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首犯  拼音:shǒu fàn
主犯、主謀?!段拿餍∈贰返谄呋兀骸感业檬追肝丛┚W(wǎng),又拿到同謀道士三名,廟祝一名,一共拿到一十五個?!?/div>
《國語辭典》:現(xiàn)行(現(xiàn)行)  拼音:xiàn xíng
1.佛教用語。指生起呈現(xiàn)?!栋⑴_(dá)磨順正理論》卷五三:「然有一類煩惱現(xiàn)行,前后相牽非無次第。」
2.現(xiàn)在所通行的。如:「現(xiàn)行法規(guī)」。
《漢語大詞典》:供析
招供,交代犯罪事實(shí)。 宋 王明清 《揮麈三錄》卷二:“﹝ 張 ﹞將至 秀 境, 叔近 乘涼輿,以太守之儀郊迎于郡北 沈 氏園, 張 即叱令供析?!?宋 周密 《齊東野語·趙伯美》:“ 謝修 自知敗露,卻將 蘇鏞 送獄,妄令供析。”
《漢語大詞典》:重死
謂寶愛自身,不肯輕易而死。《老子》:“使民重死而不遠(yuǎn)徙。” 王弼 注:“使民不用,惟身是寶,不貪貨賂,故各安其居,重死而不遠(yuǎn)徙也。”荀子·榮辱:“重死持義而不橈,是士君子勇也?!?楊倞 注:“雖重愛其死,而執(zhí)節(jié)持義,不橈曲以求生也?!?br />(1).謂惡人身死而名裂,是較常人更多一死。呂氏春秋·慎行:“ 黃帝 之貴而死, 堯 舜 之賢而死, 孟賁 之勇而死,人固皆死,若 慶封 者,可謂重死矣?!?許維遹 集釋引 畢沅 曰:“死而又死,謂之重死?!?br />(2).謂犯罪者及其妻、子皆處死刑。 漢 劉向 說苑·尊賢:“ 晉文侯 行地登隧,大夫皆扶之, 隨會 不扶, 文侯 曰:‘ 會 ,夫?yàn)槿顺级唐渚撸渥镛扇??’對曰:‘其罪重死?!?文侯 曰:‘何謂重死?’對曰:‘身死,妻子為戮焉?!?/div>
《漢語大詞典》:議請(議請)
指有特殊身份者犯罪時,可原其罪情奏請予以減罪。《魏書·刑罰志》:“先朝既無不訊之格,而空相矯恃,以長違暴。諸在議請之外,可悉依常法?!?span id="fb5zn7r" class="book">《舊唐書·刑法志》:“又有議請減贖當(dāng)免之法八:一曰議親,二曰議故,三曰議賢,四曰議能,五曰議功,六曰議貴,七曰議賓,八曰議勤?!?span id="xfnzvtb" class="book">《舊唐書·刑法志》:“其犯十惡者,不得依議請之例。”
《國語辭典》:八刑  拼音:bā xíng
周代法制中的八種刑法?!吨芏Y。地官。大司徒》:「以鄉(xiāng)八刑糾萬民:一曰不孝之刑;二曰不睦之刑;三曰不姻之刑;四曰不弟之刑;五曰不任之刑;六曰不恤之刑;七曰造言之刑;八曰亂民之刑?!鼓铣?。劉協(xié)《文心雕龍。書記》:「黃鐘調(diào)起,五音以正,法律馭民,八刑克平,以律為名,取中正也?!?/div>
《國語辭典》:累犯  拼音:lěi fàn
受有期徒刑之執(zhí)刑完畢,或受無期徒刑或有期徒刑一部之執(zhí)行而赦免后,五年以內(nèi)再犯有期徒刑以上之罪時,稱為「累犯」,加重本刑至二分之一。
《漢語大詞典》:輸作(輸作)
因犯罪罰作勞役。 漢 蔡邕 《上〈漢書〉十志疏》:“顧念 元初 中故尚書郎 張俊 坐漏泄事,當(dāng)復(fù)重刑,已出轂門,復(fù)聽讀鞠,詔書馳救,一等輸作左校?!?span id="bbvnxn7" class="book">《晉書·刑法志》:“時有大女 劉朱 ,撾子?jì)D酷暴,前后三婦自殺,論 朱 減死輸作尚方,因是下怨毒殺人減死之令?!?span id="blfddr7" class="book">《明史·張籌傳》:“十年坐事罰輸作?!?/div>
《漢語大詞典》:罪情
