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281—1338
【介紹】:
元彰德路安陽人,字安常,號雪野。累遷河南行省員外郎,歷中書右司都事、工部侍郎、戶部尚書,終淮東憲使。
人物簡介
簡介號存庵,字成性,婺源柏田人。別號敬存,有集曰《存庵吟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元婺州東陽人,字景云,號蔗庵。李直方弟子。耽嗜群經(jīng),兼通子史。學(xué)問深邃,文章典雅,長于詩賦,尤善表啟。家居授徒。明初以薦授史館,命下已卒。有《傖鳴集》。
御選元詩姓名爵里字景云,號蔗庵,東陽人。有《傖鳴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元岳州平江人,名乘龍,以字行。號松竹主人,又號傲軒。有俊才,七歲能詩。遭元季亂,隱居不仕。有《傲軒吟稿》。
元詩選天游,名乘龍,以字行,別號松竹主人,岳之平江人。當(dāng)元季之亂,隱居不出。邑人艾科晉卿為之傳曰:天游有俊逸才,七歲短吟,具作者風(fēng)力。名籍籍一世,視伯生、子昂,不輸一籌也。負(fù)高氣,孤立峻視,曾不一起取斗祿自污。扼腕當(dāng)時,俯仰太古,鳴之歌什,有沉湘蹈海之風(fēng)。今其集中《荊軻館》與《醉歌》等篇,可想見也。壬辰夏,萑苻蜂起,所過皆墟。獨天游室?guī)h然煨燼中,因自號曰傲軒氏。性少許可,獨雅善余牧山。每泛航清溪,弄月佳夜,放歌岸幘,謔聲如雷,各持盛氣不下。牧山贈云:「能酒能詩只兩翁」。晚歲益自矜,其徘徊亂世以緬想太平之心,卒泯然不白也。因作《述志賦》以寓長飲之恨云。兵燹之馀,篇什散落,存者僅什之三四,曰《傲軒吟稿》。明弘治間,其七世裔孫榮昌令湘刻之。嘉靖初,八世孫大器復(fù)編次重刻。豫章羅慄謂《傲軒》詩豪邁卓絕,與虞、趙諸公相出入,而出處大節(jié)過之。胡氏文獻世家,宜其能保守若是。然則詩文之傳世與否,豈真有幸不幸哉。
欽定四庫全書·傲軒吟稿·提要《傲軒吟稿》一卷,元胡天游撰。天游名乘龍,以字行,號松竹主人,又號傲軒,岳州平江人。當(dāng)元季之亂,隱居不仕。邑人艾科為作傳,稱“使天假其年,遇明太祖,必為劉基、宋濂”則歿于順帝末年也。其集兵燹之馀,僅存十一。傳稱其七歲能詩,已具作者風(fēng)力,名藉藉一世,視伯生、子昂,不輸一籌。今觀所作,大都悲壯激烈,而頗病粗豪。非惟未足抗虞集,亦未足以敵趙孟頫,傳所稱者殊過。然長歌慷慨之中,能發(fā)乎情,止乎禮義,身處未季,惓惓然想見太平,猶有詩人忠厚之遺。其在元季,要亦不失為作者也。集中《陌上花詩小序》,誤以錢镠為梁元帝,頗為乖舛。蓋興酣落筆,記憶偶疏。庾信“桂華”之語,誤讀《漢書》;王維“垂楊”之句,訛解《莊子》。取其大端,則小疵可略,論古人者正不在尋章摘句間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元明間浙江海寧人,字虛白,號斗南老人。明初以儒征,官寧王府教授。有《斗南老人集》。
槜李詩系·卷三十八字虛白,號斗南老人,海寧人。官寧府教授。
明詩紀(jì)事·甲簽·卷二十二奎字虛白,海寧人。洪武中以儒學(xué)徵授寧府教授。有《斗南老人集》六卷。
