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462—538 【介紹】: 北魏清河東武城人,字徽仙。烈乃孝文帝所賜名,即以本名為字。少孤貧,好學,遍涉經(jīng)史。孝文帝時官侍御、太子步兵校尉,受知于帝,出為順陽太守。適南齊軍進犯圍城,烈堅守七十余日,大軍至,圍得解。宣武帝時以追錄歸勛封清河縣子,歸養(yǎng)老母十余年,頻遇兇歲,煮粥濟民,鄉(xiāng)黨稱之。孝明帝即位征為司空長史,出為瀛州刺史。后告老歸,卒于家。與青州崔徽伯、房徽叔并有令譽,時人號曰“三徽”。全后魏文·卷四十六
烈字徽仙。(《北史》作「徽之」。)清河東武城人。居臨淄。孝文賜名烈,以本名為字。太和中,歷侍御、主文中散。遷洛,除尚書儀曹郎、彭城王功曹史、太子步兵校尉。出為陵江將軍、順陽太守。宣武即位,封清河縣子。以母老去官。孝明即位,除龍驤將軍、司徒右長史。轉(zhuǎn)征虜將軍、司空長史。累遷前將軍、給事黃門侍郎,加平南將軍、光祿大夫。孝昌初,出為安北將軍、瀛州刺史,更滿還朝致仕。元象元年卒,年七十七。
人物簡介
【介紹】: 西魏河南洛陽人,字慶雍。早有名于時,魏孝明帝正光五年,酈元為河南尹,辟為主簿。孝昌中,起家殿中侍御史。西魏文帝大統(tǒng)三年,獨孤信東征,肅率宗人為鄉(xiāng)導(dǎo),累官廷尉少卿,封清河縣子。除廷尉卿。久為司法官,以平允稱。奉宇文泰命撰定法律,積思累年,遂感心疾卒。
人物簡介
【生卒】:?—559 【介紹】: 北周河東解人,本名協(xié),字嵩和。幼聰慧,舉秀才,魏孝明帝正光中起家奉朝請。魏孝武帝時,授左中郎將,隨帝西遷,賜爵清河縣伯。從戰(zhàn)沙苑,以功進侯爵,拜行臺郎中、除河北郡守。宇文泰嘗以俠清慎奉公,為天下最,使別立,令眾牧守中有如俠者,與俠俱立,無敢應(yīng)者,號為獨立君。孝閔帝即位,進爵為公,歷官民部中大夫,工部中大夫,以清嚴名。
人物簡介
【生卒】:?—606 【介紹】: 隋弘農(nóng)華陰人,字處道。少好學有大志。初仕北周,平北齊有功,累官車騎大將軍,加上開府。從楊堅定天下。率水軍伐陳,鎮(zhèn)壓荊州、江南叛隋勢力,以功高封越國公,與高颎共掌朝政。素多權(quán)略智詐,親戚故吏布列清顯。朝臣有違忤者,皆陰中除之。晉王楊廣與之深相結(jié)交。素參與廣奪宗陰謀,讒廢太子勇、蜀王秀。文帝病篤,矯詔執(zhí)柳述,殺勇。煬帝立,以平楊諒叛功,拜太子太師,封楚國公。帝外示殊禮,內(nèi)實猜忌。卒謚景武。全隋文·卷二十五
素字處道,弘農(nóng)華陰人,齊尚書令愔族孫。仕周,為宇文護中外記室,轉(zhuǎn)禮曹,加大都督,拜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封清河縣子。授司城大夫,加上開府,改封成安縣公。宣帝即位,襲父敷爵臨貞縣公。大象中,為汴州刺史,拜大將軍,遷徐州總管,進位柱國,封清河郡公。隋受禪,加上柱國,拜御史大夫,免。尋拜信州總管,遷荊州總管,進封鄖國公,改封越國公。尋拜納言,轉(zhuǎn)內(nèi)史令,進尚書右仆射。仁壽初,遷左仆射。煬帝即位,遷尚書令,拜太子太師。大業(yè)二年,拜司徒,改封楚公。卒,贈光祿大夫、太尉,謚曰景武。有《集》十卷。
人物簡介
【介紹】: 唐初貝州武城人。仕隋為文林郎。以不滿隋政日紊,隨李淵起兵,署大將軍府司戶參軍,封清河郡公。高祖武德時,累擢尚書左丞。太宗貞觀初,任陜州刺史,入為大理、司農(nóng)二卿,坐事出為秦州刺史。卒謚忠。精天文歷算,博仁均撰《戊寅歷》,善為多所裁正。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貝州武城(今山東武城)人。弱冠州舉及第,仕隋為文林郎。文帝仁壽中,遷樓煩司戶書佐。曾密勸唐高祖舉事,兵起,署為大將軍府司戶參軍,封清河縣公。高祖武德二年(619),拜尚書左丞,五年為大理卿,轉(zhuǎn)司農(nóng)卿。太宗貞觀初,為陜州刺史,徙秦州刺史。卒,贈刑部尚書,謚曰忠。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唐會要》卷三八、六三、八四。善為長于天文歷算,預(yù)修《武德律令》。與王績有酬唱?!?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3首。
