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凈讀篇第八之八
釋映冰,字南泉。姓馮氏,湘潭人。年十六,出家于長沙百隆寺,具足于岳麓萬壽寺。后主杲山,中興禪林,道譽遠敷,更歷寺院,莫不革新,化為叢席。退居天井山,四十馀年,專修凈土。光緒八年壬午冬十月十日示微疾,呼其徒曰:“吾居此僅七日耳?!蓖轿ㄎ?,以冰從無大病,未之深信。至期五鼓,沐浴更衣,端坐偈曰:“六十馀年苦相連,一句彌陀在眼前。今日辭去娑婆界,徑往西天。”合掌又曰:“真登般若船,尋本得源,踏破虛空白云巔,拈來須彌一輪月,果滿功圓?!奔艜r,年六十有五。
徐受廉 朝代:晚清

人物簡介

維基
徐受廉 (1853年—?),字計甫,號筑泉,廣州駐防漢軍正黃旗人,進士出身。光緒十二年(1886年),參加光緒丙戌科殿試,登進士二甲58名。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緒十五年四月,散館,授翰林院編修。
譚福泉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譚福泉,湖南省衡州府清泉縣人,同進士出身。光緒九年(1883年),參加癸未科殿試,登進士三甲11名。同年五月,著交吏部掣簽分發(fā)各省,以知縣即用。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854—1900 【介紹】: 清直隸滄州人,字子彬,回族。少時為盜,出沒燕豫秦隴間,稱“大刀王五”。后為鏢師,在北京設(shè)源順鏢局。喜與名流文人交往。譚嗣同、楊圻(云史)皆與為友。嗣同被捕,傳正誼曾謀劫之出獄,未能實現(xiàn)。八國聯(lián)軍之役中,為德兵所殺。
晚晴簃詩匯·卷一三六
王正誼,字筱佺,號小泉。達縣人。道光壬辰進士,歷官戶部郎中。有《惜心書屋詩鈔》。

人物簡介

維基
黃福楙,字豫齋,號松泉,浙江省杭州府仁和縣人,進士出身。光緒九年(1883年),參加癸未科殿試,登進士二甲10名。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緒十二年四月,散館,授翰林院編修。工書法。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一七五
白永修,字澄泉,平度人。光緒乙酉拔貢。有《曠廬集》。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黃玹,朝鮮狀元,強直愛國。1910年8月,日本強行吞并朝鮮,黃玹于9月10日(陰歷八月六日)遺詩四首,吞下鴉片自殺殉國,享年五十六。

