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出身  拼音:chū shēn
1.奉獻自己?!逗鬂h書。卷七四上。袁紹劉表列傳。袁紹上》:「臣出身為國,破家立事,至乃懷忠獲釁,抱信見疑?!?jié)h。禰衡鸚鵡賦〉:「女辭家而適人,臣出身而事主?!?br />2.指仕宦為官?!冻蹩膛陌阁@奇》卷九:「宣徽好生不忍,心里要收留拜住回家成親,教他讀書,以圖出身?!埂抖膛陌阁@奇》卷二六:「守了一世書窗,指望巴個出身,多少掙些家私?!?br />3.因個人前段經歷或家庭背景而具備的身分。如:「工人出身」?!度龂萘x》第二回:「我與汝出身寒微,非張讓等,焉能享此富貴?」《文明小史》第一九回:「好漢不論出身低,實不相瞞,我這賤內,就是這里頭出身。」
4.舊稱丫鬟嫁人為「出身」。《金瓶梅》第六二回:「這小丫頭繡春,我教你大娘尋家兒人家,你出身去罷。」
《漢語大詞典》:奉身
(1).獻身;盡職。 宋 王禹偁 《官舍偶題》詩:“奉身無實事,困我為虛名?!?明 無名氏 《運甓記·太真借餉》:“事若有濟,則臣主同祚;萬一不捷,亦當奉身以謝先帝?!?br />(2).養(yǎng)身;守身。 唐 鄭處誨 明皇雜錄卷上:“﹝ 盧懷慎 ﹞為黃門侍郎,在東都掌選事,奉身之具,纔一布囊耳?!?清 陳裴之 《湘煙小錄》卷二:“箇儂吹氣如蘭,奉身如玉,除是侍香金童,甫能消受耳。”
《漢語大詞典》:外身
(1).謂獻身。《晉書·桓溫傳》:“知欲躬率三軍,蕩滌氛穢,廓清中畿,光復舊京,非夫外身殉國,孰能若此者哉!”
(2).謂置身于世外。 唐 曲信陵 《移居洞庭》詩:“荷鋤分地利,縱酒樂天真,萬事更何有,吾今已外身?!?/div>
《國語辭典》:死命  拼音:sǐ mìng
1.致死的定數(shù)。如:「制其死命」。
2.拚命、極力。如:「死命抵抗」、「死命搖頭」?!度龂萘x》第一○回:「應劭死命逃脫,投袁紹去了?!?br />3.獻身、效命?!度龂萘x》第二回:「萬人一心,尚不可當,況城中有數(shù)萬死命之人乎?」
《漢語大詞典》:投軀(投軀)
(1).舍身;獻身。 南朝 宋 鮑照 《出自薊北門行》:“時危見臣節(jié),世亂識忠良。投軀報明主,身死為國殤?!?唐 王維 《李陵詠》:“深衷欲有報,投軀未能死。”資治通鑒·晉元帝建武元年:“﹝ 隴西 太守 吳紹 ﹞遺相國 保 書曰:‘王室有事,不忘投軀?!?br />(2).置身。云笈七籤卷一○四:“登峻履谷,艱尋師門,擲形絶崿,投軀萬津?!?/div>
《漢語大詞典》:遺生(遺生)
(1).忘卻自我的存在。莊子·達生:“棄事則形不勞,遺生則精不虧。” 成玄英 疏:“故棄世事則形逸而不勞,遺生涯則神凝而不損也?!?三國 魏 嵇康 《養(yǎng)生論》:“忘歡而后樂足,遺生而后身存?!?br />(2).捐軀;獻身。呂氏春秋·士節(jié):“二曰士之為人,當理不避其難,臨患忘利,遺生行義,視死如歸?!?高誘 注:“惟意所在,不必生也,故曰遺生也。” 晉 陶潛 《讀史述九章·程杵》詩:“遺生良難,士為知己,望義如歸,允伊二子?!狈褐溉ナ馈?南朝 宋 劉敬叔 異苑卷六:“ 謙 怪語曰:‘何不進耶?’對曰:‘遺生已久,無宜干突?!嘉蚴枪??!?br />(3).馀生;殘留的生命。《宋書·周朗傳》:“自華夷爭殺,戎夏競威,破國則積尸竟邑,屠將則覆軍滿野,海內遺生,蓋不餘半?!?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淄水:“昔 齊懿公 游 申池 , 邴歜 、 閻職 二人害公於竹中,今池無復髣髴,然水側尚有小小竹木,以時遺生也?!?/div>
