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64詞典 3分類詞匯 161
《國語辭典》:隔絕(隔絕)  拼音:gé jué
阻隔斷絕,不能相通?!稘h書。卷九六。西域傳。贊曰》:「與漢隔絕,道里又遠,得之不為益,棄之不為損?!?/div>
《國語辭典》:闃寂(闃寂)  拼音:qù jí
寂靜無聲。唐。韓偓 曲江夜思詩:「林塘闃寂偏宜夜,煙火稀疏便似村?!?/div>
《國語辭典》:殊絕(殊絕)  拼音:shū jué
1.特異超絕。唐。杜甫〈韋諷錄事宅觀曹將軍畫馬圖〉詩:「其馀七匹亦殊絕,回若寒空動煙雪?!?br />2.斷絕?!段簳>硪灰凰?。釋老志》:「魏先建國于玄朔,風俗淳一,無為以自守,與西域殊絕,莫能往來。故浮圖之教,未之得聞?!?br />3.差別?!逗鬂h書。卷三六。賈逵傳》:「左氏義深于君父,公羊多任于權(quán)變,其相殊絕,固以甚遠?!?/div>
《國語辭典》:絕滅(絕滅)  拼音:jué miè
滅盡?!度龂萘x》第一○五回:「朕若負前盟,子孫絕滅。」《紅樓夢》第一三回:「誰不知我這媳婦比兒子還強十倍。如今伸腿去了,可見這長房內(nèi)絕滅無人了。」
《國語辭典》:屏絕(屏絕)  拼音:bǐng jué
1.斷絕往來。宋。梅堯臣〈白鶻圖〉詩:「而今推向深堂上,燕雀屏絕寧來窺?!?br />2.戒除癖好。如:「屏絕煙酒」。
《國語辭典》:脫離(脫離)  拼音:tuō lí
離開、斷絕。如:「脫離險境」、「脫離關(guān)系」?!冻蹩膛陌阁@奇》卷二:「公主鞋弓襪小,如何脫離得歸來?」
《國語辭典》:棄絕(棄絕)  拼音:qì jué
唾棄、絕交。唐。杜甫垂老別〉詩:「棄絕蓬室居,塌然摧肺肝?!顾?。蘇軾 答李端叔書:「先蒙惠書,又復懶不即答,頑鈍廢禮,一至于此,而足下終不棄絕,遞中再辱手書,待遇益隆?!?/div>
《漢語大詞典》:曠絕(曠絶)
(1).空缺;斷絕。呂氏春秋·開春:“ 周厲 之難,天子曠絶,而天下皆來謂矣?!?高誘 注:“難, 厲王 流于 彘 也。 周 無天子十一年,故曰曠絶也?!?span id="pnhntdh" class="book">《史記·孝武本紀》:“封禪用希曠絶,莫知其儀禮?!?span id="nntxz9v" class="book">《隋書·經(jīng)籍志二》:“窮居側(cè)陋之士,言行必達,皆有史傳。自史官曠絶,其道廢壞?!?章炳麟 《文學說例》:“ 晉 令有‘覆逴’,而 唐 人謂檢察試探為‘覆坼’,此竝曠絶千年,或數(shù)百稔,不見於文辭久矣?!?br />(2).從來沒有;絕無僅有。 南朝 梁 江淹 《傷友人賦》:“文攀 淵 卿 ,史類 遷 固 ……乃上代而少雙,故叔世而曠絶。” 唐 元稹 《相和歌辭·決絕詞》之二:“有美一人,於焉曠絶?!?明 沈德符 野獲編·內(nèi)閣二·禁苑用輿:“宰臣 嚴分宜 ,以衰老得賜腰輿。至八十再賜肩輿,為古今曠絶之典?!?br />(3).僻遠;荒僻。 元 揭傒斯 《贈項鏈》詩:“ 燕 趙 雖曠絶,倐忽一往還?!?span id="b9dbprf" class="book">《明史·外國傳八·韃靼》:“ 東勝 而外,土平衍,敵來,一騎不能隱, 明 初守之,后以曠絶內(nèi)徙?!?清 顧炎武 《北岳辨》:“故五岳之祠皆在山下;而肆覲諸侯、考正風俗,是亦必於大山之陽,平易廣衍之地,而不在險遠曠絶之區(qū)也明甚。”
《國語辭典》:割斷(割斷)  拼音:gē duàn
1.切斷?!段拿餍∈贰返谝晃寤兀骸赣欣K子捆好的,都拿刀子替他割斷?!?br />2.斷絕?!度龂?。卷一四。魏書。劉曄傳》:「然親疏之數(shù),遠近之降,蓋有禮紀,所以割斷私情,克成公法,為萬世式也?!?br />3.專斷、絕斷。漢。張竦 為陳崇草奏稱莽功德:「朝之執(zhí)事,亡非同類,割斷歷久,統(tǒng)政曠世?!?/div>
《漢語大詞典》:斷決(斷決)
亦作“ 斷決 ”。
(1).決斷;裁決。禮記·問喪:“故圣人為之斷決,以三日為之禮制也?!?漢 班固 《白虎通·情性》:“義者,宜也,斷決得中也?!?唐 韓愈 《順宗實錄三》:“內(nèi)外盛言 王伾 、 王叔文 專行斷決,日有異説。”《水滸傳》第六二回:“ 蔡慶 道:‘哥哥生平最會斷決,量這些小事,有何難哉?’”
