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衣冠  拼音:yī guān
1.衣服和帽子?!墩撜Z。堯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埂度辶滞馐贰返谝换兀骸赣衷诔o圖上看見畫的屈原衣冠,他便自造一頂極高的帽子,一件極闊的衣服?!购蠓褐敢轮?、穿戴。唐。王維 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詩:「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2.代稱仕宦顯達、名門望族。如:「衣冠之族」。唐。李白 登金陵鳳凰臺詩:「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br />3.借指文明禮教。如:「衣冠之俗」、「衣冠文物之邦」。
《漢語大詞典》:冠裳
(1).指官吏的全套禮服。 宋 羅大經(jīng) 鶴林玉露卷七:“﹝ 劉子澄 ﹞守 衡陽 日,以冠裳涖事,憲使 趙民則 嘗紫衫來見。 子澄 不脫冠裳肅之, 民則 請免冠裳。 子澄 端笏肅容曰:‘戒石在前,小臣豈敢。’ 民則 皇恐,退具冠裳以見?!?br />(2).指穿著官服。宋史·范應(yīng)鈴傳:“夙興,冠裳聽訟,發(fā)擿如神。”
(3).指官宦士紳。 唐 高彥休 唐闕史·虎食伊璠:“冠裳農(nóng)賈,挈妻孥潛跡而出者,不可勝記?!?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先聲》:“今日冠裳雅會,就要演這本傳奇?!?br />(4).指官職。 宋 范成大 《胡宗偉罷官改秩作詩送之》:“萬境何如一丘壑,幾時定解冠裳縛?!?br />(5).指文明、禮儀制度。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誅妖檄文》:“智士趨時,必在取亂侮亡之會,況削爾父母毛髮,毀我往古冠裳?!?清 莫友芝 《有感》詩之一:“臥榻事殊 南越 遠,可容鱗介溷冠裳。”
《國語辭典》:開明(開明)  拼音:kāi míng
1.由野蠻進化到文明。
2.思想開通,不頑固守舊。如:「他的父母親都是思想開明的人。」
《漢語大詞典》:開明獸(開明獸)
傳說中的神獸名。山海經(jīng)·海內(nèi)西經(jīng):“ 昆侖 南淵深三百仞。 開明獸 身大類虎而九首,皆人面,東嚮立 昆侖 上?!?袁珂 校注:“ 開明獸 即《西次三經(jīng)》神 陸吾 也?!卑?,莊子·大宗師稱 肩吾 。亦省稱“ 開明 ”。 晉 郭璞 《山海經(jīng)圖贊·海內(nèi)西經(jīng)·開明》:“ 開明 天獸,稟茲金精;虎身人面,表此桀形;瞪眎 崑山 ,威懾百靈?!?明 劉基 《述志賦》:“ 開明 怒目而電視兮,貔豹吼而山裂?!?/div>
分類:神獸
《國語辭典》:時文(時文)  拼音:shí wén
1.八股文的別名。參見「八股文」條。
2.現(xiàn)代通行的文體。
《國語辭典》:聲明(聲明)  拼音:shēng míng
1.公開解說以昭告大眾。如:「聲明作廢」。
2.佛教謂研究語言的學(xué)問。《悉曇字記》:「梵僧自云:『少字學(xué)于先師般若瞿沙,聲明文轍將盡微致?!弧?/div>
《國語辭典》:開通(開通)  拼音:kāi tōng
1.排除障礙物?!抖Y記。月令》:「開通道路,毋有障塞。」
2.啟發(fā)。如:「開通知識」。
《國語辭典》:開通(開通)  拼音:kāi tong
不頑固,能接受不同的想法意見。如:「他雖年老,卻很開通,能接受新的觀念?!?/div>
