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邵若愚 朝代:南宋初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四五七四
邵若愚,號本來子,南宋初錢唐(今浙江杭州)人。著有《道德真經(jīng)直解》四卷(存)。

人物簡介

補續(xù)高僧傳·習禪篇
本來禪師。西竺其號也。生撫州崇仁裴氏。七歲出俗十三謁一峰寧公。付以禪觀之法。嘗一定七日。偶聞人讀清凈經(jīng)。豁然有省。頌云。幾年外走喪真魂。今日相逢迥不同。身伴金毛石獅子。回頭吞卻鐵昆崙。似一峰。峰用本色鉗錘。痛與錐劄。示以偈曰。青山疊疊雨濛濛。獅子金毛撥不通。我也自知時未至。十回放箭九回空。項峰示寂。師于定中。與峰相見。作轉語數(shù)十。打破水碗。遂出定而垂淚噓嘆。因往金山。見慈舟濟禪師。方得決了。遂嗣焉。舟以深居巖穴。為囑師奉以周旋越后。寧藩。聞師道邁。以禮三請。師不赴。且欲深隱。寧藩恐竟失師。因進書問道要。師拈方便語示之。藩信受。奉八字師號。以尊顯之。從茲道譽遍寰區(qū)矣。乃走盱江黎川。隱壽昌禪院。學者踵集。復入閩之杉關。趨赴有加。蓋以雷聲雖遠。聞者自震。雖欲痛晦埋蹤。不可得也。眾至無所容。主事措置土木。工甫畢。師焚香趺坐。索筆書偈云。這個老乞兒。教化何時了。顛顛倒倒任隨流。是圣是凡人不曉。咄來來來去去去。海湛空澄。風清月皎。擲筆泊然就逝。閱世六十八。僧臘五十五。時永樂壬寅十月八日也。
本來成佛
【佛學大辭典】
(術語)立于萬物一如之見地時,眾生如來,同一無異,故悟即煩惱為菩提,眾生即如來,故眾生之心性謂為本來成佛。
本來法爾
【佛學大辭典】
(術語)謂自始自然也。
本來面目
【佛學大辭典】
(公案)又曰本地風光,自己本分等。示禪門法道極度之語也。顯教之本覺,密教之本初,亦不外乎是。然則何物為本來之面目,請參之。六祖壇經(jīng)曰:「能云:不思善,不思惡,正與么時,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
【佛學常見辭匯】
即自己的自性,離開了一切的煩惱和染污,就是自己的本來面目。
【俗語佛源】
指不加飾偽的真相。宋·蘇軾《老人行》詩:「一任秋霜換鬢毛,本來面目常如故?!癸@示出詩人曠達而真率的性格?!副緛砻婺俊乖嵌U家語,源于《壇經(jīng)·行由品》,謂六祖惠能接受衣缽后,南行到大庾嶺,被惠明和尚追上?;菝髀暶鳌肝覟榉▉恚粸橐聛怼埂;菽芟茸屗钙料⒅T緣,勿生一念」。然后,惠能說:「不思善,不思惡,正與么時,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惠明當下大悟?!副緛砻婺俊乖诙U門中指真心、本性;見到「本來面目」也就是「明心見性」。從《壇經(jīng)》的故事中可知,不思是非善惡,一念不生,即所謂「本來面目」。(李明權)
本來無一物
【佛學大辭典】
(術語)禪之悟道也??罩挚?,第一義空也,與小乘之偏真但空相去天壤也。六祖壇經(jīng)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師呵曰:禮不投地,何如不禮?汝心中了無一物可了,是名真知?!箓鳠翡浫ㄟ_磨章)曰:「光曰:我心未寧,乞師與安。師曰:將心將來與汝安。曰覓心不可得。師曰:我與汝安心竟?!?br />【佛學常見辭匯】
世間的一切事物,都是空假不實緣生如幻,所以說本來無一物。六祖壇經(jīng)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div>
本來自性清凈涅槃
【佛學大辭典】
(術語)唯識論所說。(參見:四種涅槃)
【三藏法數(shù)】
謂真如理隨緣變造一切諸法,雖有煩惱垢染,而本性清凈,具足無量微妙功德,無生無滅,湛若虛空,一切眾生平等共有,與一切法不一不異,離一切相無有分別,故名本來自性清凈涅槃。(梵語涅槃,華言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