(《四庫總目》:奎生元至順間,嘗游貢師泰之門,集前有寧王權(quán)序。朱彝尊《靜志居詩話》稱「吾鄉(xiāng)云東逸史曾手錄其稿,舊藏項氏天籟閣,繼歸高氏稽古堂,后為華山馬思贊所藏?!拱附袷浪鶄骺猿鎏旎[閣鈔本,止有四卷,前有項元汴題識,而無寧王原序。此本為明初寧王府文英館所刊,見于《寧府書目》。昆山徐氏傳是樓又從原刻影鈔,實分六卷,凡詩一千九百馀首。與項氏所藏互校,乃知彼多所脫佚,不為足本。觀寧王序中載宗哲徐將軍居西山,有道士過訪食蕨,道士吟一絕句云:「一拳打得地皮穿,握住東風(fēng)不放拳。只待杜鵑啼血后,放開鳳尾始朝天?!箚柶渌?,以箸書斗南老人四字。時先生未有是稱,后得先生稿,方知先生詩也。與所載「望湖亭」一事,文相連屬。而朱彝尊《靜志居詩話》獨未采錄,知彝尊所見惟天籟閣殘本,其記「望湖亭」事亦從都穆《南濠詩話》摭入耳??姴皇碌耧?,往往有自然之致。彝尊謂其功力既深,格調(diào)未免太熟,誦之若古人集中所已有者,其言誠不為過。然舂容和雅,其長處亦不可掩。視后來之捃拾摹擬者固有間矣。
《清江集》:虛白從民曹貢公玩齋學(xué)詩,公為指授三經(jīng)、三緯法,及論漢、魏以下之變。故虛白未三十,已進于詩,凡觸物而成者,粲然春翹之擢穎,翕然天籟之投曲。
《詩談》:海昌胡虛白:一鶚橫秋,群鳥斂翼。
《七修類槁》:浙省員外郎張光弼名昱,廬陵人,元末政壞,遂棄官不仕,以詩酒自適,號一笑居士。嘗曰:「吾死埋骨西湖,題曰『詩人張員外墓』足矣。」后果如其言。海昌胡虛白作詩以吊云:「二仙坊里張員外,頭白相逢只論詩。今日過門君不見,小樓春雨燕歸遲?!埂肝髯雍^碧草春,天留山水葬詩人。老逋泉下應(yīng)相見,為說梅花寫得真」二仙坊在杭之壽安坊西,即今之花市也。
田按:虛白長于樂府,七言斷句,風(fēng)藻翩翩,殊有標(biāo)致。余所見《斗南集》系影鈔寧國文英館本,與《四庫》著錄一千九百馀首之?dāng)?shù)適合,洵為罕見之笈,《詩綜》第錄六詩,不足見其所長,特廣為甄錄,與海內(nèi)談藝家共賞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333—1378
【介紹】:
明江西吉水人,名壽昌,以字行。朱元璋兵再克吉安,欲殺被脅從陳友諒者,子祺謁帥說之,始免。洪武三年以文學(xué)選為御史,出為廣西按察僉事,改知彭州,官至延平知府。
明詩紀(jì)事·甲簽·卷三十子祺名壽昌,以字行,吉水人。洪武初以文學(xué)舉,授監(jiān)察御史。出為廣西按察僉事,改知彭州,遷延平知府。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明福建龍溪人,號草澗居士。潛心理學(xué)。洪武初以明經(jīng)薦,任本府訓(xùn)導(dǎo)。有《草澗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361—1443
【介紹】:
明江西南昌人,字若思,號頤庵。于天文、地理、律歷、醫(yī)卜無不究覽,兼工書畫。洪武二十年以舉人官華亭教諭。永樂初薦入翰林,任檢討。累官北京國子監(jiān)祭酒。朝廷大著作皆出其手,任《太祖實錄》、《永樂大典》、《天下圖志》總裁官。仁宗時進太子賓客兼祭酒。有《頤庵文選》。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字若思,南昌人。洪武末會試乙科授華亭教諭永樂初擢翰林檢討直內(nèi)閣遷國子祭酒洪熙初加太子賓客致仕有頤庵集
明詩紀(jì)事·乙簽·卷四儼字若思,新淦人,僑寓南昌。洪武丁卯舉人,授華亭教諭。改長垣,求便地,復(fù)改馀干。建文初,遷桐城知縣。永樂初,授檢討,入直文淵閣,歷侍讀、左春坊諭德,改國子祭酒,兼翰林侍講,掌院事。洪熙改元,以疾乞休,進太子賓客、仍兼祭酒致仕。宣德初,以禮部侍郎召,辭歸。有《頤庵集》三十卷。
