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比勢(比勢)  拼音:bǐ shì
比試較量?!段饔斡洝返谖濉鸹兀骸改憬窆惺侄危磁c我比勢。假若三合敵得我,饒了你師之命。……行者笑道:『潑物!不須講口!但說比勢,正合老孫之意思?!弧?/div>
分類:比試武藝
《漢語大詞典》:通文調(diào)武(通文調(diào)武)
謂賣弄文才和武藝。 明 無名氏 《精忠記·嚴(yán)刑》:“我這里是甚么衙門?誰許你通文調(diào)武,可惡!”
《漢語大詞典》:雁過拔毛(雁過拔毛)
(1).比喻武藝高強(qiáng)。兒女英雄傳第三一回:“他既沒那‘雁過拔毛’的本事,就該悄悄兒走,怎么好好兒的把人家拆了個(gè)稀爛。”
(2).比喻經(jīng)手辦事便撈點(diǎn)好處。 李存葆 《山中,那十九座墳塋》:“村里明白人清楚,那武裝部長是位‘雁過拔毛’的主兒,誰想從他底下去當(dāng)兵,不給他送點(diǎn)禮,那是門也沒有?!?span id="r2pkn2n" class="book">《故事會(huì)》1980年第1期:“這個(gè)小小的火車站,成了雁過拔毛的地方,因而群眾便送他一個(gè)外號(hào)‘刮地皮’?!?/div>
《國語辭典》:較武論文(較武論文)  拼音:jiào wǔ lùn wén
評(píng)論武藝與文章。如:「此書談天測地,較武論文,無不窮極精妙,值得一讀。」
《國語辭典》:文武兼資(文武兼資)  拼音:wén wǔ jiān zī
文才和武藝兼?zhèn)?。南朝梁。沈約〈梁武帝集序〉:「夫成天地之大功,膺樂推之寶運(yùn),未或不文武兼資,能事斯畢者也?!固?。韓愈〈舉馬總自代狀〉:「前件官文武兼資,寬猛得所,屢更方鎮(zhèn)皆有功,若以代臣實(shí)為至當(dāng)?!挂沧鳌肝奈浼?zhèn)洹埂ⅰ肝奈浼鏉?jì)」。
《國語辭典》:練把式(練把式)  拼音:liàn bǎ shi
操練武藝。如:「他兄弟二人正在庭院里練把式?!挂沧鳌妇毎褎荨?。
《國語辭典》:飛檐走壁(飛簷走壁)  拼音:fēi yán zǒu bì
能在屋檐、墻壁行走如飛。形容行動(dòng)矯捷,武技高超。《水滸傳》第六六回:「且說時(shí)遷是個(gè)飛檐走壁的人,不從正路入城,夜間越墻而過?!挂沧鳌革w檐走脊」。
《國語辭典》:保鏢(保鏢)  拼音:bǎo biāo
1.古時(shí)稱專門以武技保護(hù)他人在行旅中財(cái)物、生命安全的行業(yè)?!独蠚堄斡洝返谄呋兀骸溉缇┲斜gS的呢,無論十萬二十萬銀子,只須一兩個(gè)人便可保得?!挂沧鳌副hs」。
2.私人雇用的護(hù)衛(wèi)。也作「保鑣」。
《漢語大詞典》:刺槍弄棒(刺槍弄棒)
指練習(xí)武藝。 元 張國賓《薛仁貴》楔子:“俺那孩兒 薛驢哥 ,不肯做這莊農(nóng)的生活,每日則是刺槍弄榛,習(xí)什么武藝。” 元 無名氏 《獨(dú)角?!?/span>第一折:“哥哥,你這等刺槍弄棒,爭交賭籌,每日出來瞞著父親,你可怎生支持也?!?span id="ous2twz" class="book">《水滸傳》第二回:“ 東京 開封府 汴梁 宣武軍 ,有一個(gè)浮浪破落戶子弟,姓 高 ,排行第二,自小不成家業(yè),只好刺槍使棒,最是踢得好腳氣毬?!币嘧鳌?刺槍使棒 ”。《水滸傳》第二回:“這人吹彈歌舞,刺槍使棒,相撲頑耍,亦胡亂學(xué)詩書詞賦。”
《國語辭典》:十八般武藝(十八般武藝)  拼音:shí bā bān wǔ yì
1.中國舊有十八種兵器的武藝。相傳為戰(zhàn)國時(shí)孫臏、吳起所傳。究竟是那十八種兵器,說法不一,一般的說法是指鎗、戟、棍、鉞、叉、镋、鉤、槊、環(huán)、刀、劍、拐、斧、鞭、锏、錘、棒、杵等。
2.比喻多種武藝或技能。元。楊梓《敬德不伏老》第一折:「憑著俺十八般武藝,定下了六十四處征塵,都是神烏馬踏成了這唐社稷?!?/div>
《國語辭典》:善馬熟人(善馬熟人)  拼音:shàn mǎ shóu rén
慣于征戰(zhàn)的勇士和好馬。元。高文秀《澠池會(huì)》第二折:「則今日點(diǎn)就百十騎人馬,都輕弓短箭,善馬熟人,便索赴澠池會(huì)?!埂度龂酒皆挕>硐隆罚骸敢蝗?,武侯引三千軍,輕弓短箭,善馬熟人,軍師素車一輛,令人罵司馬懿?!?/div>
《漢語大詞典》:三招兩式(三招兩式)
謂武藝不高。招,著數(shù);式,把勢,均為武術(shù)動(dòng)作。亦泛指所操之術(shù)造詣甚淺。《人民日?qǐng)?bào)》1957.4.17:“縱使偶一用之,耍不了三招兩式,不是使朋友受傷,便是使自己破皮的?!?/div>
《國語辭典》:三箭定天山  拼音:sān jiàn dìng tiān shān
唐薛仁貴領(lǐng)兵擊九姓突厥于天山,時(shí)九姓有眾十馀萬,令驍騎數(shù)十人前來挑戰(zhàn),仁貴發(fā)三箭射殺三人,威懾?cái)碃I,使之俯首請(qǐng)降。見《新唐書。卷一一一。薛仁貴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