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書》卷二百〈儒學列傳下·韋彤〉~5709~
會昭陵寢宮為原火延燔,而客祭瑤臺佛寺。又故宮在山上,乏水泉,作者憚勞,欲即行宮作寢,詔宰相百官議。吏部員外郎楊于陵議曰:「園寢非三代制,自秦、漢以來,附陵置寢,或遠若邇,則無聞焉。韋玄成等議園陵,于興廢初無適語。且寢宮所占,在柏城中,距陵不遠,使諸陵之寢,皆有區(qū)限,故不可徙;若止柏城,則故寢已燔,行宮已久,因以治飾,亦復何嫌?或曰:『太宗創(chuàng)業(yè),寢宮不輒易?!皇遣蝗?。夫陵域宅神,神本靜,今大興荒廢,囂役密邇,非幽穸所安,改之便?!雇唬骸赶韧踅ǘ剂⒁兀焕麆t為之遷,況有故邪?今文寢災,徙而宮之,非無故也。神安于徙,因而建寢,于禮至順。又它陵皆在柏城,隨便營作,不越封兆,力省易從。」帝重改先帝制,還宮山顛。
《三輔黃圖》卷五〈臺榭〉
柏梁臺,武帝元鼎二年春起。此臺在長安城中北關(guān)內(nèi)。《三輔舊事》云:「以香柏為梁也,帝嘗置酒其上,詔群臣和詩,能七言詩者乃得上?!?/span>
例句
晨趨彩筆柏梁篇,晝出雕盤大官膳。
柏梁思和曲,朝夕候金閨。
始驚蘭佩出,復詠柏梁新。
飽德君臣醉,連歌奉柏梁。
鎬京陪樂飲,柏殿奉文飛。
喜承蕓閣宴,幸奉柏梁杯。
楊宮先上賦,柏殿幾連詩。
舊愛柏梁臺,新寵昭陽殿。
回首長安道,方歡宴柏梁。
駐輦?cè)A林側(cè),高宴柏梁前。
今日聯(lián)章處,猶疑上柏臺。
柏梁賦詩高宴罷,詔書法駕幸河東。
為想雄豪壯柏梁,何如儉陋卑茅室。
柏梁賦詩不及宴,長楸走馬誰相數(shù)。
謬陪瑤水宴,仍廁柏梁篇。
常時柏梁宴,玉斝恩波遍。
圖籍凌群玉,歌詩冠柏梁。
言陪柏梁宴,新下建章來。
無窮菊花節(jié),長奉柏梁篇。
誰知草庵客,曾和柏梁篇。
終期內(nèi)殿聊詩句,共汝朝天會柏梁。
柏梁宴初罷,千鐘歡未畢。
永謝柏梁陪,獨闕金門籍。
長陪柏梁宴,日向丹墀趨。
桂枝芳氣已銷亡,柏梁高宴今何在。
帝思麟閣像,臣獻柏梁篇。
五聲寫出心中見,拊石喧金柏梁殿。
《史記》卷二十八〈封禪書〉~402~
十一月乙酉,柏梁災。十二月甲午朔,上親禪高里,祠后土。臨勃海,將以望祀蓬萊之屬,冀至殊廷焉。上還,以柏梁災故,朝受計甘泉。公孫卿曰:「黃帝就青靈臺,十二日燒,黃帝乃治明廷。明廷,甘泉也?!狗绞慷嘌怨诺弁跤卸几嗜?。其后天子又朝諸侯甘泉,甘泉作諸侯邸。勇之乃曰:「越俗有火?,復起屋必以大,用勝服之?!褂谑亲鹘ㄕ聦m,度為千門萬戶。前殿度高未央。其東則鳳闕,高二十馀丈。其西則唐中,數(shù)十里虎圈。其北治大池,漸臺高二十馀丈,命曰太液池,中有蓬萊、方丈、瀛洲、壺梁,象海中神山龜魚之屬。其南有玉堂、璧門、大鳥之屬。乃立神明臺、井干樓,度五十丈,輦道相屬焉。
例句
已觀蓬海變,誰厭柏梁災。
柏梁天災武庫火,匠石狼顧相愁冤。
典故臺柏
臺烏
御史烏
烏府客
御史府中烏
棲烏還得府
《漢書》卷八十三〈薛宣朱博傳·朱博〉~3405~
是時御史府吏舍百馀區(qū)井水皆竭;又其府中列柏樹,常有野烏數(shù)千棲宿其上,晨去暮來,號曰「朝夕烏」,烏去不來者數(shù)月,長老異之。后二歲馀,朱博為大司空,奏言「帝王之道不必相襲,各繇時務(wù)。高皇帝以圣德受命,建立鴻業(yè),置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職相參,總領(lǐng)百官,上下相監(jiān)臨,歷載二百年,天下安寧。
簡釋
烏府客:喻指御史。唐武元衡《酬元十二》:“偶尋烏府客,同醉習家池。”
例句
繁霜曉幕鳴柏烏,待子獸炭然金爐。
幾年烏府內(nèi),何處逐鳧歸。
驄馬朝天疾,臺烏向日飛。
肅穆烏臺上,雍容粉署中。
貞為臺里柏,芳作省中蘭。
烏臺情已洽,鳳閣分彌濃。
烏府偶為吏,滄江長在心。
故人荊府掾,尚有柏臺威。
欣逢柏臺友,共謁聰公禪。
為報烏臺客,須憐白發(fā)催。
臺寒柏樹綠,江暖柳條黃。
獨向柏臺為老吏,可憐林木響馀聲。
柏臺蘭省共清風,鳴玉朝聯(lián)夜被同。
氣清蒲海曲,聲滿柏臺中。
柏臺簡行李,蘭殿錫朝衣。