人物簡介

維基
士魁(1856年—?),字玉泉,號懋庭,潘氏,漢軍鑲白旗人。進士出身。光緒五年己卯科順天鄉(xiāng)試中舉,十五年(1889年),參加光緒己丑科殿試,登進士二甲25名。同年五月,著主事,分部學(xué)習(xí)。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897 【介紹】: 清湖南湘鄉(xiāng)人,字石泉。咸豐二年以諸生從羅澤南練鄉(xiāng)勇,鎮(zhèn)壓太平軍,轉(zhuǎn)戰(zhàn)鄂贛。同治元年隨左宗棠入浙江,屢破李世賢、汪海洋部。累擢至浙江巡撫。坐馀杭葛畢氏冤案罷官。后再起佐左宗棠新疆軍事。官至陜甘總督。以湟中一帶回民再起反抗罷官。有《平浙紀(jì)略》、《平定關(guān)隴紀(jì)略》。
晚晴簃詩匯·卷一五八
楊昌浚,字石泉,湘鄉(xiāng)人。官至陜甘總督,加太子少保銜。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一九八
靈照,嵊縣人。本姓鄭,名淦,字淼泉。光緒戊子舉人,官和州州同。永嘉頭陀山妙智寺僧。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898 【介紹】: 清漢軍鑲紅旗人,字潤民。同治二年進士,授編修,官至閩浙總督,兼署福州將軍。曾疏彈直隸總督李鴻章進瑞麥?zhǔn)?。以清操稱,有聲于時。
維基
邊寶泉(19世紀(jì)—?—1898年),字廉溪,號潤民,漢軍鑲紅旗人, 祖籍遼陽。清朝官員。同治二年(1863年)癸亥恩科進士,授編修。十一年,補浙江道監(jiān)察御史。疏彈直隸總督李鴻章呈進瑞麥。李鴻章以修永定河合壟,為部下請賞,但不久永定河再次決堤,邊寶泉又疏請撤銷保案。同年,遷戶科給事中。光緒三年,出為陜西督糧道,再遷陜西布政使。九年,擢陜西巡撫。十一年,調(diào)河南巡撫,十三年,因病解任。在清末楊乃武與小白菜一案中,時任戶科給事中的邊寶泉,曾對此案向皇帝上奏摺表異議。二十年,起復(fù)為閩浙總督。清制舊設(shè)船政大臣,后改以閩浙總督兼任。邊寶泉特疏請恢復(fù)舊制,上言造船、購料、請教師、籌經(jīng)費四事。二十一年,兼署福州將軍。二十四年,卒于任上,贈太子少保。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凈讀篇第八之八
釋戒然,字清泉,別號妙泉,宛平人也,居在黃黑二寺間。幼不識字,聞喇嘛誦經(jīng),似有所會,心竊慕之。家素貧,為人傭。嘗赍香入西山檀柘寺,憩心幽寂,萬慮俱清,有志超凡,請于父母,未之許也。年二十一,父病,因請隨僧朝普陀,許之。還遂禮天童、天目、天臺諸山,久之父沒。年二十九,得請于母,始披剃于彌陀寺,逾年受具于拈花寺。然未明大事,乃詣紅螺山資福寺,研教念佛。矢志薰染,七易寒暑,及聽講唯識,不能領(lǐng)會,乃自嘆根鈍,非苦行勤祈,即靜坐念佛,亦不能得力,乃發(fā)愿拜禮名山,焚香誠禱,手持口誦,三步一拜。時光緒二十四年正月元日,發(fā)足資福,履雪峨嵋,乘云九華,遂東朝普陀、天童、天目,而息止焉。然草屣跋涉,蜀道叢蠶,昔人所艱,況循蹬叩禮,俯首屈躬于山巖峭壁之地,祁寒暑雨,略不知疲,周回萬里,時逾二戴,非道心堅固,能若是乎?顧念母老,思歸覲省,一笠一缽,飄然北渡。道出金山,躋于臺頂,瞻禮文殊。又居年馀,乃返燕山。然不絕孝思,終為情感,既出世塵,安能家處。復(fù)遵原隰,行回齊魯泰岱之陽,沂泗之畔,蘭若勝境,靈奧所宅,游方無定,忽焉敷秋。時宣統(tǒng)辛亥,武漢兵起,天下騷然,乃思避地,循淮浮江,更至金山,日坐禪堂,參究念佛是誰,猛勇精進。一日取藏經(jīng)讀之,聲瑯瑯然,儼如宿習(xí),寮侶異之,因留閱藏,已過其半,嘗謂:“唯識繁難,虛究心理,不如《法華》、《楞嚴(yán)》,詞義簡明,便于誦讀,尤利薰修?!惫氏鍤q,專持凈業(yè)。嘗居高旻,亦歷寒暑,楚泉、印光皆仰其名。丁巳靜圓禪師,初事參方,未有所識,與然遇于江天,瞻仰道范,肅然敬止。每謂“佛旨弘深,必痛徐 習(xí)氣,乃得相應(yīng)”。靜圓心折嘆為名言。戊午新春,卓錫至滬,蘇撫云陽雪樓程公德全,避處海上,遁志玄妙。偶于冬暄游覽玉佛,見匑匑老宿,曝背寺檐,與眾僧語,娓娓動人。程公訪之,乃知為然,遂相往還。然每發(fā)論,時含玄要,程公一與周旋,未嘗不悅懌而去。由是道契綦密微間,數(shù)日便爾尋索。庚申二月,程公有疾,然問之,程公徐曰:“其病甚苦?!比辉唬骸耙ケ闳?,苦由他苦?!鼻易匝裕骸斑儊硇木抽_朗,覺數(shù)十年用功,今乃豁然?!币愿晁脑滤啡帐炯?,世壽六十,僧臘三十一,先數(shù)日自制新衣,作別同儕。午后入浴更衣,晏然坐化。儻所謂預(yù)知時至者非耶,靜園為之傳,贊詞有可采,亦紀(jì)實云。
馮鏡泉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馮鏡泉,廣東省廣州府順德縣人,同進士出身。光緒十八年(1892年),參加光緒壬辰科殿試,登進士三甲19名。同年五月,著交吏部掣簽分發(fā)各省,以知縣即用,授湖南興寧縣知縣,未赴任。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凌學(xué)攽(1862-1918),近代文學(xué)家。原名霄,字伯升,號溉泉,無錫人。附貢生,侯選州同知。喜游歷,通經(jīng)史,藏書甚富。著有《溉泉樓詩文詞稿》。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一七六
劉爾炘,字果齋,皋蘭人。光緒己丑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有《果齋集》。
維基
劉爾炘(1864年—1931年),字又寬、曉嵐,號果齋,又號五泉山人,甘肅蘭州人。清末翰林,中國近代學(xué)者、教育家。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劉爾炘考中鄉(xiāng)試第六名舉人,光緒十五年(1889年),中式二甲進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緒十八年五月,散館,授翰林院編修。三年后,劉爾炘辭官返回蘭州,潛心學(xué)問,并主講五泉書院。甘肅省設(shè)立高等學(xué)堂(今甘肅省蘭州第一中學(xué)前身)后,任總教習(xí)多年。辛亥革命后,劉爾炘曾任甘肅省臨時議會副議長。民國十七年(1928年),任豫陜甘及行政院賑災(zāi)委員會委員。民國二十年(1931年)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