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 白馬生諫
相關(guān)人物劉秀(漢光武帝)
張湛
《后漢書》卷二十七《張湛傳》
后漢張湛字子孝,扶風(fēng)平陵人也。建武五年,拜光祿勛。光武臨朝,或有惰容,湛輒陳諫其失。常乘白馬,上后見湛,輒曰:「白馬生且復(fù)諫矣。」
例句
聞君前日獨庭爭,漢帝偏知白馬生。
群烏自朝夕,白馬休橫行。
碧山學(xué)士焚銀魚,白馬卻走身巖居。
東觀今多事,應(yīng)高白馬生。
典故具雞黍
幽明永隔
千里論交
雞黍恨
白馬故人
巨卿哭
升堂他日約
張范風(fēng)流
張范善終始
白馬悲宋
炊黍期張
死結(jié)生交
死夢尋范式
元伯巨卿千里從
元伯相葬
張范通夢
只雞平生約
相關(guān)人物張劭
范式
《后漢書》卷八十一〈獨行列傳·范式〉~2676~
范式字巨卿,山陽金鄉(xiāng)人也,一名氾。少游太學(xué),為諸生,與汝南張劭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歸鄉(xiāng)里。式謂元伯曰:「后二年當(dāng)還,將過拜尊親,見孺子焉?!鼓斯矂w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請設(shè)饌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別,千里結(jié)言,爾何相信之審邪?」對曰:「巨卿信士,必不乖違?!鼓冈唬骸溉羧唬?dāng)為爾醞酒?!怪疗淙?,巨卿果到,升堂拜飲,盡歡而別。式仕為郡功曹。后元伯寢疾篤,同郡郅君章、殷子徵晨夜省視之。元伯臨盡,嘆曰:「恨不見吾死友!」子徵曰:「吾與君章盡心于子,是非死友,復(fù)欲誰求?」元伯曰:「若二子者,吾生友耳。山陽范巨卿,所謂死友也?!箤ざ?。式忽夢見元伯玄冕垂纓屣履而呼曰:「巨卿,吾以某日死,當(dāng)以爾時葬,永歸黃泉。子未我忘,豈能相及?」式恍然覺寤,悲嘆泣下,具告太守,請往奔喪。太守雖心不信而重違其情,許之。式便服朋友之服,投其葬日,馳往赴之。式未及到,而喪已發(fā)引,既至壙,將窆,而柩不肯進。其母撫之曰:「元伯,豈有望邪?」遂停柩移時,乃見有素車白馬,號哭而來。其母望之曰:「是必范巨卿也?!咕耷浼戎粒祮恃栽唬骸感幸釉?!死生路異,永從此辭?!箷嵴咔耍虨閾]涕。式因執(zhí)紼而引,柩于是乃前。式遂留止冢次,為脩墳樹,然后乃去。
簡釋
具雞黍:喻招待客人。唐孟浩然《過故人莊》:“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例句
系舟偏憶戴,炊黍愿期張。
巨卿哭處云空斷,阿騖歸來月正明。
素車猶慟哭,寶劍欲高懸。
蹉跎江浦生華發(fā),牢落寒原會素車。
元伯歸全去,無由白馬來。
張范善終始,吾等豈不慕。
尚憶青騾去,寧知白馬來。
詰朝始趨鳳闕去,此日遂愁雞黍違。
張范唯通夢,求羊永絕蹤。
風(fēng)期嵇呂好,存歿范張親。
白馬賓徒散,青烏隴隧開。
青烏新兆去,白馬故人來。
雁魚空有信,雞黍恨無期。
典故 靈濤
胥潮
白馬潮
怒濤飛
靈胥怒
胥怒
子胥潮
子胥鴟夷
子胥濤