應令柏臺長對戶,別來相望獨寥寥。
冷冷玉漏初三滴,金觴已半酡。共向柏臺窺雅量,澄波萬頃見天和。
祖席離烏府,歸帆轉(zhuǎn)蜃樓。
群烏自朝夕,白馬休橫行。
唯馀舊臺柏,蕭瑟九原中。
烏臺俯麟閣,長夏白頭吟。
門掩清曹晚,靜將烏府鄰。
宴語暌蘭室,輝榮亞柏臺。
柏臺年未老,蓬鬢忽蒼蒼。
偶尋烏府客,同醉習家池。
獨吟多暇日,應寄柏臺書。
茅山就一徵,柏署起三載。
憶昨謬官在烏府,喜君對門討魚魯。
柏臺今上客,竹使舊朝班。
仁為桂江雨,威是柏臺霜。
佇瞻雙闕鳳,思見柏臺烏。
五湖游不厭,柏署跡如遺。
烏臺上客紫髯公,共捧天書靜境中。
肯滯荊州掾,猶香柏署衣。
誰問烏臺客,家山憶桂叢。
垂銀棘庭印,持斧柏臺綱。
故林懷柏悅,新幄阻蘭薰。
鷦鷯無羽翼,愿假憲烏翔。
豈羨蘭依省,猶嫌柏占臺。
席上客知蓬島路,坐中寒有柏臺霜。
鹓鸞粉署起,鷹隼柏臺秋。
青袍早許淹花幕,霜簡方聞謝柏臺。
《史記》卷八十九〈張耳陳馀列傳〉~2583~
漢七年,高祖從平城過趙,趙王朝夕袒鞲蔽,自上食,禮甚卑,有子婿禮。高祖箕踞詈,甚慢易之。趙相貫高、趙午等年六十馀,故張耳客也。生平為氣,乃怒曰:「吾王孱王也!」說王曰:「夫天下豪桀并起,能者先立。今王事高祖甚恭,而高祖無禮,請為王殺之!」張敖齧其指出血,曰:「君何言之誤!且先人亡國,賴高祖得復國,德流子孫,秋豪皆高祖力也。愿君無復出口?!关灨?、趙午等十馀人皆相謂曰:「乃吾等非也。吾王長者,不倍德。且吾等義不辱,今怨高祖辱我王,故欲殺之,何乃污王為乎?令事成歸王,事敗獨身坐耳。」?jié)h八年,上從東垣還,過趙,貫高等乃壁人柏人,要之置廁。上過欲宿,心動,問曰:「縣名為何?」曰:「柏人。」「柏人者,迫于人也!」不宿而去。
《荊楚歲時記》第一部〈寶顏堂秘笈本〉~32~
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謂之端月?!谑情L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賀。進椒、柏酒、飲桃湯。進屠蘇酒、膠牙餳,下五辛盤,進敷于散服卻鬼丸各進一雞子,凡飲酒次第,從小起。
《漢書》卷八十三〈薛宣朱博列傳·朱博〉~3405~
初,漢興襲秦官,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至武帝罷太尉,始置大司馬以冠將軍之號,非有印綬官屬也。及成帝時,何武為九卿,建言「古者民樸事約,國之輔佐必得賢圣,然猶則天三光,備三公官,各有分職。今末俗之弊,政事煩多,宰相之材不能及古,而丞相獨兼三公之事,所以久廢而不治也。宜建三公官,定卿大夫之任,分職授政,以考功效。」其后上以問師安昌侯張禹,禹以為然。時曲陽侯王根為大司馬票騎將軍,而何武為御史大夫。于是上賜曲陽侯根大司馬印綬,置官屬,罷票騎將軍官,以御史大夫何武為大司空,封列侯,皆增奉如丞相,以備三公官焉。議者多以為古今異制,漢自天下之號下至佐史皆不同于古,而獨改三公,職事難分明,無益于治亂。是時御史府吏舍百馀區(qū)井水皆竭;又其府中列柏樹,常有野烏數(shù)千棲宿其上,晨去暮來,號曰「朝夕烏」,烏去不來者數(shù)月,長老異之。
《淮南子》卷九〈主術(shù)訓〉~303~
楚文王好服獬冠,楚國效之。漢·高誘注:「獬豸之冠,如今御史冠。」
《太平御覽》卷九百五十四〈木部三·柏 〉~4367~2~
《漢官儀》:「正旦飲柏葉酒上壽?!?/span>
《毛詩正義》卷三之一〈國風·鄘風·柏舟〉~09~
毛詩序:「〈柏舟〉,共姜自誓也。衛(wèi)世子共伯蚤死,其妻守義,父母欲奪而嫁之,誓而弗許,故作是詩以絕之?!?/span>
《太平御覽》卷九百五十四〈木部三·柏 〉~4367~2~
《仙經(jīng)》:「服柏子人長年?!?/span>
典故丞相柏
丞相祠堂何處
武侯柏
武侯祠柏
鸝音古柏
相關(guān)人物諸葛亮
