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傳雁
  
雁傳書
 
鴻雁書
  
上林雁
 
傳書雁
 
天涯芳信
  
鴻雁北來
   
上林書
 
書鴻
 
秋鴻春燕
 
寄錦書
 
寄南飛鴻
 
上林消息
  
系雁書
  
雁來音信
 
云邊翼
 
斷鴻書
 
歸鴻書
 
寄南飛翼
 
寄雙飛燕
 
上林鴻雁
 
傳帛
 
傳雁足
 
斷鴻難倩
 
寄書鴻雁
 
見雁思鄉(xiāng)信
 
漫寫羊裙
 
燕去鴻歸
 
音書憑過雁
 
云間一紙書
 
北海雁書
 
北雁連書
 
歸鴻無信
 
鴻來雁度
 
裂帛待燕鴻
 
裂帛附雙燕
 
南雁傳尺素
 
南雁惠佳音
 
難覓征鴻
 
認上林欲下
 
上林過雁
 
上林書絕
 
上苑傳書
 
書到雁應(yīng)還
 
書歸玉塞
 
書憑燕翼
 
書倩秋鴻
 
書因北雁稀
 
望飛燕
 
系邊書
  
系書翠羽
 
銜來相思字
 
鄉(xiāng)書雁少
  
雁鴻附書
   
音信絕南鴻
 
子卿歸信
   
赤書憑雁
 
愁懷逐歸鴻
 
獨雁征書
 
斷鴻誰倩
 
飛燕歸信
 
歸鴻誰寄
 
過鴻來燕
 
鴻羽芳信
 
寄情無雁
 
寄書雁來時
 
寄書雁翼
 
借片鴻
 
錦書寄飛翼
 
空回春雁
 
憑鴻
 
塞鴻傳書
 
塞雁音書
 
詩憑燕翼
 
書托過鴻
 
書無過雁
 
書無去鴻
 
書系雙飛翼
 
書雁
 
朔燕傳書
 
蘇武逢雁
 
微辭寄歸雁
 
吳鴻傳信
 
系帛
  
燕翎寄箋
 
弋雁問消息

相關(guān)人物
劉徹(漢武帝)
 
蘇武


《漢書》卷五十四〈李廣蘇建列傳·蘇武〉
初,武與李陵俱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陵惡自賜武,使其妻賜武牛羊數(shù)十頭。后陵復(fù)至北海上,語武:「區(qū)脫捕得云中生口,言太守以下吏民皆白服,曰上崩。」武聞之,南鄉(xiāng)號哭,歐血,旦夕臨。數(shù)月,昭帝即位。數(shù)年,匈奴與漢和親。漢求武等,匈奴詭言武死。后漢使復(fù)至匈奴,?;菡埰涫卣吲c俱,得夜見漢使,具自陳道。教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使者大喜,如惠語以讓單于。單于視左右而驚,謝漢使曰:「武等實在?!褂谑抢盍曛镁瀑R武曰:「今足下還歸,揚名于匈奴,功顯于漢室,雖古竹帛所載,丹青所畫,何以過子卿!陵雖駑怯,令漢且貰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奮大辱之積志,庶幾乎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收族陵家,為世大戮,陵尚復(fù)何顧乎?已矣!令子卿知吾心耳。異域之人,壹別長絕!」陵起舞,歌曰:「徑萬里兮度沙幕,為君將兮奮匈奴。路窮絕兮矢刃摧,士眾滅兮名已隤。老母已死,雖欲報恩將安歸!」陵泣下數(shù)行,因與武決。單于召會武官屬,前以降及物故,凡隨武還者九人。
《開元天寶遺事》卷下〈傳書燕〉
長安豪民郭行先,有女子紹蘭,適巨商任宗,為賈于湘中,數(shù)年不歸,復(fù)音信不達。紹蘭目?堂中有雙燕戲于梁間,蘭長吁而語于燕曰:「我聞燕子自海東來,往復(fù)必經(jīng)由于湘中。我婿離家不歸數(shù)歲,蔑有音耗,生死存亡弗可知也,欲憑爾附書授于我婿。」言訖淚下,燕子飛鳴上下,似有所諾。蘭復(fù)問曰:「爾若相允,當泊我懷中?!寡嗨祜w于膝上。蘭遂吟詩一首云:「我婿去重湖,臨窗泣血書。慇勤憑燕翼,寄與薄情夫。」蘭遂小書其字,系于足上,燕遂飛鳴而去。任宗時在荊州,忽見一燕飛鳴于廳上,宗訝視之,燕遂泊于肩上,見有一小封書系在足上。宗解而視之,乃妻所寄之詩。宗感而泣下,燕后飛鳴而去。宗次年歸,首出詩示蘭。后文士張說傳其事,而好事者寫之。