《國語辭典》:賣身(賣身)  拼音:mài shēn
1.自賣其身,為人服役。唐。王建〈詔諭八首〉:「加以饑饉薦臻,疾疫仍起,室家棄背,道殣相望。一匹細布,直米五升,至使齊民賣身鬻子,為人奴婢,朕甚閔焉?!埂短綇V記。卷四五五。昝規(guī)》引《奇事記》:「我欲自賣身與人,求財以濟君及我兒女,如何?」
2.舊稱妓女留客住宿,今多指從事性交易。《醒世姻緣傳》第八四回:「因受不的家里后娘屈氣,使性子來京里投親,不想親戚又沒投著,流落在京,情愿自己賣身。作了三兩銀身價,寫了文契?!骨?。吳熾昌《客窗閒話續(xù)集。難女》:「我等賣藝不賣身,客何犯我規(guī)耶?」
《漢語大詞典》:危軀(危軀)
猶獻身。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予聞君子樂奮節(jié)以顯義,烈士甘危軀以成仁?!?三國 魏 曹植 《責躬》詩:“危軀授命,知足免戾?!?/div>
分類:獻身
《漢語大詞典》:膏身
猶獻身。后漢書·班超梁慬傳論:“時政平則文德用,而武略之士無所奮其力能,故 漢 世有發(fā)憤張膽,爭膏身於夷狄以要功名,多矣?!?/div>
分類:獻身
《國語辭典》:致身  拼音:zhì shēn
委身、托身。唐。杜甫 乾元中寓居同谷縣作歌七首之七:「長安卿相多少年,富貴應須致身早?!?/div>
《國語辭典》:委質(委質)  拼音:wěi zhì
古時始仕,必先書其名于策,委死之質于君,表示必死之節(jié),忠于國君,稱為「委質」?!蹲髠?。僖公二十三年》:「策名委質,貳乃辟也?!埂段倪x。盧諶。贈崔溫詩》:「羈旅及寬政,委質與時遇。」
《國語辭典》:熱血(熱血)  拼音:rè xiě
1.鮮血。如:「拋頭顱,灑熱血。」
2.愿意為理想、抱負犧牲一切的熱情。元。無名氏《爭報恩》第三折:「收拾了些金珠財寶,舍一腔熱血,答救千嬌姐姐。」《文明小史》第三四回:「蒙他二位留住,才知道還是我們幾個同志有點兒熱血?!?/div>
《漢語大詞典》:奉國(奉國)
獻身為國。北史·裴佗傳:“ 裴矩 凡所陳奏,皆朕之成算,朕未發(fā), 矩 輒以聞,自非奉國,孰能若是?!?/div>
分類:獻身
《國語辭典》:英烈  拼音:yīng liè
1.英雄偉烈。如:「英烈千秋」、「滿門英烈」?!队⒘覀鳌返诹兀骸溉缃裥爝_智勇無雙,常遇春英烈蓋世,還有一個叫做朱亮祖?!?br />2.指豐偉的功業(yè)。唐。李白贈張相鎬〉詩二首之二:「英烈遺厥孫,百代神猶王?!骨?。趙翼 古詩二○首之四:「惟有古賢杰,身去留其神?;蛭牟捎嘲l(fā),或英烈炳麟?!?/div>
《漢語大詞典》:徇公
為國家利益而獻身。徇,通“ 殉 ”。 唐 陳子昂 《申宗人冤獄書》:“有至忠之誠,徇公之節(jié),執(zhí)法不撓,為國殄讎?!?唐 白居易 《與嚴礪詔》:“卿徇公竭誠,臣節(jié)克著?!?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記文:“徇公忘己,為國惜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