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911 【介紹】: 清廣東南海人,字鐵梅。商人。在安南加入同盟會。光緒三十三年防城起義時掌管經(jīng)費。后游歷南洋各地,宣傳革命。宣統(tǒng)三年參加廣州起義,在進(jìn)攻督署時,力戰(zhàn)犧牲,為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

人物簡介

全臺詩
施明德(1871~?),字瘦鶴,號梅窗,善謎學(xué),隸萬華「鶴社」,并為「瀛社」社員。目前對施明德生平所知有限,且與其同時而署名「瘦鶴」之詩人不少,例如黃瘦鶴、東港瘦鶴、姚瘦鶴者,其他如彰化楊守愚(1905~1959)、臺中王達(dá)德(1897~1957)亦署筆名為瘦鶴。因此必須根據(jù)發(fā)表的時間、刊物、團(tuán)體再做判斷,不過,還是有部份無法予以辨識者。由于施氏為瀛社社員,故以下所收詩作,除已確定為施氏作品者外,亦將瀛社擊缽吟等例會中列名瘦鶴之詩作收入?!紖⒖剂终跺缟缡分碜胄夼c研究》,九十三年度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藝文補助文學(xué)類研究計畫,2005年4月;林正三、許惠玟《臺灣瀛社詩學(xué)會會志》,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8年10月?!?/blockquote>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911 【介紹】: 清廣東海陽人,名梅。新加坡華僑富商家庭出身。因受孫中山革命思想影響,于清光緒三十一年于潮州招募工人,密謀起義,事泄而止。次年入同盟會,被任為中華國民軍東江都督。武昌起義后,回廣東組織南路進(jìn)行軍,攻克潮汕,旋為清降將吳祥達(dá)殺害。

人物簡介

維基
陳嘉言(1851年—1934年),字梅生,湖南省衡州府衡山縣人。陳嘉言為陳源(字虎臣)的三子之一。其父早逝,母為臺灣府同知張學(xué)尹之女,通詩書,以教子。光緒八年(1882年)壬午科湖南鄉(xiāng)試第一名舉人(解元),與胞兄陳毓光同榜。光緒十五年(1889年),參加光緒己丑科殿試,登進(jìn)士二甲9名,與胞兄陳毓光、陳毓昌同榜。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緒十六年四月,散館,授翰林院編修。歷任京畿道監(jiān)察御史、江南道監(jiān)察御史,1903年開始任漳州知府,任內(nèi)“三遇水災(zāi)”,他筑堤救災(zāi),受到當(dāng)?shù)厝说膿泶鳌?911年武昌起義后,作為漳知府的陳嘉言掛印回湘,因缺乏路費而將兩個幼女以800銀元之價賣給漳州富商孫宗蔡和蔡平甫。1914年,民國國史館館長王湘綺聘陳嘉言為編纂。袁世凱曾出2萬金遣人請他作文,但被其拒絕,后被推舉為國會議員。1920年前往北京,1926年任北京湖廣會館第一屆董事會董事長。有子陳少梅。

人物簡介

黃光集
黃光(1872—1945),譜名益謙,字梅僧,一字梅生,以字行。黃光自小天資陪穎,好學(xué)不倦,事親至孝,兄弟友于,深受長輩們的贊許。黃光興趣廣泛,多才多藝,以“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為已志。青年時曾游學(xué)于陳黻宸(介石)之門,治文學(xué)訓(xùn)詁之學(xué)。一生對經(jīng)史、詩詞、圖畫、書法、篆刻均有所鉆研。黃光一生經(jīng)歷過晚清覆滅、辛亥革命、北洋軍閥統(tǒng)治、國民黨專制獨裁和日本帝國主義入侵的各個時期。隨著歲月的流逝,到了抗戰(zhàn)后期,國民黨政府的真目面暴露無遺。黃光的認(rèn)識也逐漸有所提高。到1945年“八一五”抗戰(zhàn)勝利的喜訊傳來后不到一個月,他的前列腺復(fù)發(fā),病倒在床,延到9月底便與世長辭了,享年七十四歲。