《漢語大詞典》:方客
(1).四方賓客。 漢 揚雄 《太玄·童》:“次六,大開帷幕,以引方客?!?司馬光 集注:“如人君延納四方之士,無有壅蔽也。”
(2).即方士。魏書·恩倖傳·王叡:“ 太和 二年, 高祖 及 文明太后 率百僚與諸方客臨虎圈,有逸虎登門閣道,幾至御座?!卑?, 高祖 及 文明太后 均信方士。見魏書·術(shù)藝傳。參見“ 方士 ”。
《國語辭典》:方士  拼音:fāng shì
1.研究神仙、祈禳等法術(shù)的人。《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悉召文學(xué)方術(shù)士甚眾,欲以興太平,方士欲練以求奇藥?!?br />2.職官名。周置,主管四方都家的獄訟。
《漢語大詞典》:生番
(1).舊時侮稱文明發(fā)展程度較低的人。多指少數(shù)民族或外族。 清 魏源 圣武記卷十一:“惟 涼山 內(nèi)生番……多不火食?!?span id="7smeydx" class="book">《清史稿·穆宗紀二》:“ 日本 兵船抵 臺灣 登岸,與生番尋釁?!?br />(2).喻兇殘野蠻的人。 楊朔 《春在朝鮮》:“那些掛著文明幌子的食人生番不能扳著地球倒轉(zhuǎn),就永遠不能毀滅人類光明燦爛的世界。”
《漢語大詞典》:陽國(陽國)
指文明先進的華夏之國。因其位于天街二星之南,故名。史記·天官書:“昴畢閒為天街。其陰,陰國;陽,陽國?!?張守節(jié) 正義:“天街二星,在畢昴閒,主國界也。街南為華夏之國,街北為夷狄之國?!?/div>
《漢語大詞典》:文野
(1).文明與野蠻。 梁啟超 《十種德性相反相成義·自由與制裁》:“是故文明人最自由,野蠻人亦最自由,自由等也,而文野之別,全在其有制裁力與否。” 魯迅 《二心集·〈現(xiàn)代電影與有產(chǎn)階級〉譯者附記》:“然而文野不同, 中國 人是古文明國人,大約只是心折而不至于實做的了。”
(2).文雅與俚俗。 毛澤東 《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結(jié)論二》:“有這個借鑒和沒有這個借鑒是不同的,這里有文野之分,粗細之分,高低之分,快慢之分?!?/div>
《國語辭典》:野蠻(野蠻)  拼音:yě mán
1.未開化的。如:「野蠻民族」。
2.蠻橫而不講理。《文明小史》第五六回:「你近來如何越弄越頑固,越學(xué)越野蠻了?」
《漢語大詞典》:韋丹碑(韋丹碑)
韋丹 ,字 文明 。 唐 京兆 萬年 人,為 江西 觀察使,政事卓然,德被八州,歿四十年,老幼思之不忘。 元和 時稱治民第一。 宣宗 時,乃詔觀察使 紇干臮 上 丹 功狀,命刻功于碑。見新唐書·循吏傳·韋丹。后因以“韋丹碑”為為官清廉政績卓著的典故。 清 王士禛 《題施愚山〈賣船詩〉后》詩:“他年 韋丹 碑,會見留江皋?!?/div>
《國語辭典》:癡姨  拼音:chī yí
后魏宦者苻承祖的姨母楊氏家貧,及承祖為文明太后所寵貴,親戚皆因其援求利益,獨楊氏不欲,且不受人的饋贈資助。承祖遣人乘車往迎,大哭拒上,故苻家內(nèi)外皆稱其為「癡姨」。后承祖敗,有司執(zhí)其二姨至殿廷致法,楊氏因衣服破敗而免罪。見《北史。卷九十一。列女傳。魏姚氏婦楊氏傳》。
《漢語大詞典》:五講四美三熱愛(五講四美三熱愛)
我國全民文明禮貌活動的內(nèi)容。詳“ 五講四美 ”、“ 三熱愛 ”。
《漢語大詞典》:污言穢語
指骯臟下流的或不文明的話語。例如:“語言美”的宣傳日益深入人心,以講文明禮貌語言為榮、以說污言穢語為恥的社會風(fēng)氣開始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