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828—1860
【介紹】:
清四川酉陽人,字鼎臣。咸豐三年投向榮,潛入江寧與張繼庚約為內應,事敗脫走。后從勝保鎮(zhèn)壓捻軍。官至直隸州同知。英法聯(lián)軍犯津京,率部北上勤王,途遇捻軍,戰(zhàn)死。贈太仆寺卿。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一五七褚榮槐,字二梅,嘉興人。咸豐己未舉人,官龍游訓導。有《田硯齋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829—1884
【介紹】:
清浙江會稽人,字益甫,又字撝叔,號梅庵,更號悲盦。咸豐九年舉人。五應會試不第。因謄錄勞歷署鄱陽、奉新、南城知縣。孤憤激越,不諧于世。詩古文書畫篆刻無所不能,詩文評價,或許為新奇,或予以譏彈,書畫篆刻則名滿海內。有《國朝漢學師承續(xù)記》、《梅庵集》、《緝雅堂詩話》等。
晚晴簃詩匯·卷一五七趙之謙,字益甫,號撝叔,晚號悲庵,會稽人。咸豐己未舉人,歷署鄱陽奉新南城知縣。有《悲庵詩?!?。
詞學圖錄趙之謙(1829-1884) 初字益甫,號冷君,后改字撝叔,號鐵三、憨寮、又號悲庵、無悶、梅庵等。所居曰二金蝶堂、苦兼室。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官至江西鄱陽、奉新知縣。工詩文,擅書畫篆刻。有《悲盦居士文》、《悲盦居士詩》、《勇廬閑詰》、《補寰宇訪碑錄》、《六朝別字記》,其印有《二金蝶堂印譜》。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一六三濮文暹,字青士,溧水人。同治乙丑進士,歷官南陽知府。有《見在龕集》。
維基濮文暹(1830年—1909年)原名濮守照,字青士,晚號瘦梅子。江蘇省溧水縣崇賢鄉(xiāng)(今柘塘鎮(zhèn))地溪村人,清朝進士、官員。濮氏先祖于南宋淳祐年間從河南衛(wèi)輝遷居溧水。濮文暹的父親濮瑗生有四子二女,濮文暹是長子,以下諸弟為濮文升、濮文昶、濮文曦,二女是濮文漪、濮文湘。濮文暹補縣學附生,隨父親入選至四川省。因為太平軍攻占金陵,省試取消,濮文暹乃更名“文暹”,到北京應順天府鄉(xiāng)試,和三弟濮文昶同科中咸豐己未(1859年)舉人,后來又同科中同治乙丑(1865年)進士。此后,濮文暹先在刑部任職,歷任刑部陜西司主事、員外郎,刑部四川司郎中。在刑部任職達十多年,任內“居心平恕,察事精詳”,著有《提牢瑣記》。光緒九年(1883年),濮文暹獲簡入潼關道堂,后來改授為南陽府知府。濮文暹任南陽府知府前后十多年,其間還曾任開封府知府、彰德府知府。在南陽府任上,濮文暹革除了童生參加府試必須捐錢的制度。他還在南陽府東境的淮河修堤,獲上司曉諭各府縣效仿。濮文暹在南陽府為政有方,獲加封三品官銜,賞戴花翎,升用道員。濮文暹工詩文、擅聲曲,愛讀《紅樓夢》。清朝同治四年(1865年),濮文暹與弟弟濮文昶為《脂硯齋重評石頭記》作題跋。繼母去世后,濮文暹憂歸,不再任官,擔任府學堂總教習。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到在山東當官的長子濮賢恪的任所居住。宣統(tǒng)元年(1909年)農歷十二月初九,在其處逝世,享年80歲。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興福篇第九之十一釋悟丘,字開梅。姓徐氏,沔陽人也。壯歲出家,行苦頭陀,游遍名山,道出金陵??偠疥懝竽酱T范,延之府中咨問法旨。淹留近旬,始得辭去,給傳護送,饋遺甚豐,悟婉郤之。躡屩五臺,因至燕都,提督向公想望尤殷,聞芳躅匪遙,已擁彗除道,執(zhí)弟子禮,入室請益,備極崇敬,名公巨子,向其風聲,多相造謁。悟不樂塵囂,復辭之而歸。沔陽有廢廟曰“水府”,蓋六府之一,天子之監(jiān)設于諸侯者。云夢大澤不以封,嘗有王官職司水虞,后世祀之,因名“水府”。年湮禮失,淪為僧居,又頹敗焉。悟倡修之,以待游侶,更辟廣長社,為十方叢林,侁侁學子,皆得所止。咸豐間,至仙桃鎮(zhèn),喜其地望,為川陸通衢,水云流行,筑基創(chuàng)甘露寺。會粵亂方殷,匪盜蜂起,斯寺落成,即罹兵燹。乃悟志不渝,剔除馀燼,復構美材,深慈弘愿,感召人天,卒遂厥初,殿閣重新,禪客奔赴。同治初年,湘軍屢捷江漢,載清又以新堤巨鎮(zhèn),重湖孔道,殊無梵宇,不便游僧,更創(chuàng)萬佛寺,使湖湘衲子,發(fā)足參訪,中途煩勞,得所止憩。悟戒德貞堅,性尤耿介,不屑干請。每有興舉,信施麇集,如期而至,精誠所格,有自來矣。
