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臃腫(臃腫)  拼音:yōng zhǒng
1.毒瘡?!稇?zhàn)國策。韓策三》:「人之所以善扁鵲者,為有臃腫也?!?br />2.形容笨重、肥胖、不靈巧。南朝梁。何遜夜夢故人〉詩:「已如臃腫木,復似飄飖蓬?!埂抖昴慷弥脂F狀》第六二回:「當頭那人,生得臃腫肥胖,唇上長了幾根八字鼠須。」也作「擁腫」。
《漢語大詞典》:疣贅(疣贅)
(1).疣。泛指癰疽瘡毒。舊唐書·忠義傳上·俞文俊:“臣聞天氣不和而寒暑併,人氣不和而疣贅生?!?明 唐順之 《囊癰臥病作》詩之三:“疣贅勿嫌能侈性,支離番笑足全生?!?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二:“ 文敏公 誤信祝由,割指上疣贅,創(chuàng)發(fā),病卒?!?br />(2).比喻多馀無用的。 漢 揚雄 《法言·問道》:“允治天下,不待禮文與五教,則吾以 黃帝 、 堯 、 舜 為疣贅?!?唐 劉知幾 史通·雜說上:“如二傳之敘事也,榛蕪溢句,疣贅滿行,華多而實少,言拙而寡味?!?章炳麟 《文學說例》:“有韻之文,或以數字成句度,不可增損;或取協(xié)音律,不能曲隨己意。強相支配,疣贅實多?!?/div>
《國語辭典》:瘡瘍(瘡瘍)  拼音:chuāng yáng
皮膚生瘡而潰爛。
《國語辭典》:砭石  拼音:biān shí
中國最古老的醫(yī)療用具。在石器時代,人們?yōu)榻獬膊〉耐纯?,常以石塊磨成尖石或片狀,用以破開膿包及放血等。今則多以金屬制品替代。也稱為「砭針」、「石針」。
《漢語大詞典》:吮癰(吮癰)
用嘴吸癰疽的膿血以祛毒。漢書·佞幸傳·鄧通:“ 文帝 嘗病癰, 鄧通 常為上嗽吮之?!?漢 應劭 《風俗通·正失·孝文帝》:“及太中大夫 鄧通 ,以佞幸吮癰瘍癑汁見愛,擬於至親,賜以 蜀郡 銅山,令得鑄錢?!焙笏煊脼楸氨擅纳系牡鋵崱?唐 薛奇童 《擬古》詩:“吮癰世所薄,挾纊恩難顧?!?/div>
《漢語大詞典》:內消
(1).中醫(yī)治療癰疽的一種方法。即運用消散的藥物,使初起尚未化膿的腫瘍得到消散。《醫(y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內消治法歌》:“內消表散有奇功,脈證俱實用最靈?!?br />(2).紫荊的別名。 明 李時珍本草綱目·木三·紫荊:“其木似黃荊而色紫,故名。其皮色紅而消腫,故瘍科呼為肉紅,又曰內消,與何首烏同名。”
《漢語大詞典》:瘡疾(瘡疾)
泛指疥癬癰疽等皮膚及外科疾患。 唐 獨孤及 《故隋鏡智禪師碑》:“謂身相非真,故示以瘡疾?!?/div>
《漢語大詞典》:疽癰(疽癰)
(1).癰疽,惡瘡。 宋 曾鞏 《邊將》詩:“當今羌夷久猖獗,兵如疽癰理須決。”
(2).借指丑惡的事物或壞人壞事。 瞿秋白 《十月革命前的俄羅斯文學》十一:“那種墮落的神態(tài)真是 俄國 社會的疽癰?!?/div>
《國語辭典》:癰腫(癰腫)  拼音:yōng zhǒng
膿瘡。即惡性腫毒。漢。王充《論衡。感虛》:「夫山崩壅河,猶人之有癰腫,血脈不流也?!?/div>
分類:癰疽膿腫
《漢語大詞典》:痤疽
猶癰疽,毒瘡。韓非子·外儲說右上:“夫痤疽之痛也,非刺骨髓,則煩心不可支也。”《淮南子·說林訓》:“治鼠穴而壞里閭,潰小皰而發(fā)痤疽?!?高誘 注:“痤疽,癰也。”舊唐書·柳玭傳:“茲五不是,甚於痤疽。痤疽則砭石可瘳,五失則巫醫(yī)莫及?!?/div>
分類:癰疽毒瘡
《國語辭典》:徙癰(徙癰)  拼音:xǐ yōng
為人治好癰疽。清。李漁《閒情偶寄。卷一六。頤養(yǎng)部。素常樂為之藥》:「予一生療病,全用是方,無疾不試,無試不驗,徙癰浣腸之奇,不是過也?!?/div>
《漢語大詞典》:癰瘡(癰瘡)
癰疽惡瘡。法苑珠林卷一一二:“想見諸飲食如膿血,想受諸飲食如涂癰瘡。”
《漢語大詞典》:面創(chuàng)(面創(chuàng))
疾病名。面部癰疽的總稱。晉書·謝石傳:“ 石 少患面創(chuàng),療之莫愈,乃自匿。夜有物來舐其瘡,隨舐隨差,舐處甚白,故世呼為 謝白面 ?!?/div>
《漢語大詞典》:贅癰(贅癰)
贅疣,癰疽。 明 陳貞慧 《防亂公揭本末》:“ 鋮 ( 阮大鋮 )罪無籍揭,士大夫與交通者未盡不肖,特未有‘逆案’二字提醒之;使一點破,如贅癰糞溷,爭思決之為快,未必於人心無補?!?/div>
分類:贅疣癰疽
《漢語大詞典》:贅疽(贅疽)
贅瘤癰疽。喻多馀無用。 宋 劉摯 《縣齋歲晚寄萊蕪田同年》詩:“今古看毫髮,功名賸贅疽;何時拂衣去,相與醉鱸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