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xí)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273
詞典
29
分類詞匯
243
佛典
1
共243,分17頁顯示
上一頁
1
2
3
4
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7
8
9
10
下一頁
分類詞匯
(續(xù)上)
連保
偶犯
引渡
籍死
罪例
原犯
罪黨
罪臧
哲民
倍論
沒收
罪梯
刑求
掃黑
贓仗
《漢語大詞典》:
連保(連保)
宋 代行保甲法。保內(nèi)有人犯罪,要舉報告發(fā),否則連坐同保之人。是謂“連?!?。
《
宋史·盧秉傳
》
:“持法苛嚴(yán),追胥連保,罪及妻拏,一歲中犯者以千萬數(shù)。” 宋
蘇軾
《李杞寺丞見和前篇復(fù)用元韻答之》
:“追胥連保罪及孥,百日愁嘆一日娛?!?/div>
分類:
人犯
犯罪
報告
告發(fā)
《漢語大詞典》:
偶犯
偶然冒犯
偶然犯罪者
分類:
偶然
犯罪
冒犯
《國語辭典》:
引渡
拼音:
yǐn dù
一國將在其領(lǐng)域外犯罪或受科刑而現(xiàn)居于境內(nèi)的人,應(yīng)有關(guān)國家的請求,交由該國追訴或處罰。惟政治犯,在國際法上以不引渡為原則。
分類:
引渡
引導(dǎo)
疏引
渡過
引水
水流
過水面
他國
國要
要求
當(dāng)時
境內(nèi)
指控
犯罪
判刑
移交
審判
處罰
《漢語大詞典》:
籍死
犯罪被籍沒致死。
《
太平廣記
》
卷一五○引
《
前定錄·李泌
》
:“不出三年,當(dāng)有赤族之禍,須覔 黃中君 方免……宜三月三日,全家出城覔之,不見,必籍死無疑;若見,但舉家悉出哀祈,則必免矣?!?/div>
分類:
犯罪
籍沒
致死
《漢語大詞典》:
罪例
犯罪的案例。
《
晉書·刑法志
》
:“故集罪例以為刑名,冠於律首?!?/div>
分類:
犯罪
案例
《國語辭典》:
原犯
拼音:
yuán fàn
犯罪者有二次以上的犯罪行為時,稱以前所犯之罪為「原犯」。相對于再犯而言。
分類:
犯罪
二次
罪行
為時
以前
前所
《漢語大詞典》:
罪黨(罪黨)
犯罪作惡的同伙。
《
管子·七臣七主
》
:“姦臣痛言人情以驚主,開罪黨以為讎?!?/div>
分類:
犯罪
作惡
同伙
《漢語大詞典》:
罪臧
貪污盜竊等犯罪行為所得的財物。臧,同“ 贓 ”。
《
漢書·薛宣傳
》
:“已而陰求其罪臧,具得所受取?!?/div>
分類:
貪污
盜竊
犯罪
罪行
財物
《漢語大詞典》:
哲民
謂制裁犯罪者。哲,通“ 折 ”。
《
墨子·尚賢中
》
:“先王之書,
《呂刑》
道之…… 使夷 降典,哲民惟刑。” 清 王引之
《經(jīng)義述聞·尚書下》
“哲人惟刑”:“﹝
《呂刑》
﹞上文‘ 伯夷 降典,折民惟刑’。傳曰:‘ 伯夷 下典禮教民,而斷以法。’
《
墨子·尚賢篇
》
引作‘哲民惟刑’。‘折’正字也,‘哲’借字也。折人惟刑,猶云哲民惟刑耳?!眳⒁姟?哲人 ”。
分類:
制裁
犯罪
《國語辭典》:
哲人
拼音:
zhé rén
賢明而智慧卓越的人。《禮記。檀弓上》:「梁木其壞乎?哲人其萎乎?」《文選。江淹。雜體詩。嵇中散》:「哲人貴識義,大雅明庇身?!?/div>
分類:
哲人
智慧
制裁
卓越
犯罪
《漢語大詞典》:
倍論(倍論)
官吏頻犯贓罪,如所犯罪法不等,即以重贓之?dāng)?shù)并入輕贓,然后折半論罪,稱為倍論。
《唐律·名例》
:“即以贜致罪,頻犯者并累科;若罪法不等者,即以重贜併滿輕贜,各倍論?!弊ⅲ骸氨叮^二尺為一尺。” 長孫無忌 等疏議:“假令縣令受財枉法六疋,合徒三年;不枉法十四疋,亦合徒三年;又監(jiān)臨外竊盜二十九疋,亦徒三年;強盜二疋,亦合徒三年;受所監(jiān)臨四十九疋,亦合徒三年。準(zhǔn)此以上五處贜罪,各合徒三年,累於‘受所監(jiān)臨’,總一百疋,仍倍為五十疋,合流二千里之類?!?/div>
分類:
官吏
犯罪
不等
并入
《國語辭典》:
沒收(沒收)
拼音:
mò shōu
強制將私有物充公,稱為「沒收」。如:「沒收財產(chǎn)」。
分類:
沒收
權(quán)勢
犯罪
違反
禁令
奪取
財產(chǎn)
強制
竊取
制地
他人
收歸
歸公
財物
公有
《漢語大詞典》:
罪梯
謂導(dǎo)人犯罪的階梯。 漢 桓寬
《
鹽鐵論·本議
》
:“傳曰:‘諸侯好利則大夫鄙,大夫鄙則士貪,士貪則庶人盜?!情_利孔為民罪梯也?!?唐
白居易
《不奪人利策》
:“耗羨之財不入於府庫,折毫之計不行於朝廷者,慮其利穴開而罪梯構(gòu)?!?/div>
分類:
導(dǎo)人
人犯
犯罪
階梯
《國語辭典》:
刑求
拼音:
xíng qiú
在犯罪案件的偵查過程中,嫌疑犯或被告遭到司法警察、情治單位人員以各種粗暴的手段逼問口供。如:「依照刑事訴訟法的規(guī)定,以刑求取得的犯罪嫌疑犯自白,不得做為犯罪證據(jù)。」
分類:
犯罪
罪案
案件
偵查
被告
人員
粗暴
口供
《國語辭典》:
掃黑(掃黑)
拼音:
sǎo hēi
司法單位掃除具犯罪事實的非法組織、集體。如:「檢、調(diào)等單位一連串的掃黑行動,令黑道人物個個聞風(fēng)喪膽。」
分類:
司法
掃除
犯罪
事實
非法
組織
集體
《國語辭典》:
贓仗(贓仗)
拼音:
zāng zhàng
用以證明貪污受賄的贓物。元。孫仲章《勘頭巾》第二折:「既有贓仗,可怎生前官手里不結(jié)絕?」元。無名氏《馮玉蘭》第三折:「現(xiàn)今俺船上,他撇下一把刀,便是贓仗了也?!挂沧鳌岗E證」。
分類:
罪證
犯罪
證據(jù)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