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4詞典 1分類詞匯 13
《漢語大詞典》:稅錢(稅錢)
納稅的錢。 宋 趙彥衛(wèi) 《云麓漫鈔》卷二:“俟三兩日再煎成碎銀,每五十三兩為一包,與坑戶三七分之,官收三分,坑戶得七分,鉛從官賣,又納稅錢,不啻半取矣?!?span id="s4ywgwi" class="book">《宋史·食貨志上二》:“先是,諸州人戶典賣田宅契稅錢所收窠名,七分隸經(jīng)、總制,三分屬係省。” 清 趙翼 陔馀叢考·稅契:“市易田宅既立文券,必投驗(yàn)官府,輸納稅錢,給以印憑,謂之稅契?!?/div>
分類:稅錢納稅
《漢語大詞典》:賦錢(賦錢)
稅錢。 唐 元稹 《有唐贈(zèng)太子少保崔公墓志銘》:“會(huì) 南陵 賦錢三萬,稅輸之戶,天地相遠(yuǎn),不可等度。”
分類:稅錢
《漢語大詞典》:役錢(役錢)
代替勞役的稅錢。 宋 制,凡應(yīng)服勞役者可輸錢免役。 宋 葉適 《役法》:“故役錢者,募役之患;而今之所謂保副正長(zhǎng),又募役所不能行之患也?!?span id="ud3wanm" class="book">《宋史·張根傳》:“常平止聽納息,以塞兼并;下戶均出役錢,以絶姦偽;市易唯取凈利,以役商賈?!?/div>
《漢語大詞典》:逋欠
(1).拖欠;短少。 唐 元稹 《當(dāng)州兩稅地》:“自此貧富彊弱,一切均平,徵斂賦租,庶無逋欠?!?span id="6kev09w" class="book">《醒世姻緣傳》第五回:“況近來聞?wù)h錢糧也多逋欠,常被參罪?!?清 嚴(yán)有禧 《漱華隨筆·賀相國》:“本宅無生事之僕,錢糧無分毫升合之逋欠?!?br />(2).拖欠的賦稅錢糧。 宋 曾鞏 《太祖皇帝總敘》:“征伐既下諸國,必先已逋欠,滌煩苛,賙乏絶,雪寃滯,惠農(nóng)民,拔人材,申命郡邑,反復(fù)不倦?!?span id="bvij2qg" class="book">《元典章·圣政二·貸逋欠》:“積年逋欠,并與除免。” 清 張景蒼 《喻邑勸諭歌》:“逋欠清完且踴躍,不負(fù)數(shù)年予教育?!?/div>
《漢語大詞典》:青苗錢(青苗錢)
(1). 唐 代賦稅名。 大歷 元年,詔天下苗一畝征稅錢十五,以補(bǔ)百官俸錢,因國急用,當(dāng)苗青即預(yù)征,又有地頭錢每畝征二十,通稱“青苗錢”。新唐書·食貨志一:“至 大歷 元年,詔流民還者,給復(fù)二年,田園盡,則授以逃田。天下苗一畝稅錢十五,市輕貨給百官手力課。以國用急,不及秋,方苗青即征之,號(hào)‘青苗錢’。又有‘地頭錢’,每畝二十,通名為青苗錢?!?span id="43h06l5" class="book">《新唐書·食貨志五》:“ 大歷 元年,歛天下青苗錢,得錢四百九十萬緡?!?清 顧炎武 日知錄·豫借:“ 代宗 廣德 二年七月庚子稅天下地畝青苗錢以給百官俸。所謂青苗錢者,以國用急不及待秋,方苗青而徵之,故號(hào)青苗錢?!痹ⅲ骸按伺c 宋 王安石 所行青苗錢之法不同?!币嗍∽鳌?青苗 ”。 唐 無名氏 大唐傳載:“ 至德 元年,勑天下州縣量定酤酒,隨月納稅。 建中 二年,更加青苗?!?清 袁枚 隨園隨筆·辨訛下:“《新(唐)書》 大歷 元年,詔天下苗一畝稅錢十五,以國急用,不及秋收,苗青則征之,號(hào)曰‘青苗錢’,此青苗之始也?!?br />(2). 宋 代在青黃未接時(shí)發(fā)放的農(nóng)業(yè)貸款。(1) 宋仁宗 時(shí), 陜西 轉(zhuǎn)運(yùn)使 李參 在轄區(qū)內(nèi)貸出的錢。宋史·李參傳:“﹝ 李參 ﹞部多戍兵,苦食少。 參 審訂其闕,令民自隱度麥粟之贏,先貸以錢,俟穀熟還之官,號(hào)‘青苗錢’。經(jīng)數(shù)年,廩有羨糧。 熙寧 青苗法,蓋萌於此矣?!?2) 宋 熙寧 二年, 王安石 創(chuàng)青苗之法于青黃不接之際,官府貸錢與民。正月放而夏斂,五月放而秋斂,納息二分。本名常平錢,民間稱青苗錢。宋史·食貨志四:“今放青苗錢,凡春貸十千,半年之內(nèi)便令納利二千,秋再放十千,至歲終又令納利二千。”參見“ 青苗法 ”。
