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xí)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221
詞典
2
分類詞匯
219
共219,分15頁顯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
3
4
5
下一頁
分類詞匯
禮數(shù)
節(jié)文
執(zhí)禮
覲禮
燕毛
儀節(jié)
禮體
跪禮
儀適
遇禮
禮樂
再拜
頓首
握手
去就
《國語辭典》:
禮數(shù)(禮數(shù))
拼音:
lǐ shù
1.按官階品級而分的禮儀制度。唐。
韓愈
〈
桃源圖
〉詩:「爭持酒食來相饋,禮數(shù)不同樽俎異?!埂缎绿茣?。卷一二七。列傳。裴耀卿》:「班爵與公同,而禮數(shù)異。」
2.禮節(jié)。唐。
杜甫
〈
哭韋大夫之晉
〉詩:「丈人叨禮數(shù),文律早周旋?!埂都t樓夢》第五六回:「憑他們有什么刁鉆古怪的毛病兒,見了外人,必是要還出正經(jīng)禮數(shù)來的?!?/div>
分類:
禮數(shù)
禮節(jié)
名位
禮儀
等級
制度
官階
品級
《國語辭典》:
節(jié)文(節(jié)文)
拼音:
jié wén
1.禮節(jié)、儀式?!盾髯?。樂論》:「賓出,主人拜送,節(jié)文終遂?!?br />2.節(jié)度?!睹献?。離婁上》:「禮之實,節(jié)文斯二者是也?!?/div>
分類:
禮節(jié)
減省
省文
文字
定禮
儀式
禮儀
《國語辭典》:
執(zhí)禮(執(zhí)禮)
拼音:
zhí lǐ
1.守禮。漢?;笇挕尔}鐵論》:「昔周公處謙以卑士,執(zhí)禮以治下?!?br />2.對人的禮貌?!读凶印珕枴罚骸冈旄钢紡牧?xí)御也,執(zhí)禮甚卑,泰豆三年不告,造父執(zhí)禮愈謹(jǐn)?!?/div>
分類:
贊禮
執(zhí)守
禮節(jié)
守禮
禮制
《國語辭典》:
覲禮(覲禮)
拼音:
jǐn lǐ
古時諸侯秋天進(jìn)見天子的禮儀?!抖Y記。郊特牲》:「覲禮,天子不下堂而見諸侯;下堂而見諸侯,天子之失禮也。」
分類:
諸侯
臣下
朝見
秋天
天朝
見天
禮節(jié)
儀式
帝王
《國語辭典》:
燕毛
拼音:
yàn máo
古禮,祭畢宴飲時,按發(fā)色安排長幼的坐次?!抖Y記。中庸》:「燕毛,所以序齒也?!?/div>
分類:
祭祀
宴飲
時年
年長
長者
居上
上位
須發(fā)
禮節(jié)
顏色
長幼
《漢語大詞典》:
儀節(jié)(儀節(jié))
(1).禮法;禮節(jié)。 漢
劉向
《
列女傳·楚成鄭瞀
》
:“妾聞婦人以端正和顏為容,今者大王在臺上而妾顧,則是失儀節(jié)也。” 漢
蔡邕
《議郎胡公夫人哀贊》
:“舒詳閑雅,儀節(jié)孔備。” 明
唐順之
《萬古齋公傳》
:“其事父母,視寢,視膳,視藥,恪有儀節(jié),深心欵然?!?br />(2).謂儀禮的程序形式。 清
阮元
《小滄浪筆談》
卷一:“
《曾子》
十篇,儒言純粹在
《
孟子
》
上,投壺儀節(jié),較
《小戴》
為詳?!?茅盾
《追求》
一:“這是每次遇見時照例的儀節(jié)?!?/div>
分類:
儀節(jié)
禮法
儀禮
禮節(jié)
程序
《漢語大詞典》:
禮體(禮體)
禮節(jié);規(guī)矩。 唐
常袞
《授李涵尚書右丞制》
:“雅有學(xué)行,通於禮體?!?span id="6naiu16" class="book">《
舊唐書·穆宗紀(jì)
》:“坐日所有君臣獻(xiàn)替,事關(guān)禮體,便隨日撰録,號為
《圣政紀(jì)》
?!?span id="ldwogdf" class="book">《西游記》第十八回:“你是他門下一個女壻,全沒些兒禮體。”
《
儒林外史
》
第二二回:“小價村野之人,不知禮體,老先生休要見笑?!?/div>
分類:
禮節(jié)
規(guī)矩
《漢語大詞典》:
跪禮(跪禮)
指下跪的禮節(jié)。 清
王士禛
《
香祖筆記
》
