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習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1493
典故
35
詞典
620
分類詞匯
78
佛典
9
其它
751
共620,分42頁顯示
上一頁
14
15
16
17
1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20
21
22
23
下一頁
詞典
(續(xù)上)
梅羹
梅花調(diào)
梅晚
梅葩
梅渚
梅種
梅夏
櫻梅
梅縣
茶梅
酸梅
梅坼
梅洞
梅館
梅蘤
《駢字類編》:
梅羹(梅羹)
唐 令狐楚
將赴洛下旅次漢南獻上相公二十兄言懷八韻
龍袞期重補,梅羹佇再和。
《漢語大詞典》:
梅花調(diào)(梅花調(diào))
見“ 梅花大鼓 ”。
《國語辭典》:
梅花大鼓
拼音:
méi huā dà gǔ
一種曲藝。演出時和以三弦、二胡、月琴等樂器,以單人說唱方式演講故事內(nèi)容。約起源于清光緒、同治年間。音調(diào)柔緩,且多取材西廂記、紅樓夢等章回小說,與京韻大鼓相較之下顯得幽怨委婉。也稱為「梅花調(diào)」。
分類:
曲藝
起源
源于
《駢字類編》:
梅晚(梅晚)
宋 蘇軾
中隱堂詩,并敘 其三
二月驚梅晚,幽香此地無。
宋 楊萬里
蜀士甘彥和寓張魏公門館用予見張欽夫詩韻作二詩見贈和以謝之 其二
天似嫌梅晚,冬初遣雪催。
《駢字類編》:
梅葩
竹坡 詩 話見梅子下。
《駢字類編》:
梅渚
宋史地理志:政和七年,始于上清寶箓宮之東作萬歲山,西有萬松嶺,嶺畔有倚翠樓,上下設(shè)兩閣,閣下有平地,鑿大方沼,沼中作兩洲,東為蘆渚,亭曰浮陽;西為梅渚,亭曰雪浪。
《駢字類編》:
梅種(梅種)
果疏:梅種殊多。既花之后,青而如豆,可食者,曰消梅、脆梅、綠萼梅。消梅最佳,以其入口即消也。熟而可食者,曰鶴頂梅。且霜梅、梅、醬梅,供一歲之咀嚼,園林中不可少。
《漢語大詞典》:
梅夏
指初夏。因梅熟于夏初,故稱。 唐玄宗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詩序:“喜麥秋之有登,玩梅夏之無事?!?宋
蘇軾
《元祐三年端午貼子詞皇太妃閣》
詩之二:“雨細方梅夏,風高已麥秋。”
分類:
初夏
四月
《駢字類編》:
櫻梅(櫻梅)
張衡 南都賦 櫻梅山杮,侯桃梨栗。
《國語辭典》:
梅縣(梅縣)
拼音:
méi xiàn
縣名。舊稱為「嘉應(yīng)州」。在廣東省境東北,蕉嶺縣東南,因瀕梅江北岸,故稱為「梅縣」。有煤、木材、竹等資源,農(nóng)產(chǎn)以稻、甘蔗、薯類為主,為著名僑鄉(xiāng)。
分類:
梅縣
縣名
舊稱
廣東
東北
東南
《國語辭典》:
茶梅
拼音:
chá méi
植物名。山茶科山茶屬,常綠灌木或小喬木。葉闊披針形,背面葉脈及葉柄均被毛。九月至翌年四月開花,花瓣五至六枚,粉紅或白色。蒴果球形,種子可榨油。花色似梅,故稱「茶梅」。
分類:
植物
植物名
山茶
常綠
灌木
小喬
喬木
《國語辭典》:
酸梅
拼音:
suān méi
用半黃的梅子腌制而成的乾食,味酸帶咸。也稱為「話梅」。
分類:
烏梅
《駢字類編》:
梅坼
權(quán)德輿詩:虛齋坐清晝,梅坼柳條鮮。元稹春詩:度嶺梅甘坼,潛泉脈暗洪。 羅隱送丁明府赴紫溪任詩:樓上酒闌梅坼后,馬前山好雪晴時。
《駢字類編》:
梅洞
明一統(tǒng)志:梅洞砦在敘州府長寧縣境,宋政和中置,后廢。
《駢字類編》:
梅館(梅館)
唐 李嶠
十二月奉教作
蘭心未動色,梅館欲含芳。
《駢字類編》:
梅蘤
陳樵垂絲海棠賦:方梅蘤之雨別,屬杏艷之云乖。 歐陽修奉酬圣俞詩,見蘭皋下。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