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聊啾
耳鳴。
分類:耳鳴
《國語辭典》:耳鳴(耳鳴)  拼音:ěr míng
病名。外界無聲音來源,患者自己感覺耳中有蟬鳴或其他聲響,稱為「耳鳴」。多由貧血、疲勞或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疾病所引起。
《漢語大詞典》:斗蟻(鬥螘)
亦作“鬭螘”。 見“ 斗蟻 ”。
《國語辭典》:耳聰(耳聰)  拼音:ěr cōng
聽覺過敏?!稌x書。卷八四。殷仲堪傳》:「仲堪父嘗患耳聰,聞床下蟻動,謂之牛斗?!?/div>
《漢語大詞典》:風池(風池)
(1).指聚風之處。 北周 庾信 《奉報趙王惠酒》詩:“風池還更暖,寒谷遂成暄?!?倪璠 注:“風池,如風井之類。 宋玉 《風賦》曰:‘夫風,生於地,起於青蘋之末,侵淫谿谷,盛怒於土囊之口?!?李善 注引 盛弘之 《荊州記》曰:‘“ 宜都 狼山縣 有山,山下有穴,大數(shù)尺,為風井?!蓖聊?,當此之類也?!嗽啤L池’,亦猶是矣?!?清 厲鶚 《秋日同少穆竹田敦復過報國院》詩:“風池時動樹,秋宇欲銷云。”
(2).人體經(jīng)穴名。位于項后枕骨下兩側。主治眩暈、鼻淵、目赤、耳鳴、夜盲、落枕等癥。《醫(yī)宗金鑒·刺灸心法要訣·膽經(jīng)穴歌》:“風池肩井淵液長,輒筋日月京門鄉(xiāng),帶脈五樞維道續(xù),居髎環(huán)跳市中瀆。”注:“從腦空下行耳后,下髮際陷中,大筋外廉,按之引於耳中,風池穴也。”
《漢語大詞典》:殷牛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紕漏:“ 殷仲堪 父病虛悸,聞牀下蟻動,謂是牛鬭。”后因以“殷?!毙稳莶≈囟Q,精神恍惚。 前蜀 韋莊 《臥重疾因有題》詩:“胸中疑 晉 豎,耳下鬭 殷 牛?!?/div>
《漢語大詞典》:聬聬
象聲詞。耳鳴聲。
《國語辭典》:肝火上炎  拼音:gān huǒ shàng yán
中醫(yī)上指因肝氣郁結,化火上逆而引起頭痛暈眩、耳鳴耳聾、急躁易怒、口苦咽乾等病癥。
《國語辭典》:梅尼爾氏癥(梅尼爾氏癥)  拼音:méi ní ěr shì zhèng
病名。一種內(nèi)耳淋巴分泌失衡,造成眩暈、嘔吐、耳鳴、聽力減退等癥狀。約三成的病例與中耳炎、梅毒、頭部受傷及過敏有關。此癥大多發(fā)生在四十歲左右的人,其中尤以工業(yè)社會壓力高的地區(qū),發(fā)生率愈高。
《國語辭典》:航空病  拼音:háng kōng bìng
病名。因飛機震動、上升、下降導致飛機內(nèi)壓力改變而引起頭暈、耳鳴、嘔吐、心跳加速的病癥。
《國語辭典》:肝風(肝風)  拼音:gān fēng
中醫(yī)上指由于臟腑功能失調,氣血逆亂,引發(fā)頭暈目眩,四肢抽搐,口眼歪斜等病癥。也稱為「肝風內(nèi)動」。
《國語辭典》:腎虧(腎虧)  拼音:shèn kuī
中醫(yī)稱腎臟精氣不足的病癥。癥狀包括頭昏耳鳴、精神疲乏、健忘、失眠、腰酸、腿軟、遺精陽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