(《四庫總目》:儼詩頗近西江一派,詞旨高邁,寄托深遠,與三楊之和平安雅者,氣象稍殊。
《翰林記》:太宗朝,內(nèi)閣七人者在館閣相與倡和,有《直閣即事》諸詩。侍講胡儼嘗有句云:「清曉朝回秘閣中,坐看宮樹露華濃。綠窗朱戶圖書滿,人在蓬萊第一峰?!?《畫史會要》:若思以水墨禿筆寫羊鹿,甚生動,亦能竹石蘭蕙。
《夢蕉詩話》:胡頤庵以文學(xué)鳴世。洪武間為東宮侍讀官。入永樂,為國子祭酒。常就學(xué)舍謁文山祠,有詩,未云:「南歸慷慨勤王日,北上從容就死時。千載英風(fēng)動毛發(fā),黃鸝碧草不勝思?!褂柚^頤庵之句佳矣,特所謂「思」之一字恐未也。正學(xué)、子寧二公與先生舊為同官,地下修文處相見,當(dāng)不免話及往事。
田按:賓客詩,詞格軒爽,較勝晃庵,惟大篇不耐多吟?!额U庵集》末附詩話數(shù)則,述虞伯生《寫韻軒》、《滕王閣》等詩,多《在朝稿》、《歸田稿》所未載者。大興翁覃溪閣學(xué)輯《虞文靖集》,搜羅頗富,于《滕王閣》詩僅僅錄二首,蓋未見斯集也。李文正《麓堂詩話》云:「胡文穆《澹庵集》載虞伯生三詩?!菇駲z文穆集無此詩。文穆別號晃庵,無澹庵之號,蓋偶誤記也。賓客于永樂壬午遷侍讀,甲申遷諭德,見楊文定所著墓碑。史稱直文淵閣,遷侍講進左庶子,與碑不合,偶未檢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361—1402
【介紹】:
明四川榮縣人,初名志高,字仲常。方孝儒任漢中教授時,子昭往從學(xué)。蜀獻王薦為縣學(xué)訓(xùn)導(dǎo)。建文初,預(yù)修《太祖實錄》,授翰林檢討,官至刑部侍郎。成祖即位,被殺。
明詩紀(jì)事·乙簽·卷一子昭初名志高,字仲常,榮縣人。以薦為訓(xùn)導(dǎo)。建文初,授翰林檢討,累遷至刑部侍郎。永樂初,坐方黨死。
(汪宗伊《表忠錄》:子昭臨刑詩曰:「兩間正氣歸泉壤,一點丹心在帝鄉(xiāng)。」時年四十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370—1418
【介紹】:
明江西吉水人,字光大,號晃庵。胡子祺子。建文二年進士第一。授翰林修撰。成祖即位,廣迎附,擢侍講,累官至文淵閣大學(xué)士。兩從成祖北征,以善書,每勒石,皆令書之。卒謚文穆。有《胡文穆集》。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字光大,廬陵人。建文庚辰賜進士第一,更名靖除翰林修撰永樂中直內(nèi)閣復(fù)今名歷文淵閣大學(xué)士贈少師禮部尚書謚文穆有晁庵扈從集
明詩紀(jì)事·乙簽·卷四廣字光大,吉水人,知府子祺子。建文庚辰第一人及第,更名靖,授修撰。永樂初,直內(nèi)閣,復(fù)名廣。歷侍講、侍讀、右庶子、翰林學(xué)士、兼左春坊大學(xué)士,進文淵閣大學(xué)士。卒贈禮部尚書,謚文穆。洪熙初,加贈少師。有(《文穆集》二十卷。
(《東里集》:文穆為文,援筆立就,頃刻千百言,沛然行云流水之勢。賦詩取適性情,近體得盛唐之趣。工書法,行草之妙,獨步當(dāng)世。
(《翰林記》:永樂十八年,禮部郎中周訥請封禪,大臣有陰主之者,學(xué)士胡廣獻《卻封禪頌》,上遂止。
《藝苑卮言》:胡文穆善真行草,名不及解大紳,而遇過之,北征諸鎮(zhèn)皆其勒石。
