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道路  拼音:dào lù
1.地面上供人車通行的路,通稱為「道路」。
2.辦法或門路?!段拿餍∈贰返谌呋兀骸改秸牭糜羞@許多道路,也就打斷了投海的念頭?!?br />3.一事進(jìn)行的動(dòng)作及步驟?!都t樓夢》第三四回:「又摸不著他的道路,因此各處察訪?!?br />4.生意?!缎咽篮阊?。卷三五。徐老仆義憤成家》:「聞得販漆這項(xiàng)道路頗有利息,況又在近處,何不去試他一試?」《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年三十馀,覺得心里不耐煩做此道路,告脫了在本縣去,別尋生理?!?/div>
《國語辭典》:風(fēng)路(風(fēng)路)  拼音:fēng lù
消息、線索?!端疂G傳》第一七回:「阿叔,你倒敢知得些風(fēng)路?」
《國語辭典》:去向  拼音:qù xiàng
所去的方向或地方。《紅樓夢》第四十九回:「我知道這鐲子的去向。你們只管作詩去,我們也不用找,只管前頭去?!?/div>
《國語辭典》:尾巴  拼音:wěi bā
1.動(dòng)物或物體末梢突出的部分。如:「飛機(jī)尾巴」、「狗尾巴」。
2.比喻尾隨附和的人。如:「一個(gè)政黨要有獨(dú)立的政綱,不能做人的尾巴?!?br />3.事情未了結(jié)的部分。如:「留個(gè)小尾巴,遲遲未了結(jié)。」
《漢語大詞典》:伏脈(伏脈)
(1).指文章中前后照應(yīng)的線索。 林紓 《譯〈塊肉余生述〉序》:“ 迭更司 他著……終不如此書伏脈至細(xì),一語必寓微旨,一事必種遠(yuǎn)因,手寫是間,而全局應(yīng)有之人,逐處涌現(xiàn),隨地關(guān)合?!?br />(2).中醫(yī)學(xué)名詞。脈象之一。其脈搏隱伏,重按推筋著骨始得,甚則伏而不見。常見于邪閉、厥證及劇痛。
《漢語大詞典》:無緒(無緒)
(1).沒有頭緒;沒有線索。 唐 李白 《贈(zèng)劉都使》詩:“所求竟無緒,裘馬欲摧藏?!?清 錢澄之 《梅花詩》:“春信眇無緒,荒煙空滿林?!?br />(2).沒有情緒。 宋 柳永 《雨霖鈴》詞:“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明 薛蕙 《送周子賢按貴州》詩:“送遠(yuǎn)多無緒,憂時(shí)且不堪?!?清 納蘭性德 《浣溪沙》詞:“一半殘陽下小樓,朱簾斜控軟金鉤。倚闌無緒不能愁。”
(3).詈詞。猶無道,無理。《醒世姻緣傳》第三回:“ 晁大舍 這個(gè)渾帳無緒官人,不説你家里有一塊大大的磁石,那針自然吸引得攏來;卻説:‘ 楊古月 真真合咱相厚,不憚奔馳,必定要來自己親看?!?/div>
《國語辭典》:脈絡(luò)(脈絡(luò))  拼音:mài luò
1.血管的統(tǒng)稱。如:「人體全身都有脈絡(luò)分布?!?br />2.條理?!端问?。卷四二八。道學(xué)列傳二。楊時(shí)》:「凡紹興初崇尚元祐學(xué)術(shù),而朱熹、張栻之學(xué)得程氏之正,其源委脈絡(luò)皆出于時(shí)。」元。劉塤《隱居通議。卷一八。文章》:「蓋古人作文,俱有閒架,有樞紐,有脈絡(luò),有眼目?!?/div>
《國語辭典》:追蹤(追蹤)  拼音:zhuī zōng
1.追懷往事。唐。杜甫送許八拾遺歸江寧覲省〉詩:「看畫曾饑渴,追蹤恨淼茫?!?br />2.仿效前人?!度龂尽>硭娜?。蜀書。黃權(quán)傳》:「君舍逆效順,欲追蹤陳、韓邪?」
3.探尋人物的蹤跡?!段宕菲皆?。周史。卷下》:「乃勒兵成列而殿后,使前軍先行,以防后來追蹤者。」
4.繼續(xù)探察受察者的言行或心理的發(fā)展。
《漢語大詞典》:無頭(無頭)
(1).沒有頭顱。 清 袁枚 新齊諧·捧頭司馬:“小門砉然頓開,只見有補(bǔ)掛朝珠而無頭者,就窗下坐,作玩月狀?!?br />(2).指斬首的,殺身的。 元 關(guān)漢卿 《竇娥冤》第三折:“不是我 竇娥 罰下這等無頭愿,委實(shí)的冤情不淺?!?br />(3).沒有線索可查的。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老龍舡戶:“ 朱公 徽蔭 巡撫 粵 東時(shí),往來商旅,多告無頭冤狀?!眳⒁姟?無頭公案 ”。
(4).沒了頭腦。形容走投無路。 清 洪升 《長生殿·合圍》:“一回呵滾沙場兔鹿兒無頭趕,都難動(dòng)彈,就地里踠跧。”
《國語辭典》:無頭公案(無頭公案)  拼音:wú tóu gōng àn
沒頭緒、無蛛絲馬跡可尋的案件?!冻蹩膛陌阁@奇》卷二六:「后來上司詳文,秋后處決了,人人稱快,都傳說林公精明,能通天上,辨出無頭公案?!?/div>
分類:線索案件
《國語辭典》:筋脈(筋脈)  拼音:jīn mài
血液流通的路徑。如:「人身布滿大大小小的筋脈?!?/div>
《漢語大詞典》:尋端(尋端)
(1).循著線索。史記·平準(zhǔn)書:“其明年, 淮南 、 衡山 、 江都王 謀反跡見,而公卿尋端治之,竟其黨與,而坐死者數(shù)萬人?!?漢 蔡邕 《釋誨》:“是以君子推微達(dá)著,尋端見緒?!?br />(2).尋找事端。兒女英雄傳第二七回:“他不是左丟一鼻子,便是右扯一眼,甚至指桑駡槐,尋端覓釁?!?/div>
《漢語大詞典》:通線(通綫)
暗通線索,透露消息。《萬花樓》第四八回:“方纔説至 寇宮女 通綫來救,我尚未説明。”
《漢語大詞典》:小忽雷
(1). 唐 代樂器名,形似琵琶。 宋 錢易 南部新書壬:“﹝ 唐 韓滉 奉使入 蜀 ,得良木。﹞匠曰:‘為胡琴槽,他木不可并?!鞛槎伲笳咴淮蠛隼?,小者曰小忽雷?!?br />(2). 清 孔尚任 、 顧采 合撰有《小忽雷》傳奇二卷,以小忽雷為全劇線索,寫 唐 梁厚本 同 鄭盈盈 的婚姻遭 盈盈 之兄及 仇士良 破壞,幾經(jīng)周折,終于團(tuán)圓的故事。
《國語辭典》:線人(線人)  拼音:xiàn rén
情治單位為搜集情報(bào)、線索,以非正式方式運(yùn)用的一批人。也稱為「線民」。
《國語辭典》:沒頭緒(沒頭緒)  拼音:méi tóu xù
沒有線索、條理。《紅樓夢》第六二回:「只好室內(nèi)生春,若說到外頭去,可太沒頭緒了?!?/div>
分類:線索條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