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980,分199頁顯示  上一頁  159  160  161  162  163  165  166  167  168 下一頁
其它辭典(續(xù)上)
畢十臣(恒泰 )
吳三桂(長伯 平西伯、平西王 )
周銓(簡臣 )
多爾袞( 睿親王、叔父攝政王 尊號 成宗義皇帝 忠 )
孔有德( 恭順王、定南王 )
明思宗(別稱 明莊烈帝 廟號 思宗、烈宗 烈皇帝、烈帝、紹天繹道剛明恪儉揆文奮武敦仁懋孝烈皇帝、紹天繹道剛明恪儉揆文奮武敦仁懋孝烈帝、明紹天繹道剛明恪儉揆文奮武敦仁懋孝烈帝、莊烈憫皇帝 朱由檢 信王 )
林明興(林明順 孝臣 )
博洛( 愛新覺羅 端重親王 定 )
傅扆(蘭生、彤臣 麗農(nóng) )
多鐸( 豫親王 通 )
王之明( 宋王 )
黃徽胤(吉臣 )
僧凈挺( 繼恩 世臣、逸亭 俍亭 )
曹素功( 圣臣、孺昌 昌言、藎庵 素功 )
白文選(可哲 毓公 鞏昌王、承恩公 )

人物簡介

維基
畢十臣,字恒泰,湖廣蘄水縣人,明末官員。崇禎十年進士。崇禎十年(1637年)丁丑科進士。官浙江慈溪縣知縣。弘光元年(1645年)二月,補南都監(jiān)察御史。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12—1678 【介紹】: 明末清初高郵人,遼東籍。字長伯。吳襄子。出身武舉,累擢為寧遠總兵,封平西伯。崇禎十七年,拒李自成招降,求援于清。乃引清兵入關(guān),破自成,受清封為平西王。為清兵前驅(qū),下四川,入云南??滴踉辏瑲⒛厦饔罋v帝,受命鎮(zhèn)云南,與廣東尚氏、福建耿氏號稱“三藩”,而兵力之強,權(quán)勢之盛,均在尚、耿之上??滴跏辏圆辉赋贩?,舉兵叛清,自稱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建國稱周。陷岳州,北克陜、甘,南掠浙、閩,應(yīng)者四起。其后漸衰。乃于衡州稱帝,不及半年即死。孫吳世璠繼位,康熙二十年,為清所滅。