《金陵瑣事》:大學(xué)士胡公廣《冬至后六日扈從獵龍山同蹇尚書金諭德游牛首山佛窟寺》詩云:「曉從鑾輿出九關(guān),偶尋牛首共躋攀。南唐古寺留碑在,西蜀高僧度錫還。百尺巖龕出鳥上,半空鐘鼓隔人間。暫游已覺塵緣寂,到此方知佛窟閑。」注云:「寺有南唐孫忌撰碑尚存?!光乓虼嗽姳閷ぶ街校瑹o此碑。
《國史唯疑》:「永樂四年,集儒臣及修書秀才數(shù)十人于丹墀內(nèi),同賦《白象詩》,胡廣第一。
《田按:光大詩和平蘊藉,西楊稱其近體,尚非溢美。)
維基胡廣(1369年—1418年),一名靖,字光大,號晃庵,謚文穆,江西等處行中書省吉安路吉水州(今江西省吉水縣)人。建文二年庚辰科狀元,文淵閣大學(xué)士。內(nèi)閣首輔。建文元年(1399年),胡廣中式江西鄉(xiāng)試第二名舉人,同鄉(xiāng)王艮為解元。建文二年(1400年),胡廣與王艮同赴金陵春闈,殿試后,試官議定王艮奪魁,但因王艮其貌不揚,被建文帝黜為第二名(榜眼)。當(dāng)時正值靖難之役,胡廣的文章中有“親藩陸梁,人心搖動”語,因此被建文帝欽點為庚辰科第一甲第一名進士(狀元),并賜名靖,授翰林院修撰。燕王朱棣攻入應(yīng)天府時,王艮、胡靖、解縉、吳溥四人聚會,胡、解各有慷慨陳詞,獨王艮哭泣不言;吳溥之子吳與弼以為胡靖會身殉建文帝,但吳溥認(rèn)為只有王艮會殉死,他的話還沒講完,卻聽到胡靖大聲對家人喊叫:「外面很喧鬧,小心看好豬啊。」吳溥說:「連一只豬都舍不得,難道舍得生命嗎?」不久,王艮自殺,胡靖、解縉迎附朱棣。胡靖升為侍講,改侍讀,恢復(fù)原名廣。之后再升右春坊右庶子,進入內(nèi)閣。永樂五年,晉升翰林學(xué)士,兼左春坊大學(xué)士。此后明成祖北征,其與楊榮、金幼孜跟從,每次召入帳殿時,有時會談至深夜。其善于書法,每次勒石刻碑時,均命胡廣書寫。永樂十二年,他再次跟隨朱棣北征,當(dāng)時皇孫朱瞻基亦跟隨,朱棣命他與楊榮、金幼孜在軍中給朱瞻基講經(jīng)學(xué)史學(xué)。永樂十四年,進入文淵閣大學(xué)士。當(dāng)時朱棣做法會祈福,胡廣獻上《圣孝瑞應(yīng)頌》,朱棣作佛曲命宮中歌舞和之。而禮部郎中周訥請封禪,胡廣進言勸阻,于是朱棣下令禁止。胡廣并呈上《卻封禪頌》,得到朱棣的喜愛。明成祖曾在筵席時,提到解縉與胡廣是同鄉(xiāng)、同學(xué)兼同事,關(guān)系很密切,要求胡廣把未出世的女兒嫁給解縉之子解禎亮。但解縉死后解禎亮被流放到遼東,胡廣就想解除婚約,女兒大怒,割耳朵發(fā)誓道:「薄命的我這婚事,是皇上主婚的,是父親大人當(dāng)面答應(yīng)的。毀約的話我只有死,也沒有第二條路可以走了?!沟鹊浇饧冶簧饷?,其女仍舊歸嫁解禎亮。胡廣做事縝密,在皇帝面前所聽的言行內(nèi)容,其出來后不予告人。其做事也頗為持大體。其赴母喪歸朝后,皇帝問其百姓安居之事。其對答道:“百姓生活安居,但是郡縣官吏仍然窮治建文年間奸黨之事,其所牽連的親屬分支太廣,以至百姓為之疾苦?!敝扉﹄S后采納其言。永樂十六年(1418年)去世。贈禮部尚書,謚文穆。明朝文臣得謚號,自胡廣始。當(dāng)時還喪經(jīng)過南京,太子朱高熾為其致祭。次年,授其子胡穜為翰林檢討。明仁宗即位后,加贈胡廣為太子少師。南明弘光帝奪謚。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375—1463
【介紹】:
明常州府武進人,字源潔,號潔庵。建文二年進士。授兵科給事中。永樂元年遷戶科都給事中。永樂五年,奉命以訪仙為名,遍行天下州郡鄉(xiāng)邑,查訪建文帝蹤跡,歷時十七年,擢禮部左侍郎。宣德時進尚書。景泰初,進太子太傅。英宗復(fù)辟,以老致仕。卒謚忠安。有《芝軒集》。
