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龍虎地
 
龍虎勢
 
龍盤王氣
 
金陵龍虎勢
 
鐘山龍盤
 
成龍成虎
 
勢盤龍虎
 
相關人物
諸葛亮(字孔明)


《太平御覽》卷一百五十六〈州郡部二·?京都下〉~887~
劉備曾使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嘆曰:「鐘山龍盤,石頭虎踞,此帝王之宅?!梗〒?jù)《太平御覽》卷一五六引)
《清朝續(xù)文獻通考》卷三百十二〈輿地考八·江蘇省〉~0555~2~
諸葛武侯云:「金陵鐘山龍蟠,石頭虎踞,帝王之宅?!?/span>
《能改齋漫錄》卷九〈地理·石頭之名有二〉~27~
予嘗考之。蓋江南有兩石頭。鐘山龍蟠。石頭虎踞。與夫王敦蘇峻之所據(jù)者。此隸乎金陵者也。

例句

龍蟠虎踞帝王州,帝子金陵訪古丘。 李白 永王東巡歌十一首之四

龍虎勢衰佳氣歇,鳳皇名在故臺空。 李群玉 秣陵懷古

典故
舂陵王氣

相關人物
劉秀(漢光武帝)


《后漢書》卷一上〈光武帝本紀上〉~2~
莽末,天下連歲災蝗,寇盜鋒起。地皇三年,南陽荒饑,諸家賓客多為小盜。光武避吏新野,因賣谷于宛。宛人李通等以圖讖說光武云:「劉氏復起,李氏為輔?!构馕涑醪桓耶?,然獨念兄伯升素結(jié)輕客,必舉大事,且王莽敗亡已兆,天下方亂,遂與定謀,于是乃市兵弩。十月,與李通從弟軼等起于宛,時年二十八。十一月,有星孛于張。光武遂將賓客還舂陵。時伯升已會眾起兵。初,諸家子弟恐懼,皆亡逃自匿,曰「伯升殺我」。及見光武絳衣大冠,皆驚曰「謹厚者亦復為之」,乃稍自安。
《后漢書》卷一下〈光武帝紀下〉~86~
論曰:皇考南頓君初為濟陽令,以建平元年十二月甲子夜生光武于縣舍,有赤光照室中。欽異焉,使卜者王長占之。長辟左右曰:「此兆吉不可言。」是歲縣界有嘉禾生,一莖九穗,因名光武曰秀。明年,方士有夏賀良者,上言哀帝,云漢家歷運中衰,當再受命。于是改號為太初元年,稱「陳圣劉太平皇帝」,以厭勝之。及王莽篡位,忌惡劉氏,以錢文有金刀,故改為貨泉。或以貨泉字文為「白水真人」。后望氣者蘇伯阿為王莽使至南陽,遙望見舂陵郭,唶曰:「氣佳哉!郁郁蔥蔥然?!辜笆计鸨€舂陵,遠望舍南,火光赫然屬天,有頃不見。初,道士西門君惠、李守等亦云劉秀當為天子。其王者受命,信有符乎?不然,何以能乘時龍而御天哉!
典故
東南氣
 