簡釋

雁書:喻書信。唐杜甫《秋日荊南送石首薛明詩》:“歲滿歸鳧舄,秋來把雁書?!?/p>


例句

當日蘇武單于問,道是賓鴻解傳信。 劉商 胡笳十八拍

家書欲寄雁飛遠,客恨正深秋又來。 劉威 早秋歸

對酒不能傷此別,尺書憑雁往來通。 劉滄 留別崔浣秀才昆仲

系帛何須雁,金烏日日飛。 吳融 送僧歸日本國

宛轉(zhuǎn)結(jié)蠶書,寂寥無雁使。 喬知之 從軍行

朔雁傳書絕,湘篁染淚多。 李商隱 離思

鴻雁向西北,飛書報天涯。 李白 千里思

莫惜一雁書,音塵坐胡越。 李白 送友人游梅湖

經(jīng)時停尺素,望盡云邊翼。 李群玉 小弟艎南游近書來

芳草萋萋新燕飛,芷汀南望雁書稀。 李群玉 惱從兄

因書天末心,系此雙飛翼。 李群玉 我思何所在

信已憑鴻去,歸唯與燕期。 杜牧 偶題二首之二

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 杜甫 天末懷李白

天上多鴻雁,池中足鯉魚。相看過半百,不寄一行書。 杜甫 寄高三十五詹事

系書元浪語,愁寂故山薇。 杜甫 歸雁二首

雁盡書難寄,愁多夢不成。 沈如筠 閨怨二首之一

鴻雁飛不到,音塵何由達。 獨孤及 代書寄上李廣州

不惜西津交佩解,還羞北海雁書遲。 王勃 采蓮曲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王勃 蜀中九日

不見鄉(xiāng)書傳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 王涯 秋思贈遠二首

落雁帶書驚,啼猿映枝轉(zhuǎn)。 董思恭 詠弓

歸牛疑燧落,過雁誤書遲。 韋蟾 上元三首之一

雁足應(yīng)難達,狐蹤浪得疑。 韓偓 春悶偶成十二韻

陣去金河冷,書歸玉塞寒。 駱賓王 秋雁

莫勞雁足傳書信,愿向凌煙閣上看。 鮑溶 贈遠

典故
劉公書
 
劉弘一紙書

相關(guān)人物
劉弘


《三國志》卷十五《魏書·劉馥傳》
「子熙嗣?!鼓铣?#183;裴松之注引《晉陽秋》曰:「劉弘字叔和,熙之弟也。弘與晉世祖同年,居同里,以舊恩屢登顯位。自靖至弘,世不曠名,而有政事才。晉西朝之末,弘為車騎大將軍開府,荊州刺史,假節(jié)都督荊、交、廣州諸軍事,封新城郡公。其在江、漢,值王室多難,得專命一方,盡其器能。推誠群下,厲以公義,簡刑獄,務(wù)農(nóng)桑。每有興發(fā),手書郡國,丁寧款密,故莫不感悅,顛倒奔赴,咸曰『得劉公一紙書,賢于十部從事也』?!?/span>