人物簡介

維基
周銓(16世紀—1653年),字簡臣,南直隸鎮(zhèn)江府金壇縣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周銓年輕時和弟周鐘齊名,崇禎九年(1636年)舉應(yīng)天鄉(xiāng)試,次年(1637年)聯(lián)捷進士,授上虞縣知縣,有良樸名聲。當?shù)赜嘘惥幮掾湙M,連同三百多人赴告者,他大力懲治其仆人,權(quán)貴都被震撼,合謀陷害他,因此貶為代州判官。弘光時,起為浙江蕭山縣知縣。曾和叔父周維持及張明弼上奏疏救周鐘,后來致仕。清順治十年(永歷七年,1653年)受鄭成功反攻牽連,談笑而死。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12—1650 【介紹】: 清太祖第十四子。初封貝勒。崇德元年,進封睿親王。三年,與岳托分道深入明境,破明總督盧象升軍。世祖即位年幼,與鄭親王濟爾哈朗同輔政,實獨專國事。順治元年,率軍入關(guān),破李自成,取京師,被封為叔父攝政王。四年,停濟爾哈朗聽政。五年,進皇父攝政王。六年,以同母弟多鐸死,兼領(lǐng)所屬正白旗,連同原領(lǐng)鑲白旗及入關(guān)時調(diào)拔的正藍旗,共轄三旗。七年,在喀喇城病死。八年正月,被追尊為成宗義皇帝。二月,追論“圖謀不軌”罪,削爵。乾隆時追復(fù)王爵,謚忠。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52 【介紹】: 明末清初遼東人。初為明總兵毛文龍部將,后任登州參將。崇禎四年據(jù)登州叛明,自稱都元帥。六年,兵敗投后金(清)。清崇德初封恭順王,隸漢軍正紅旗。順治元年從入關(guān),轉(zhuǎn)戰(zhàn)江南、西南各省。六年封定南王,駐廣西桂林。后為明將李定國擊敗,自縊死。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12—1644 【介紹】: 即朱由檢。明朝皇帝。光宗子,熹宗弟。萬歷三十八年十二月生。天啟二年,封信王。七年八月,以光宗遺詔嗣位。次年,改元崇禎。即位后,殺魏忠賢、客氏,毀生祠,贈恤天啟間被害諸臣,定逆案,將閹黨分別治罪。然自天啟七年陜西農(nóng)民起義爆發(fā)后,聲勢日大。崇禎二年,后金(清)兵首次入關(guān)迫京師,帝中反間計,殺督師袁崇煥。以后內(nèi)困于農(nóng)民軍,外則無力御清。又剛愎自用,十七年中,用輔臣至五十人,殺兵部尚書二人、總督七人;初年不用宦官,既而以為文武均不堪用,乃復(fù)任宦官;理財則一再加派,名“剿餉”、“練餉”,合萬歷所加“遼餉”為三餉,于事無補,而深結(jié)民怨。自崇禎六年起,河南成為戰(zhàn)區(qū),以后更波及湖廣、四川及江北各地,遂為燎原之勢。清朝益強,盡占關(guān)外地,九年、十一年、十五年三次入關(guān),兵鋒曾遠達海州、贛榆。十六年三月,李自成破京師,帝自縊死。南明謚思宗,清朝謚莊烈憫皇帝。
明詩紀事·甲簽·卷一(上)
帝諱由檢,光宗第五子。天啟七年,以信王入踐大位,建元崇禎。在位十七年,寇陷京師,殉社稷,葬思陵。 (沈壽世《破夢閑夢》:上經(jīng)營天下十有七年,恭儉似孝文,英果類世廟。白皙豐下,瞻視威嚴,聲若洪鐘。讀書日盈寸,手書逼似歐陽率更。 杜?!蹲冄盘眉罚毫一实圩鳌杆娠L」二字,大不盈尺,端勁軒翥,非一時文士筆力所及。 《翰林記》:吳元年七月乙亥,先是,命選道童俊秀者充樂舞生,至是始集。上御戟門,召學(xué)士朱升領(lǐng)之入見。設(shè)雜樂閱試。上親擊石磬,命升辨識五音。升以宮音為徵音。上曰:「何乃以宮作徵耶?」 因命樂生登歌一曲。上復(fù)嘆曰:「古者作樂以和民聲,格神人,而與天地同和。近世儒者,鮮知音律之學(xué),欲樂和,顧不難耶!」其后命升等撰《圜丘》、《方丘》樂章,而朝享太廟諸樂章,則詔翰柞諸儒臣梁寅等分為之。永樂元年九月,詔侍臣曰:「皇考功德隆盛,祖宗樂章未有稱述,爾等其議為之?!褂谑菍W(xué)士王景等擬述以聞,然竟未施行,蓋缺典也。 《靜志居詩話》:魏樂府不成于曹、劉,而成于繆襲;晉樂府不成于潘,左、張、陸,而成于傅玄;宋樂府不成于鮑、謝,而成于何承天;北齊樂府不成于蕭愨,而成于陸??;皆屬恨事。明洪武樂章率出四學(xué)士之筆,嘉靖樂章率出議禮諸貴人之詞。假孝陵改命伯溫、季迪,永陵改命樨欽、君采,則其辭定遠追奚斯、考父之盛,不若是懦鈍矣! 田按:明初郊社朝廟樂章,孝陵御制之外,其可考者《圜丘》、《方丘》樂章,黃才伯謂命學(xué)士朱升等撰進。余檢梁寅《石門集》有《擬告天地樂章》。是時,寅在禮局,承詔分撰郊社宗廟樂章,故有此作。則撰樂章當不止寅一人。王子充有《擬郊祀樂章》,顧謹中有《擬朝會樂章》,當亦此時作也?!秾嶄洝罚骸负槲渌哪炅?,吏部尚書詹同、禮部尚書陶凱制《宴享九奏樂章》成,上之。其曲,一曰《本太初》,二曰《仰大明》,三曰《民初生》,四曰《品物亨》,五曰《御六龍》,六曰《泰階平》,七曰《君德成》,八曰《圣道成》,九曰《樂清寧》。先是,上厭前代樂章率用諛詞以為容悅,其者鄙陋不稱。乃命凱等更制其詞,既成,命協(xié)音律者歌之,謂侍臣曰:「所制樂章頗協(xié)音律,有和平廣大之意。自今一切流俗喧譊淫褻之樂,悉屏去之?!沽?,翰林承旨詹同、學(xué)士樂韶鳳等上所制《釋奠先師孔子樂章》。」又:「歷代帝王廟成,命錢宰撰樂章稱旨?!勾私钥梢灰恢笖?shù)者也。明初詞人率多鉅手,惜不得與于朝廷制作之列。汪朝宗《鳳池吟稿》有《大祀詩》,末云:「載歌《周頌》篇。庸擬被樂章?!诡H致企羨之意。至嘉靖一朝制作率出議禮貴人之手,竹之言信矣。今錄明一代樂章播諸壇廟朝寧者,取其有合雅制。其當時擬制諸篇,亦附見于俊云。)
林明興 朝代:明至南明

