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90詞典 4分類詞匯 86
《漢語大詞典》:殿最
(1).古代考核政績或軍功,下等稱為“殿”,上等稱為“最”。漢書·宣帝紀(jì):“其令郡國歲上繫囚以掠笞若瘐死者所坐名、縣、爵、里,丞相御史課殿最以聞?!?顏師古 注:“凡言殿最者:殿,后也,課居后也;最,凡要之首也,課居先也?!?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文選·班固〈答賓戲〉》:“雖馳辯如濤波,摛藻如春華,猶無益於殿最也。” 李善 注引《漢書音義》:“上功曰最,下功曰殿?!?span id="m0t73vy" class="book">《魏書·食貨志》:“勸課農(nóng)耕,量校收入,以為殿最?!?br />(2).泛指等級(jí)的高低上下。 晉 陸機(jī) 《文賦》:“考殿最於錙銖,定去留於毫芒?!?清 侯方域 《豫省試策三》:“職無殿最,皆朝廷之吏,何恩怨也。”
(3).考課;評(píng)比。 晉 葛洪 抱樸子·道意:“又非在職之要?jiǎng)?wù),殿最之急事?!?宋 王禹偁 《長洲縣令廳記》:“小則懲之以殿最,大則懼之以刑法。” 清 錢謙益 《中極殿大學(xué)士孫公行狀》:“公親按營部,短衣教演,初有賞無罰,既而賞罰參用,因以殿最諸將?!?清 李漁 《慎鸞交·品花》:“往常的花案都出於貪夫之手……如今公論出於我輩,就要認(rèn)真殿最一番,各秉至公,定其優(yōu)劣,這才成得一張花案?!?/div>
《國語辭典》:考?! ?span id="lyvsebd" class='label'>拼音:kǎo jiào
考核、考試?!抖Y記。學(xué)記》:「比年入學(xué),中年考校。一年視離經(jīng)辨志,三年視敬業(yè)樂群。」《儒林外史》第六回:「二人聽這話,心里明白,不講考校的事了?!?/div>
《漢語大詞典》:考課(考課)
按一定的標(biāo)準(zhǔn)對(duì)官吏的政績進(jìn)行考核,以決定其升降賞罰。 章炳麟 《國故論衡·論式》:“ 晉 世 杜預(yù) 議攷課, 鎦毅 議罷九品中正……皆可謂綜覈事情矣。”
(1).檢查收成。國語·周語上“耨穫亦於籍” 三國 吳 韋昭 注:“言王亦至於籍考課之。” 汪遠(yuǎn)孫 《國語發(fā)正》:“孟子:‘春省耕而補(bǔ)不足,秋省斂而助不給。’考課,即省斂也。”
(2).指征斂的優(yōu)等。 唐 白居易 《杜陵叟》詩:“長吏明知不申破,急斂暴徵求考課?!?br />(3).按一定標(biāo)準(zhǔn)考核官吏優(yōu)劣,分別等差,決定升降賞罰,謂之“考課”。東觀漢記·張酺傳:“﹝刺史﹞考課眾職?!?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三國志·魏志·夏侯玄傳》:“自長以上,考課遷用,轉(zhuǎn)以能升?!?span id="u000axu" class="book">《舊唐書·職官志二》:“凡考課之法,有四善:一曰德義有聞;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稱;四曰恪勤匪懈。善狀之外,有二十七最?!?明 丘浚 大學(xué)衍義補(bǔ)·正百官嚴(yán)考課之法:“本朝以百官考課之法,屬之吏部,內(nèi)外官皆以三年為一考,六年再考,九年通考,始行黜陟之典,是則 有虞 之制也?!?br />(4).指考核學(xué)生的成績。新唐書·選舉志上:“吏民子弟學(xué)藝者,皆送于京學(xué),為設(shè)考課之法。”
《漢語大詞典》:考較(考較)
見“ 攷校 ”。