卷十二:“以 江陵 之薰灼,至使羣臣上疏不敢斥名,親王次輔皆稱晚生,在外布、按二司至行跪禮,而屈體媚璫乃如此?!?/div>
分類:
跪禮
下跪
禮節(jié)
《漢語大詞典》:
儀適(儀適)
儀式;禮節(jié)。
《
后漢書·竇融傳
》
:“ 融 先遣從事問會見儀適?!?李賢 注:“猶言儀注?!?/div>
分類:
儀式
禮節(jié)
《漢語大詞典》:
遇禮(遇禮)
指諸侯相見的禮節(jié)。
《孔子家語·相魯》
:“以遇禮相見?!?王肅 注:“會遇之禮,禮之簡略者也?!?/div>
分類:
諸侯
相見
禮節(jié)
王肅
《國語辭典》:
禮樂(禮樂)
拼音:
lǐ yuè
禮與樂。禮乃行為道德的規(guī)范,而樂能調(diào)和性情、移風(fēng)易俗,二者皆可用以教化人民,治理國家?!抖Y記。禮器》:「禮也者,反其所自生;樂也者,樂其所自成。是故先王之制禮也以節(jié)事,脩樂以道志,故觀其禮樂而治亂可知也。」《梁書。卷三五。列傳。蕭子恪》:「伏以圣旨所定樂論鐘律緯緒,文思深微。命世一出,方懸日月,不刊之典,禮樂之教,致治所成。」
分類:
禮節(jié)
節(jié)和
和音
音樂
帝王
禮樂
尊卑
有序
遠(yuǎn)近
和合
統(tǒng)治
治目
《國語辭典》:
再拜
拼音:
zài bài
1.古代禮儀,拜而又拜,表示恭敬之意。書信中用為對尊長或朋友的敬語。漢。
司馬遷
報任少卿書
:「書不能悉意,略陳固陋。謹(jǐn)再拜。」?jié)h。揚雄〈劇秦美新〉:「諸吏中散大夫臣雄稽首再拜。」
2.第二拜。如:「一拜天地,再拜高堂。」
分類:
敬詞
書信
恭敬
開頭
末尾
禮節(jié)
《國語辭典》:
頓首(頓首)
拼音:
dùn shǒu
1.以頭叩地而拜。《史記。卷六七。仲尼弟子列傳。端木賜》:「句踐頓首再拜曰:『孤嘗不料力,乃與吳戰(zhàn),困于會稽,痛入于骨髓,日夜焦唇乾舌,徒欲與吳王接踵而死,孤之愿也?!弧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一○:「奉申納幣之敬,子婿韓師愈頓首百拜?!?br />2.書簡表奏用語,表示致敬。南朝梁。
丘遲
〈
與陳伯之書
〉:「遲頓首,陳將軍足下?!埂度龂萘x》第一○五回:「福頓首泣奏丞相已亡;將丞相臨終言語,細(xì)述一遍?!?br />3.謂整理頭發(fā)?!俄n非子。初見秦》:「其頓首戴羽為將軍,斷死于前,不至千人,皆以言死?!?/div>
分類:
磕頭
書簡
整理
表奏
理頭
頭發(fā)
禮節(jié)
致敬
結(jié)尾
不停
停留
《漢語大詞典》:
九拜
(1).古代祭祀時的九種禮拜形式。
(2).九次禮拜。
《
黃庭內(nèi)景經(jīng)·常念
》
“存漱五牙不飢渴” 唐 梁丘子 注:“常以立春之日雞鳴時入室,東向禮九拜,平坐,叩齒九通?!?/div>
分類:
九拜
九次
祭祀
禮拜
九種
梁丘
《國語辭典》:
握手
拼音:
wò shǒu
彼此伸手相互握住,是見面時的禮節(jié),亦可表示親近或信任?!逗鬂h書。卷一二。彭寵傳》:「寵謂至當(dāng),迎閤握手,交歡并坐?!埂段拿餍∈贰返谖逡换兀骸葛堷櫳鷵屔锨埃椭魅宋帐窒嘁娺^了?!?/div>
分類:
握手
死者
執(zhí)手
入殮
手指
拉手
見面
分別
手上
禮節(jié)
離別
會晤
或有
慰問
囑托
祝賀
《國語辭典》:
去就
拼音:
qù jiù
1.取舍。《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仆雖怯懦欲茍活,亦頗識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縲紲之辱哉!」
2.擔(dān)任官職或不擔(dān)任官職。
3.體統(tǒng)、禮數(shù)。宋。洪邁《夷堅乙志。卷四。趙士藻》:「汝曹為士大夫,當(dāng)知去就。」
4.行為舉動?!度龂尽>硎?。魏書。杜畿傳》:「且觀畿去就,于門下斬殺主簿已下三十馀人。」
分類:
去就
舉止
離去
去留
符合
取舍
行動
不定
合禮
接近
禮節(jié)
擔(dān)任
任官
官職
體統(tǒng)
列舉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