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答 → 荅答”轉換方式進行查詢。
《國語辭典》:報答(報答)  拼音:bào dá
1.酬謝恩惠?!逗鬂h書。卷三六。鄭范陳賈張列傳。鄭興》:「今幸有度遼之眾揚威北垂,雖勿報答,不敢為患。」《紅樓夢》第七二回:「我的病好之后,把你立個長生牌位,我天天焚香禮拜,保佑你一生福壽雙全。我若死了時,變驢變狗報答你?!?br />2.回答?!吨軙?。卷三二。列傳。盧柔》:「柔隨機報答,皆合事宜?!?/div>
《國語辭典》:報復(報復)  拼音:bào fù
1.報仇。唐。徐彥伯比干墓〉詩:「鋒劍剿遺孽,報復一何迅。」《西游記》第九回:「父母之仇,不能報復,何以為人?」
2.對傷害自己的人,以類似的手段進行反擊?!独蠚堄斡洝返谝黄呋兀骸竻s說老殘被人瑞逼成好事,心里有點不痛快,想要報復?!?br />3.報恩?!稘h書。卷六四上。朱買臣傳》:「悉召見故人與飲食諸嘗有恩者,皆報復焉?!?br />4.通報。元。高文秀《襄陽會》第三折:「報復去,道有曹仁來了也?!乖?。無名氏《千里獨行。楔子》:「報復去,道徐州劉玄德手下小將張虎,特來投降?!?br />5.應對?!侗笔贰>矶?。蕭寶夤傳》:「門庭賓客若市,而書記相尋,寶夤接對報復,不失其理?!?br />6.反覆循環(huán)。南朝陳。徐陵 武皇帝作相時與嶺南酋豪書:「夫否終斯泰,屯極則亨。若日月之回環(huán),猶陰陽之報復?!?/div>
《國語辭典》:還報(還報)  拼音:huán bào
1.返回報知。《漢書。卷一。高帝紀上》:「行前者還報曰:『前有大蛇當徑。』」《三國演義》第四回:「儒大怒,雙手扯住太后,直攛下樓,叱武士絞死唐妃,以鴆酒灌殺少帝,還報董卓。」
2.報復、反擊。元。李行道《灰闌記》第二折:「您這般順人情有甚好?則我這膿血臨身要還報!」
3.報應。《元曲選。來生債。第二折》:「哦!方信道還報果無虛?!埂度龂萘x》第一○九回:「當年伏后出宮門,跣足哀號別至尊。司馬今朝依此例,天教還報在兒孫?!?br />4.報答。如:「此恩日后必當還報。」
《國語辭典》:回答  拼音:huí dá
1.答覆。《紅樓夢》第五七回:「一時,李嬤嬤來了,看了半日,問他幾句,也無回答。」
2.回報、回敬。《二刻拍案驚奇》卷一九:「寄兒道:『甚么道理,要你們破鈔?我又沒得回答處。』」
《漢語大詞典》:寵答(寵答)
指皇帝對臣下有嘉許之意的答復。亦用為稱人復信的敬辭。漢書·晁錯傳:“ 文帝 嘉之,乃賜 錯 璽書寵答焉?!?宋 王安石 《與馬運判書》:“比奉書,即蒙寵答,以感以怍,且承訪以所聞,何閣下逮下之周也!”
《漢語大詞典》:還答(還答)
(1).答復。 漢 李陵 《答蘇武書》:“昔者不遺,遠辱還答。慰誨懃懃,有踰骨肉?!?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宋書·自序傳·沈璞》:“向聊問之,而還答累翰,辭藻艷逸,致慰良多?!?唐 韓愈 《與鄂州柳中丞書又一首》:“是以前狀輙述鄙誠,眷惠手翰還答,益增欣悚。”《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三:“ 王公 舉家悲慟,因不忍斷了 行修 親誼,回書還答,便有把幼女續(xù)婚之意?!?br />(2).酬答,報答。《初刻拍案驚奇》卷九:“盛陳飲宴,歡笑竟日。各家亦隔一日,設宴還答?!?span id="aqrzt6f" class="book">《何典》第六回:“孰知那些出家不認俗的朋士友……把那十方施主,比吃孫子勝三分,吃殺弗還答,尚嫌吃得弗爽利,怎肯反做出錢施主?”