前胥后種
銀濤白馬
鴟夷沒
鴟夷革
鴟夷恨
伍員潮
伍胥神
白馬銀濤
鴟夷血
靈胥八月濤
八月潮怒
怒為濤
伍相鴟夷
伍員濤
子胥靈
子胥棄
東流生白波
素車駕長鯨
濤江雪浪
伍相潮頭
伍胥白浪
胥濤濺恨
壯志死不息
子胥鼓浪
白馬踏海潮
鴟夷怒濤
寒濤擁伍胥
魂莊怒濤
怒濤猶不平
前潮作子胥
素車走靈胥
伍生傳謬
伍胥恨不滅
伍胥怒濤
胥江萬里濤
子胥怒錢塘
子胥棄江
相關(guān)人物伍員(字子胥)
文種
《吳越春秋》卷五〈夫差內(nèi)傳·十三年〉~9~
吳王置酒文臺之上,群臣悉在,太宰嚭執(zhí)政,越王侍坐,子胥在焉。王曰:「寡人聞之,君不賤有功之臣,父不憎有力之子。今太宰嚭為寡人有功,吾將爵之上賞。越王慈仁忠信,以孝事于寡人,吾將復(fù)增其國,以還助伐之功。于眾大夫如何?」群臣賀曰:「大王躬行至德,虛心養(yǎng)士,群臣并進,見難爭死;名號顯著,威震四海;有功蒙賞,亡國復(fù)存;霸功王事,咸被群臣?!褂谑亲玉銚?jù)地垂涕,曰:「于乎,哀哉!遭此默默,忠臣掩口,讒夫在側(cè);政敗道壞,諂諛無極;邪說偽辭,以曲為直,舍讒攻忠,將滅吳國:宗廟既夷,社稷不食,城郭丘墟,殿生荊棘?!箙峭醮笈唬骸咐铣级嘣p,為吳妖孽。乃欲專權(quán)擅威,獨傾吾國。寡人以前王之故,未忍行法,今退自計,無沮吳謀?!棺玉阍唬骸附癯疾恢也恍牛坏脼榍巴踔?。臣不敢愛身,恐吾國之亡矣。昔者桀殺關(guān)龍逢,紂殺王子比干,今大王誅臣,參于桀紂。大王勉之,臣請辭矣。」子胥歸,謂被離曰:「吾貫弓接矢于鄭楚之界,越渡江淮自致于斯。前王聽從吾計,破楚見凌之讎。欲報前王之恩而至于此。吾非自惜,禍將及汝?!贡浑x曰:「未諫不聽,自殺何益?何如亡乎?」子胥曰:「亡,臣安往?」吳王聞子胥之怨恨也,乃使人賜屬鏤之劍。子胥受劍,徒跣褰裳,下堂中庭,仰天呼怨曰:「吾始為汝父忠臣立吳,設(shè)謀破楚,南服勁越,威加諸侯,有霸王之功。今汝不用吾言,反賜我劍。吾今日死,吳宮為墟,庭生蔓草,越人掘汝社稷。安忘我乎?昔前王不欲立汝,我以死爭之,卒得汝之愿,公子多怨于我。我徒有功于吳。今乃忘我定國之恩。反賜我死,豈不謬哉!」吳王聞之,大怒,曰:「汝不忠信,為寡人使齊,托汝子于齊鮑氏,有我外之心?!辜绷钭圆茫骸腹虏皇谷甑糜兴??!棺玉惆褎ρ鎏靽@曰:「自我死后,后世必以我為忠,上配夏殷之世,亦得與龍逄、比干為友?!顾旆鼊Χ馈峭跄巳∽玉闶⒁曾|夷之器,投之于江中,言曰:「胥汝一死之后,何能有知?」即斷其頭,置高樓上,謂之曰:「日月炙汝肉,飄風(fēng)飄汝眼,炎光燒汝骨,魚鱉食汝肉。汝骨變形灰,有何所見?」乃棄其軀,投之江中。子胥因隨流揚波,依潮來往,蕩激崩岸。
《太平廣記》卷二百九十一〈神一·伍子胥〉~235~
伍子胥累諫吳王,賜屬鏤劍而死。臨終,戒其子曰:「懸吾首于南門,以觀越兵來。以鰈魚皮裹吾尸,投于江中,吾當(dāng)朝暮乘潮,以觀吳之?dāng) !棺允亲院iT山,潮頭洶高數(shù)百尺,越錢塘漁浦,方漸低小。朝暮再來,其聲震怒,雷奔電走百馀里。時有見子胥乘素車白馬在潮頭之中,因立廟以祠焉。廬州城內(nèi)淝河岸上,亦有子胥廟。每朝暮潮時,淝河之水,亦鼓怒而起,至其廟前。高一二尺,廣十馀丈,食頃乃定。俗云:與錢塘江水相應(yīng)焉!