例句

不辭終日離家遠,應(yīng)為劉公一紙書。 皇甫冉 送謝十二(一作二十)判官

《駢字類編》:紙書(紙書)
魏武帝掾?qū)龠M得失令:自令諸掾?qū)佟⑹讨?、別駕,常以月朔,各進得失,紙書函封。主者朝,常給紙函各一。
分類:紙書
《漢語大詞典》:一紙書(一紙書)
晉書·劉弘傳:“ 弘 每有興廢,手書守相,丁寧款密,所以人皆感悅,爭赴之。咸曰:‘得 劉公 一紙書,賢於十部從事?!焙笥靡詾榈洌蛞浴耙患垥贝笗?。 唐 許渾 《寄獻三川守劉公》詩:“長聞 季氏 千金諾,更望 劉公 一紙書?!?唐 皮日休 《宏詞下第感恩獻兵部侍郎》詩:“空慚 季布 千金諾,但負 劉弘 一紙書。” 宋 范成大 《采蓮》詩之三:“空江日暮無來客,斷腸 三湘 一紙書?!?元 耶律楚材 《寄萬壽潤公禪師用舊韻》:“懶答禪師一紙書,禪師佳句古誰知?”
分類:書信
《國語辭典》:黃甲(黃甲)  拼音:huáng jiǎ
科舉甲科進士及第的名冊以黃紙書寫,稱為「黃甲」?!端问?。卷一五六。選舉志二》:「朝謝后拜黃甲,其儀設(shè)褥于堂上,東西相向,皆再拜?!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二○:「我苦志一生,得登黃甲,死亦無恨。」
《國語辭典》:焚黃(焚黃)  拼音:fén huáng
舊時朝廷命官若蒙皇帝恩遇或升官,需用黃紙繕寫詔書一張,祭告家廟,稱為「焚黃」?!毒劳ㄑ?。卷一七。鈍秀才一朝交泰》:「來春又中了第十名會魁,殿試二甲,考選庶吉士。上表給假還鄉(xiāng),焚黃謁墓,圣旨準了?!?/div>
《國語辭典》:黃榜(黃榜)  拼音:huáng bǎng
天子所頒的詔書。以黃紙書寫而成,故稱為「黃榜」。《西游記》第九回:「朝廷頒下黃榜,詔開南省,考取賢才,孩兒意欲前去應(yīng)試?!?/div>
《國語辭典》:長紅(長紅)  拼音:cháng hóng
股票術(shù)語。指股價在一天中大盤指數(shù)大幅躍升。
《漢語大詞典》:花誥(花誥)
用金花羅紙書寫的誥命。封贈大臣之母或妻時用之。 明 高明 《琵琶記·強就鸞鳳》:“娘萬福,娘萬福,看花誥紋犀軸。”
《漢語大詞典》:制麻
皇帝的命令。原用白紙書寫, 唐高宗 上元 間,因白紙多蠹,改用黃麻紙書寫詔書,故稱“制麻”。也稱“詔黃”。新唐書·李棲筠傳:“始, 棲筠 見帝,敷奏明辯,不阿附,帝心善之,故制麻自中以授,朝廷莫知也?!?宋 葉紹翁 四朝聞見錄·昆命于元龜:“ 寧皇 嘉定 初,拜右相制麻?!?/div>
《漢語大詞典》:敕黃
敕書。用黃紙書寫,故名。 宋 洪邁 容齋五筆·近世文物之殊:“ 紹興 十二年壬戌,予寓 南山 浄慈 ,待詞科試,見省試官聯(lián)騎,公服戴帽,不加披衫。每一員以親事官一人執(zhí)敕黃行前?!?/div>
《國語辭典》:春聯(lián)(春聯(lián))  拼音:chūn lián
農(nóng)歷新年時,以紅紙書寫吉祥的聯(lián)語,張貼在門的兩旁?!度辶滞馐贰返诙换兀骸复驈母蚩谶^,見那閘牌子家換了新春聯(lián),貼的花花碌碌的?!?/div>
《漢語大詞典》:黃敕
皇帝的詔書。因用黃紙書寫,故名。舊唐書·李藩傳:“制敕有不可,遂於黃敕后批之。吏曰:‘宜別連白紙?!?藩 曰:‘別以白紙,是文狀,豈曰批敕耶!’” 宋 劉克莊 《浪淘沙·丁未生日》詞:“今年黃敕換稱呼,只為此翁霜鬢禿,老不中書?!?/div>
《漢語大詞典》:詔黃(詔黃)
即詔書。詔書用黃紙書寫,故稱。南史·王韶之傳:“ 恭帝 即位,遷黃門侍郎,領(lǐng)著作,西省如故。凡諸詔黃皆其辭也?!?宋 蘇軾 《和董傳留別》:“得意猶堪夸世俗,詔黃新濕字如鴉?!?/div>
《漢語大詞典》:引黃
