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95詞典 10分類詞匯 85
《國語辭典》:楔形文字  拼音:xiè xíng wén zì
西元一八四五年英國人拉雅(Layard)在古亞述帝國國都尼尼微發(fā)現(xiàn),為古代西亞一帶所普遍使用的文字。所知以居住在美索不達米亞的蘇美人為最早使用者。以草莖和木頭為筆,書寫在濕軟的泥磚上,筆畫呈楔狀,像釘頭或箭頭。故也稱為「釘頭文字」、「箭頭文字」。之后的巴比倫人、亞述人、西臺人等又相繼沿用數(shù)個世紀。
分類:箭頭筆畫
《國語辭典》:卡片目錄(卡片目錄)  拼音:kǎ piàn mù lù
用卡片編成的目錄。通常按照筆畫的多寡,筆順的點、橫、豎、撇、折,英文字母的先后及圖書分類法,順序排列于卡片目錄箱中,以便檢尋資料。
《國語辭典》:筆畫檢字法(筆畫檢字法)  拼音:bǐ huà jiǎn zì fǎ
常見的中文辭書檢索法。將所有的字頭依筆畫數(shù)多寡,由少至多依序排列。通常同一筆畫序中之字再依部首序排列。
《國語辭典》:部首檢字法(部首檢字法)  拼音:bù shǒu jiǎn zì fǎ
依據(jù)部首分類及筆畫多寡編排的檢字法。部首觀念,早見于秦代的〈蒼頡篇〉,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所分的五百四十部則明其學理。自明代《字匯》與《正字通》采行二一四部首,清代《康熙字典》繼續(xù)沿用,現(xiàn)今字辭書編輯多采此系統(tǒng)。且于部首、筆畫外,另加上字序(如、-|丿フ)的條件。
《國語辭典》:一筆一畫(一筆一畫)  拼音:yī bǐ yī huà
每一個筆畫。如:「他寫字端端正正,一筆一畫,絲毫不茍?!埂缎咽酪鼍墏鳌返谌寤兀骸笇懽?,真真看一筆一畫,不許你潦草?!?/div>
分類:筆畫
《國語辭典》:筆癖(筆癖)  拼音:bǐ pǐ
寫字時個人書寫點、捺、折、鉤、彎、豎、挑等筆畫的特別習性。如:「這是他的筆癖,不是一般人可以模仿的?!?/div>
《國語辭典》:筆力萬鈞(筆力萬鈞)  拼音:bǐ lì wàn jūn
1.形容詩文等作品所表現(xiàn)出的氣勢十分強大。如:「這部小說情節(jié)出奇,筆力萬鈞?!?br />2.形容書法筆畫蒼勁有力。如:「張老先生的草書筆力萬鈞。」
《國語辭典》:波磔點畫(波磔點畫)  拼音:bō zhé diǎn huà
書法的各種筆畫,也用以代稱書法。清。蔣士銓〈鳴機夜課圖記〉:「苦兒幼不能執(zhí)筆,乃鏤竹枝為絲斷之,詰屈作波磔點畫,合而成字?!?/div>
分類:書法筆畫
《國語辭典》:臥人兒(臥人兒)  拼音:wò rén ér
楷書筆畫中的「??」,如「每」字的上端。
《漢語大詞典》:鉤努(鉤努)
亦作“鉤努”。 漢字筆畫之一。指“刀”、“勻”、“菊”等字中去掉“丿”的寫法。 唐 張懷瓘 《玉堂禁經(jīng)·用筆法》:“刀,二曰鉤努勢,須圓角而趯,‘均’、‘勻’、‘旬’、‘勿’字用之?!?/div>
《國語辭典》:繁體字(繁體字)  拼音:fán tǐ zì
書寫筆畫較繁的字體。如邊是「邊」的繁體字,擔是「擔」的繁體字。簡稱為「繁體」。
《漢語大詞典》:筆畫查字法(筆畫查字法)
漢字查字法之一。按筆畫多少編排漢字,畫數(shù)少的在前,畫數(shù)多的在后,用時依此查檢。
《漢語大詞典》:筆形(筆形)
(1).筆畫的形狀。如:“了”字的起筆筆形是橫折。
(2).四角號碼等檢字法,為便于歸類編碼而從漢字中劃出若干形體相同或相似的結(jié)構(gòu)部分,稱為筆形。如:“言”“主”“廣”等字有共同的筆形“亠”;“國”“目”“四”等字有共同的筆形“□”。
《國語辭典》:筆順(筆順)  拼音:bǐ shùn
書寫文字時,筆畫先后的順序,稱為「筆順」。
《漢語大詞典》:陂險(陂險)
謂筆畫的歪斜險怪。 宋 彭乘 續(xù)墨客揮犀·好草圣不工:“ 張丞相 好草圣……一日得句,索筆疾書,滿紙龍蛇飛動,使其姪録之,當陂險處,姪惘然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