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86詞典 10分類詞匯 76
《國語辭典》:寂滅(寂滅)  拼音:jí miè
佛教謂斷除貪欲、瞋恨、愚癡和一切煩惱,不再輪回生死的境界。《維摩詰所說經(jīng)。卷下》:「觀于無我而誨人不倦,觀于寂滅而不永滅?!埂段宕菲皆挕V苁贰>硐隆罚骸阜鹨约艤鐬槭?,以有身為幻?!挂沧鳌改鶚劇?、「圓寂」。
《國語辭典》:小康  拼音:xiǎo kāng
1.國家社會漸告安定,人民生活安樂,但尚未達(dá)到天下太平的大同階段,稱為「小康」。語出《禮記。禮運》:「如有不由此者,在執(zhí)者去,眾以為殃,是謂小康?!?br />2.形容略有資產(chǎn)而足以自給的家境?!度辶滞馐贰返谝晃寤兀骸赶壬眠@『銀母』,家道自此也可小康了。」
《漢語大詞典》:沖突(衝突)
向前突出。 明 蔣一葵 《長安客話·古榆關(guān)》:“墩臺守望,雖鱗次櫛比,而柳柵沙溝,衝突道側(cè),行旅患之?!?/div>
《國語辭典》:達(dá)道(達(dá)道)  拼音:dá dào
1.人類遵行、永不變易的道理?!抖Y記。中庸》:「君臣也,父子也,夫婦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達(dá)道也?!?br />2.通達(dá)其道。唐。杜甫 遣興詩五首之三:「陶潛避俗翁,未必能達(dá)道?!?/div>
《國語辭典》:寄托(寄託)  拼音:jì tuō
1.委托、付托?!度龂尽>硭摹?。蜀書。劉彭廖李劉魏楊傳。李嚴(yán)》:「吾與孔明俱受寄托,憂身責(zé)重,思得良伴?!?br />2.依托、安身。《楚辭。東方朔。七諫。謬諫》:「列子隱身而窮處兮,世莫可以寄托?!?br />3.文學(xué)家寄情托興,借題發(fā)揮。清。周濟(jì)《介存齋論詞雜著。學(xué)詞途徑》:「初學(xué)詞求有寄托,有寄托則表里相宣,斐然成章?!?br />4.法律上指當(dāng)事人一方以物交付他方,他方允為保管之契約行為。
《國語辭典》:信心  拼音:xìn xīn
1.誠心。晉。袁宏《后漢紀(jì)》卷一二:「暉聞其妻子貧窮,乃自往視,贍賑之。其子頡怪而問之,暉曰:『吾以信心也?!黄湫帕x慎終皆此類也?!?br />2.信任、信仰的心。唐。李德裕 賜回鶻可汗書意:「吳楚水鄉(xiāng),人性囂薄,信心既去,翕習(xí)至難?!埂毒劳ㄑ?。卷二二。宋小官團(tuán)圓破氈笠》:「宋金將老僧所傳金剛經(jīng)卻病延年之事,說了一遍。宜春亦起信心,要丈夫教會了,夫妻同誦,到老不衰?!?br />3.相信愿望必能實現(xiàn)的心理。如:「我對這次的考試有信心?!?/div>
《國語辭典》:帝道  拼音:dì dào
1.國君治國的德行與手段。《莊子。天道》:「帝道運而無所積,故天下歸?!埂妒酚洝>砹?。商君列傳》:「吾說公以帝道,其志不開悟矣?!?br />2.王位、帝位。南朝梁。劉孝標(biāo)〈辯命論〉:「入紫微,升帝道,則未達(dá)窅冥之情,未測神明之?dāng)?shù),其蔽二也?!?/div>
《國語辭典》:玉碎  拼音:yù suì
1.玉石碎爛。
2.比喻為保持氣節(jié)而犧牲。《北齊書。卷四一。元景安傳》:「大丈夫?qū)幙捎袼?,不能瓦全?!?br />3.比喻清脆的聲音。唐。李賀李憑箜篌引〉:「昆山玉碎鳳皇叫,芙蓉泣露香蘭笑。」
《漢語大詞典》:桃源路
(1).通往理想境界之路。 唐 孟浩然 《高陽池送朱二》詩:“殷勤為訪桃源路,予亦歸來 松子 家?!?宋 辛棄疾 《水龍吟·題雨巖》詞:“有怒濤聲遠(yuǎn),落花香在,人疑是、桃源路。” 清 納蘭性德 《海棠春》詞:“落紅片片渾如霧,不教更覓桃源路。香徑晚風(fēng)寒,月在雀飛處?!眳⒁姟?桃花源 ”。白雪遺音·南詞·烏啼花落:“臨別訂期贈肺腑,緣何心口不相同。莫不是,另覓桃源路,許久全無信一封,害得我小侍兒報花無心賞?!眳⒁姟?桃源洞 ”。
