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定罪  拼音:dìng zuì
判定罪名。《水滸傳》第八回:「他做下這般罪,高太尉批仰定罪。定要問他手執(zhí)利刃,故入節(jié)堂,殺害本官,怎周全得他?」《文明小史》第五回:「金委員又告訴他,現(xiàn)在拿到幾個(gè)人,已經(jīng)打了,收在監(jiān)里,等到審問明白,就好定罪?!?/div>
《國語辭典》:開豁(開豁)  拼音:kāi huò
1.開通明朗。宋。范成大 早發(fā)周平驛過清烈祠下詩:「登嶺既開豁,入林更清涼?!?br />2.領(lǐng)悟通曉。宋。韓維次韻和平甫同介甫當(dāng)世過飲見招〉詩:「疑懷滯義一開豁,有如暗室來明釭?!?br />3.心胸開朗豪爽。《晉書。卷八一回。劉遐傳》:「性果毅,便弓馬,開豁勇壯?!埂段倪x。夏侯湛。東方朔畫贊》:「夫其明濟(jì)開豁,包含弘大?!?br />4.寬恕他人的錯(cuò)失?!冻蹩膛陌阁@奇》卷二五:「府判若賜周全開豁,非唯小娟感激,盼奴泉下也得蒙恩了?!埂妒幙苤尽返谝痪呕兀骸告㈡⒄孀愿咭?,小弟卻再想不到,如今他已不敢強(qiáng)了,姊姊開豁了他罷?!?/div>
《國語辭典》:指名  拼音:zhǐ míng
明白而直接的指出名字?!都t樓夢(mèng)》第六八回:「連官場(chǎng)中都知道我利害吃醋,如今指名提我,要休我?!?/div>
《國語辭典》:鍛鍊(鍛鍊)  拼音:duàn liàn
1.在高溫下反覆錘打金屬,使其更加精純。漢。王充《論衡。率性》:「冶工鍛鍊,成為铦利?!挂沧鳌稿憻挕埂?br />2.歷經(jīng)反覆刻苦練習(xí),使其不斷精進(jìn)。如:「鍛鍊體魄」、「鍛鍊字句」。明。胡應(yīng)麟《詩藪。外編二。六朝》:「靈運(yùn)諸佳句,多出深思苦索,如『清暉能娛人』之類,雖非鍛鍊而成,要皆真積所致?!挂沧鳌稿憻挕?。
3.一再羅織罪狀或嚴(yán)刑折磨,加罪于人?!稘h書。卷五一。賈鄒枚路傳。路溫舒》:「上奏畏卻,則鍛鍊而周內(nèi)之。」《后漢書。卷二六。伏侯宋蔡馮趙牟韋列傳。韋彪》:「忠孝之人,持心近厚;鍛鍊之吏,持心近薄。」《明史。卷三○六。閹黨列傳。田爾耕》:「爾耕廣布偵卒,羅織平人,鍛鍊嚴(yán)酷,入獄者率不得出?!挂沧鳌稿懢殹?。
《國語辭典》:湔祓  拼音:jiān fú
洗除不祥。多指到水邊修禊。金。元好問〈云巖〉詩:「觀州愛玩頻湔祓,民部平生幾薰沐?!挂沧鳌镐瞻巍?。
《漢語大詞典》:湔拔
薦拔。戰(zhàn)國策·楚策四:“君獨(dú)無意湔拔,使僕為君長鳴乎?”一本作“ 湔祓 ”。
《國語辭典》:妖言  拼音:yāo yán
怪誕的邪說。《史記。卷一○。孝文本紀(jì)》:「今法有誹謗妖言之罪,是使眾臣不敢盡情,而上無由聞過失也?!?/div>
《國語辭典》:反坐  拼音:fǎn zuò
誣告他人應(yīng)得的罪罰,反讓誣告者自己承受?!独蠚堄斡洝返谝话嘶兀骸笍膶?shí)招來,是誰教你誣告的。你不知道律例上有反坐的一條嗎?」
《漢語大詞典》:雜犯(雜犯)
古代指各專類罪名以外的其他罪名。《唐律疏議·雜律上》:“ 李悝 首制經(jīng)法,而有雜法之目……然至 后周 ,更名雜犯律。 隋 又去‘犯’,還為雜律。諸篇罪名,各有條例,此篇拾遺補(bǔ)闕,錯(cuò)綜成文,班雜不同,故次詐偽之下?!?span id="k2yik0c" class="book">《宋史·刑法志》:“雜犯死罪條目至多,官吏儻不盡心,豈無枉濫?”《西游記》第十九回:“與你有甚相干,你把我大門打破?你且去看看律條,打進(jìn)大門而入,該個(gè)雜犯死罪哩!”
