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66詞典 1分類詞匯 65
《國語辭典》:中伏  拼音:zhōng fú
三伏的第二伏。指夏至后第四庚日。也稱為「二伏」。
《國語辭典》:中伏  拼音:zhòng fú
中了敵人的埋伏。如:「都怪我太不小心,不然我們也不會中伏!」
《國語辭典》:三伏  拼音:sān fú
1.初伏、中伏、末伏的合稱。從夏至后第三個庚日起,每十日為一伏,分別為初伏、中伏、末伏,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督鹌棵贰返诎嘶兀骸改菚r正值三伏天道,十分炎熱?!埂都t樓夢》第六七回:「今年三伏里雨水少,這果子樹上都有蟲?!?br />2.三重伏兵?!杜f唐書。卷一二一。仆固懷恩傳》:「玚令高彥崇、渾日進(jìn)、李光逸等設(shè)三伏以待之,賊半渡,伏發(fā),合擊而走之?!?/div>
《國語辭典》:孟月  拼音:mèng yuè
每季的第一個月,即陰歷正月、四月、七月、十月?!吨芏Y。地官司徒。黨正》:「黨正,各掌其黨之政令教治。及四時之孟月吉日,則屬民而讀邦法以糾戒之?!固?。元稹 表夏詩一○首之四:「孟月夏猶淺,奇云未成峰?!?/div>
《漢語大詞典》:元朔
一年的第一個朔日,即正月初一日。 唐 德宗 《元日退朝觀軍仗歸營》詩:“獻(xiàn)歲視元朔,萬方咸在庭?!?span id="goemu2a" class="book">《舊唐書·李玨傳》:“元朔未改,園陵尚新?!?清 錢謙益 《崇禎元年元日立春》詩:“淑氣和風(fēng)應(yīng)候來,王春元朔併相催。”
《國語辭典》:頭回(頭回)  拼音:tóu huí
宋元時說書人在開講前說個小故事,以導(dǎo)出正文?!队魇烂餮?。卷一五。史弘肇龍虎君臣會》:「說話的,你因甚的,頭回說這『八難龍笛詞』?」也稱為「笑耍頭回」。
《國語辭典》:得勝頭回(得勝頭回)  拼音:dé shèng tóu huí
宋元時期說書人于開講前,先說一段小故事為引子,導(dǎo)出正文,稱為「得勝頭回」?!缎咽篮阊?。卷六。小天灣天狐詒書》:「千把個老大家事,弄得七顛八倒,做了一場話柄,故把銜環(huán)之事,做個得勝頭回?!挂卜Q為「笑耍頭回」。
《國語辭典》:得勝頭回(得勝頭迴)  拼音:dé shèng tóu huí
宋元時說書人于開講前說個小故事,以導(dǎo)出正文?!毒┍就ㄋ仔≌f。錯斬崔寧》:「且先引下一個故事來,權(quán)做個得勝頭回?!挂卜Q為「得勝頭回」。
《漢語大詞典》:一九
(1).謂陽數(shù)始于一,而極于九。極則復(fù)于一,終而復(fù)始,故用以喻循環(huán)之理。《參同契》卷下:“子南午北,互為綱紀(jì),一九之?dāng)?shù),終而復(fù)始。” 蔣一彪 集解:“陽生於一成於九。陽數(shù)至九則極,極則復(fù)於一,此謂一九之?dāng)?shù),終而復(fù)始。”
(2).佛教語。指凈土宗九品往生的教義。 唐 迦才 《凈土論序》:“二八宏規(guī),盛乎西土;一九之教,陵遲 東 夏 ?!庇?唐 迦才 《凈土論序》:“二八之觀齊闊,一九之生同歸。”“二八”指凈土宗的“十六觀”。