犯罪的情節(jié)。昆曲十五貫·判斬:“爺爺若能查明這位客官的真實(shí)來歷,就知道我與他通奸謀殺的罪情是冤枉的了?!?/div>
《國語辭典》:招認(rèn)(招認(rèn))  拼音:zhāo rèn
承認(rèn)罪狀?!毒劳ㄑ?。卷三三。喬彥杰一妾破家》:「高氏抵賴不過,從頭招認(rèn)了?!埂独蠚堄斡洝返谝涣兀骸肝覄衲銈冊邕t總得招認(rèn),免得饒上許多刑具的苦楚?!挂沧鳌刚谐小?。
《國語辭典》:主刑  拼音:zhǔ xíng
獨(dú)立執(zhí)行的刑罰,相對于從刑、附加刑而言。依我國現(xiàn)行刑法規(guī)定,主刑分為死刑、無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及罰金五種。也稱為「本刑」。
《漢語大詞典》:參宥(參宥)
三宥。對犯罪者可以從寬處理的三種情況。管子·戒:“老弱勿刑,參宥而后弊?!?尹知章 注:“老弱犯罪者,無即刑之,必三寬宥而后斷罪。三宥,即《周禮》三宥。一曰不識,二曰過誤,三曰悼耄也?!眳⒁姟?三宥 ”。
分類:犯罪從寬
《漢語大詞典》:三宥
(1).指古代對犯罪者可從輕處理的三種情況。周禮·秋官·司刺:“司刺掌三刺、三宥、三赦之法,以贊司寇聽獄訟……壹宥曰不識,再宥曰過失,三宥曰遺忘?!?span id="fjvhj5z" class="book">《孔子家語·刑政》:“ 孔子 曰:‘成獄成於吏,吏以獄成告於正,正既聽之,乃告大司寇。聽之,乃奉於王。王命三公、卿士參聽棘木之下,然后乃以獄之成疑於王。王三宥之以聽命而制刑焉?!?王肅 注:“君王尚寬宥,罪雖以定,猶三宥之。”隋書·刑法志:“ 周 王立三刺以不濫,弘三宥以開物?!?清 沈育 《皋陶祠》詩:“主德寬三宥,臣心慎五章?!?br />(2).古代王、公家族之人犯法,有寬恕三次之制。禮記·文王世子:“公族無宮刑,獄成,有司讞于公,其死罪,則曰:‘某之罪在大辟?!湫套?,則曰:‘某之罪在小辟?!唬骸吨??!兴居衷唬骸诒?。’公又曰:‘宥之?!兴居衷唬骸诒??!叭?,不對,走出,致刑于甸人?!?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后漢書·張酺傳》:“臣聞王政骨肉之刑,有三宥之義,過厚不過薄?!?宋 蘇軾 東坡志林·趙高李斯:“古者公族有罪,三宥然后制刑?!?br />(3).古代天子、諸侯勸食的禮儀。宥,同“ 侑 ”。周禮·春官·大司樂:“王大食,三宥,皆令奏鐘鼓。” 鄭玄 注:“宥,猶勸也?!?南朝 梁 蕭子云 《雍雅》詩之二:“百禮斯洽,三宥已行。”按,天子、諸侯于每月初一、十五日加牲進(jìn)食,稱大食。
《漢語大詞典》:誤犯(誤犯)
(1).無意中觸犯。三國志·吳志·韋曜傳:“﹝ 曜 ﹞時有愆過,或誤犯 晧 諱,輒見收縛?!?br />(2).無意中犯罪。晉書·刑法志:“不意誤犯謂之過失?!?/div>
《國語辭典》:游街(遊街)  拼音:yóu jiē
許多人在街上游行,如押解罪犯以示懲戒或簇?fù)碛⑿廴宋镆詾楸頁P(yáng)。如:「游街示眾」、「披紅游街」。
《漢語大詞典》:監(jiān)戶(監(jiān)戶)
指因犯罪沒入官中為奴的民戶。金史·食貨志一:“甚而丁憂鬻以求仕,監(jiān)戶鬻以從良,進(jìn)士出身鬻至及第?!?元 劉祁 歸潛志卷一:“元妃 李氏 ,其家因罪沒入官為奴婢,屬監(jiān)戶?!?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四編第五章第二節(jié):“ 金 朝官奴婢中,原為平民籍沒入官的,隸屬宮籍,稱監(jiān)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