《全唐詩》卷二百二十六〈蜀相〉【案:諸葛亮祠在昭烈廟西?!?/span>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隔葉黃鸝多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三顧頻繁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出師未用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全唐詩》卷二百二十一〈古柏行〉
孔明廟前有老柏【孔明廟階有老柏】,柯如青銅根如石。霜皮溜雨四十圍【霜皮溜水四十圍】【蒼皮溜雨四十圍】【蒼皮溜水四十圍】,黛色參天二千尺。君臣已與時際會,樹木猶為人愛惜。云來氣接巫峽長,月出寒通雪山白【日出寒通雪山白】。憶昨路繞錦亭東【憶昨路繞錦城東】,先主武侯同閟宮。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戶牖空。落落盤踞雖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風。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功。大廈如傾要梁棟,萬?;厥浊鹕街?。不露文章世已驚,未辭剪伐誰能送??嘈呢M免容螻蟻,香葉終經(jīng)宿鸞鳳【香葉曾經(jīng)宿鸞鳳】【香葉曾驚宿鸞鳳】【香葉終驚宿鸞鳳】【密葉終經(jīng)宿鸞鳳】【密葉曾經(jīng)宿鸞鳳】【密葉終驚宿鸞鳳】【密葉曾驚宿鸞鳳】。志士幽人莫怨嗟【志士幽人莫怨傷】,古來材大難為用【古來材大皆難用】。
典故木已拱
宰木拱
宰樹悲
宰木拱矣
拱松柏
行且拱矣
相關(guān)人物秦穆公
《春秋左傳正義》卷十七〈僖公·傳三十二年〉~287~
冬。晉文公卒。庚辰。將殯于曲沃。出絳柩。有聲如牛。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將有西師過軼我。擊之必大捷焉。杞子自鄭使告于秦曰。鄭人使我掌其北門之管。若潛師以來。國可得也。穆公訪諸蹇叔。蹇叔曰。勞師以襲遠。非所聞也。師勞力竭。遠主備之。無乃不可乎。師之所為。鄭必知之。勤而無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誰不知。公辭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師于東門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見師之出。而不見其入也。公使謂之曰。爾何知。中壽。爾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與師。哭而送之曰。晉人御師必于殽。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風雨也。必死是間。余收爾骨焉。秦師遂東。
《春秋公羊傳注疏》卷十二〈僖公·三十三年〉~58~
夏。四月。辛巳。晉人及姜戎敗秦于殽。其謂之秦何。夷狄之也。曷為夷狄之。秦伯將襲鄭。百里子與蹇叔子諫曰。千里而襲人。未有不亡者也。秦伯怒曰。若爾之年者。宰上之木拱矣。爾曷知。
典故 歲寒姿
歲寒操
后凋松
寒不凋
后凋節(jié)
寒松最后凋
相關(guān)人物孔子
《論語·子罕》
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谷龂?#183;何晏集解:「大寒之歲,眾木皆死,然后知松柏小彫傷,平歲則眾木亦有不死者,故須歲寒而后別之。喻凡人處治世亦能自脩整,與君子同在濁世,然后知君子之正不茍容。」
例句
多為勢利朋,少有歲寒操。
少見歲寒后,免為霜雪塵。
移栽東窗前,愛爾寒不凋。
典故 青驄油壁西陵下
西陵松柏
松柏心,西陵約
相關(guān)人物蘇小小
《玉臺新詠》卷十《錢唐蘇小小歌》
妾乘油壁車,郎騎青驄馬。何處結(jié)同心,西陵松柏下。
《藝文類聚》卷八十八
晉·王隱《晉書》:王褒痛父不以命終,絕世不仕。立屋墓側(cè),旦夕常至墓前朝拜,輒悲號斷絕。墓前一柏樹,褒常所攀,涕泣所著,樹色與凡樹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