人物簡介

維基
林明興(?—17世紀),本名林明順,字孝臣,福建漳州府海澄縣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林明興是崇禎十二年(1639年)己卯科舉人,次年(1640年)聯(lián)捷進士,歷任廣東翁源縣、增城縣、東莞縣知縣,打敗攻城的博羅歐陽洞盜,釋放被虜人民二百五十多人;到崇禎十七年(1644年)七月,流寇在徑口搶劫,他與指揮同知周之锜一同剿滅。不久周之锜墜馬身亡,林明興進入賊人山寨勸諭,三天后民眾拿出金錢贖回他,但賊人早已把他釋放,他用贖金在當?shù)匦藿▽W(xué)宮,升任貴州道監(jiān)察御史。弘光年間,林明興和陳天定同主廣西鄉(xiāng)試,之后在漳州的桃林隱居,稱病推辭御史霍達的推薦,到六十七歲時去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13—1652 【介紹】: 清宗室。太祖孫,阿巴泰子。崇德間從攻明寧遠、錦州等地。順治初年,從多鐸南下,連破常州、蘇州、杭州。進征南大將軍,渡錢塘江破明魯王軍,入閩破明唐王軍,降鄭芝龍等。后與阿濟格攻大同叛將姜鑲。累封至端重親王。卒謚定。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14—1684 【介紹】: 明末清初山東新城人,字蘭生,一字彤臣,號麗農(nóng)。順治十二年進士。初授河間府推官,官至監(jiān)察御史。十七年出按江西,聞九江兵缺餉將變,兼程趕到,喻以大義,并給兩月餉,事乃定。次年,乞養(yǎng)親而歸??滴蹰g,舉鴻博,罷歸。工詩文,亦善作詞曲。有《清槻堂四種》、《增訂堯山堂外紀》、《姓譜增補》等。
滄海遺珠
傅扆(1614-1684)字蘭生,一字彤臣,號麗農(nóng)。山東新城人,順治十二年(1655)進士,由河間府推官,官至江西巡撫。博雅能詩,作詞曲亦跌宕有致,著有《春閨集唐百首》《漬槻堂近詩》《燕南日征稿》《荷花詩》等。
晚晴簃詩匯·卷二十七
傅扆,字蘭生,一字彤臣,號麗農(nóng),山東新城人。順治乙未進士,由推官歷官御史。有《瀛?!?、《燕居》、《柏臺》、《于役》、《南游》、《家居》、《美芹》諸集。
維基
傅扆(1604年—1674年),字蘭生,一字彤臣,號麗農(nóng),山東新城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生于明神宗萬歷三十二年(1604年),清世祖順治十二年(1655年)中進士,授河間府推官,官至監(jiān)察御史。曾平定九江兵變。康熙年間,舉博學(xué)鴻詞科,罷歸。能詩文,與王士禎友善,常互相切磋。卒于康熙十三年(1674年)。著有《讀書涉筆》二卷,《硯田漫筆》四卷,《續(xù)筆》二卷,《姓譜增補》十卷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14—1649 【介紹】: 清太祖第十五子,多爾袞同母弟。初封貝勒。崇德元年,進封豫親王。四年,以故降為貝勒。七年,松山戰(zhàn)后,敘功進豫郡王。順治元年,隨多爾袞進關(guān),破李自成,進親王。為定國大將軍,南下河南,破李自成,進抵西安;轉(zhuǎn)而南下,破揚州,取江南。三年,為揚威大將軍,率兵破蒙古蘇尼特部。次年,進封輔政叔德豫親王??滴蹰g追謚通。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人。駙馬都尉王炳孫。崇禎十七年李自成克京師,獲莊烈帝太子朱慈娘,被封宋王。及退出北京,太子不知所終。弘光元年三月,有稱崇禎太子者至南京,朝廷指為偽,以為駙馬都尉王炳孫王之明,禁錮獄中。南京士民嘩然不平,左良玉以救太子為名起兵東下。清兵南下,弘光帝奔太平。南京亂兵入獄擁立。清兵至,勛戚及大臣挾之降清,居位僅五日。
黃徽胤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簡介