秦淮王氣
 

《太平御覽》卷一百七十〈州郡部十六·江南道上·升州〉~955~
《金陵圖》:「昔楚威王見此有王氣,因埋金以鎮(zhèn)之,故曰『金陵』。秦并天下,望氣者言「江東有天子氣」,鑿地斷連岡,因改金陵為秣陵?!?/span>
《三國志》卷五十三〈吳書·張纮傳〉~244~
纮建計宜出都秣陵,權(quán)從之。南朝宋·裴松之注引《江表傳》曰:「纮謂權(quán)曰:『秣陵,楚武王所置,名為金陵。地勢岡阜連石頭,訪問故老,云昔秦始皇東巡會稽經(jīng)此縣,望氣者云金陵地形有王者都邑之氣,故掘斷連岡,改名秣陵。今處所具存,地有其氣,天之所命,宜為都邑?!粰?quán)善其議,未能從也。后劉備之東,宿于秣陵,周觀地形,亦勸權(quán)都之。權(quán)曰:『智者意同?!凰於佳??!?/span>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后周文》卷八〈庾信·哀江南賦并序〉~3922~
粵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大盜移國,金陵瓦解。余乃竄身荒谷,公私涂炭。華陽奔命,有去無歸:中興道銷,窮于甲戌。三日哭于都亭,三年囚于別館。天道周星,物極不反。傅燮之但悲身世,無處求生;袁安之每念王室,自然流涕。昔桓君山之志事,杜元凱之平生,并有著書,咸能自序。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風;陸機之辭賦,先陳世德。信年始二毛,即逢喪亂,藐是流離,至于暮齒?!堆喔琛愤h別,悲不自勝;楚老相逢,泣將何及!畏南山之雨,忽踐秦庭;讓東海之濱,遂餐周粟。下亭漂泊,高橋羈旅。楚歌非取樂之方,魯酒無忘憂之用。追為此賦,聊以記言;不無??嘀o,惟以悲哀為主。日暮途遠,人間何世?將軍一去,大樹飄零;壯士不還,寒風蕭瑟。荊璧睨柱,受連城而見欺;載書橫階,捧珠盤而不定。鐘儀君子,入就南冠之囚;季孫行人,留守西河之館。申包胥之頓地,碎之以首;蔡威公之淚盡,加之以血。釣臺移柳,非玉關之可望;華亭鶴唳,豈河橋之可聞。孫策以天下為三分,眾才一旅,項籍用江東之子弟,人惟八千,遂乃分裂山河,宰割天下;豈有百萬義師,一朝卷甲;芟夷斬伐,如草木焉!江淮無涯岸之阻,亭壁無籓籬之固。頭會箕歛者合從締交,鋤耰棘矜者因利乘便;將非江表王氣,終于三百年乎?是知并吞六合,不免軹道之災;混一車書,無救平陽之禍。嗚呼!山岳崩頹,既履危亡之運;春秋迭代,必有去故之悲:天意人事,可以悽愴傷心者矣!況復舟楫路窮,星漢非乘槎可上;風飆道阻,蓬萊無可到之期。窮者欲達其言,勞者須歌其事。陸士衡聞而撫掌,是所甘心;張平子見而陋之,固其宜矣!
典故   
孫權(quán)氣

相關人物
孫權(quán)


《三國志》卷五十三《吳書·張纮傳》
「纮建計宜出都秣陵,權(quán)從之?!鼓铣?#183;裴松之注引《江表傳》曰:「纮謂權(quán)曰:『秣陵,楚武王所置,名為金陵。地勢岡阜連石頭,訪問故老,云昔秦始皇東巡會稽經(jīng)此縣,望氣者云金陵地形有王者都邑之氣,故掘斷連岡,改名秣陵。今處所具存,地有其氣,天之所命,宜為都邑?!弧?/span>
《晉書》卷六〈元帝紀·中宗元帝〉~57~
始秦時望氣者云:「五百年后金陵有天子氣」,故始皇東游以厭之,改其地曰秣陵,塹北山以絕其勢。及孫權(quán)之稱號,自謂當之。