(2).決斷事情的魄力。 唐 韓愈 《胡良公墓神道碑》:“及為 富平 尉,一府稱其斷決。” 明 吳承恩 《贈衛(wèi)帥某榮膺選任障詞》:“斷決則寳刀照夜,動光景於吹毛;精神則玉隼橫秋,矯風煙於聳翮?!?br />(3).判案;判決。 漢 王充 論衡·自紀:“斷決知辜,不必 皋陶 ;調(diào)和葵韮,不俟 狄牙 ?!?宋 歐陽修 《乞條制催綱司》:“如有違慢,并乞嚴行斷決?!?span id="p5j777r" class="book">《明史·刑法志一》:“若輒斷決,致罪有出入者,以故失論?!?span id="vjtbb5h" class="book">《歷史研究》1976年第2期:“規(guī)定由中央指派各地官府統(tǒng)一征收賦稅和斷決民間詞訟。”
(4).斷絕。 李大釗 《馬克思與第一國際》:“從此多年, 意大利 實際上和第一國際斷決關(guān)系。”參見“ 斷絶 ”。
《國語辭典》:斷絕(斷絕)  拼音:duàn jué
隔斷?!度龂萘x》第一三回:「傕乃移帝后車駕于郿塢,使侄李暹監(jiān)之,斷絕內(nèi)使,飲食不繼,侍臣皆有饑色?!埂都t樓夢》第一八回:「自此以后,香菱果跟隨寶釵去了,把前面路徑竟一心斷絕?!?/div>
《漢語大詞典》:歇絕(歇絶)
(1).消失;衰謝。 南朝 宋 顏延之 《陶徵士誄序》:“菁華隱沒,芳流歇絶?!?唐 吳兢 樂府古題要解·芳樹:“若 齊 王融 ‘相思早春日’, 謝朓 ‘早玩華池陰’,但言時暮眾芳歇絶而已?!?br />(2).止息;斷絕。 清 戴名世 《雁蕩記》:“余懷遁世之思久矣,輾轉(zhuǎn)未遂,至是垂暮無成,萬念歇絶!” 章炳麟 《文學說例》:“自衰 宋 至今,散行噂沓,纚辭緄殽,《蒼》《雅》之學,於茲歇絶。”
《漢語大詞典》:斬刈(斬刈)
(1).砍伐。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三:“兵燹后,壽藤古木斬刈無存?!?br />(2).斬殺。《孔子家語·六本》:“斬刈黎民,如草芥焉?!?span id="fhr7td5" class="book">《金史·移剌成傳》:“以所部護糧赴 揚州 ,敵兵乘夜來攻, 成 整兵奮擊,斬刈甚眾。” 清 黃宗羲 《通議大夫兵部職方司郎中太垣靳公傳》:“國家新造,攻城略地,俘累即為軍賞,斬刈首馘之餘,汨沒於奴隸。”
(3).斷絕;滅絕。左傳·昭公二十年:“高臺深池,撞鐘舞女,斬刈民力,輸掠其聚,以成其違,不恤后人?!?漢 焦贛 《易林·坤之蠱》:“斬刈宗社,失其邦國?!?/div>
《漢語大詞典》:斬絕(斬絶)
(1).陡峭貌。 宋 蘇洵 《憶山送人》詩:“累累斬絶峯,兀不相屬聯(lián)?!?br />(2).形容語氣鋒芒畢露,不留馀地。 宋 蘇洵 《上歐陽內(nèi)翰第一書》:“孟子之文語約而意盡,不為巉刻斬絶之言而其鋒不可犯?!?宋 俞文豹 《吹劍四錄》:“雍容和緩,而不為斬絶之言?!?br />(3).界限分明貌。 唐 陸龜蒙 《記錦裾》:“始如不可辯別,及諦視之,條段斬絶分畫,一一有去處?!?br />(4).干脆利落貌。《水滸后傳》第十八回:“兄弟你真是好漢子,每事做得斬絶!” 蕭軍 《八月的鄉(xiāng)村》三:“‘同志們--一切要聽我的口令?!?鐵鷹 隊長說話總是這樣斬絕。”
(5).斬斷;斷絕。 清 李漁 《三與樓》第二回:“他見新的圖不到手,舊的又怕回贖,少不得要生毒計,斬絶我的宗祧。”
《漢語大詞典》:橫決(橫決)
(1).謂大水沖破堤岸橫潰而出。宋史·河渠志一:“其竹索,皆埋巨木於岸以維之。遇 河 之橫決,則復增之,以補其缺。” 明 沈德符 野獲編·河漕·賈魯河故道:“況挑筑於此,能保不橫決於彼?”
(2).斷裂;斷絕。 漢 賈誼 《新書·數(shù)寧》:“夫本末舛逆,首尾橫決,國制搶攘,非有紀也,胡可謂治?”橫,一本作“ 衡 ”。 清 魏源 《孟子年表考·適齊》:“凡在 赧王 初年者一切奮臆移而上之,首尾橫決,幾無完筴。”
(3).比喻事態(tài)發(fā)展沖破常軌。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三:“過摽梅之年,而不為之擇配偶,鬱而橫決,罪豈獨在此婢乎?”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清廷預備立憲·關(guān)于籌備立憲的諭旨與奏折》:“夫亦曰專制政體之不可以為國,非有橫決之舉,終不能脫此專制羈絏之下也。” 鄒韜奮 《萍蹤憶語》七:“工潮澎湃,各‘大亨’心驚膽戰(zhàn),不得不暫時有些讓步,因為他們也怕橫決不可收拾,于他們是究竟更不利的?!?/div>
《國語辭典》:斬決(斬決)  拼音:zhǎn jué
1.執(zhí)行斬首的刑罰?!抖昴慷弥脂F(xiàn)狀》第四八回:「凡是釘封文書,總是斬決要犯的居多。」
2.背棄斷絕。漢。揚雄博士箴〉:「秦作無道,斬決天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