(2).指通往美人住處的路。 南唐 馮延巳 《酒泉子》詞:“隴頭云,桃源路,兩魂銷?!?明 陳汝元 《金蓮記·湖賞》:“挑燈夜半自嘆吁,幾回夢入桃源路,須再聘沉魚美姿?!?/div>
《漢語大詞典》:桃源洞
(1).洞名。在今 浙江省 天臺縣 北。相傳 東漢 時, 劉晨 、 阮肇 到 天臺山 采藥迷路,誤入 桃源洞 遇見兩個仙女,被邀至家中半年后回家,子孫已過七代。事見 南朝 宋 劉義慶 《幽冥錄》。后因以指男女幽會的仙境。 唐 韓偓 《六言》詩之三:“憶淚因成別淚,夢游常續(xù)心游。 桃源洞 口來否?絳節(jié)霓旌久留。” 元 李好古《張生煮?!?/span>第一折:“我與你笑相從,再休提誤入 桃源洞 。”
(2).在 湖南省 桃源 縣西南 桃源山 下,又名 秦人洞 , 白馬洞 ,相傳是 東晉 陶淵明 所記桃花源的遺址。
《漢語大詞典》:胸羅(胸羅)
胸中羅列著。指有廣博的知識、才能或遠(yuǎn)大的理想、抱負(fù)。 明 胡應(yīng)麟 少室山房筆叢·華陽博議上:“彼皆目下十行,胸羅萬卷,旁蒐廣擷,集厥大成,名世之稱,良非襲取?!?span id="k5u7msj" class="book">《鏡花緣》第六回:“不但才情敏捷,而且語句清新,真是胸羅錦繡,口吐珠璣?!?太平天囯 洪仁玕 《止戈》詩:“志頂江山心欲奮,胸羅宇宙氣潛吞?!?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五章:“你這樣氣量窄,將來如何能獨當(dāng)一面,肩挑五岳,胸羅百川,統(tǒng)帥百萬大軍!”
《國語辭典》:阿羅漢(阿羅漢)  拼音:ā luó hàn
佛教的果位。為梵語arahan的音譯。意為殺賊、應(yīng)供、不生。在早期佛教,阿羅漢是究竟的解境界,與佛果無別,但大乘佛教興起后,將阿羅漢貶低,視為小乘的最高果位而已,其上還有菩薩和佛陀的果位。《阿育王傳》卷五:「說法已竟,便得阿羅漢?!挂卜Q為「羅漢」。
《漢語大詞典》:伏節(jié)(伏節(jié))
猶言殉節(jié)。指為維護(hù)某種事物或追求理想而死。漢書·刑法志:“於是師旅亟動,百姓罷敝,無伏節(jié)死難之誼?!?span id="6pc3pnm" class="book">《三國志·魏志·高貴鄉(xiāng)公髦傳》:“ 余 顛沛殞斃,殺身濟(jì)君。其下司徒,署 余 孫 倫 吏,使蒙伏節(jié)之報?!?唐 陳子昂 《為金吾將軍陳令英請免官表》:“﹝五人﹞皆伏節(jié)盡忠,身死王事。”
《國語辭典》:烏托邦(烏托邦)  拼音:wū tuō bāng
1.書名。英人摩爾(Thomas More,西元1478~1535)所著,西元1516年出版,分上下兩卷。上卷暴露及指責(zé)英國當(dāng)時政治之腐敗、社會之罪惡,下卷則描寫其理想的社會,為一假想的島國。其中政治、經(jīng)濟(jì)、法律體制無不盡善盡美。
2.后世援用《烏托邦》的比喻指稱理想的社會,或引為空想或理想的代稱。參見「烏托邦社會主義」條。
《漢語大詞典》:宿襟
素來的理想抱負(fù)。 明 李東陽 《用韻答吳編修克溫》之三:“ 渭陽 人在玉堂陰,曾向齋廬話宿襟?!?/div>
《漢語大詞典》:嘆蠟(嘆蠟)
語出禮記·禮運:“昔者 仲尼 與於蠟賔,事畢,出游於觀之上,喟然而嘆……曰:‘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 丘 未之逮也,而有志焉?!焙笠蛞浴皣@蠟”指感慨時間流逝,理想不能實現(xiàn)。 清 黃遵憲 《支離》詩:“技悔屠龍拙,時驚嘆蠟新?!?/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