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牽連(牽連)  拼音:qiān lián
牽涉關聯(lián),互相連帶。《朱子語類。卷七○。易。小畜》:「小畜但能畜得九三一爻而已。九三是迫近他底,那兩爻自牽連上來?!埂度辶滞馐贰返谒乃幕兀骸改侨诵诊L,名影,是一件人命牽連的事。」
《漢語大詞典》:牽率(牽率)
(1).牽拉。后漢書·孔融傳:“ 日磾 以上公之尊,秉髦節(jié)之使,銜命直指,寧輯東夏,而曲媚姦臣,為所牽率,章表署用,輒使首名。”
(2).帶領;引導。三國志·蜀志·張翼傳:“﹝ 姜維 ﹞心與 翼 不善,然常牽率同行?!?唐 白居易 《游悟真寺詩》:“牽率使讀書,推挽令効官。” 宋 范成大 《喜收知舊書復畏答書》詩之二:“牽率老夫令至此,門前猶説報書遲?!?br />(3).猶草率。 南朝 宋 謝瞻 《答靈運》詩:“牽率酬嘉藻,長揖愧吾生?!?唐 白居易 《張正一致仕制》:“所宜頤養(yǎng),不可牽率?!?清 章學誠 文史通義·文集:“而后世應酬牽率之作,決科俳優(yōu)之文,亦汎濫橫裂而爭附別集之名?!?br />(4).猶言牽強附會。 明 文徵明 《送提學黃公敘》:“學者至於摘抉經(jīng)書,牽率詞義,以習其説?!?清 譚嗣同 《仁學》二八:“其見于雅言,仍不能不牽率于君主之舊制,亦止據(jù)亂之世之法已耳?!?br />(5).猶牽拘,牽纏。 唐 張楚 《與達奚侍郎書》:“加以物務牽率,形役徒勞?!?宋 歐陽修 《與薛少卿公期書》:“祇是沿路多故舊相識,所至牽率,又少便人作書入京?!?朱自清 《雜詩三首》序:“當時頗想仿作一回,卻因人事牽率,將那心思閣置了?!?br />(6).株連;拖累。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某太醫(yī)》:“老奴草菅人命,毒心應手,致獲此報,牽率老娘,以至于此?!?清 嬴宗季女 《六月霜·蓉謫》:“小妹熱心難遏,是以不憚此行,如何牽率二君,良深歉仄!”
《國語辭典》:牽引(牽引)  拼音:qiān yǐn
1.援引、推薦?!稘h書。卷七二。鮑宣傳》:「孝成皇帝時,外親持權,人人牽引所私,以充塞朝廷?!?br />2.牽扯連累?!稘h書。卷九九。王莽傳中》:「牽引公卿黨親列侯以下,死者數(shù)百人?!?br />3.引起、拉動。如:「牽引機器」。
《漢語大詞典》:牽聯(lián)(牽聯(lián))
(1).系聯(lián);連帶。 漢 嚴忌 《哀時命》:“外迫脅於機臂兮,上牽聯(lián)於矰隿?!?唐 韓愈 《答元侍御書》:“足下與 濟 父子俱宜牽聯(lián)得書。”
(2).連累;株連。新唐書·姚璹傳:“ 璹 深探其獄,跡疑似皆捕逮,株黨牽聯(lián)數(shù)千人。” 宋 陸游 《陸郎中墓志銘》:“ 歧公 免相,門下士多牽聯(lián)以罪斥?!?/div>
《漢語大詞典》:連誅(連誅)
(1).連累殺戮。 唐 牛僧孺 《玄怪錄·來君綽》:“ 煬帝 盡欲誅其諸子, 君綽 憂懼連誅。”舊五代史·周書·太祖紀一:“不謂姦邪搆亂,將相連誅?!?br />(2).謂株連。 郭沫若 《一只手》二:“你敢于泄你一時的憤怒,便被連誅你的九族嗎?”