分類:罪名
《漢語大詞典》:誣奏(誣奏)
捏造罪名向君王告發(fā)。 漢 王充 論衡·對(duì)作:“ 主父偃 嫉之,誣奏其書。天子下 仲舒 於吏,當(dāng)謂之下愚?!?唐 韓愈 《順宗實(shí)錄一》:“﹝ 李實(shí) ﹞陵轢公卿已下,隨喜怒誣奏遷黜,朝廷畏忌之?!?span id="ocqasa2" class="book">《舊唐書·趙涓?jìng)?/a>》:“朝廷方討 淮 蔡 , 環(huán) 誣奏 博宣 受 吳少誠 賂為反間,又妄説國家休咎,扇惑軍情。”
《漢語大詞典》:織羅(織羅)
羅織。謂虛構(gòu)罪名,陷害無辜。 唐 李白 《雪讒詩贈(zèng)友人》:“人生實(shí)難,逢此織羅?!?span id="s6ssso8" class="book">《新五代史·唐臣傳·毛璋》:“ 璋 前經(jīng)推劾,已蒙昭雪,而 延祚 以責(zé)賂之故,復(fù)加織羅?!?宋 曾鞏 《徐孺子祠堂記》:“然在位公卿大夫,多豪杰特起之士,相與發(fā)憤同心,直道正言,分別是非白黑,不少屈其意;至於不容,而織羅鉤黨之獄起?!?span id="s2gk4yq" class="book">《元典章·圣政二·理冤滯》:“比者尚書省 脫忽脫 、 三寳奴 等織羅煅煉,濫殺立威?!?/div>
《漢語大詞典》:誣執(zhí)(誣執(zhí))
謂捏造罪名,加以陷害。 宋 蘇軾 《杭州召還乞郡狀》:“竊伏思念,自忝禁近,三年之間,臺(tái)諫言臣者數(shù)四,只因發(fā)策草麻,羅織語言,以為謗訕,本無疑似,白加誣執(zhí)?!?span id="iesoaug" class="book">《醒世姻緣傳》第九回:“本月初六日,因 計(jì)氏 容 海姑子 、 郭姑子 到家, 珍哥 誣執(zhí) 計(jì)氏 與道士和尚有奸,挑唆 晁源 將 計(jì)氏 逼打休棄?!?/div>
《漢語大詞典》:附致
(1).猶附會(huì)。隋書·王劭傳:“時(shí)有人於 黃鳳泉 浴,得二白石,頗有文理,遂附致其文以為字,復(fù)言有諸物象而上奏?!?br />(2).羅織罪名。 宋 曾鞏 《故翰林侍讀學(xué)士錢公墓志銘》:“公之為判官也,府嘗有獄,或探大臣意,謂欲有所附致,公不為動(dòng),徐論其意而已?!?/div>
《漢語大詞典》:誣構(gòu)(誣構(gòu),誣搆)
亦作“ 誣遘 ”。亦作“ 誣搆 ”。無中生有地羅織罪名。 唐 張鷟 朝野僉載卷二:“ 俊臣 ( 來俊臣 )聚結(jié)不逞,誣遘賢良,贓賄如山,寃魂滿路,國之賊也?!?span id="akyk4s0" class="book">《醒世恒言·李汧公窮邸遇俠客》:“原來 王太 昔年因誤觸了本官,被誣搆成死罪。” 郭沫若 《中國古代社會(huì)研究》第二篇第一章第一節(jié):“第二條大罪是誣構(gòu),我們看那《西伯戡黎》里面, 祖伊 得著 戡黎 的消息,知道 周 家蓄有野心,所以趕快去報(bào)告 紂王 ,教他早作準(zhǔn)備。但是 紂王 怎樣說呢?他說:‘我生不有命在天?’你看,這信神的態(tài)度還要怎樣虔誠?”
《漢語大詞典》:屠陷
(1).屠殺攻陷。三國志·魏志·李傕傳“盡收乘輿服御物置其家” 裴松之 注引《獻(xiàn)帝起居注》:“公前託為 董公 報(bào)讐,然實(shí)屠陷王城,殺戮大臣,天下不可家見而戶釋也。”
(2).謂羅織罪名,加以殺害。北史·隋房陵王勇傳:“臣性識(shí)愚下,常守平生昆弟之意,不知何罪,失愛東宮,恒蓄盛怒,欲加屠陷?!?/div>
《國語辭典》:浣雪  拼音:huǎn xuě
洗除罪名?!缎绿茣?。卷二一一。藩鎮(zhèn)鎮(zhèn)冀傳。王武俊傳》:「而淄青、盧龍數(shù)表請(qǐng)赦,乃詔浣雪,盡以故地畀之,罷諸道兵?!?/div>
分類:洗刷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