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抄查
搜查違禁的或構(gòu)成犯罪的物品并予以沒收。又作“查抄”
《國語辭典》:被害人  拼音:bèi hài rén
因他人的不法行為,致使身體、名譽、財產(chǎn)受到損害的人。也稱為「被害者」。
《漢語大詞典》:暴力集團
進行暴力性非法活動的組織。主要犯罪活動是敲詐勒索、賭博、販賣毒品、強迫婦女賣淫等。
《國語辭典》:保釋(保釋)  拼音:bǎo shì
刑事未決的嫌疑犯,提出相當保證,由法院暫時釋放之,稱為「保釋」。
《國語辭典》:戴罪立功  拼音:dài zuì lì gōng
以有罪過之身去建立功勞,將功折罪。如:「我前次犯了小錯,感謝老闆今天能給我一個戴罪立功的機會?!?/div>
《國語辭典》:帶罪立功(帶罪立功)  拼音:dài zuì lì gōng
有罪之人建立功績以補償罪責?!豆賵霈F(xiàn)形記》第二八回:「舒某人有罪;佛爺很可以革掉他的功名,叫他帶罪立功,以觀后效。」也作「戴罪圖功」、「戴罪立功」。
分類:犯罪人立
《漢語大詞典》:褫衿
剝?nèi)ヒ鹿?。舊時生員等犯罪,必先由學官褫奪衣冠,革除功名之后,才能動刑拷問。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姚安:“ 宮翁 忿質(zhì)官。官收 姚 ,褫衿苦械。”
《漢語大詞典》:圈禁
清 刑制名。宗室犯罪,應枷及徒以至軍流的,都折以板責,圈禁于空房。枷罪、徒罪為拘禁,軍流罪則鎖禁。《清會典·宗人府·議罪》:“ 覺羅 因罪應發(fā)遣 寧古塔 黑龍江 者,永遠圈禁?!?span id="u7l2tfh" class="book">《清史稿·圣祖紀二》:“五月己亥,宗人府奏 平郡王 納爾都 打死無罪屬人,折傷手足,請革爵圈禁。”
《國語辭典》:判罪  拼音:pàn zuì
法院依據(jù)法律對于刑事訴訟被告者定罪。
《國語辭典》:賞功罰罪(賞功罰罪)  拼音:shǎng gōng fá zuì
獎賞有功的人,懲罰有罪的人。元。無名氏《射柳捶丸》第四折:「陳綱紀賞功罰罪,受黜陟同荷圣恩。」《隋唐演義》第五○回:「與死者發(fā)喪,周給其家屬,賞功罰罪,以安眾心,畜養(yǎng)銳氣,再進兵伐許。」
《國語辭典》:檢察官(檢察官)  拼音:jiǎn chá guān
代表國家實施犯罪偵查、提起公訴、實行公訴、協(xié)助自訴、擔當自訴、指揮刑事裁判的執(zhí)行及執(zhí)行其他法令所定職務的司法人員。
《漢語大詞典》:謹罪(謹罪)
謂犯罪時予以減免。謹,通“ 廑 ”。僅。墨子·號令:“有能捕告,賜黃金二十斤,謹罪?!?岑仲勉 簡注:“謹罪……當是免罪之意,或借作‘廑’,無幾也?!?/div>
《國語辭典》:教唆犯  拼音:jiào suō fàn
法律上指對于有責任能力之特定人,于其無犯罪意或犯罪意尚未確定之際,教唆其實行犯罪行為的人。教唆犯依其所教唆之罪處罰之。
《漢語大詞典》:蔓引株求
尋根究底。謂一人犯罪而追索株連有關(guān)人員。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逮社》:“奉命今將逆黨搜,須得你蔓引株求?!币嘧鳌?蔓引株連 ”。《天雨花》第八回:“御史等體上天好生之德,也不須蔓引株連了。”
《國語辭典》:滿門抄斬(滿門抄斬)  拼音:mǎn mén chāo zhǎn
全家遭受抄家斬首。如:「古代嚴刑峻罰,往往一人有罪便滿門抄斬?!?/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