(1).查考比較。 南朝 宋 裴駰 《〈史記集解〉序》:“考較此書,文句不同,有多有少,莫辨其實(shí)。”《老殘游記》第十九回:“自己卻到中西大藥房里,找著一個(gè)掌柜的,仔細(xì)考較一番。” 茅盾 《林家鋪?zhàn)印?/span>二:“瞧見他的眼光瞥到什么貨物上,就趕快拿出那種貨物請(qǐng)他考較?!?br />(2).稽查,檢查。《元典章·戶部八·雜課》:“年終作數(shù),考較了當(dāng),失收布稅四十六定二十八兩五錢一分?!?span id="p3m0g1h" class="book">《三國演義》第二一回:“時(shí) 郭嘉 、 程昱 考較錢糧方回,知 曹操 已遣 玄德 進(jìn)兵 徐州 ?!?br />(3).考課??己斯倮舻恼儭?span id="fjgyv8a" class="book">《宋史·選舉志六》:“類考較前三年定為三等,中者無所賞罰,上者或轉(zhuǎn)官、或減磨勘,下者降官、展磨勘,各有等差?!?br />(4).考核,考試。 清 顧炎武 《生員論下》:“若夫溫故知新,中年考較,以蘄至於成材,則當(dāng)參酌乎古今之法?!?span id="ir5awuh" class="book">《儒林外史》第二九回:“ 天申兄 ,還是去年考較時(shí)相會(huì),又早半載有餘了?!?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三章第一節(jié):“﹝ 周世宗 ﹞令 趙匡胤 考較武藝,選取優(yōu)異,成立特精軍隊(duì),稱為殿前諸班?!?/div>
《國語辭典》:考?! ?span id="p5f04yf" class='label'>拼音:kǎo jiào
考核、考試?!抖Y記。學(xué)記》:「比年入學(xué),中年考校。一年視離經(jīng)辨志,三年視敬業(yè)樂群?!埂度辶滞馐贰返诹兀骸付寺犨@話,心里明白,不講考校的事了。」
《漢語大詞典》:善狀(善狀)
(1).好的事跡。 宋 蘇洵 《史論上》:“所襃莫見其善狀,所貶弗聞其惡實(shí)?!?宋 葉夢得 石林燕語卷六:“ 三變 釋褐到官始踰月,善狀安在,而遽薦論?” 明 沈德符 野獲編·叛賊·武定四叛:“ 陳 撫 滇 十六年,實(shí)少善狀?!?br />(2).指行狀。 唐 柳宗元 《柳州司馬孟公墓志銘》:“ 孟氏 之孤曰 遵慶 ,奉其父命書九篇,為善狀一篇。”
(3). 唐 時(shí)吏部考課之法有四善:一曰德義有聞,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稱,四曰恪勤匪懈。善狀之外,有二十七最。見唐六典·吏部考功郎中、舊唐書·職官志二。
《漢語大詞典》:三銓(三銓)
唐 代對(duì)文武官吏選授考課,由吏部和兵部之尚書、侍郎分掌其事。尚書為尚書銓,掌五品至七品選;侍郎二人分為中銓、東銓,掌八品、九品選,合稱三銓。其后皆歸侍郎專之,尚書通署而已。新唐書·選舉志下:“凡選有文武,文選吏部主之,武選兵部主之,皆為三銓,尚書、侍郎分主之。”資治通鑒·后唐明宗天成元年:“選人先遭涂毀文書者,令三銓止除詐偽,余復(fù)舊規(guī)?!?胡三省 注:“唐六典:‘吏部尚書、侍郎之職,掌天下官吏,以三銓分其選:一曰尚書銓,二曰中銓,三曰東銓。或云吏部東西銓并流外銓為三銓。’”按, 唐 乾元 中侍郎 崔器 奏改中銓為西銓。故 宋 王溥 唐會(huì)要·吏部尚書以尚書銓、東銓、西銓為三銓。
《國語辭典》:會(huì)課(會(huì)課)  拼音:huì kè
1.舊時(shí)考核官吏成績或?qū)W??颊n。《漢書。卷七八。蕭望之傳》:「后為茂陵令,會(huì)課,育第六?!固?。顏師古。注:「如今之考第高下?!?br />2.古代士子集社研習(xí)文業(yè)。宋。呂本中〈東萊呂紫微師友雜志〉:「嘗與予及亡弟揆中、由義會(huì)課,每旬作雜文一篇、四六表啟一篇、古律詩一篇?!?/div>
《漢語大詞典》:歷子(歷子)