維基
黃徽胤,字吉臣,福建泉州府晉江縣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崇禎九年(1636年)舉丙子科福建鄉(xiāng)試第八名,,崇禎十年(1637年)聯(lián)登丁丑科進士。授績溪縣知縣,調(diào)桐鄉(xiāng)縣知縣,升任刑部主事。禮部員外郎、郎中。崇禎十七年(1644年),清兵入關(guān),仕清。順治初,升任監(jiān)察御史,調(diào)任兵部左侍郎。
僧凈挺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15—1684 【介紹】: 清僧。明末清初浙江仁和人,俗姓徐,名繼恩,字世臣,別字逸亭,又號俍亭。崇禎十五年副貢。曾以抨擊馬士英獲罪。明亡后隱居,四十七歲出家為僧,居云溪寺。有《逸亭易論》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15—1689 【介紹】: 清安徽歙縣人,原名圣臣,一作孺昌,字昌言,一作藎庵,號素功。善制墨,能傳程氏之法??滴跄涎?,以墨進獻,得賜“紫玉光”三字,聲名大著。曾創(chuàng)制“紫玉光”、“天琛”、“千秋光”、“天瑞”、“豹囊叢賞”等名墨。其墨莊由歙遷至蘇州,又遷至上海,子孫相傳,綿延數(shù)百年,享有盛譽。曾集士大夫投贈詩文為《曹氏墨林》。

人物簡介

簡介
白文選(1615年—1674年),本名可哲,字毓公,陜西吳堡人。明末清初人物。早年隨張獻忠征戰(zhàn),屢立戰(zhàn)功。張獻忠死,隨孫可望、李定國抗清。永歷十一年(1657年),孫可望發(fā)兵十四萬攻昆明,令白文選、馬寶為先鋒,直撲云南。白文選反與李定國共同反擊孫可望。以功封為鞏昌王。次年,率軍駐守七星關(guān)(今貴州畢節(jié)西南七星山),戰(zhàn)敗后入滇,與李定國轉(zhuǎn)戰(zhàn)滇西,有兵五萬余眾。永歷十五年(1661年),敗于騰越茶山,南明降將馬寶、馬惟興、祁三升等追趕白文選,十一月二十五日兩軍相會于孟養(yǎng),馬寶帶著吳三桂的書信勸他投降。白文選倉皇之間投降清軍。后任太子少師,康熙元年(1662年)十一月,封承恩公,隸漢軍正白旗。康熙十三年(1674年),白文選病卒。