人物簡介
維基陳鼐(?—1872年),字作梅,號竹湄,江蘇溧陽人。晚清官員,進士出身。是曾國藩的重要幕僚之一。官至直隸清河道。陳鼐為道光十九年(1839年)己亥科舉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考中丁未科二甲進士,選庶吉士。曾國藩認為陳鼐及同榜的李鴻章、郭嵩燾及帥遠燡“皆偉器”,私下將四人稱為“丁未四君子”。咸豐九年(1859年),在湖南、湖北辦理團練的曾國藩,延請陳鼐入其幕府,謀劃軍事。期間,陳鼐亦曾得到胡林翼賞識。同治七年(1868年)曾國藩擔任直隸總督,次年即將陳鼐奏調至直隸,緝拿盜匪。后又保奏其擔任直隸清河道。大清河水流甚細,從保定到天津,容易斷流。前人曾設立水閘八重,蓄水以便利商運。但延時日久,積弊叢生。上游百姓筑壩灌溉,導致淤塞嚴重,而下游河閘工人勒索過往商民,貪得無厭。陳鼐疏浚清河上游,禁止筑壩,并從南方引進灌溉設施,親自教授百姓使用。又訂立八閘章程,立石嚴禁閘夫勒索。同治十一年(1872年),陳鼐卒于任內。朝廷令其附祀保定曾國藩專祠。光緒《溧陽縣續(xù)志》有傳。
人物簡介
全臺詩林汝梅(1834~1894),林占梅之弟。乳名清潭,字若村,一作若村,新竹人。好交游,有乃兄之風。光緒初入泮。1880年福建巡撫岑毓英架設大甲溪橋,傾力襄助,頗受賞識。1882年給墾南莊一帶土地,得移屯三灣之竹塹番社之協(xié)力,招撫獅頭馱、獅里英、田厝、田尾四番社歸化,次遷三灣隘于南莊,墾務大有進展。后因閩粵分類械斗,粵人黃龍章把持南莊勢力,其事業(yè)因而備受打擊。1885年臺灣建省,受知于巡撫劉銘傳,承辦采集建設鐵路石材,與新埔陳朝綱等合作,多所貢獻。汝梅素有求道之志,曾恭詣江西龍虎山,求教于第六十一代天師,學成正一派道法。返鄉(xiāng)后,附近道士莫不登門求教,時人視為新竹之天師府〖參考許雪姬主編:《臺灣歷史辭典》,臺北,行政院文化建社委員會,2004年5月一版一刷?!??! ∪昝吩娮鹘翊孀灶}畫幅四首,見王松《臺陽詩話》卷上、連橫《臺灣詩乘》卷四,茲據以移錄。(吳福助撰)
人物簡介
江上詩鈔字慧卿,號逸梅,同治乙丑進士,戶部廣西司主事,酉廣西鄉(xiāng)試副考官。著有十五樹金粟廬詩鈔。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一六三胡壽頤,字梅仙,號耆仲,浙江山陰人。同治丁卯舉人,官兵部郎中。有《洗齋病學草》。
人物簡介
維基周福清(1838年1月22日—1904年7月13日),原名致福,字震生,號介孚,一號梅山,浙江會稽縣(今屬紹興市)人。清末政治人物,以同進士出身入仕,選翰林院庶吉士,捐內閣中書。晚年因科場案入獄,抑郁而終。孫魯迅(周樹人)、周作人和周建人皆為中國現(xiàn)代著名作家。
人物簡介
全臺詩蕭聯(lián)魁(1839~1898),字占梅,清臺灣安平人,光緒十五年(1889)恩貢生。性豪放,玩世不恭。博學多才,其具文名,晚清臺南文士多受業(yè)其門下。善左腕書,以行書最佳,與當時寓臺幕客陸鼎(調梅)、倪湜(筱梅)齊名,合稱「東州三梅」。以下詩作輯錄自盧嘉興《臺灣研究匯集》、許成章《高雄市古今詩詞選》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一九○盧德儀,字儷蘭,一字梅鄰,黃巖人。舉人塤女孫,肅炡女,同縣王維齡室,同治庚午舉人太常寺少卿彥威、諸生彥澄、通判彥載、彥武、彥戠母。有《焦尾閣遺稿》。
人物簡介
維基李平先(1837年—?年),字祖一,號梅村,一號聲庵,行一又行二。四川省重慶府永川縣邑南老樂鄉(xiāng)人,民籍。曾祖世輔,祖澤洪、父繼淵,母謝氏;本生曾祖光普,祖欽、父逢泰,母尹氏;妻彭氏,子維駒。* 同治三年甲子科本省鄉(xiāng)試中式第108名,會試中式第170名,殿試三甲95名,欽點主事,簽分兵部武庫司。* 光緒二年加同知銜,任廣東省連州直隸州陽山縣知縣。* 連州直隸州知州。* 萬州知州。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一六四胡友梅,字雪村,廬陵人。同治庚午舉人,官樂平教諭。有《聽雪軒詩鈔》。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881
【介紹】:
清直隸大興人,字吉臣,號鐵梅。道光九年進士。官至安徽巡撫。居官正直,辦事秉公,屬下呼為“鐵大人”。嘗主關中、蓮池等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