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習指南
其它
簡繁轉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果:
全部
24
詞典
1
分類詞匯
23
共24,分2頁顯示
上一頁
1
1
2
分類詞匯
(續(xù)上)
孰慮
孰察
詳核
審稽
研試
審時定勢
事不三思,終有后悔
沈思熟慮
沒三思
《漢語大詞典》:
孰慮(孰慮)
熟慮,仔細考慮。
《
禮記·表記
》
:“故君使其臣,得志則慎慮而從之,否則孰慮而從之。”
《
史記·樗里子甘茂列傳
》
:“ 韓 亡, 公仲 且躬率其私徒以閼於 秦 。愿公孰慮之?!?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后漢書·袁術傳》:“茍以悅主為美,不顧成敗之計,古今所慎,可不孰慮!”
分類:
仔細
細考
考慮
《漢語大詞典》:
孰察
仔細考察、研究。
《
荀子·榮辱
》
:“故孰察小人之知能,足以知其有餘,可以為君子之所為也?!?span id="nvtt358" class="book">《
史記·蘇秦列傳
》:“凡言事 秦 者,皆姦人,非忠臣也……愿大王孰察之。”
《
漢書·鄒陽傳
》
:“臣聞 比干 剖心, 子胥 鴟夷,臣始不信,乃今知之。愿大王孰察,少加憐焉!”
分類:
仔細
細考
考察
《漢語大詞典》:
詳核(詳核)
見“ 詳覈 ”。
(1).詳細考核。2.詳細確實。
分類:
詳細
細考
考核
確實
《漢語大詞典》:
審稽(審稽)
詳細考查。
《
墨子·尚同下
》
:“然胡不審稽古之治(始)為政之説乎!” 宋
章穎
《〈云谷雜記〉序》
:“研覈事情之隱賾而握其機,審稽利害之源委而求其實?!?/div>
分類:
詳細
細考
考查
《漢語大詞典》:
研試(研試)
仔細考核。 唐
韓愈
《國子監(jiān)論新注學官牒》
:“其新受官,上日必加研試,然后放,上以副圣朝崇儒尚學之意?!?/div>
分類:
仔細
細考
考核
《國語辭典》:
審時定勢(審時定勢)
拼音:
shěn shí dìng shì
詳細考量時局情勢的發(fā)展變化。唐。呂溫〈諸葛武侯廟記〉:「乃知務開濟之業(yè)者未能審時定勢,大順人心,而克觀厥成,吾不信也。」也作「審時度勢」。
分類:
詳細
細考
考量
時局
情勢
展變
諸葛
武侯
《國語辭典》:
事不三思,終有后悔(事不三思,終有后悔)
拼音:
shì bù sān sī,zhōng yǒu hòu huǐ
(諺語)比喻做事前要仔細考慮,否則終會后悔。《喻世明言。卷二。陳御史巧勘金釵鈿》:「常言:『事不三思,終有后悔。』孟夫人要私贈公子,玉成親事,……千不合,萬不合,教女兒出來相見?!?/div>
分類:
諺語
做事
事前
仔細
細考
考慮
否則
后悔
《漢語大詞典》:
沈思熟慮(沈思熟慮)
亦作“沉思熟慮”。 深入思索,仔細考慮。 茅盾
《虹》
七:“像受了什么刺戟似的, 梅女士 忽然戴著一付沉思熟慮的面孔?!?/div>
分類:
深入
思索
仔細
細考
考慮
《國語辭典》:
沒三思(沒三思)
拼音:
méi sān sī
思慮不周詳。宋。王明清《揮麈后錄》卷六:「小鬼頭沒三思至此,何必窮治?」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一折》:「他害的有些抹媚,我遭著沒三思,一納頭安排著憔悴死?!挂沧鳌覆蝗肌?。
分類:
仔細
細考
考慮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