人物簡介

維基
何藻翔(1865年—1930年),初名國炎,字翙高、梅夏,號溥廷,晚號鄒崖逋者,廣東廣州府順德縣(今廣東省順德縣)人,清末民初官員。光緒八年,順天府鄉(xiāng)試中舉;光緒十八年,登進(jìn)士,后以主事分部學(xué)習(xí)。光緒十九年,任兵部武選司幫總辦。光緒二十六年,任總理各國事務(wù)衙門章京。光緒三十四年,任外務(wù)部考工司主事。宣統(tǒng)二年,任外務(wù)部員外郎、資政院議員。民國四年,任廣東通志局總纂;次年改廣東全省保衛(wèi)團(tuán)總局長。民國六年,任廣州醫(yī)學(xué)學(xué)習(xí)館館長。后赴香港任教,最后在香港過世。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梅際郇 1873-1934,四川巴縣人。字黍雨(署見1916《四川教育雜志》),號念石,念石翁,室名念石齋、小梅庵、木蘭精舍,別署小梅庵主、木蘭精舍主人。
高廷梅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高廷梅,浙江省嘉興府平湖縣人,同進(jìn)士出身。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參加光緒癸卯科殿試,登進(jìn)士三甲第112名。同年閏五月,著交吏部掣簽分發(fā)各省,以知縣即用。
吳兆梅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吳兆梅,廣西省興安縣人,同進(jìn)士出身。光緒三十年,會試第225名;殿試登進(jìn)士三甲第53名,后分發(fā)為知縣。

人物簡介

湘雅摭殘
湖南湘鄉(xiāng)人,父兆松,官新疆和田知州,夫潘闐生,為新疆巡撫效蘇次子。梅娥年十六,歸闐生,就婚新疆,甫八十五日而夫歿。又三年,歸夫之喪,抵長沙,聞姑死,乃以葬事托其夫之從子,于舟中飲藥自盡,年十九,時光緒三十三年丁未也。先是途中聞姑病,嘗割臂和藥寄姑,故得以孝烈旌。其詩有“未殉辜夫子,留生慰舅姑”之句,蓋其三年中蓄死志久矣。有《松節(jié)詩堂詩草》。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1877.3.5-1925.7.7,字天梅,號劍公,別字慧云、鈍劍,江蘇松江府金山縣張堰鎮(zhèn)(今上海市金山區(qū)張堰鎮(zhèn))人,中國近代詩人。南社的三個創(chuàng)始人之一。他早年傾向維新變法,后來轉(zhuǎn)向支持革命,與柳亞子、陳去病等創(chuàng)立南社。卷入曹錕賄選事件使他晚年聲名不保,詩文由其弟高基編為《天梅遺集》。