《國語辭典》:青苗法  拼音:qīng miáo fǎ
宋神宗時(shí)宰相王安石所采行的財(cái)政措施。在每年春夏間農(nóng)家經(jīng)濟(jì)拮據(jù)時(shí),政府可貸款給農(nóng)民。秋收后,農(nóng)民再將本息一并歸還政府,以免農(nóng)民受高利貸剝削。
《漢語大詞典》:里布
古代的一種地稅錢。《周禮·地官·載師》:“凡宅不毛者有里布。” 鄭玄 注:“ 鄭司農(nóng) 云:宅不毛者,謂不樹桑麻也。里布者,布參印書,廣二寸,長(zhǎng)二尺,以為幣,貿(mào)易物……或曰:布,泉也?!?span id="nu0hphb" class="book">《續(xù)資治通鑒·宋神宗元豐八年》:“初, 熙寧 六年立法,勸民栽桑,有不趨令,則倣屋粟、里布為之罰。” 清 江永 《群經(jīng)補(bǔ)義·孟子》“廛無夫里之布”:“皆民之常賦, 戰(zhàn)國 時(shí)一切取之,非傭力之閒民已有力役之征,而仍使之別出夫布;宅已種桑麻,有嬪婦布縷之征,而仍使之別出里布,是額外之征,借夫布、里布之名橫取者,今皆除之,則居廛者皆受惠也?!眳㈤?span id="sxydpwq" class="book">《文獻(xiàn)通考·田賦一》。
《漢語大詞典》:頭子錢(頭子錢)
(1). 唐 宋 時(shí)按一定比例在法定租賦外加收的或在官府出納時(shí)抽取的稅錢,為附加稅的一種。 宋 汪應(yīng)辰 《論勘合錢比舊增重疏》:“人戶輸納官物,以錢陌取之者,曰頭子錢……頭子錢,本起於除陌錢,蓋 唐 五代 不得已之政,本朝因循未能盡革。”亦省稱“ 頭子 ”。 宋 葉適 《經(jīng)總制錢一》:“其時(shí)所在艱窘,無以救急,故減役錢,除頭子,賣糟酵以相補(bǔ)足。”續(xù)資治通鑒·宋神宗熙寧七年:“役錢每千納頭子五文,凡修官舍、作什器、夫力、輦載之類,并用此錢?!?br />(2).聚賭抽頭所抽的錢。 清 曾國藩 求闕齋讀書錄·文獻(xiàn)通考:“近世賭博者百錢取五文入公,亦曰頭子錢。”
《漢語大詞典》:賦緡(賦緡)
賦稅錢。 清 葉蘭 《紀(jì)事新樂府·匿謄黃》:“圣恩寬大赦賦緡,布告天下咸使聞。”
分類:賦稅稅錢
《漢語大詞典》:逋緡(逋緡)
拖欠的稅錢。太平廣記卷一九三引 唐 皇甫□ 《原化記》:“主召問罪輕重。吏云:‘此囚人所累,逋緡未納,餘無別事。’”
分類:拖欠稅錢
《漢語大詞典》:版帳錢(版帳錢)
南宋 初征收的一種軍用稅錢。 宋 俞文豹 《吹劍四錄》:“版帳錢者,自渡 江 軍興后,諸邑皆有,惟 浙 中尤甚?!?span id="x2avfpl" class="book">《宋史·食貨志下一》:“州縣之吏固知其非法,然以版帳錢額太重,雖欲不橫取於民,不可得也。”
《漢語大詞典》:香水錢(香水錢)
僧侶交納的稅錢。 宋 贊寧 等宋高僧傳·習(xí)禪一·唐洛京荷澤寺神會(huì):“僧稅緡謂之香水錢,聚是以助軍須。”
《漢語大詞典》:閑架錢(閒架錢)
亦作“間架錢”。 間架稅錢。清史稿·圣祖紀(jì)一:“秋七月戊午,前漕運(yùn)總督 吳維華 請(qǐng)徵市鎮(zhèn)間架錢,洲田招民出錢佃種。上惡其言利,下刑部議罪?!?/div>
分類:間架稅錢
《漢語大詞典》:侵街錢(侵街錢)
宋 代 李稷 對(duì)建于道旁的民舍所強(qiáng)征的稅錢。宋史·李稷傳:“遂為 陜西 轉(zhuǎn)運(yùn)使、制置 解 鹽。 秦 民作舍道傍者,創(chuàng)使納‘侵街錢’,一路擾怨,與 李察 皆以苛暴著稱?!?/div>
《漢語大詞典》:水場(chǎng)錢(水場(chǎng)錢)
五代 時(shí) 南唐 水上居民所納的稅錢。宋史·張齊賢傳:“先是, 江 南諸州小民,居官地者有地房錢。 吉州 緣江地雖淪沒,猶納欄地錢,編木而浮居者名曰水場(chǎng)錢,皆前代弊政。 齊賢 悉論免之?!眳㈤?宋 朱熹 五朝名臣言行錄·丞相張文定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