(3). 滿 俗贈獻(xiàn)之禮,以九數(shù)為貴,至少一九,至多九九。清史稿·禮志八公主下嫁儀:“初定﹝額駙﹞諏日詣午門,進(jìn)一九禮,即納采也?!?br />(4).從每年冬至日起,每九天為一九。亦指第一個九天。 明 徐光啟 農(nóng)政全書卷十一:“至后九九氣候,諺云:‘一九、二九,相喚弗出手?!?/div>
《國語辭典》:首時(首時)  拼音:shǒu shí
春夏秋冬四時之始。《公羊傳。隱公六年》:「雖無事,首時過則書。」?jié)h。何休。解詁:「首,始也;時,四時也;過,歷也。春以正月為始,夏以四月為始,秋以七月為始,冬以十月為始,歷一時無事,則書其始月也?!?/div>
《國語辭典》:加數(shù)(加數(shù))  拼音:jiā shù
數(shù)學(xué)上指相加的各數(shù)中,除了第一個數(shù)是被加數(shù)外,其馀的各數(shù)皆稱為「加數(shù)」。如A+B+C中,B、C即是加數(shù)。
《漢語大詞典》:正首
農(nóng)歷一年的第一個月。 漢 荀悅 《漢紀(jì)·武帝紀(jì)五》:“正律歷,以寅月為正首?!?/div>
《國語辭典》:潛水(潛水)  拼音:qián shuǐ
1.隱藏在水中。南朝梁。劉協(xié)《文心雕龍。隱秀》:「故互體變爻,而化成四象;珠玉潛水,而瀾表方圓?!?br />2.潛入水面以下。如:「他熱愛潛水活動?!?br />3.河川名:(1)源出安徽省岳西縣羅源山,東流至潛山縣合于皖水后,注入長江。(2)漢水的支流,在湖北省潛江縣。
《國語辭典》:元月  拼音:yuán yuè
國歷一月或農(nóng)歷一月。
《國語辭典》:元宵節(jié)(元宵節(jié))  拼音:yuán xiāo jié
傳統(tǒng)節(jié)慶之一。因于每年第一個月圓之夜──農(nóng)歷正月十五日晚上舉行慶?;顒?,故稱為「元宵節(jié)」。當(dāng)天,民間習(xí)慣通宵張燈,供人觀賞,并有舞龍、舞獅、踩高蹺、跑旱船、猜燈謎等活動。更以吃元宵、年糕、餃子等,象徵闔家團(tuán)圓、生活美滿。也稱為「燈節(jié)」、「小過年」、「上元」、「上元節(jié)」、「元宵」。
《國語辭典》:末伏  拼音:mò fú
三伏的最后一伏。自夏至后第三庚日起,每十日為一伏,第三個十日稱為「末伏」。也稱為「下伏」、「終伏」。
《國語辭典》:伏日  拼音:fú rì
三伏之日。自夏至后第三庚日起,每十日為一伏,有三伏,共三十日,稱為「伏日」,為一年中最熱的時期?!稘h書。卷六五。東方朔傳》:「久之,伏日,詔賜從官肉?!挂沧鳌阜臁?、「三伏天」。
《國語辭典》:丁祭  拼音:dīng jì
舊時于仲春、仲秋的上旬丁日祭祀孔子,稱為「丁祭」?!度辶滞馐贰返诙兀骸赶饶臧秤幸粋€母舅,一口長齋。后來進(jìn)了學(xué),老師送了丁祭的胙肉來,外祖母道:『丁祭肉若是不吃,圣人就要計較了?!恢坏镁烷_了齋?!?/div>
《國語辭典》:窅娘  拼音:yǎo niáng
人名。南唐李后主的宮嬪,纖麗善舞。后主作金蓮,高六尺,蓮中作品色瑞云,令窅娘以帛繞腳,舞蓮花中,有凌云之態(tài),后世因傳纏足之習(xí)始自窅娘。
《漢語大詞典》:秋丁
舊時農(nóng)歷八月第一個丁日是祭祀 孔子 的日子,稱秋丁。 宋 吳自牧 夢粱錄·八月:“八月上旬丁日, 太宗 武府庠縣學(xué)俱行秋丁釋奠禮?!?明 陶宗儀 輟耕錄·丁祭:“﹝ 王文康 ﹞既達(dá)北庭,值秋丁,公奏行釋奠禮, 世祖 説,即命舉其事?!?/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