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吳紹宗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清江西新城人,字二璧。性聰敏,善為文,弱冠補諸生。事父孝,康熙十七年父病危,乃求神于山崖處舍身以代,得不死,尋父病亦愈,時人稱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清四川通江人,號鹿嵐。李蕃子??滴跞迥昱e人,官平南知縣。有《雪鴻堂文集》。
晚晴簃詩匯·卷五十四
李鐘璧,字鹿嵐,通江人。康熙丙子舉人,官平南知縣。有《燕喜堂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69—1747 【介紹】: 清漢軍正藍旗人,字東屏,號立軒。甘文焜子??滴蹰g以蔭授河南陜州知州,歷山東登萊青道、江蘇按察使、云南巡撫,坐事革職。乾隆間累官綏遠城左翼副都統(tǒng),復坐事罷。有《農圃要覽》、《實政條要》。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五十九
魏廷珍,字君璧,一字董村,景州人??滴豕锼纫患兹M士,授編修,官至工部尚書。坐事免,還原銜。謚文簡。有《課忠堂詩鈔》。
維基
魏廷珍(1669年—1756年),字君璧,直隸河間府景州人??滴跛氖哪曛信e人,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癸巳恩科一甲三名進士(探花),授翰林院編修,升侍講,直南書房,擔任日講起居注官??滴跷迨辏?717年)升侍讀,康熙五十九年出任江南鄉(xiāng)試正考官,同年任詹事、內閣學士,管理兩淮鹽政。雍正元年(1723年),巡撫湖南。歷任安徽、湖北巡撫。雍正九年升禮部尚書,次年任漕運總督,后署兩江總督。雍正十三年任兵部尚書,又改禮部。乾隆三年(1738年)任左都御史,次年任工部尚書。卒謚文簡。
赫蒼璧 朝代:清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71—1745 【介紹】: 清初來華天主教傳教士,法國人,漢學家,字儒良??滴跛氖甑謴V州,次年往湖廣黃州開教。五十八年,繼殷弘緒之后,任耶穌會中國省會長,入北京主持全會教務。雍正十年被迫至澳門,以教禁森嚴不能返回內地傳教,乃專心漢學研究,卒于澳門。著有《詩經選編譯本》、《古文淵鑒譯本》、《劉向列女傳譯本》、《圖注脈訣辨真譯本》等。
玄尚璧 朝代:

人物簡介

簡介
朝鮮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718 【介紹】: 清漢軍鑲黃旗人。祖澤洪子。康熙間襲一等子,授參領。從征噶爾丹,擢西安副都統(tǒng)。官至福州將軍。

人物簡介

全臺詩
劉良璧(?~?),字省齋,湖南衡陽人。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舉人,雍正二年(1724)進士。雍正五年(1727)由連江縣轉知諸羅縣,雍正七年(1729)秩滿,雍正九年(1731)調補龍溪縣。有才干,為政勤敏而愛民。雍正十三年(1735)升漳州海防同知,駐南勝,立義學,政聲大著。權知漳州府事。乾隆二年(1737)由漳州海防同知升任臺灣知府。乾隆五年(1740)升分巡臺灣道,《湖南通志》云:「良璧狀威猛,而清慎強明,能以恩信馭眾,在官數載,令行禁止,臺人畏而敬之?!苟∑D服闋,乾隆十二年(1747)補興泉永道。以老乞歸,卒于家,年八十馀歲。 〖參考謝浩〈湘籍「分巡臺灣道」劉良璧事功述略〉,《湖南文獻》三卷一期,臺北:湖南文獻社,1975年?!絼⑹显谂_前后近十一年,究心地方風土,曾歷時八月,于乾隆五年(1740)主持編修《重修福建臺灣府志》二十卷;另著有《臺灣風土記》一卷,惜未見刊本傳世。(楊永智撰)
維基
劉良璧,字省齋,湖南衡陽人,清朝官員。雍正二年進士,歷任連江縣知縣、諸羅縣知縣、龍溪縣官員、漳州海防同知、臺灣知府、代理福建分巡臺灣道、分巡臺灣道、補興泉永道。年老致仕,卒于家。劉良璧為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舉人,雍正二年(1724年)進士。雍正五年(1727年)由連江縣知縣轉諸羅縣知縣,雍正九年(1731年)調龍溪縣,乾隆二年(1737年)由漳州海防同知升任臺灣知府,乾隆四年(1739年)短暫代理福建分巡臺灣道。乾隆五年(1740年)因積極調停處理泉漳械斗頗有功績,正式任分巡臺灣道。乾隆十二年(1747年)補興泉永道。后以老告歸,卒于家。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清福建侯官人,字名瑾。乾隆元年舉人。有《瑜齋詩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清福建建寧人,字璧豐,號筠園。朱仕琇兄。乾隆十八年拔貢生。授德化教諭,后升內黃知縣,未上任而卒。有《筠園詩稿》、《小琉球漫志》、《龍山漫錄》等。
晚晴簃詩匯·卷七十五
朱仕玠,字碧峰,號筠園,建寧人。乾隆辛酉拔貢,官鳳山教諭。有《溪音集》。
全臺詩
朱仕玠(1712~?),字璧豐,又字璧峰,號筠園,福建建寧縣人。清乾隆癸酉(1753)拔貢生。通經史百家之書,與其弟仕琇各以詩、古文見長,在京城頗負聲名,惜屢試不第。壯時曾渡黃河,游太學,歷吳、楚、越、宋、齊、魯等地。乾隆二十八年(1763)由德化教諭調任鳳山縣教諭。是年六月蒞任,次年夏,因丁母憂回籍,授徒里中。后擢知內黃縣事,未任職而卒。著有《小琉球漫志》、《筠園詩稿》三卷、《和陶》三卷、《溪音》十卷、《音別》四卷、《龍山漫錄》二十卷等作品?!  ?a target='_blank'>小琉球漫志》乃朱氏任職鳳山縣署時所著。舉凡山川、風土、草木、鳥獸、蟲魚乃至國家建制、方言土語……與內地不同者,皆詳加記錄,編為六類:〈泛海紀程〉、〈東海紀勝〉、〈瀛涯漁唱〉、〈海東剩語〉、〈海東月令〉、〈下淡水寄語〉,凡十卷。內容以描寫山川景物、奇花異實為主,也有借景抒情,或狀述臺地生活實況之作。寄懷幽遠,造句新穎,頗宜于謳詠。沈德潛曾推許其詩能得選詩神理,黃叔琳也認為「王士禎沒后,不見此調久矣!」。以下作品乃以乾隆三十年(1765)刊印,1957年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重刊的《小琉球漫志》為主,并參考薛志亮《續(xù)修臺灣縣志》、王瑛曾《重修鳳山縣志》等方志所收朱氏作品為輔編校之。(施懿琳撰)
孫如璧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孫如璧,貴州定番州(今惠水縣)人,同進士出身。乾隆九年(1744年)甲子科貴州鄉(xiāng)試解元。乾隆十三年(1748年)戊辰科進士,三甲一百五十七名,歷官直隸新河縣知縣。著有《七愛軒詩稿》。