指奏章前面所附的摘要。因多用黃紙書寫,故稱。 宋 葉夢得 石林燕語卷三:“ 唐 制,降敕有所更改,以紙貼之,謂之貼黃。蓋敕書用黃紙,則貼者亦黃紙也……其表章略舉事目與日月道理,見於前及封皮者,又謂之引黃?!?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一章:“為著文書太多,怕的省覽不及,漏掉了重要的,他采取了 宋 朝用過的辦法,叫通政司收到文書時用黃紙把事由寫出,貼在前邊,叫做引黃?!?/div>
《漢語大詞典》:信鴻(信鴻)
傳送書信的鴻雁。 宋 李之儀 《采桑子》詞:“明朝去路云霄外,欲見無從。滿袂仙風,空託雙鳧作信鴻?!?/div>
《國語辭典》:帛書(帛書)  拼音:bó shū
1.寫在布帛上的書信?!稘h書。卷五四。李廣蘇建傳。蘇建》:「教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
2.寫在縑帛上的書籍。如:「馬王堆帛書內(nèi)容豐富,包括《周易》、《老子》、《黃帝四經(jīng)》、《戰(zhàn)國縱橫家書》等。」
《漢語大詞典》:空中書(空中書)
指從神仙界寄來的書信。 唐 杜甫 《送孔巢父謝病歸游江東兼呈李白》詩:“罷琴惆悵月照席,幾歲寄我空中書?”
《漢語大詞典》:系書(繫書)
見“ 繫帛書 ”。
《漢語大詞典》:系帛書(繫帛書)
謂縛帛書于雁足以傳音信。漢書·蘇武傳:“﹝ 常惠 ﹞教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 上林 中,得雁,足有繫帛書,言 武 等在某澤中?!崩M,一本作“ 係 ”。 唐 楊炯 《送東海孫尉詩序》:“但當晨看旅鴈,君逢繫帛之書;夕望牽牛,余候乘槎之客?!币嗍∽鳌?繫書 ”。 南朝 梁 江淹 《恨賦》:“裂帛繫書,誓還 漢 恩?!?/div>
《國語辭典》:賓鴻(賓鴻)  拼音:bīn hóng
鴻鳥。清。王夫之蝶戀花。渺渺扁州天一瞬〉詞:「淚竹千竿垂紫暈,賓鴻不寄蒼梧信?!埂端疂G傳》第三五回:「行至寨前第三關(guān)上,只聽得空中數(shù)行賓鴻?quán)诹?。?/div>
分類:鴻雁信使
《漢語大詞典》:賓雁(賓雁)
鴻雁。語本禮記·月令:“﹝季秋之月﹞鴻雁來賓?!?唐 錢起 《見上林春雁翔青云寄楊起居李員外》詩:“ 上林 春更好,賓雁不知歸?!?明 陳汝元 《金蓮記·聞繫》:“心驚賓雁雙翰,目斷孤云一帶?!?郭沫若 《蝶戀花》詞:“幾見熏風搖碧草,南來賓雁知多少。”
分類:鴻雁
《漢語大詞典》:送書雁(送書雁)
漢武帝 時 蘇武 出使 匈奴 被扣,徙 北海 牧羊十九年。 昭帝 時 漢 使求釋 蘇武 , 匈奴 謊稱 蘇武 已死。使者曰:“天子射 上林 中,得雁,足有係帛書,言 武 等在某澤中?!?蘇武 因此獲釋歸 漢 ·事見漢書·蘇武傳。后因以稱雁為“送書雁”。 唐 杜甫 《十二月一日》詩之一:“一聲何處送書雁,百丈誰家上瀨船?!?唐 李商隱 《雨》詩:“侵宵送書雁,應(yīng)為稻粱恩?!?/div>
《漢語大詞典》:雁使
送信的使者。 唐 喬知之 《從軍行》:“宛轉(zhuǎn)結(jié)蠶書,寂寥無雁使?!眳⒁姟?雁足書 ”。
分類:送信使者
《漢語大詞典》:雁足書(雁足書)
系于雁足的書信。語出漢書·蘇武傳:“ 昭帝 即位。數(shù)年, 匈奴 與 漢 和親。 漢 求武等, 匈奴 詭言 武 死。后 漢 使復(fù)至 匈奴 , ?;?請其守者與俱,得夜見 漢 使,具自陳道。教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 上林 中,得雁,足有係帛書,言 武 等在某澤中。使者大喜,如 惠 語以讓單于。單于視左右而驚,謝 漢 使曰:‘ 武 等實在?!?唐 權(quán)德輿 《寄李衡州》詩:“主人千騎東方遠,唯望 衡陽 雁足書?!毕鄠?元 郝經(jīng) 亦有雁足傳書事。 中統(tǒng) 年間, 郝經(jīng) 以宣慰副使使 宋 ,被扣于 真州 ,十六年不還。 經(jīng) 畜一雁,甚馴。一日 經(jīng) 書詩于尺帛曰:“露冷風高恣所如,歸期回首是春初, 上林 天子援弓繳,窮海纍臣有帛書?!毕笛阕愣v之。雁為獵者所獲,獻之 元 主, 元 主惻然,遂向南進軍,越二年, 宋 亡。見 明 張萱 疑耀卷二。