宋 代記述官員政跡功過以備考課升降之用的本子。宋史·選舉志六:“諸州掾曹及縣令、簿、尉,皆戶部南曹給印紙、歷子,俾州郡長吏書其績用愆過,秩滿,送有司差其殿最。”宋史·選舉志六:“應(yīng)監(jiān)司郡守朝辭日,別給歷子。如薦賢才為幾人,若為治錢穀,若為理獄訟,興某利,除某害,各為條目,使之黽勉從事。”
宋 制,料糧院掌發(fā)俸祿,有料錢錄,據(jù)狀注明各官授官日月,發(fā)給本人,憑以赴戶部領(lǐng)支俸錢。 宋 朱熹 近思錄卷七:“ 伊川先生 在講筵,不曾請(qǐng)俸,諸公遂牒戶部,問不支俸錢。戶部索前任歷子,先生云:‘某起自草萊,無前任歷子?!?/div>
《分類字錦》:給歷(給歷)
續(xù)文獻(xiàn)通考:淳熙十三年,廣州潘知言奏。本州置局折賣包鹽,系淳熙元年創(chuàng)置。六年內(nèi)方始計(jì)口給歷,付民戶照。不測點(diǎn)歷。比較賞罰。其實(shí)包鹽之價(jià),比之鹽鈔減三分之一,公私各便。但給歷鉤考,近于均敷。欲拘回元?dú)v買多或少,聽民便,從之。
分類:考課??稅
《分類字錦》:進(jìn)等(進(jìn)等)
唐書百官志:凡考中上以上,每進(jìn)一等,加祿一季。中中守本祿,中下以下,每退一等,奪祿一季。
分類:考課
《漢語大詞典》:最課(最課)
指官吏考課的最高成績。 唐 劉肅 《大唐新語·舉賢》:“ 裴景昇 為 尉氏 尉,以無異效,不居最課?!?/div>
《分類字錦》:用墨
唐書王徽傳:故事考簿以朱注上下為殿最。歲久易漫,吏輒竄易為奸?;帐加媚?,遂絕妄欺。
分類:用墨考課
《分類字錦》:月限
宋史選舉志:宋初循舊制,文武常參官各以曹務(wù)閒劇為月限,考滿即遷。太祖謂非循名責(zé)實(shí)之道,罷歲月敘遷之制,置審官院,考課中外職事,受代京朝官引對(duì)磨勘,非有勞績不進(jìn)秩。
分類:考課
《漢語大詞典》:課殿(課殿)
舊時(shí)朝廷對(duì)官吏定期考課,政績最差的稱“課殿”。漢書·兒寬傳:“后有軍發(fā),左內(nèi)史以負(fù)租課殿,當(dāng)免?!?span id="f60jbn5" class="book">《資治通鑒·漢武帝元鼎四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課下下曰殿?!?span id="slskgea" class="book">《金史·循吏傳·趙重福》:“歲饑,民煮鹵為鹽賣以給食,鹽官往往杖殺之。 重福 曰:‘寧使課殿,不忍殺人。’”參見“ 課最 ”。
《漢語大詞典》:課最(課最)
(1).古時(shí)朝廷對(duì)官吏定期考核,檢查政績,政績最好的稱“課最”。漢書·兒寬傳:“輸租繦屬不絶,課更以最。”資治通鑒·漢武帝元鼎四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課上上曰最?!?span id="nw0ahow" class="book">《晉書·賀循傳》:“刺史 嵇喜 舉秀才,除 陽羨 令,以寬惠為本,不求課最?!?宋 劉攽 《方仕致仕》詩:“息交便爾賓客絶,省事何説課最為。”
(2).泛指成績上等。 章炳麟 《劉永圖傳》:“﹝ 劉永圖 ﹞以事歸,宿留 上海 中國公學(xué),習(xí)理化,卒業(yè)課最?!?/div>
《漢語大詞典》:課責(zé)(課責(zé))
考課督責(zé)。 唐 劉知幾 《史通·忤時(shí)》:“比者伏見明公,每汲汲於勸誘,勤勤於課責(zé),或云:‘墳籍事重,努力用心?!蛟疲骸畾q序已淹,何時(shí)輟手?’” 唐 陸贄 《奉天論前所答奏未施行狀》:“亦宣諭德令,課責(zé)侍臣,或賞其盡規(guī),或讓以容默?!?/div>
《分類字錦》:殊貫(殊貫)
唐書盧懷慎傳:原員外之官。皆一時(shí)良干。臣請(qǐng)才堪牧宰。上佐。并以遷授。使宣力四方。責(zé)以治狀。有老病若不任職者。一廢省之。使賢不肖確然殊貫。此切務(wù)也。
分類:考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