人物簡介

江陰古韻淺酌
吳鴻璧,(1733-1812)字瑤田,號璞齋,晚號麗仙,清江陰城東窯上人,諸生。儀觀俊偉,拳勇絕人,與人相處,謙恭謹慎,若無能之輩,視志同者如骨肉,有急難則傾身相助,待人接物,必循禮法自處,人皆敬畏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737—1802 【介紹】: 清江西南康人,字蘊山,號蘇潭。乾隆二十六年進士,授編修。嘉慶時官至廣西巡撫,卒于官。少以文學名,博聞強識,尤善為詩。有《樹經堂集》、《小學考》、《西魏書》等,晚成《廣西通志》。
晚晴簃詩匯·卷九十
謝啟昆,字蘊山,號蘇潭,南康人。乾隆辛巳進士,官至廣西巡撫。有《樹經堂集》。
維基
謝啟昆(1737年—1802年),字蘊山,一字良璧,號蘇潭,江西南康人。謝啟昆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中式二甲進士,朝考名列第一(朝元),選庶吉士,散館授編修。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出任江蘇鎮(zhèn)江府知府,調揚州府。因為處置東臺徐述夔詩詞文字獄遲緩,褫職,發(fā)配軍臺效力。很快捐復原官,留在江南。父喪,奪情啟用,免于父喪,署安徽寧國府知府,隨后又遭母喪,丁憂去職。守喪結束后,長期稱病不出。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特升江南河庫道,遷浙江按察使。乾隆六十年(1795年)遷山西布政使。山西州縣倉庫原本大幅虧欠,謝啟昆上任不到一年,即悉數補齊。高宗驚其才能,因浙江財賦地虧尤其嚴重,特將其調任布政使,三年后,彌補虧空達五成。謝啟昆出生于書香之家,亦雅好文學,任浙江布政使之暇,補述朱彝尊之《經義考》,嘉慶三年(1798年)章學誠入謝啟昆幕府,再續(xù)《史籍考》之編纂工作。嘉慶四年(1799年)謝啟昆升任擢廣西巡撫,上疏痛陳各省倉庫積弊,得到仁宗嘉許。嘉慶七年(1802年)六月二十六日,謝啟昆中暑病逝于廣西巡撫任上?!?a target='_blank'>清史稿》有傳。謝啟昆少年即以文學知名,博聞強識,尤善作詩。著有《樹經堂集》、《西魏書》、《小學考》,晚年攥《廣西通志》,深為世人稱道。有子謝學崇。
崔興璧 朝代:

人物簡介

簡介
朝鮮慶州人。字士教、士敬。號蠹窩、菊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806 【介紹】: 清四川銅梁人,字鎮(zhèn)之。乾隆三十一年進士,授吏部主事。嘉慶間歷官江蘇布政使、安徽巡撫、刑部侍郎。詩學韓愈,少時曾受沈德潛指點。有《銅梁山人集》。
晚晴簃詩匯·卷九十三
王汝璧,字鎮(zhèn)之,銅梁人。乾隆丙戌進士,官至刑部侍郎。有《銅梁山人詩集》。
滄海遺珠
王汝璧(1746-1806)字鎮(zhèn)之,四川銅梁人,乾隆三十一年(1766)進士,官至刑部侍郎。其詩專學韓愈,力洗凡庸,著有《銅梁山人詩集》。
維基
王汝璧(?—1806年),字鎮(zhèn)之,四川重慶府銅梁縣,清朝官員。官至刑部侍郎。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進士。授吏部主事,歷升員外郎、郎中。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出任直隸順德府知府,調保定府。因審查建昌盜馬案未能親自詢問,被奪官,遣戍軍臺。不久,獲準贖罪,降授同知,署任直隸宣化府同知。累升正定府知府、大名道。嘉慶四年(1799年),升任山東按察使。嘉慶五年(1800年),遷江蘇布政使。次年,護理巡撫,不久授安徽巡撫。因據實上奏災情,得到仁宗嘉許。嘉慶八年(1803年),召授內閣學士,擢禮部侍郎。同年,復授安徽巡撫。嘉慶九年(1804年),召授兵部侍郎,調刑部侍郎。因病請求解任。嘉慶十一年(1806年)卒。有《銅梁山人詩集》二十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