例句

東南天子氣,掃地入函京。 李群玉 石頭城

龍虎勢衰佳氣歇,鳳皇名在故臺空。 李群玉 秣陵懷古

地壯孫權(quán)氣,云凝庾信愁。 韋莊 潤州顯濟閣曉望

未厭金陵氣,先開石槨文。 駱賓王 帝京篇

《國語辭典》:王氣(王氣)  拼音:wáng qì
帝王的氣象。北周。庾信〈哀江南賦。序〉:「將非江表王氣,終于三百年乎?」明。葉憲祖《易水寒》第三折:「躕躊,那王氣黯然收?!?/div>
《漢語大詞典》:金陵王氣(金陵王氣)
今之 南京 , 戰(zhàn)國 時 楚威王 埋金以鎮(zhèn)王氣,故曰 金陵 。后 三國 吳 、 東晉 、 宋 、 齊 、 梁 、 陳 六朝皆建都于此。所謂“金陵王氣”即指帝王所在地 金陵 的祥瑞之氣。 唐 劉禹錫 《西塞山懷古》詩:“ 西晉 樓船下 益州 , 金陵 王氣黯然收?!?明 顧起元 客座贅語·秦人鑿山:“今人第知 方山 至 石硊山 ,為 秦皇 鑿山斷 金陵 王氣之處,不知今城之西北 盧龍 、 馬鞍 二山間,亦為 秦 所鑿也。” 葉楚傖 《和倉海秋懷》之五:“ 金陵 王氣隨旄落, 厓水 哀聲夾浪流?!?/div>
分類:南京王氣
《國語辭典》:靈氣(靈氣)  拼音:líng qì
靈妙之氣?!豆茏?。內(nèi)業(yè)》:「靈氣在心,一來一逝?!埂段倪x。郭璞。游仙詩七首之六》:「燕昭無靈氣,漢武非仙才。」
《漢語大詞典》:龍虎氣(龍虎氣)
(1).王氣;天子氣。語本《史記·項羽本紀》。 宋 陳與義 《和尹潛感懷》:“共説 金陵 龍虎氣,放臣迷路感煙津?!眳⒁姟?龍虎 ”。
(2).兵氣;兵戎之氣。 唐 杜甫 《喜聞盜賊總退口號》之一:“北極轉(zhuǎn)愁龍虎氣,西戎休縱犬羊羣?!卑?,此指龍虎軍之氣。 元 王逢 《無題》詩之三:“ 灤水 天迴龍虎氣, 榆林 風逐馬駝聲?!?br />(3).丹氣。煉丹時產(chǎn)生的氣。 元 葉廣居 《題西泠隱居》詩:“丹井夜交龍虎氣,碧霄春躡鳳凰翎?!?/div>
《國語辭典》:龍虎(龍虎)  拼音:lóng hǔ
1.比喻杰出的人物。魏。應璩〈與尚書諸郎書〉:「以龍虎之姿,遭風云之會?!?br />2.道家稱水火為「龍虎」?!墩纨埢⒕畔山?jīng)》:「凡修道造金丹,須憑龍虎,水火也。」
3.術(shù)數(shù)用語。指墓旁左右的二砂。左為青龍,右為白虎。明。繆希雍《葬經(jīng)翼。四獸砂水篇七》:「貼身左右二砂,名之曰龍虎者,以其護衛(wèi)區(qū)穴,不使風吹?!?/div>
《漢語大詞典》:黃旗
(1).黃色的旗幟。古代軍中用旗。墨子·旗幟:“守城之法,木為蒼旗,火為赤旗,薪樵為黃旗,石為白旗。”亦為大將的軍旗。尉繚子·經(jīng)卒令:“中軍黃旗,卒戴黃羽。” 宋 陸游 《送湯岐公鎮(zhèn)會稽》詩:“黃旗高十丈,大舟凌虛空?!?span id="ybnkcov" class="book">《水滸傳》第七八回:“黃旗按中央戊己,鎮(zhèn)太將臺,散亂金霞?!?span id="refcune" class="book">《說岳全傳》第五三回:“你可同 王貴 、 張顯 領兵三千,都是黃旗黃甲,從北方殺入接應?!?br />(2).黃色的旗幟。指天子的儀仗之一。 唐 駱賓王 《代李敬業(yè)傳檄天下文》:“ 江浦 黃旗,匡復之功何遠?!?明 高啟 《登金陵雨花臺望大江》詩:“黃旗入 洛 竟何樣,銕鎖橫 江 未為固?!?br />(3).古代指表示王氣所在的祥瑞。《文選·謝朓〈始出尚書省〉詩》:“青精翼紫軑,黃旗映朱邸?!?李周翰 注:“青精,星也。黃旗,瑞云也,皆王者將興之符應也。紫軑,天子車也。朱邸, 明帝 所居。謂青精輔車,黃旗映於帝宅,此謂 明帝 將即位之時瑞也。” 唐 歐陽詹 《曲江池記》:“紫葢凝而不散,黃旗鬱以常在,實陶鈞之至,造化之功。” 宋 王安石 《金陵懷古》詩之四:“黃旗已盡年三百,紫氣空收劍一雙?!?/div>
《國語辭典》:霸氣(霸氣)  拼音:bà qì
1.霸者的強悍氣勢。元。陳旅〈和蕭秀才歌風臺〉詩:「山河霸氣已銷毀,颯颯老柳吹斜陽?!?br />2.專橫不講理的處事態(tài)度。如:「他為人帶有幾分霸氣,什么事都獨斷獨行,從來也不采納別人的意見?!?/div>
《漢語大詞典》:伯氣(伯氣)
霸王氣象。伯,通“ 霸 ”。 元 吳師道 《赤壁圖》詩:“風火千年消伯氣,江山一幅掛清愁?!?明 高啟 《蕭山尹明府吳越兩山亭》詩:“不知千載竟誰主,伯氣倏與飛煙收?!?/div>
《漢語大詞典》:震象