《吳越春秋》卷五〈夫差內(nèi)傳·十三年〉~22~
遂伏劍而死。吳王乃取子胥尸盛以鴟夷之器,投之于江中,言曰:「胥汝一死之后,何能有知?」即斷其頭,置高樓上,謂之曰:「日月炙汝肉,飄風(fēng)飄汝眼,炎光燒汝骨,魚鱉食汝肉。汝骨變形灰,有何所見?」乃棄其軀,投之江中。子胥因隨流揚波,依潮來往,蕩激崩岸。
簡釋
靈胥:指河神。來陸游《乙丑夏秋之交小舟早夜往來湖中戲成絕句》:“千年未息靈胥怒,卷地潮聲到枕邊。”
例句
行嘆鴟夷沒,遽惜湛盧飛。
但褫千人魄,那知伍相心。
山藏伯禹穴,城壓伍胥濤。
山圍伯禹廟,江落伍胥潮。
伍生傳或謬,枚叟說難窮。
冤深陸機霧,憤積伍員濤。
懷中陸績橘,江上伍員濤。
浙波只有靈濤在,拜奠青山人不休。
地接三茅嶺,川迎伍子濤。
子胥既棄吳江上,屈原終投湘水濱。
回潮迎伍相,驟雨送湘君。
典故白馬負(fù)經(jīng)
相關(guān)人物劉莊(漢明帝)
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卷四
白馬寺,漢明帝所立也,佛入中國之始?!蹓艚鹕?,長丈六,項背日月光明。金神,號曰『佛』。遣使向西域求之,乃得經(jīng)像焉。時白馬負(fù)經(jīng)而來,因以為名。
例句
遙知漢地未有經(jīng),手牽白馬繞天行。
金人來夢里,白馬出城中。
典故白馬公孫
白馬高談
相關(guān)人物公孫龍
《史記》卷七十六《平原君列傳》
「公孫龍善為堅白之辯?!鼓铣?#183;裴骃《史記集解》引漢·劉向《別錄》:「公孫龍及其徒綦毋子之屬,論『白馬非馬』之辯,以問鄒子?!埂豆珜O龍子·跡府》:「公孫龍,六國時辯士也。疾名實之散亂,因資材之所長,為「守白」之論。假物取譬,以『守白』辯,謂白馬為非馬也。白馬為非馬者:言白,所以名色;言馬,所以名形也。色非形,形非色也。夫言色,則形不當(dāng)與;言形,則色不宜從。今合以為物,非也。如求白馬于?中,無有,而有驪色之馬;然不可以應(yīng)有白馬也。不可以應(yīng)有白馬,則所求之馬亡矣,亡則白馬竟非馬。欲推是辯,以正名實,而化天下焉。」
《呂氏春秋》卷十八《審應(yīng)覽·淫詞》
「孔穿、公孫龍相與論于平原君所,深而辯?!箹|漢·高誘注:「辯,說也。若乘白馬禁不得度關(guān),因言馬白非白馬,此之類也?!?/span>
例句
白馬公孫何處去,青牛老人更不還。
白馬高譚去,青牛真氣來。
《三國志》卷十八《魏書·龐德傳》
后親與關(guān)羽交戰(zhàn),射羽中額。時德常乘白馬,羽軍謂之白馬將軍,皆憚之。
例句
因令白馬將,兼道覓封侯。
將軍馳白馬,豪彥騁雄材。
火旗還錦纜,白馬出江城。
青衿胄子困泥涂,白馬將軍若雷電。
君為白馬將,腰佩骍角弓。
典故白馬先生論
非馬辯
相關(guān)人物兒說