維基胡濙(1375年—1463年),字源潔,號芝軒,直隸武進縣(今江蘇省常州市)人。建文庚辰進士,五十馀年間,歷仕六朝,累官至禮部尚書。精研醫(yī)學(xué),有《芝軒集》等。謚忠安。建文、永樂年間胡濙為建文二年(1400年)進士,授兵科給事中。建文四年(1402年)十月初四日為兵科右給事中。永樂元年(1403年),遷戶科都給事中。建文帝生死不明,一說削發(fā)為僧外逃。成祖派遣胡濙以行醫(yī)名義,四處查訪其下落,永樂十四年(1416年)還,擢禮部左侍郎。永樂十六年(1418年)六月,成祖又遣禮部左侍郎胡濙巡江浙,臨行前,皇帝告訴他:“人言東宮多失德”,胡濙暗中調(diào)查結(jié)果認(rèn)為并無此事,“以皇太子誠敬曉謹(jǐn)七事密奏之,自是上疑始釋”。永樂二十一年,胡濙似乎已知道建文帝的下落,史載:“帝已就寢,聞濙至,急起召入。濙悉以所聞對,漏下四鼓乃出。先濙未至,傳言建文帝蹈海去,帝分遣內(nèi)臣鄭和數(shù)輩浮海下西洋,至是疑始釋”。洪熙、宣德年間仁宗即位,召胡濙為行在禮部侍郎。宣德元年(1426年)四月,胡濙進禮部尚書。
人物簡介
維基胡思學(xué)(1398年—15世紀(jì)),號拙庵,江西臨江府新喻縣人。胡思學(xué)是永樂十八年(1420年)舉人,次年(1421年)聯(lián)捷進士,時年二十四歲,但他立刻請求乞假養(yǎng)親,在家鄉(xiāng)修葺石橋和書舍,為當(dāng)?shù)刈拥苤v學(xué)。宣德年間胡思學(xué)赴闕,獲授行在行人司行人,受命奉祭山西、河南、江西等地,數(shù)次奉詔出使都謹(jǐn)慎行事,拒絕饋贈。九年后考績稱勤,升任刑部浙江司員外郎,以理解刑律推升本部右侍郎,此時他卻上疏祭祖,回家后以石泉自娛,不再出仕,有《覽勝集》流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416—1491
【介紹】:
明蘇州府嘉定人,字浩然,號充庵,一號純和子。初為儒學(xué)《易》,因病入道。以?!兜啦亍罚谏駱酚^提點。天順間擢道錄司左演法兼朝天宮住持。成化時封真人。弘治初掌道錄司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416—1508
【介紹】:
明浙江淳安人,字共之。正統(tǒng)四年進士。知黟縣,有惠政。擢御史,疏陳時弊八事。景泰時歷貴州左參政。成化八年,累官至工部尚書,節(jié)財省事,人皆便之。謚莊懿。
維基胡拱辰(1417年—1508年),字共之,號敬所,浙江淳安縣(今浙江省杭州市淳安縣)人。正統(tǒng)三年(1438年)戊午科浙江鄉(xiāng)試第十六名,正統(tǒng)四年(1439年)聯(lián)捷進士,為黟縣知縣,有惠政,擢御史。景泰元年(1450年)六月,以江西道監(jiān)察御史出任為貴州布政司左參政,后母丁憂,之后調(diào)廣東布政司左參政、歷任廣西右布政使、四川左布政使、右布政使。成化八年(1472年),拜南京右副都御史,提督操江。成化十一年,升南京兵部右侍郎。同年十二月,后改右副都御史,總督南京糧儲,后升南京工部尚書。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致仕。正德三年去世,贈太子少傅,謚莊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