人物簡介

簡介
字梅泉、美權(quán),號今覺庵。
今覺盦詩
梅泉觀察,至德右族也。至德置縣始于唐,楊吳時改建德,近又復(fù)唐舊稱,故君為至德人,而其先德著述尚署建德也。唐咸通中,君六世祖諱繇者,與弟蘩同成進(jìn)士,仕至中丞,并工詩,廁咸通十哲,又稱至德二周,其集收入《欽定全唐詩》。自唐以后,代有聞人。逮君祖愨慎公,起自兵間,迭擁節(jié)鉞,諸父多掇巍科高第,家世之盛,皖南列郡無與比。君幼穎異,成童時已以茂才列上舍,工制舉文,顧非所好,獨酷嗜六書、九數(shù)之學(xué),邁往深造,若有天授。其于六書,不蹈襲乾嘉門戶,以為段、桂諸儒,但能糾元、明之謬,以還二徐之舊,刊二徐之誤,以還許君之舊,如是而已。不知許君為東漢經(jīng)師,去古已遠(yuǎn),于字義之不得其解者,輒以詁經(jīng)者訓(xùn)之,滋非朔誼。道、咸以后,地不愛寶,山川郡國,多出鼎彝,而龜甲出土尤晚,其中多三代真古文,往往能正篆變之訛,匡許君之失。此道至近世漸即昌盛,而君于四十年前,固已為先河之導(dǎo)矣。戊戌政變,國論趨新,君念制器尚象,必稽于數(shù),因暫置六書,而專壹于疇人之術(shù)。自《周髀》、《九章》、李冶、郭守敬以迄清季項(名達(dá))、戴(煦)、徐(有壬)、李善蘭之書,旁及五十三家歷法,凡有字者,靡弗遍究。又兼習(xí)旁行斜上之文,廣羅泰西新著,與古法勘校異同,得其會同之旨。前輩名家如興化劉先生彝程、金匱華先生蘅芳,并驚嘆推服,謂足以掃千古積疑,成一代宗匠云。君心思縝密,治事有謀斷。鄭海藏先生夙號知人,每謂君有杜牧之、陳同甫之風(fēng),若調(diào)物度宜,明敷庶績,以輔翼世運,亦元愷之儔也。君初亦慨然有攬轡之志,會迭丁內(nèi)外艱者五年,比服闋,而辛亥之變適作。君避地海上作流人,時皖督孫某欲延攬君,遣使奉書造請,財、教兩廳惟所擇,君婉詞拒之。未幾,所謂國會者成立,鄉(xiāng)人倡言必以周氏一人為議員,僉推君,君又讓之于季父實之先生。蓋君陽示通脫,而陰懷梨洲、舜水之志。既覘知國事不可為,退隱之志益決,乃于滬西買地五畝,結(jié)廬筑園,雜植松栝棠櫻躑躅之屬,春秋佳日,輒與東南諸遺老詩酒高會于其中,泊然有遺世之志。余屢?guī)窝?,綿歷二紀(jì),每相見必談詩。君自言少時習(xí)西昆體,泛濫于陳黃門、吳祭酒諸家,及聞散原、海藏二老緒論,遂幡然一變,而改宗北宋,盡棄少作。歲庚辰,君年六十過二,裒其四十以后詩,為《今覺盦集》四卷,督序于余。余受讀一過,七古則《法相寺》《華龍園》《巢園賞櫻》諸篇,寫景得昌黎、東坡之髓;五古則《出郭》《春夜不寐》《游香山靜宜園》《輟茶室贈海藏》,述事攄情,得柴桑、少陵、簡齋、白石之長,而《秋懷》六首、《家人供烹蟹》諸篇,則又模擬都官,力追鄉(xiāng)哲;七言斷句如「滅燭海生殘夜月,擁衾人語四更霜」「異種也堪稱國艷,繁英真欲裹春城」「意行漸覺屋移樹,小立不知月上衣」「嵐氣結(jié)陰成夕彩,野云分雨與春田」「吾輩猶抽將盡繭,群兒已積后來薪」「罷絮池臺春易暮,落花天氣雨馀寒」「小爐熨手不龜藥,大月照人無盡燈」「久客厭聞吳語渹,破春誰敵越兵寒」,皆昭文遺韻,廣武同嗟。夫名篇秀句,標(biāo)舉易知,獨其詩律精嚴(yán),盡袪聲病,不侈談龍,自然葉譜,乃至古體長篇,亦力避復(fù)字,此則余飫聞有素,而嘆其老而彌細(xì)者也。方今文學(xué)凋做,中夏潰防,君獨懇懇亢精極思,自樹一幟,殆可以冠冕皖之詞流矣。余在鄉(xiāng)言鄉(xiāng),未敢踰越。昔刊《皖雅》,嘗賴君集事,溯流風(fēng)而獨寫,感不絕于予心,稱情而道,相得益彰已。庚辰端陽后七日,廬江鶴柴山人陳詩,時年七十有七。
今覺盦詩
閩縣鄭海藏先生為詩負(fù)海內(nèi)重名,于后進(jìn)少許可,顧獨盛稱至德周子梅泉,數(shù)為余誦其斷句,相與嘆賞,以為難能。歲己卯,梅泉最錄所為《今覺庵詩》四卷視余,屬定去取,且為之序。余乃得盡讀梅泉之詩,其勝處往住能綜玉溪、臨川兩家之長,趣逸語俊,光采四溢,而中藏郁伊侘傺不可聊之深悲隱痛,挹之而彌永,殆所謂其哀在骨者,因益信海藏之知言。而梅泉亦曰:「吾自幼搏揖疇人之學(xué),假有吟詠,不過佇興成章耳。年四十,避兵上海,始刻意為之。當(dāng)是時,海內(nèi)耆宿泰半僑滬為流人,吾胥得從之游,而于海藏尤密,益我亦獨多。故集中所存,皆四十后作。然久溷市廛塵壒中,既無以淑吾耳目,瀹吾性靈,而衣冠文酒之會,復(fù)有名能詩而志行不足稱道者,亦不能不強忍而與之周旋。集中署題有曰某人者,蓋從元耶律文正例。夫所處之境與所接之人如此,吾之詩從可知矣。」悲哉,梅泉之言也。古之為詩者,達(dá)則詠歌休明,賡飏盛美,潤色一代之王業(yè);窮則諷政教得失,述閭閻間疾苦,資觀民風(fēng)者之采擇。故其所作,基于四始,通于五際。降及后世,輶軒陳詩之典廢,郊廟朝廷復(fù)無勛德可稱頌,于是詩人之號乃為窮而在下者所專。然其人既不得志于時,則相與恣游觀,極酬唱,舉夫陰陽朝暝、云霞風(fēng)雪之變幻,崇山大壑、疾湍飛瀑之邃幽,田園卉木、鳥獸蟲魚之狀態(tài),一一探討而刻畫之。篇什所播,千百世后,讀其詩若歷其境,撫其跡而想像其風(fēng)流,此其山川朋友之樂,有非勢位富厚所得而易者。它人或哀其窮,在無入而不自得之,君子固未嘗自以為窮也。豈若今之倫紀(jì)禮法,淪胥以亡,兵革盜賊之禍,遐陬僻邑靡弗屆,求躬耕隴畝、長為農(nóng)夫且不可得,柴立互市之場,以茍全性命,孤呻獨謠,自寫胸臆,猶不免取咎戾于人?蓋曹、劉、沈、謝、李、杜、蘇、黃以來,無此厄遇,欲不謂之窮,不可得已。雖然,世變無竟,詩之道亦與之無竟。梅泉既躬曹、劉、沈、謝、李、杜、蘇、黃所未有之遇,其詩固亦宜有曹、劉、沈、謝、李、杜、蘇、黃所未道之語,安知天之窮梅泉,非所以玉成之邪?余于詩無能為役,而窮且過之,書以復(fù)梅泉,亦欲援此義以自壯耳。新城陳祖壬。
今覺盦詩·自序
余生多好而無所成。晚清之際,余家盛科第,父師督舉業(yè)甚嚴(yán),而余又旁騖于六書九數(shù),課馀輒私習(xí)之,于詞章之學(xué)未暇及也。年三十三,遭逢國變,避地海上,從東南諸老游,始稍稍學(xué)為詩。四十以后始存稿。四十六歲后,衰癃坐廢,蜷伏夷市,故登臨游覽之什,僅于第一卷中略見之。江安傅沅叔年丈嘗謂余曰:「子詩悽惋矣,而不能得江山之助,他日編集,必興有詩無題之嘆。曷強起薄游鄰省名勝,稍資以益其詩料乎?」余韙其言,而病莫能從。十馀年來,目所接者,自層樓馳道、車塵馬矢而外無他物,因私疑天殆不欲昌我詩耶?雖然,吾聞之,詩以言志,放翁晚歲息影家居,而忠懷壯志,時時流露于詩中,其佳者固不限于騎驢入劍門、胸次收華山諸作也。余雖未敢竊比放翁,然硁硁素志,則自信不為波流丸轉(zhuǎn)者所移,而于君國之思,氣類之感,死生離合之情,尤拳拳弗釋,一以聲之于詩。讀吾詩者,憫吾遇而哀吾志,將并忘其工與拙,又何區(qū)區(qū)題材豐嗇之是計耶?余于詩治之不專,所作亦不多。五十歲時,義寧陳散原先生曾勸余先刻一二卷,余遜謝不敢從。歲月不居,今六十過二矣,朋儕之好我者又復(fù)聳恿之,重違其意,裒集四十以后所作,編為四卷。自念生平志事,有存于詩之外者,即曩昔師友之謬相期許者,亦不望我僅以詩人自限,顧乃窮老自放,奄然無所見于世,徒以東涂西抹之馀,災(zāi)及梨棗,愧負(fù)知己,為可悲耳。庚辰夏四月,至德周達(dá)。(錄入:顧青翎)