分類:書信有雁
《國語辭典》:雁字  拼音:yàn zì
雁群飛行天空時,排列如一或人等字形。宋。蘇軾〈虛飄飄詩。序〉:「元祐間,山谷作虛飄飄,蓋樂府之馀,當時諸公皆有和篇。黃魯直原作詩云:『虛飄飄,花飛不到地,……蜃樓百尺橫滄海,雁字一行書絳霄?!弧?/div>
《漢語大詞典》:雁封
猶雁書。 清 厲荃 事物異名錄·書籍·書柬:“ 王瑳 詩:‘雁封歸飛斷,鯉素還流絶?!矗褐^書也?!?/div>
《國語辭典》:雁帛  拼音:yàn bó
系帛于雁足以傳書。漢蘇武等出使匈奴,為匈奴所羈留;其后漢使復(fù)至匈奴,?;菀挂娛拐撸趟麑斡谡f道,天子射上林中,見帛系雁足,言武等在某澤中,蘇武遂得救回國。見《漢書。卷五四。蘇建傳》。后以比喻書信?!队讓W瓊林。卷四。文事類》:「雁帛鸞箋通稱簡札?!挂卜Q為「雁書」。
分類:書信
《漢語大詞典》:雁足書(雁足書)
系于雁足的書信。語出漢書·蘇武傳:“ 昭帝 即位。數(shù)年, 匈奴 與 漢 和親。 漢 求武等, 匈奴 詭言 武 死。后 漢 使復(fù)至 匈奴 , ?;?請其守者與俱,得夜見 漢 使,具自陳道。教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 上林 中,得雁,足有係帛書,言 武 等在某澤中。使者大喜,如 惠 語以讓單于。單于視左右而驚,謝 漢 使曰:‘ 武 等實在?!?唐 權(quán)德輿 《寄李衡州》詩:“主人千騎東方遠,唯望 衡陽 雁足書?!毕鄠?元 郝經(jīng) 亦有雁足傳書事。 中統(tǒng) 年間, 郝經(jīng) 以宣慰副使使 宋 ,被扣于 真州 ,十六年不還。 經(jīng) 畜一雁,甚馴。一日 經(jīng) 書詩于尺帛曰:“露冷風高恣所如,歸期回首是春初, 上林 天子援弓繳,窮海纍臣有帛書?!毕笛阕愣v之。雁為獵者所獲,獻之 元 主, 元 主惻然,遂向南進軍,越二年, 宋 亡。見 明 張萱 疑耀卷二。
分類:書信有雁
《國語辭典》:雁書(雁書)  拼音:yàn shū
比喻書信。參見「雁帛」條。南朝梁。劉孝威怨詩〉:「雁書猶未返,角馬無歸年?!固?。李白 送友人游梅湖詩:「莫惜一雁書,音塵坐胡越?!?/div>
分類:書信
《漢語大詞典》:雁足書(雁足書)
系于雁足的書信。語出漢書·蘇武傳:“ 昭帝 即位。數(shù)年, 匈奴 與 漢 和親。 漢 求武等, 匈奴 詭言 武 死。后 漢 使復(fù)至 匈奴 , ?;?請其守者與俱,得夜見 漢 使,具自陳道。教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 上林 中,得雁,足有係帛書,言 武 等在某澤中。使者大喜,如 惠 語以讓單于。單于視左右而驚,謝 漢 使曰:‘ 武 等實在?!?唐 權(quán)德輿 《寄李衡州》詩:“主人千騎東方遠,唯望 衡陽 雁足書?!毕鄠?元 郝經(jīng) 亦有雁足傳書事。 中統(tǒng) 年間, 郝經(jīng) 以宣慰副使使 宋 ,被扣于 真州 ,十六年不還。 經(jīng) 畜一雁,甚馴。一日 經(jīng) 書詩于尺帛曰:“露冷風高恣所如,歸期回首是春初, 上林 天子援弓繳,窮海纍臣有帛書?!毕笛阕愣v之。雁為獵者所獲,獻之 元 主, 元 主惻然,遂向南進軍,越二年, 宋 亡。見 明 張萱 疑耀卷二。
分類:書信有雁
《國語辭典》:雁足  拼音:yàn zú
