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習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32
典故
2
詞典
6
分類詞匯
24
共32,分3頁顯示
上一頁
1
1
2
3
3
下一頁
分類詞匯
(續(xù)上)
福州評話
庚子拳亂
庚子之役
惠州之役
戊戌六君子
同盟會宣言
自強學堂
京師大學堂
門戶開放政策
法屬印度支那
戊戌變法
辛丑和約
中法戰(zhàn)爭
大學院
度小月
《國語辭典》:
福州評話(福州評話)
拼音:
fú zhōu píng huà
流行于福建省福州一帶的曲藝。清光緒年間頗盛行。說唱并用,唱詞多為七字句或八字句,不押韻。
分類:
流行
福建
福州
曲藝
清光
光緒
緒年
盛行
《國語辭典》:
庚子拳亂(庚子拳亂)
拼音:
gēng zǐ quán luàn
清光緒二十六年(西元1900),時值庚子,義和團在慈禧太后縱容包庇下,燒教堂,殺教士,拆鐵路,毀電線,并先后殺害日本公使館書記杉山彬和德國公使克林德。甚至對各國宣戰(zhàn),引起英、美、法、德、俄、義、日、奧八國聯(lián)軍攻打北京,史稱為「庚子拳亂」。也稱為「庚子之變」、「庚子之役」。
分類:
清光
光緒
時值
公元
《國語辭典》:
庚子之役
拼音:
gēng zǐ zhī yì
清光緒二十六年(西元1900),義和團倡言扶清滅洋,向各國宣戰(zhàn),引起八國聯(lián)軍攻打北京的事件。參見「庚子拳亂」條。
分類:
清光
光緒
義和團
倡言
公元
《國語辭典》:
惠州之役
拼音:
huì zhōu zhī yì
清光緒二十六年(西元1900),北方發(fā)生義和團事件,國父命鄭士良在廣東惠州舉義。起義軍在惠州一帶轉(zhuǎn)戰(zhàn)二旬,連戰(zhàn)皆捷,據(jù)有數(shù)縣,卻因彈藥不濟而功敗垂成。這是國父十一次革命中的第二次起義。
分類:
清光
光緒
北方
義和團
事件
公元
《國語辭典》:
戊戌六君子
拼音:
wù xū liù jūn zǐ
清光緒二十四年(西元1898)戊戌政變中,被舊派捕殺的六位改革派人士。包括譚嗣同、楊深秀、楊銳、林旭、劉光第、康廣仁。
分類:
清光
光緒
二十四
公元
《國語辭典》:
同盟會宣言(同盟會宣言)
拼音:
tóng méng huì xuān yán
清光緒三十一年(西元1905)國父于東京成立同盟會,提出「驅(qū)除韃虜,恢復(fù)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quán)」為綱領(lǐng),并規(guī)定革命建國程序為軍政、訓政、憲政三期。
分類:
清光
光緒
國父
東京
成立
同盟會
公元
《國語辭典》:
自強學堂(自強學堂)
拼音:
zì qiáng xué táng
清光緒十九年(西元1893年)所設(shè)的洋式學堂。由張之洞創(chuàng)辦,位于湖北省武昌縣,課程分為英、法、德、俄四國語言文字,修業(yè)期間為五年。
分類:
清光
光緒
洋式
學堂
公元
《國語辭典》:
京師大學堂(京師大學堂)
拼音:
jīng shī dà xué táng
中國第一所大學。清光緒二十四年(西元1898)創(chuàng)辦,兼具教學及掌理全國教育行政的雙重功能。民國初年改制為北京大學。
分類:
中國
一所
大學
清光
光緒
二十四
公元
《國語辭典》:
門戶開放政策(門戶開放政策)
拼音:
mén hù kāi fàng zhèng cè
清光緒二十五年(西元1899),美國國務(wù)卿海約翰(John Hay)分別照會英、德、俄、法、日、義六國,主張尊重中國主權(quán),開放列強在中國勢力范圍的門戶,使各國經(jīng)濟機會均等,民國十一年華盛頓會議據(jù)以制訂九國公約,稱為「門戶開放政策」。
分類:
清光
光緒
美國
國務(wù)卿
約翰
公元
《國語辭典》:
法屬印度支那(法屬印度支那)
拼音:
fǎ shǔ yìn dù zhī nà
French Indo-China
地名。包括今越南及鄰近的地區(qū)。清光緒十二年時為法國所兼并。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獨立為越南、寮國、高棉三國。舊音ㄈㄚˋ ㄕㄨˇ ㄧㄣˋ ㄉㄨˋ ㄓ ㄋㄚˋ fà shǔ yìn dù zhī nà。
分類:
地名
越南
鄰近
地區(qū)
清光
光緒
年時
為法
法國
兼并
《國語辭典》:
戊戌變法(戊戌變法)
拼音:
wù xū biàn fǎ
清光緒二十四年(西元1898)康有為、梁啟超倡行的變法維新運動。參見「百日維新」條。
分類:
戊戌變法
清光
光緒
二十四
康有為
梁啟超
變法
公元
《國語辭典》:
辛丑和約(辛丑和約)
拼音:
xīn chǒu hé yuē
清光緒二十七年(西元1901),歲次辛丑,九月七日,因庚子拳亂,八國聯(lián)軍之后,在北京與各國所訂立的條約,共十二款,以賠款一項為最重,數(shù)目高達白銀四億五千萬兩,為不平等條約中最苛刻的。
分類:
清光
光緒
歲次
公元
《國語辭典》:
中法戰(zhàn)爭(中法戰(zhàn)爭)
拼音:
zhōng fǎ zhàn zhēng
清光緒十年(西元1884),中國和法國因安南事件所引起的戰(zhàn)役。次年議和,訂立中法天津和約,越南自此淪為法國的殖民地。也稱為「甲申之役」。
分類:
清光
光緒
中國
法國
安南
事件
戰(zhàn)役
公元
《國語辭典》:
大學院(大學院)
拼音:
dà xué yuàn
1.清光緒二十八年(西元1902),張百熙奏訂學堂章程,分大學為大學院、大學專門分科、大學預(yù)備科三部。大學院收分科大學畢業(yè)生,修業(yè)年限無定。重研究,不重講授,不立課程,光緒二十九年改「通儒院」。
2.民國十六年,國民政府設(shè)大學院于南京,為統(tǒng)轄全國教育行政及學術(shù)研究的最高機關(guān)。十七年改稱為「教育部」。
分類:
清光
光緒
國民政府
南京
學堂
章程
公元
《國語辭典》:
度小月
拼音:
dù xiǎo yuè
傳說清光緒年間臺南的一位漁民,有見于每年在小月的季節(jié)中,生意清淡,因而利用這段時間擺設(shè)面攤,賣自創(chuàng)的擔仔面,并于攤前懸燈上寫「度小月?lián)忻妗?,遠近馳名。后成為臺南擔仔面的代稱。也用來指生意人度過交易清淡的月分。
分類:
清光
光緒
緒年
一位
漁民
有見
每年
年在
小月
季節(jié)
節(jié)中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