韓非子
《韓非子》卷十一〈外儲說左上·說二〉~629~
兒說,宋人,善辯者也。持白馬非馬也服齊稷下之辯者,乘白馬而過關(guān),則顧白馬之賦。故籍之虛辭則能勝一國,考實按形不能謾于一人。
例句
謾持白馬先生論,未抵鳴雞下客功。
關(guān)令莫疑非馬辯,道安還跨赤驢行。
《隋書》卷二十二《五行志上》
「大同中,童謠曰:『青絲白馬壽陽來?!黄浜蠛罹捌频り?,乘白馬,以青絲為羈勒?!?/span>
簡釋
青絲白馬:指叛亂軍馬。唐杜甫《洗兵馬》:“青絲白馬誰家子,粗豪且逐風(fēng)塵起?!?/p>
例句
白馬小兒誰家子,泰清之歲來關(guān)囚。
妖氛擁白馬,元帥待雕戈。
紛紛乘白馬,攘攘著黃巾。
高視黑頭翁,遙吞白騎賊。
紅粟填郿塢,青袍過壽陽。
青袍白馬更何有,后漢今周喜再昌。
青絲白馬誰家子,粗豪且逐風(fēng)塵起。
典故白馬子嬰
相關(guān)人物劉邦(漢高祖)
子嬰
《史記》卷八《高祖本紀(jì)》
漢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諸侯至霸上。秦王子嬰素車白馬,系頸以組,封皇帝璽符節(jié),降軹道旁。
典故 生馬角
烏白頭
待烏
馬頭覓角
畢逋頭白
瀚海烏頭
馬角望燕丹
馬頭無角
馬未角
頭白豈無緣
烏盼頭白
烏頭未變
白盡烏頭
待鳥頭白
淋烏白頭
頭白
烏改白頭
烏頭暗雪
烏頭有白十
相關(guān)人物燕太子丹
《論衡校釋》卷五〈感虛第十九〉
傳書言:「燕太子丹朝于秦,不得去,從秦王求歸。秦王執(zhí)留之,與之誓曰:『使日再中,天雨粟,令烏白頭,馬生角,廚門木象生肉足,乃得歸。』當(dāng)此之時,天地祐之,日為再中,天雨粟,烏白頭,馬生角,廚門木象生肉足。秦王以為圣,乃歸之?!?/span>
《史記》卷八十六〈刺客列傳〉
太史公曰:世言荊軻,其稱太子丹之命,「天雨粟,馬生角」也,太過。又言荊軻傷秦王,皆非也。始公孫季功、董生與夏無且游,具知其事,為余道之如是。自曹沫至荊軻五人,此其義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豈妄也哉!唐·司馬貞《史記索隱》〈燕丹子〉曰:「丹求歸,秦王曰『烏頭白,馬生角,乃許耳』。丹乃仰天嘆,烏頭即白,馬亦生角?!埂讹L(fēng)俗通》及《論衡校釋》皆有此說,仍云「廄門木烏生肉足」。
簡釋
烏頭白:喻處境困難,或喻不可能之事。唐白居易《江州赴忠州至江陵已來舟中示舍弟五十韻》:“烏頭因感白,魚尾為勞赪。”
例句
秦中已久烏頭白,卻是君王未備知。
青云馬生角,黃州使持節(jié)。
只如西旅樣,頭白豈無緣。
馬頭覓角生何日,石火敲光住幾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