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玳瑁  拼音:dài mèi
動物名。龜鱉目海龜科。其背甲呈黃褐色,有黑斑,光潤美麗,可長達一公尺,前寬后尖,可作裝飾品。多分布于熱帶海洋。也稱為「蝳蝐」。
《漢語大詞典》:外骨
指龜類的甲殼。周禮·考工記·梓人:“外骨,內骨?!?鄭玄 注:“外骨,龜屬;內骨,蟞屬?!眳⒁姟?內骨 ”。
分類:甲殼
《漢語大詞典》:內骨
指鱉類的甲殼。鱉類外有裙邊,甲殼在內,故名內骨。周禮·考工記·梓人:“外骨,內骨?!?鄭玄 注:“外骨,龜屬;內骨,蟞屬。” 賈公彥 疏:“此經外骨內骨相對,以鱉外有肉緣,故為內骨也?!?/div>
《漢語大詞典》:內骨
指鱉類的甲殼。鱉類外有裙邊,甲殼在內,故名內骨。周禮·考工記·梓人:“外骨,內骨?!?鄭玄 注:“外骨,龜屬;內骨,蟞屬?!?賈公彥 疏:“此經外骨內骨相對,以鱉外有肉緣,故為內骨也?!?/div>
《國語辭典》:鱗甲(鱗甲)  拼音:lín jiǎ
1.保護龜、鱉等動物軀體的堅硬甲殼。
2.泛指有鱗、甲的水生動物?!段倪x。曹植。七啟》:「飛翮凌高,鱗甲隱深?!?br />3.比喻人心奸詐,不可親近。《三國志。卷三九。蜀書。陳震傳》:「孝起前臨至吳,為吾說正方腹中有鱗甲,鄉(xiāng)黨以為不可近?!?/div>
《國語辭典》:蓋子(蓋子)  拼音:gài zi
1.器物上的覆遮物。如:「茶壺蓋子」。也稱為「蓋兒」。
2.動物背上的甲殼。如:「螃蟹蓋子」。也稱為「蓋兒」。
《漢語大詞典》:介者
(1).披甲的人。 漢 晉誼 新書·容經:“禮,介者不拜,兵車不式?!?br />(2).獨足的人。莊子·庚桑楚:“介者拸畫,外非譽也?!眳⒁姟?介 ”。
(3).有甲殼的蟲類。《淮南子·墬形訓》:“凡介者生於庶龜。”
分類:披甲甲殼
《國語辭典》:蟛蜞  拼音:péng qí
動物名。一種蟹。節(jié)肢動物門甲殼綱。體小色紅。也稱為「螃蜞」、「鸚哥嘴」。
《漢語大詞典》:玄甲
(1).鐵甲。鐵色玄黑,故稱。史記·衛(wèi)將軍驃騎列傳:“﹝ 霍去病 ﹞ 元狩 六年而卒。天子悼之,發(fā)屬國玄甲軍,陳自 長安 至 茂陵 ?!?張守節(jié) 正義:“玄甲,鐵甲也?!?漢 班固 《封燕然山銘》:“玄甲耀日,朱旗絳天。”
(2).指軍隊。 宋 陳師道 《和黃預久雨》詩:“黑云玄甲駐,鐵騎冷官馳?!?br />(3).指動物的黑色甲殼或鱗片。宋書·符瑞志上:“﹝ 周公旦 ﹞與 成王 觀于 河 洛 ,沉璧……青龍臨壇,銜玄甲之圖,坐之而去?!?唐 白居易 《黑龍飲渭賦》:“玄甲黯以凝黛,文章斐兮摛錦?!?/div>
《國語辭典》:介蟲(介蟲)  拼音:jiè chóng
有甲殼蔽體的動物,如蝦、蟹等皆是。也稱為「介族」。
分類:甲殼水族
《國語辭典》:鱟帆(鱟帆)  拼音:hòu fán
鱟魚背上的骨。鱟魚背上有骨如扇,風起則開展似帆。清。張景祁〈望海潮。插天翠壁〉詞:「尚有樓船,鱟帆影里矗危旌。」
《漢語大詞典》:內黃侯
螃蟹的別名。因甲殼內有黃色膠狀的物體,故戲稱之。 宋 曾幾 《謝路憲送蟹》詩:“從來嘆賞內黃侯,風味尊前第一流?!?/div>
《國語辭典》:甲蟲(甲蟲)  拼音:jiǎ chóng
鞘翅目昆蟲的統(tǒng)稱。前翅革質化,靜止時,左右翅在背上正中線合而為一,并可蓋住膜質后翅和腹部。甲蟲類約有二百科,分布廣泛,除南北極外,棲息地遍布全球。
《國語辭典》:觸角(觸角)  拼音:chù jiǎo
昆蟲、節(jié)足或軟體動物的感覺器官。生于頭部兩側、復眼近旁的觸角窩內,具有觸覺、嗅覺、及聽覺的機能,有絲狀、鞭狀、羽狀等等。如蝦、蟹的須,蝸牛、田螺頭部上的軟角。也稱為「觸須」。
《漢語大詞典》:蜆殼(蜆殼)
蜆子的甲殼。 宋 司馬光 涑水記聞卷十三:“先是 廣州 地皆蜆殼,不可筑城,前知州 魏瓘 以壁為之,其中甚隘小,僅可容府署倉庫而已?!?/div>
分類:甲殼
《漢語大詞典》:細隙
小的間隙(如在葉脈之間,在某些甲殼的地衣中表面裂縫,組成器官或管的交織纖維之間,或者一種昆蟲翅的翅脈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