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輸捐(輸捐)  拼音:shū juān
輸送、捐獻。多指賑濟或賦稅交納而言。也作「輸納」。
分類:捐獻獻納
《漢語大詞典》:獻納(獻納)
(1).指獻忠言供采納。 漢 班固 《〈兩都賦〉序》:“故言語侍從之臣,若 司馬相如 ……之屬,朝夕論思,日月獻納?!?span id="amk3ivb" class="book">《舊唐書·玄宗紀論》:“昌言嘉謨,日聞於獻納。”《續(xù)資治通鑒·宋仁宗景祐三年》:“賞之使諫,尚恐不言,罪其敢言,孰肯獻納!”
(2).指獻納忠言之官,獻納臣。 宋 曾鞏 《館閣送錢純老知婺州》詩序:“其文章學問有過人者,宜在天子左右與訪問、任獻納?!?br />(3).祀奉。漢書·夏侯勝傳:“有司遂請尊 孝武帝廟 為 世宗廟 ,奏《盛德》、《文始》《五行》之舞,天子世世獻納,以明盛德?!?br />(4).奉獻;進貢。宋史·富弼傳:“自古唯 唐高祖 借兵於 突厥 ,當時贈遺,或稱獻納?!?span id="ez2ntz0" class="book">《水滸傳》第五十回:“﹝ 李逵 ﹞叫小嘍囉牽了有的馬匹,把莊里一應有的財賦,捎搭有四五十馱……卻回來獻納?!?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一編第四章第四節(jié):“大國對小國,不是攻伐,便是迫令獻納和賄賂?!?/div>
《漢語大詞典》:納忠(納忠)
獻納忠心;效忠。《漢書·司馬遷傳》:“上之,不能納忠效信,有奇策才力之譽,自結明主?!?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后漢書·宦者傳論》:“至 元帝 之世, 史游 為黃門令,勤心納忠,有所補益。”明史·宋思顏傳:“他日又進曰:‘ 句容 虎為害,既捕獲,宜除之,今豢養(yǎng)民間何益?’ 太祖 欣然,即命殺虎。其隨事納忠類如此?!?/div>
《漢語大詞典》:輸忠(輸忠)
獻納忠心。 唐 韋應物 《送崔押衙相州》詩:“萬方如已靜,何處欲輸忠。” 明 沈德符 野獲編補遺·吏部·考察科道:“與其調停營捄於下,孰若輸忠哀懇於上?!?清 李漁 《閑情偶寄·詞曲下·賓白》:“我欲盡孝輸忠,則君治親年,可躋 堯 、 舜 、 彭籛 之上?!?/div>
《國語辭典》:輸誠(輸誠)  拼音:shū chéng
1.表示真誠。宋。范成大上元紀吳中節(jié)物俳諧體三十二韻〉:「筳篿巫志怪,香火婢輸誠?!?br />2.表示降服之意。如:「中國在唐代時國勢鼎盛,西域各小國紛紛派遣特使向中國輸誠。」
《漢語大詞典》:修貢(修貢)
獻納貢品。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煜:“遣中書侍郎 馮延魯 修貢于朝廷。”明史·唐胄傳:“今日之事,若欲其修貢而已,兵不必用,官亦無容遣。”
《漢語大詞典》:納土(納土)
(1).獻納土地。謂歸附。 宋 趙彥衛(wèi) 《云麓漫鈔》卷二:“ 吳郡 於 太平興國 中, 錢氏 納土,士始試於京師焉?!?span id="gm3awjx" class="book">《續(xù)資治通鑒·宋徽宗大觀元年》:“以 黎洞 納土,曲赦 廣西 。” 清 葉廷琯 《吹網錄·吳越王鏐改元應補》:“此因 錢氏 子孫自納土以后,既深諱其事。”
(2).奉獻泥土。 明 沈德符 野獲編·禨祥·妖言進土:“ 宋 政和 七年, 汴京 修 二郎廟 ,俱云獻土,或云納土,競相擔負,晝夜喧闐,街陌充塞,自春歷夏不休?!?/div>
《漢語大詞典》:輸財(輸財)
獻納資財。 清 李漁 《凰求鳳·畫策》:“況且這一男三女,都是有錢的主兒,須要使他個個輸財,人人納賄,弄得老娘滿載而歸?!?/div>
《漢語大詞典》:輸忱(輸忱)
獻納真情。 清 林則徐 《覆奏曾望顏條陳封關禁海事宜折》:“此中控馭之法,似可以夷治夷,使其相間相睽,以彼此之離心,各輸忱而內向?!?清 夏燮 中西紀事·互市檔案:“于是各洋利薄,怨生屢思,藉貢輸忱,以希恩澤。”
分類:獻納真情
《漢語大詞典》:脩貢(脩貢)
獻納貢品。脩,通“ 羞 ”。 漢 班固 《寶鼎詩》:“岳脩貢兮川效珍,吐金景兮歊浮云?!?/div>
《漢語大詞典》:聘享
聘問獻納。聘問必有宴享,故聘、享連文。儀禮·聘禮:“受夫人之聘璋,享玄纁?!?鄭玄 注:“享,獻也。既聘又享,所以厚恩惠也。”左傳·昭公三十年:“先王之制,諸侯之喪,士弔,大夫送葬;唯嘉好、聘享、三軍之事於是乎使卿。”管子·輕重戊:“天子幼弱,諸侯亢強,聘享不上?!?span id="nbpu5tj" class="book">《史記·平準書》:“王侯宗室朝覲聘享,必以皮幣薦璧,然后得行。”
《漢語大詞典》:輸悃(輸悃)
獻納真誠。 明 李東陽 《〈可閑堂詩〉序》:“出必有陳力輸悃之勤,居必有幾杖之選,車牛之服,乃足以代終而成業(yè)?!?/div>
分類:獻納真誠
《國語辭典》:補納(補納)  拼音:bǔ nà
1.縫補?!锻ㄋ拙?。服飾》引漢。曹操魏武令〉:「吾衣皆十歲也,歲解浣補納之耳?!?br />2.補充交納。如:「忘了繳納所得稅,得趕快補納,免得加徵利息。」
《漢語大詞典》:貢事(貢事)
獻納財物之事。左傳·昭公十三年:“ 子產 ,君子之求樂者也。且曰:‘合諸侯,藝貢事,禮也?!?孔穎達 疏:“盟主會合諸侯,限藝貢賦之事,使貢賦有常,是為禮也。”
《漢語大詞典》:輸謝(輸謝)
獻納謝忱。 南朝 梁 江淹 《始安王拜征虜將軍南兗州刺史章》:“沖生靦氣,安以輸謝?不勝荒震屏營之情?!?/div>
分類:獻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