《漢語大詞典》:株引
株連。明史·袁宗儒傳:“ 忠 泰 廣搜逆黨,株引無辜, 之鸞 多所開釋。”
分類:株連
《漢語大詞典》:根連株逮(根連株逮)
猶株連。《元典章·刑部二·系獄》:“小有詞訴,根連株逮,動至什伯,係累滿途,囹圄成市?!?/div>
分類:株連
《漢語大詞典》:瓜蔓
1.瓜的藤蔓。 宋 梅堯臣 《宿州河亭書事》詩:“雨久草苗盛,田蕪瓜蔓弱?!?元 王逢 《秋感詩》:“豆苗瓜蔓未應稀,菰米蓴絲積漸肥。”
2.喻株連。 魯迅 《墳·摩羅詩力說》:“況自創(chuàng)惡物,又從而懲之,且更瓜蔓以懲人,其慈又安在?”參見“ 瓜蔓抄 ”。
分類:株連藤蔓
《國語辭典》:瓜蔓抄  拼音:guā màn chāo
明永樂時,建文遺臣景清欲謀刺成祖為惠帝報仇,事敗、伏誅。后成祖抄檢其鄉(xiāng),凡跟景清有任何輾轉相系關系的都受到株連,稱為「瓜蔓抄」。典出《明史。卷一四一。景清傳》。后指專制統(tǒng)治者對臣民的殘酷誅戮,殃及無辜。
《國語辭典》:枝蔓  拼音:zhī màn
1.樹枝和藤蔓。唐。白居易泛湓水〉詩:「青蘿與紫葛,枝蔓垂相樛。」
2.比喻繁瑣冗贅的詞句。《舊五代史。卷一四七。刑法志》:「胥吏侮文,枝蔓乃眾?!姑?。張居正〈進講章疏〉:「訓解未瑩者,增改數(shù)語;枝蔓不切者,即行刪除。」
3.散布、株連。《舊唐書。卷一七七。劉瞻傳》:「兩家宗族,枝蔓盡捕三百馀人?!?/div>
《國語辭典》:隨坐(隨坐)  拼音:suí zuò
罪及他人,牽連治罪。《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傳》:「括母因曰:『王終遣之,即有如不稱,妾得無隨坐乎?』王許諾。」
《漢語大詞典》:夷族
誅滅宗族。 中國 古代的一種酷刑。其株連范圍,歷代不一。 秦 漢 有夷三族罪,封建社會后期有所謂夷九族,并及伯叔等旁系血親。見唐律疏義、通典·刑制、《明律》后漢書·宦者傳·曹節(jié):“今以不忍之恩,赦夷族之罪。”魏書·天象志四:“若有夷族之害,以赦令除之?!?span id="p997dzt" class="book">《兒女英雄傳》第十八回:“三法司請將他按大逆不道大辟夷族?!?/div>
《漢語大詞典》:鉤棘(鉤棘)
(1).即鉤戟。 南朝 宋 謝靈運 《撰征賦》序:“所以鉤棘未曜,殞前禽於 金墉 ;威弧始彀,走鈒隼於 滑臺 ?!?br />(2).猶株連,牽連。金史·酷吏傳序:“ 熙宗 迭興大獄, 海陵 翦滅宗室,鉤棘傅會,告姦上變者賞以不次。” 清 陳田 《明詩紀事辛籤·徐石麟》:“以斷鍊為能事,以鉤棘為精神,非復上皇慎獄之本意矣?!?br />(3).形容文字艱澀,不流利。明史·文苑傳序:“ 永 宣 以還,作者遞興,皆沖融演迤,不事鉤棘?!?清 周亮工 《書影》卷三:“每向人抉摘其字句鉤棘、文義紕繆者,以為姍笑。” 高鳳謙 《論偏重文字之害》:“甚者以古僻之字,鉤棘之句,自炫所長?!眳⒁姟?鉤章棘句 ”。
(4).指刺人的草。 魯迅 《集外集·〈無題〉詩》:“大野多鉤棘,長天列戰(zhàn)云。”
《國語辭典》:鉤章棘句(鉤章棘句)  拼音:gōu zhāng jí jù
文辭艱澀?!端问贰>硪晃逦?。選舉志一》:「時進士益相習為奇僻,鉤章棘句,寖失渾淳?!?/div>
《國語辭典》:旁坐  拼音:páng zuò
舊時一人犯罪而連帶處罰他的親戚朋友。《新唐書。卷一三二。蔣乂傳》:「故罪止锜及子息,無旁坐者?!挂沧鳌高B坐」。
《漢語大詞典》:旁座
指鄰座的人。 宋 何薳 春渚紀聞·詩詞事略:“忽聞岧嶤間有連聲長歌,了不成詞調(diào)。不覺問其旁座,有應之者曰:‘此所謂雞人唱曉也?!币槐咀鳌?旁坐 ”。
分類:
《漢語大詞典》:株累
株連牽累。明史·閹黨傳·李魯生:“主事 呂下問 治 徽州 吳養(yǎng)春 獄,株累者數(shù)百家。”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冤獄:“然在奸民之兇頑,固無足惜;而在良民之株累,亦復何堪?”
《漢語大詞典》:熏胥
謂株連坐罪。《后漢書·蔡邕傳》:“榮顯未副,從而顛踣,下獲熏胥之辜,高受滅家之誅。” 李賢 注:“《前書》曰:‘ 史遷 薰胥以刑。’《音義》云:‘謂相薰蒸得罪也?!?/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