(1).易·說卦:“震為雷,為龍,為玄黃……其于馬也,為善鳴,為馵足,為作足,為的顙?!?高亨 注:“震為雷,雷之動迅速,此四種馬行亦迅速,故曰。”后因以“震象”喻指駿馬。 南朝 梁元帝 《答齊國饟馬書》:“河精曜采,似 伏波 之鑄銅;震象飛文,笑 東瀛 之刻玉?!?br />(2).《易·說卦》:“震為龍?!币蛞浴罢鹣蟆敝傅弁鯕庀?。《樂府詩集·舞曲歌辭一·北齊文武舞歌》:“儀協(xié)震象,樂均天籟。”《樂府詩集·郊廟歌辭十·唐享太廟樂章》:“乾宮候色,震象增威?!?/div>
《國語辭典》:虎踞  拼音:hǔ jù
1.比喻地勢險要。唐。李白 永王東巡歌:「龍盤虎踞帝王州,帝子金陵訪古丘。」元。無名氏《黃鶴樓》第三折:「真乃為霸業(yè)之鄉(xiāng),誠為虎踞龍蟠之勢也?!?br />2.形容怪石的形狀。唐。王績〈游北山賦〉:「石當階而虎踞,泉度牖而龍吟?!?br />3.比喻以極優(yōu)越的條件或地位,而雄據(jù)一方?!睹魇贰>硪欢C饔裾淞袀鳌罚骸附咄醣1R澡F騎勁兵,虎踞中原,其志殆不在曹操下。」《三國演義》第四○回:「孫權(quán)虎踞六郡,且有大江之險,亦不易取?!?/div>
《國語辭典》:虎踞龍蟠(虎踞龍蟠)  拼音:hǔ jù lóng pán
形容地勢雄偉險要。參見「龍盤虎踞」條。宋。辛棄疾〈念奴嬌。我來吊古〉詞:「虎踞龍蟠何處是,只有興亡滿目。」元。無名氏《黃鶴樓》第三折:「真乃為霸業(yè)之鄉(xiāng),誠為虎踞龍蟠之勢也。」
《國語辭典》:虎踞龍盤(虎踞龍盤)  拼音:hǔ jù lóng pán
形容地勢雄偉險要。參見「龍盤虎踞」條。元。王子一《誤入桃源》第二折:「勢周旋,形曲折,虎踞龍盤仙子宮?!?/div>
《國語辭典》:龍盤虎踞(龍盤虎踞)  拼音:lóng pán hǔ jù
像龍盤繞,像虎蹲踞。語本《太平御覽。卷一五六。州郡部。敘京都下》:「劉備曾使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嘆曰:『鐘山龍盤,石頭虎踞,此帝王之宅?!弧剐稳莸貏莺陚ルU要?!毒劳ㄑ浴>硭摹?。旌陽宮鐵樹鎮(zhèn)妖》:「有地名曰西山,龍盤虎踞,水繞山環(huán),當出異人?!挂沧鳌庚報椿⒕帷?、「虎踞龍盤」、「虎踞龍蟠」。
《國語辭典》:龍蟠虎踞(龍蟠虎踞)  拼音:lóng pán hǔ jù
形容地勢雄偉險要。參見「龍盤虎踞」條。唐。李白 永王東巡歌:「龍蟠虎踞帝王州,帝子金陵訪古丘?!埂队⒘覀鳌返谝蝗兀骸肝铱唇鹆昴她報椿⒕?,真圣主之都?!?/div>
《國語辭典》:龍盤虎踞(龍盤虎踞)  拼音:lóng pán hǔ jù
像龍盤繞,像虎蹲踞。語本《太平御覽。卷一五六。州郡部。敘京都下》:「劉備曾使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嘆曰:『鐘山龍盤,石頭虎踞,此帝王之宅?!弧剐稳莸貏莺陚ルU要?!毒劳ㄑ浴>硭摹?。旌陽宮鐵樹鎮(zhèn)妖》:「有地名曰西山,龍盤虎踞,水繞山環(huán),當出異人?!挂沧鳌庚報椿⒕帷?、「虎踞龍盤」、「虎踞龍蟠」。
《國語辭典》:佳氣(佳氣)  拼音:jiā qì
美好的氣象。唐。儲光羲 洛陽道五首獻呂四郎中詩之三:「大道直如發(fā),春日佳氣多?!固啤?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17270' target='_blank'>杜甫 〈哀王孫〉詩:「哀哉王孫慎勿疏,五陵佳氣無時無?!?/div>
《漢語大詞典》:天子氣(天子氣)
帝王頭上顯現(xiàn)的瑞氣。舊謂帝王出生或活動的地方有此氣。史記·項羽本紀:“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采,此天子氣也?!?span id="1q5nvsf" class="book">《史記·高祖本紀》:“ 秦始皇帝 常曰‘東南有天子氣’,於是因東游以厭之。”晉書·天文志中:“天子氣,內(nèi)赤外黃,四方:所發(fā)之處當有王者。若天子欲有游外處,其地亦先發(fā)此氣?!?span id="bdvngi6" class="book">《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八十回:“他每天晚上,約了 張百萬 在園里指天劃地的,説望天子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