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漍漍
流水聲。 李劼人 《死水微瀾》第一部分一:“清澈見底的溝水,那么流,流得漍漍的響?!?/div>
《國語辭典》:撲咚(撲咚)  拼音:pū dōng
擬聲詞。形容東西落水聲。如:「青蛙一見人來,撲咚跳下水?!挂沧鳌笓渫ā?。
《漢語大詞典》:渤渤
流水聲。 駱賓基 《暴雨之后》一:“那木船在渤渤的水聲中,已經(jīng)發(fā)出船底和河底相磨擦的聲音?!?/div>
《漢語大詞典》:涔灂
游魚出沒貌。 三國 魏 曹植 《感節(jié)賦》:“見游魚之涔灂,感流波之悲聲?!币徽f,撥水聲。 明 楊慎 《藝林伐山·瀺灂》:“瀺灂、涔灂……皆水聲也?!?/div>
《漢語大詞典》:咶咶
多言貌。 元 李五 《虎頭牌》第二折:“不是我絮絮叨叨,咶咶煎煎,兩淚漣漣?!?span id="2zcxasl" class="book">《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那 秀童 的爹娘,兀自哭哭啼啼,絮絮咶咶的不住?!?br />象聲詞。流水聲。 郭沫若 《屈原賦今譯·九章·懷沙》:“浩蕩的 沅水 、 湘水 呵,咶咶地翻波涌浪?!?/div>
《漢語大詞典》:砰宕
舟擊水聲。
分類:擊水水聲
《漢語大詞典》:滂硠
象聲詞。擊水聲。 清 翟灝 通俗編·聲音:“ 張衡 《思玄賦》‘伐河鼓之滂硠’, 左思 《吳都賦》‘汩乘流以砰宕’注:‘舟擊水聲。’滂硠、砰宕,因語輕重異字也。”按,今本《思玄賦》作“磅硠”。
《漢語大詞典》:嗚哨(嗚哨)
漲水聲。 柳青 《創(chuàng)業(yè)史》第一部第五章:“ 渭河 春汛的嗚哨聲,在人們不知不覺中,增高起來了。”
分類:漲水水聲
《國語辭典》:聽風(fēng)聽水(聽風(fēng)聽水)  拼音:tīng fēng tīng shuǐ
傾聽風(fēng)聲和水聲。形容善于欣賞大自然的景物。唐。王建〈霓裳詞〉一○首之一:「弟子部中留一色,聽風(fēng)聽水作霓裳?!顾?。王灼《碧雞漫志》卷三:「歐陽永叔詩話以不曉聽風(fēng)聽水為恨。蔡絳詩話云出唐人西域記。龜茲國王與臣庶知樂者于大山間聽風(fēng)水聲,均節(jié)成音?!?/div>
《漢語大詞典》:稀里花拉
象聲詞。形容水聲等。《老殘游記》第十三回:“誰知道那一夜里,三更時(shí)候,又趕上大風(fēng)大雨,只聽得稀里花拉,那 黃河 水就像山一樣的倒下去了?!?/div>
《國語辭典》:撲通一聲(撲通一聲)  拼音:pū tōng yī shēng
擬聲詞。形容東西落水聲。如:「撲通一聲,身子落了下來,弄得水花四濺。」
《國語辭典》:咕嘟  拼音:gū dū
形容急飲的聲音?!秲号⑿蹅鳌返谒幕兀骸赴逊讲艣龅哪峭霙霾瓒似饋?,咕嘟咕嘟的喝了?!?/div>
《國語辭典》:咕嘟  拼音:gū du
北方方言:(1)撅嘴含怒的樣子。《紅樓夢(mèng)》第八五回:「說的兩個(gè)人都咕嘟著嘴坐著去了。」(2)煮。如:「可別把魚咕嘟爛了?!?/div>
《漢語大詞典》:古都都
(1).形容不斷騰涌的水聲。 元 王實(shí)甫 《西廂記》第二本楔子:“瞅一瞅古都都翻了海波,滉一滉廝瑯瑯震動(dòng)山巖?!?王季思 校注:“古都都、廝瑯瑯……此等副狀辭,皆僅記其聲,蓋當(dāng)時(shí)聲口如此?!?元 無名氏 《馮玉蘭》第三折:“我則聽的古都都潑天也似怒濤,鬭合著忽剌剌風(fēng)聲兒廝鬧?!?br />(2).形容聲音不絕貌。 明 康海 《中山狼》第二折:“您便是古都都的嘴兒,使不著乞留兀良的賴。”
《漢語大詞典》:呼啦啦
亦作“ 呼喇喇 ”。 象聲詞。多形容風(fēng)聲、流水聲、鳥振翅聲等。紅樓夢(mèng)第八九回:“﹝ 寳玉 ﹞忽聽得紙窗呼喇喇一派風(fēng)聲?!?賀敬之 丁毅 等《白毛女》第三幕第三場:“耳聽得流水呼啦啦的響?!?span id="gj7fiq0" class="book">《花城》1981年第1期:“鳥群呼啦啦飛起?!?/div>
《漢語大詞典》:漕漼
象聲詞。形容水聲。 晉 干寶 搜神記卷十六:“道遇水, 定伯 令鬼先渡,聽之,了然無聲音。 定伯 自渡,漕漼作聲?!?/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