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5,分2頁顯示  上一頁  1
分類詞匯(續(xù)上)
緩役
志愿兵
禁役
役齡
現(xiàn)役
患御
后備兵
兵役法
兵役制
七科適
《漢語大詞典》:緩役(緩役)
緩期服兵役。 洪深 《包得行》第一幕:“ 周保長 :病得很厲害,據(jù)說一時不會好,恐怕不久要辦一個請求緩役的手續(xù)?!?/div>
《國語辭典》:志愿兵(志願兵)  拼音:zhì yuàn bīng
出于自己意愿而服兵役的士兵。也稱為「義勇軍」。
《國語辭典》:禁役  拼音:jìn yì
禁服兵役。凡曾判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者,禁服兵役,稱為「禁役」。
《國語辭典》:役齡(役齡)  拼音:yì líng
合于法定服役的年齡。在我國,指男子年滿十八歲翌年一月一日起至年滿三十六歲當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的這段期間。
《國語辭典》:現(xiàn)役(現(xiàn)役)  拼音:xiàn yì
正在服兵役。如:「現(xiàn)役軍官」。
《漢語大詞典》:患御
謂害怕服兵役。韓非子·五蠹:“其患御者,積於私門,盡貨賂而用重人之謁,退汗馬之勞?!?陳奇猷 集釋:“御當係役音近而譌?;家壅呱w謂患於任兵役者?!?/div>
《漢語大詞典》:后備兵(後備兵)
(1).泛指戰(zhàn)時可以征集到軍隊中服兵役的人員。
(2).某些國家分兵役為現(xiàn)役、預備役和后備役,服預備役期滿后轉入后備役的士兵叫后備兵。
《漢語大詞典》:兵役法
國家規(guī)定的有關公民服兵役的法律制度。
《漢語大詞典》:兵役制
公民依法服兵役的制度。
《漢語大詞典》:七科適(七科適)
亦作“七科謫”。 西漢 戰(zhàn)時征派到邊疆去服兵役的七種人。史記·大宛列傳:“益發(fā)戍甲卒十八萬, 酒泉 、 張掖 北,置 居延 、 休屠 以衛(wèi) 酒泉 ,而發(fā)天下七科適,及載糒給貳師。” 張守節(jié) 正義引 張晏 曰:“吏有罪一,亡命二,贅壻三,賈人四,故有市籍五,父母有市籍六,大父母有籍七:凡七科?!?span id="6kbtb16" class="book">《漢書·武帝紀》:“發(fā)天下七科讁及勇敢士,遣貳師將軍 李廣利 將六萬騎、步兵七萬人出朔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