引 晉 孫盛 《魏氏春秋》:“ 正始 中,護軍 曹爽 誅,徵為太常,內(nèi)知不免,不交人事,不畜筆研?!?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育子:“至來歲生日,謂之‘周晬’,羅列盤琖於地,盛菓木、飲食、官誥、筆研、筭秤等,經(jīng)卷鍼綫,應用之物。觀其所先拈者,以為徵兆?!?清 昭槤 嘯亭雜錄·王太倉上書事:“時舉朝失色,無敢與筆硯者?!?br />(2).指文墨書寫之事。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雜藝:“猶以書工,崎嶇碑碣之間,辛苦筆硯之役?!?唐 李復言 《續(xù)玄怪錄·李岳州》:“苦心筆硯二十餘年,偕計而試者,亦僅十年,心破魂斷,以望斯舉,今復無名,豈不終無成乎?” 宋 劉攽 《遣悶》詩之一:“若能全療詩書癖,用底聊均筆硯勞?!?/div>
《國語辭典》:筆墨(筆墨)  拼音:bǐ mò
1.寫字用的筆和墨?!稘h書。卷八七。揚雄傳下》:「聊因筆墨之成文章,故藉翰林以為主人,子墨為客卿以風?!?br />2.比喻文章。漢。王充《論衡。亂龍》:「子駿漢朝智囊,筆墨淵海?!埂度辶滞馐贰返诙兀骸傅皇枪P墨相與,他家銀錢大事,還不肯相托?!?br />3.親手寫的筆跡墨畫。南朝梁。庾肩吾書品論〉:「魏帝筆墨雄贍,吳主體裁綿密?!埂独蠚堄斡洝返谌兀骸竷蛇呑之嫸喟胧菚r下名人的筆墨。只有中間掛著一幅中堂,只畫了一個人?!?br />4.中國畫技法和理論上的術(shù)語,有時亦作中國畫技法的總稱。技法上,筆指鉤、勒、皴、點等筆法,墨指烘、染、破、積等墨法。
《漢語大詞典》:載筆(載筆)
南 北朝 時,韻文稱文,散文稱筆。后以載筆指史傳、制疏、表奏一類文字。梁書·任昉傳:“ 昉 雅善屬文,尤長載筆?!?明 徐賁 《送曾伯滋赴西河將幕》詩:“知公能載筆,草檄報邊聲?!?劉師培 《論說部與文學之關(guān)系》:“然艸野載筆,黑白混淆,優(yōu)者足補史冊之遺,下者轉(zhuǎn)昧是非之實?!?/div>
《國語辭典》:筆札(筆札)  拼音:bǐ zhá
1.古代的筆和木簡,相當于現(xiàn)在的紙筆?!妒酚?。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傳》:「相如曰:『有是。然此乃諸侯之事,未足觀也。請為天子游獵賦,賦成奏之?!簧显S,令尚書給筆札?!?br />2.關(guān)于文墨寫作等事,如公文、書信。南朝梁。劉協(xié)《文心雕龍。書記》:「漢來筆札,辭氣紛紜。」宋。歐陽修張子野墓志銘〉:「好學自力,善筆札?!?/div>
《漢語大詞典》:書床(書牀)
(1).猶書架。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記》卷一:“其二人并持囊,囊大如小柱,似有文書。挾席人舒置書牀上。” 唐 白居易 《東南行一百韻》:“書牀鳴蟋蟀,琴匣網(wǎng)蜘蛛。”
(2).臨帖習字的文具。用染黑的絹,緊繃于長方形木框中,以筆蘸清水寫在絹上,既不傷筆,又省紙張。見 清 魯一曾 張廷相 《玉燕樓書法·書床》。
《漢語大詞典》:書尺(書尺)
(1).尺牘,書信。 唐 馮贄 云仙雜記·日用斗面為糊以供緘封:“ 順宗 時, 劉禹錫 干預大權(quán),門吏接書尺日數(shù)千?!?宋 劉克莊 《沁園春·寄竹溪》詞:“書尺里,但平安二字,多少深長。”
(2).文具名。即書鎮(zhèn)。 明 朱之蕃 有《書尺》詩。參見“ 書鎮(zhèn) ”。
《國語辭典》:書鎮(zhèn)(書鎮(zhèn))  拼音:shū zhèn
鎮(zhèn)壓紙張或書籍的文具。多用銅、鐵、玉、石等制成。也稱為「鎮(zhèn)紙」、「鎮(zhèn)尺」。
分類:文具
《漢語大詞典》:筆橐(筆橐)
筆囊;攜帶文具用的袋子。喻文學侍臣或文章淵藪。 元 劉壎 隱居通議·駢儷:“ 去非 《賀曾仲實侍郎三除江西運使》有曰……某官 元豐 故家, 端平 諸老, 甘泉 筆橐,儼父子之后先;緑野園林,繫朝廷之輕重。”
《漢語大詞典》:書具(書具)
書寫工具,文具。 宋 王安石 《傷仲永》:“ 仲永 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div>
《國語辭典》:水注  拼音:shuǐ zhù
一種把水滴進硯臺的文具。通常以玉、石、陶、瓷等制成。也稱為「硯滴」。
《國語辭典》:水滴  拼音:shuǐ dī
1.向下落的水點。
2.貯水供研墨的器具。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一九。神人獅子》:「冢中得古銅罍、勺、壺、洗、尊、鼎、雜器物二百馀件,內(nèi)一水滴。」
《國語辭典》:印床  拼音:yìn chuáng
刻印的工具。將木頭或其他金屬材料的上方鑿成凹形洞,內(nèi)配置厚薄不一的木片,鐫刻時可將印章夾住,不使晃動。
《國語辭典》:硯滴(硯滴)  拼音:yàn dī
一種把水滴在硯臺的文具。通常以玉、石、陶、瓷等制成。唐。皎然。送裴秀才往會稽山讀書詩:「硯滴穿池小,書衣種楮多?!挂卜Q為「水注」。
《漢語大詞典》:石板
亦作“ 石版 ”。
(1).片狀的石頭。 唐 孟郊 《獻襄陽于大夫》詩:“風漪參差泛,石板重疊躋?!?唐 皮日休 《寒日書齋即事》之二:“盆池有鷺窺蘋沫,石版無人掃桂花?!?茅盾 《當鋪前》:“趿著鞋皮的伙計探頭到門口看了一眼,咳著,把痰吐在街心石板上。”
(2).一種文具。以石筆在上面寫字,多為兒童習字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