人物簡介
【生卒】:620—698 【介紹】: 唐清河東武城人,字嗣宗。屈突通婿。高宗初,為婺州司功,曾佐刺史崔義玄鎮(zhèn)壓陳碩真起事。龍朔二年,除隴州長史。乾封元年,遷歸州刺史,尋改荊州大都府司馬。咸亨元年,授蔚州刺史。又歷循、袁、文三州刺史。武周天授二年,遷茂州都督府長史。后又任巴、黃、利三州刺史,累封清河縣子。
人物簡介
【生卒】:653—706 【介紹】: 唐齊州全節(jié)人,字安成。擢八科高第。累補宮門丞、崇文館學士。中宗為太子時,選侍讀,典東朝章疏。武周長安中累遷春官郎中,知制誥,再遷鳳閣舍人,監(jiān)修國史。后坐附張易之兄弟,貶袁州刺史。尋召拜國子司業(yè)。為文章華婉典麗,朝廷大手筆多委之。卒謚文。有集。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653—706 字安成,齊州全節(jié)(今山東章丘西)人。高宗上元三年(676),中辭殫文律科,累補宮門丞,兼直崇文館學士。中宗為太子時,融為侍讀,東朝表疏,多出其手。武后圣歷中,自魏州司功參軍遷著作佐郎,歷右史、著作郎,進鳳閣舍人。久視元年(700),出為婺州長史,尋召為春官(禮部)郎中,知制誥事。長安二年(702),再遷鳳閣舍人,改司禮少卿。中宗神龍元年(705),因阿附張易之貶袁州刺史。尋召拜國子司業(yè),兼修國史。二年,以預(yù)修《則天實錄》成,封清河縣子。因撰武后哀冊文,用思精苦,絕筆而卒,追贈衛(wèi)州刺史,謚曰文。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融為文典麗,朝廷大手筆多由其草擬。與蘇味道、李嶠、杜審言齊名,合稱為“文章四友”。以《詠寶劍》、《和宋之問寒食題黃梅臨江驛》等詩為人稱許。《舊唐書·經(jīng)籍志下》、《新唐書·藝文志四》載其編有《珠英學士集》5卷,著有《寶圖贊》1卷、文集60卷,已佚?!?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卷,《全唐詩外編》補詩2首。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見崔庸。唐詩匯評
崔融(653-706),字安成,齊州全節(jié)(今山東濟南東北)人。高宗儀鳳元年(676)舉詞殫文律科,補宮門丞,兼崇文館學士。武后朝,歷著作佐郎、右史、著作郎、鳳閣舍人等職,諂附張易之。易之伏誅,融左授袁州刺史。尋召拜國子司業(yè)。兼修史。受詔撰《則天哀冊文》,用思精苦,發(fā)病卒。融為文典麗,朝廷大手筆多出其手。與李嶠、杜審言、蘇味道合稱“文章四友”。有《崔融集》六十卷,已佚?!?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詩一卷。全唐詩補逸
崔融字安成,齊州全節(jié)人。為文以華婉典麗稱,神龍二年卒,年五十四。補詩二首。(按唐有兩崔融。《全唐詩》卷六十八之崔融,武后時人也。卷八百八十七《補遺》六之崔融,則唐末乾寧時吳郡人。今茲所補,蓋即武后時崔融之作。)全唐文·卷二百十七
融字安成。齊州全節(jié)人。擢八科高第。累補宮門丞兼直崇文館學士。累拜國子司業(yè)。神龍二年。預(yù)修武后實錄成。封清河縣子。因撰武后哀冊文。用思精苦。絕筆而卒。年五十四。追贈衛(wèi)州刺史。謚曰文。
作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