比喻書信。參見「雁帛」條。南朝梁。王僧孺詠搗衣〉詩:「尺素在魚腸,寸心憑雁足。」唐。杜光廷〈紀道德賦〉:「雁足凄涼兮傳恨緒,鳳臺寂寞兮有遺音?!?/div>
分類:書信
《漢語大詞典》:雁足書(雁足書)
系于雁足的書信。語出漢書·蘇武傳:“ 昭帝 即位。數(shù)年, 匈奴 與 漢 和親。 漢 求武等, 匈奴 詭言 武 死。后 漢 使復(fù)至 匈奴 , ?;?請其守者與俱,得夜見 漢 使,具自陳道。教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 上林 中,得雁,足有係帛書,言 武 等在某澤中。使者大喜,如 惠 語以讓單于。單于視左右而驚,謝 漢 使曰:‘ 武 等實在?!?唐 權(quán)德輿 《寄李衡州》詩:“主人千騎東方遠,唯望 衡陽 雁足書?!毕鄠?元 郝經(jīng) 亦有雁足傳書事。 中統(tǒng) 年間, 郝經(jīng) 以宣慰副使使 宋 ,被扣于 真州 ,十六年不還。 經(jīng) 畜一雁,甚馴。一日 經(jīng) 書詩于尺帛曰:“露冷風高恣所如,歸期回首是春初, 上林 天子援弓繳,窮海纍臣有帛書?!毕笛阕愣v之。雁為獵者所獲,獻之 元 主, 元 主惻然,遂向南進軍,越二年, 宋 亡。見 明 張萱 疑耀卷二。
分類:書信有雁
《國語辭典》:雁足傳書(雁足傳書)  拼音:yàn zú chuán shū
漢蘇武出使匈奴國而遭拘留于北海,相傳其托雁帶書信傳遞至朝廷。見《漢書。卷五四。李廣蘇建傳。蘇建》。后比喻互相聯(lián)絡(luò),音信不斷。如:「他們雖然已多年未見面,但總會不定期的雁足傳書,互報平安?!?/div>
《國語辭典》:鴻雁(鴻雁)  拼音:hóng yàn
動物名。一種群居水邊的候鳥。羽毛呈紫褐色,腹部白色,嘴扁平,腿短,趾間有蹼。食植物種子、蟲、魚以維生。也稱為「大雁」。
《國語辭典》:鴻雁(鴻鴈)  拼音:hóng yàn
1.即鴻雁,一種群居水邊的候鳥。《孟子。梁惠王上》:「王立于沼上,顧鴻雁、麋鹿。」南朝宋。顏延之歸鴻〉詩:「萬有皆同春,鴻雁獨辭歸。」俗稱為「大雁」。
2.《詩經(jīng)。小雅》的篇名。共三章。根據(jù)〈詩序〉:「鴻雁,美宣王也?!够蛞詾榱髅裣驳冒捕ㄖ髦?。首章二句為:「鴻雁于飛,肅肅其羽。」因以為篇名。
《漢語大詞典》:雁足書(雁足書)
系于雁足的書信。語出漢書·蘇武傳:“ 昭帝 即位。數(shù)年, 匈奴 與 漢 和親。 漢 求武等, 匈奴 詭言 武 死。后 漢 使復(fù)至 匈奴 , ?;?請其守者與俱,得夜見 漢 使,具自陳道。教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 上林 中,得雁,足有係帛書,言 武 等在某澤中。使者大喜,如 惠 語以讓單于。單于視左右而驚,謝 漢 使曰:‘ 武 等實在?!?唐 權(quán)德輿 《寄李衡州》詩:“主人千騎東方遠,唯望 衡陽 雁足書。”相傳 元 郝經(jīng) 亦有雁足傳書事。 中統(tǒng) 年間, 郝經(jīng) 以宣慰副使使 宋 ,被扣于 真州 ,十六年不還。 經(jīng) 畜一雁,甚馴。一日 經(jīng) 書詩于尺帛曰:“露冷風高恣所如,歸期回首是春初, 上林 天子援弓繳,窮海纍臣有帛書?!毕笛阕愣v之。雁為獵者所獲,獻之 元 主, 元 主惻然,遂向南進軍,越二年, 宋 亡。見 明 張萱 疑耀卷二。
分類:書信有雁
《漢語大詞典》:鴻雁行(鴻雁行)
禮記·王制:“父之齒隨行,兄之齒鴈行,朋友不相踰。”言兄弟出行,弟在兄后。后因以“鴻雁行”為兄弟之稱。 清 蒲松齡 《八月為李大廳復(fù)孫俊服啟》:“鴻雁行中,伯仲一門皆秀;鴛鴦牒上, 朱 陳 兩姓偏多?!?/div>
分類:兄弟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