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86詞典 2分類詞匯 184
《漢語大詞典》:色作
作色,改變臉色。 唐 白居易 《漢高皇帝親斬白蛇賦》:“凜龍顏而色作,振虎威而聲厲?!?/div>
《國語辭典》:漲紅(漲紅)  拼音:zhàng hóng
因某種情緒波動,使血液集中某部位而呈現(xiàn)紅色。如:「害羞使她漲紅了臉?!?/div>
分類:突然臉色
《漢語大詞典》:不霽(不霽)
(1).雨雪未晴。史記·龜策列傳:“卜天雨霽不霽。霽,呈兆足開仰首,不霽,橫吉?!?唐 杜牧 《阿房宮賦》:“長橋臥波,未云何龍?復(fù)道行空,不霽何虹?”
(2).比喻臉色難看。 清 龔自珍 《明良論二》:“蒙色笑,獲燕閒之賞,則揚(yáng)揚(yáng)然以喜,出夸其門生、妻子。小不霽,則頭搶地而出,求別夫可以受眷之法?!?/div>
《漢語大詞典》:悴顏(悴顔)
憔悴的臉色。 晉 劉伶 《北芒客舍》詩:“陳醴發(fā)悴顏,色歈暢真心。”
分類:憔悴臉色
《漢語大詞典》:察色
(1).觀察顏色。
(2).觀察臉色。韓非子·八奸:“先意承旨,觀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三國 魏 劉劭 人物志·材理:“與通人言,則同解而心喻;與眾人言,則察色而順性?!?晉 陶潛 《庶人孝傳贊·汝郁》:“ 郁 能察色知病,輒復(fù)不食?!?/div>
《漢語大詞典》:赤面
臉色發(fā)紅,亦謂使臉變紅。多由憤怒、羞漸或酒醉引起。 漢 桓寬 鹽鐵論·西域:“將卒方赤面而事四夷?!?前蜀 貫休 《懷張為周樸》詩:“圣君在上知不知?赤面濁醪許多好?!?/div>
《漢語大詞典》:色霽(色霽)
謂怒氣消釋,臉色轉(zhuǎn)向平和。新唐書·裴度傳:“帝色霽,乃釋 寰 ?!?span id="ryh3lrs" class="book">《兒女英雄傳》第三三回:“ 安老爺 聽到這句便有些色霽?!?/div>
《漢語大詞典》:赭顏(赭顔)
(1).因酒醉而臉紅。 唐 李賀 《送韋仁實(shí)兄弟入關(guān)》詩:“送客飲別酒,千觴無赭顏?!?br />(2).指年輕人。因臉色紅潤,故稱。 明 袁宏道 《乙巳元日》詩:“皓首赭顏俱入市,碧芽新鳥又成村。”
《國語辭典》:聲貌(聲貌)  拼音:shēng mào
聲音形貌。南朝梁。劉協(xié)《文心雕龍。詮賦》:「及靈均唱騷,始廣聲貌,然賦也者,受命于詩人,拓宇于楚辭也?!?/div>
《漢語大詞典》:威霽(威霽)
謂威怒消釋,臉色轉(zhuǎn)和。 明 陳汝元 《金蓮記·控代》:“愿吾皇威霽春陽盎,莫令寃淚涴衣裳?!?/div>
《漢語大詞典》:醉酡
醉后臉色發(fā)紅。 宋 劉子翚 《次韻陳成季郡會》詩:“風(fēng)流閣老推前輩,喜客溫顏似醉酡?!?/div>
《漢語大詞典》:碧青
(1).石青中顏色較淺者。舊稱白青、魚目青。南齊書·良政傳·李珪之:“勑市銅官碧青一千二百斤供御畫,用錢六十萬。” 明 李時珍本草綱目·石四·白青:“此即石青之屬,色深者為石青,淡者為碧青也。今繪彩家亦用?!?br />(2).湛藍(lán)色。 茅盾 《有志者》六:“天空還有幾朵白云,此外是一色碧青。”
(3).形容白里泛青的臉色。多由人情緒緊張等引起。《官場現(xiàn)形記》第二一回:“后來署院見他面色碧青,便説他嗜好(指吸鴉片煙)太深,難期振作。” 郭沫若 《虎符》第一幕:“那青年琴師本來是一位酒徒,后來卻是見了酒就害怕,見了酒就臉色碧青,全身發(fā)戰(zhàn)?!?/div>
《漢語大詞典》:發(fā)顏(發(fā)顔)
猶言使臉色發(fā)紅。 三國 魏 嵇康《養(yǎng)生論》:“勁刷理鬢,醇醴發(fā)顏,僅乃得之;壯士之怒,赫然殊觀,植髮衝冠?!?
《高級漢語詞典》:觍顏
羞愧的臉色;厚顏
《漢語大詞典》:厭色(厭色)
厭煩、不滿的臉色。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xùn)·治家:“ 裴子野 有疎親故屬飢寒不能自濟(jì)者,皆收養(yǎng)之。家素清貧,時逢水旱,二石米為薄粥,僅得徧焉,躬自同之,常無厭色?!?/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