《漢語大詞典》:答報(答報)
(1).答復。資治通鑒·漢元帝建昭三年:“使數往來相答報, 延壽 ( 甘延壽 ) 湯 ( 陳湯 )因讓之?!?宋 葉適 《林伯和墓銘》:“ 伯和 徐答報,不能屈,滋怒?!?br />(2).報答他人的情意或恩德。 元 關漢卿 《裴度還帶》第二折:“久以后得崢嶸答報你?!?span id="w6csthi" class="book">《紅樓夢》第一一九回:“只見 寶玉 一聲不哼,待 王夫人 説完了,走過來給 王夫人 跪下,滿眼流淚,磕了三個頭,説道:‘母親生我一世,我也無可答報?!?李劼人 《死水微瀾》第二部分二:“這位被優(yōu)禮的客人,大概為答報他的盛情起見,便給他做起媒來。”
《漢語大詞典》:作覆
答復。通常指給回信。
分類:答復回信
《漢語大詞典》:不報(不報)
(1).不報復。《禮記·中庸》:“寬柔以教,不報無道,南方之強也,君子居之。”國語·越語下:“戰(zhàn)勝而不報,取地而不反。”
(2).不批復;不答復。東觀漢記·丁鴻傳:“ 鴻 當襲封,上書讓國於 盛 。書不報。” 唐 王維 《不遇詠》:“北闕獻書寢不報,南山種田時不登?!?周亮工 《尺牘新鈔》卷一引 明 高攀龍 《與葉適同書》:“朋友相與,須盡力砭其失,方有進處。弟施矣,足下不可不報。”
《國語辭典》:批答  拼音:pī dá
君王對臣子或長官對部屬的奏疏呈文,加以批示或答覆?!缎绿茣?。卷四六。百官志一》:「玄宗初,置『翰林待詔』,以張說、陸堅、張九齡等為之,掌四方表疏批答、應和文章?!?/div>
《國語辭典》:復書(復書)  拼音:fù shū
答函、回信。也作「覆書」。
《漢語大詞典》:還書(還書)
(1).報書,致信。漢書·淮陽憲王劉欽傳:“王乃遣人持黃金五十斤送 博 ( 張博 ), 博 喜,還書謝?!?顏師古 注:“還書,報書?!?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輕詆:“ 謝萬 壽春 敗后,還書與 王右軍 云:慙負宿愿?!?王闿運 《莫姬哀詞》:“歸及秋深,別當冬始。 夏口 還書, 淮陽 詠史。”
(2).指答復的信。《樂府詩集·清商曲辭四·烏夜啼》:“此日無啼音,裂帛作還書?!?南朝 梁 吳均 《山中雜詩》之三:“奈何 梁 隱士,一去無還書。” 唐 張讀 宣室志卷二:“留 趙 一日,贈縑數匹,以還書託焉?!?br />(3).歸還所借的書。 唐 張鷟 《朝野僉載》卷四:“十七八九夜,還書復借書?!?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續(xù)集·貶誤:“今人云:借書還書,等為二癡?!?br />(4).謂生徒對著老師背書。《新華日報》1987.5.15:“此后,兩個多月的時間, 麗堂 每天對著爺爺‘還書’?!?/div>
《漢語大詞典》:奉答
(1).謂順應,遵奉。書·洛誥:“奉答天命,和恒四方民?!?孔 傳:“又當奉當天命,以和常四方之民?!?br />(2).報答。 唐 吳兢 貞觀政要·忠義:“ 立 ( 馮立 )謂所親曰:‘逢莫大之恩幸而獲免,終當以死奉答?!?宋 馬永卿 嬾真子卷一:“ 公 默然少許,謝曰:‘某平生慮不及此,當思其所以奉答?!?br />(3).敬答,答復。 魯迅 《華蓋集續(xù)編·海上通信》:“前幾天得到來信,因為忙于結束我所擔任的事,所以不能即刻奉答?!?/div>
《漢語大詞典》:還白(還白)
(1).歸而報知,還告。 漢 劉向 說苑·正諫:“使者還白曰:‘果以太后事諫?!?三國 魏 曹操 《加棗祗子處中封爵并祀祗令》:“ 祗 猶自信,據計畫還白,執(zhí)分田之術?!?span id="n6g26eg" class="book">《宋書·劉式之傳》:“ 式之 召從事謂曰:‘治所還白使君, 劉式之 於國家粗有微分,偷數百萬錢何有,況不偷邪!’”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覽志馀·帝王都會:“ 天錫 適感此異,還白 彌遠 ?!?br />(2).答復的話語;回言。《南齊書·張敬兒傳》:“先時足下遣信,尋盟敦舊,厲以篤終,吾止附還白,申罄情本,契然遠要,方固金石。”
(3).回復童顏;恢復年輕。漢武帝內傳:“可以步虛,可以隱形,長生久視,還白留青?!?宋 葉廷圭 海錄碎事·道釋:“妾有童面之經,還白之法?!?/div>
《國語辭典》:裁答  拼音:cái dá
作書答覆?!缎绿茣?。卷一二二。韋安石傳》:「常以五采箋為書記,使侍妾主之,其裁答授意而已?!固啤;矢θ健闯陱埨^詩。序〉:「枉六言詩見懷,今以七言裁答?!?/div>
分類:作書答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