人物簡介

清州搜玉
劉駿聲(1880-1945),字志鈞,號梅癖。河間鄉(xiāng)試末科秀才,法政畢業(yè)。滄州青縣代官屯村人。愛好書法繪畫,擅長詩詞對聯(lián)。書法真草隸篆皆優(yōu),以隸書見長,蠶頭燕尾,古樸端莊,典雅穩(wěn)重?!肚嗫h劉氏族譜》載其詩二首。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1881-1960.8,字貞晦,號冠三、潛廬、梅隱、梅屋先生等。永嘉(今浙江溫州)人。早年就讀京師學(xué)堂,曾執(zhí)教于溫州府學(xué)堂(溫州中學(xué))。民國初年,被選為第一屆國會眾議院候補議員。1923年拒曹錕賄選,毅然偕同沈鈞儒、陳叔通等南下。在上海結(jié)交劉放園、李佩秋、陳石遺、徐悲鴻、張紅薇、鄭曼青諸詩畫名家。解放后為溫州市文物管理委員會首任主任,浙江省文史館館員,溫州市政協(xié)副主席、浙江省人大代表,溫州市政協(xié)副主席等職,被公認(rèn)為現(xiàn)代“浙江知名的耆宿”。善詩文書畫金石,繪畫尤長梅花。有西泠印社影印發(fā)行《貞晦印存》、《貞晦題畫絕句》傳世。另著有《題畫梅百絕》、《古遺愛傳抄》、《貞晦詩集》等。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景定成(1882年-1961年),字梅九,別號無礙居士,山西運城市鹽湖區(qū)安邑城關(guān)人。幼聰穎,酷愛詩文。7歲即被選入太原令德堂,專攻算術(shù)。景嫻于日、英與世界語,精通數(shù)學(xué)、理化,尤其詩文并茂,亦莊亦諧。著有《罪案》、《入獄始末記》、《〈石頭記}真諦》、《葵心》,并譯過世界名著但丁《神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